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一百二十七章 震動(上) 文 / 半生恨雨

    夜裡,黑漆漆的一片,依山傍水的密支那就像隻野獸,靜靜地伏在那裡。星星十分配合地躲進了雲裡,使得周圍顯得晦暗不明。

    十七師第一旅第79團的士兵趴在草叢裡,緊緊盯著密支>+向,土城牆上幾個英軍士兵來回走動著,時不時神情輕鬆地聊上兩句,看得第79團團長魯正豪憋悶得很。因為沒有帶重武器,所以要想攻城就必須用計。唐景挑選了一個連的士兵在克欽族人的幫助下混進了密支那,現在等的是他們打開城門,然後裡應外合消滅密支那的英軍。

    「嘎吱」清脆的聲音在寂靜地夜裡顯得格外響亮,密支那的城門悄然洞開了。與此同時,一陣弓弦響動,城牆上幾個英軍士兵像喝醉酒一樣歪歪扭扭地倒了下去。

    魯正豪見了,第一個從草叢裡蹦了起來,招呼身後的士兵一聲,衝了出去。緊接著,四野裡響起一片喊殺聲。一時間,密支那好像到處都是火光。

    莫倫特上校從睡夢中驚醒的時候,十七師已經衝進了城中,正沿著街道向英軍的軍營開進。不過非常注重軍人形象的莫倫特上校還是非常沉穩地穿好他地軍服後,才走出房門。

    「發生了什麼事情?難道是城中的緬甸人暴動嗎?」

    「恐怕不是的,閣下。敵人是從城外衝進來的,有人給他們打開了城門。我們放哨地士兵全部死了。」

    「敵人是什麼人?」

    「他們沒有特別的標誌,不過說的好像是中國話,而且他們的火力很猛,步槍射擊也很訓練有素,不像是那些土著。」

    莫倫特上校這時腦門上有點見汗了,難道中國人真的參戰了,上帝,莫非他們是瘋子不成。

    「馬上收縮城中所有的兵力,固守營區。等待援軍的到來。」按照軍事常理,莫倫特上校這麼做本來無可厚非,因為他從槍聲的密集程度判斷出,敵人的數量要超過他們。如果他冒然突圍,很可能在運動戰地過程中被敵人給吞掉,現在他只能冀望離密支那不遠的第三團能盡快趕到。

    可惜莫倫特上校還是錯誤的估計了帝國陸軍的人數,包圍他地是整整三個步兵團。而他指望的第三團正被十七師81團阻擊在五公里以外。

    當浪大到一定的程度,那麼再堅固的船也會被掀翻。第五團地頑抗根本不能阻止十七師地迅猛突進,衝鋒的人流淹沒了英軍的整個營地。第十七師一夜光復密支那,全殲英國遠征軍孟加拉師第五團。重創第三團。

    而這只是帝國陸軍第一階段戰役一個縮影,由於英軍根本沒料想到中國會突然參戰,結果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在東部撣邦高原。第四師和第二十師全殲了英軍印度師兩個團。擊潰了另一個團。光復了撣邦高原上的兩大重鎮,臘戌和景棟。英國人在這裡好不容易建立起地勢力遭到了重創。

    各個團遭到沉重打擊的情報一個接著一個傳到曼德勒的遠征軍司令部,說他們地部隊已經和中**隊接觸,其最大地兵力為師級。結論是:「一個新對手已經確鑿無疑地參戰了。」

    巴克萊中將聽了一開始根本不相信,他甚至認為是那些團謊報軍情,他曾對他地參謀長約翰米希爾中將道:「我們應該認識到,大部分中**隊沒有與一個世界的軍事強國進行實際戰鬥地有效經驗。他們雖然裝備了一些好的武器,但由於缺乏統一的裝備和彈藥供應,他們的訓練還停留在中世紀水平。此外,從戰術觀點上看,由於我們的節節勝利進行干預的黃金機會看來早已過去,如果中國採取這一行動,很難設想,會把它推遲到緬甸軍隊的殘部氣數已盡的時候。系,中**隊不可能擁有大量火炮,這樣的軍隊敢於和我們作戰,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然而事實卻無情地打擊著英國遠征軍司令部,到印度師丟掉臘戌的時候,他們甚至報告,「我們和中國人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炮戰」。

    北京的冬天相當令人難受,乾燥的天氣,嘴唇和臉的乾裂。英國公使歐格納心情不好地走出使館,他緊鎖著眉頭,沒有向門口的衛兵打招呼就鑽進了他的馬車。英國遠征軍的消息早已經到了他的手裡,他立刻向中國總理衙門提出了質詢,但得到的都是一些含含糊糊、模稜兩可的回答,而平時那些私交不錯的中國官員也躲的躲,藏的藏。最後歐格納只得直接提出覲見光緒的申請。

    對於

    入緬甸的戰事,之前並非毫無頭緒可循,開頭的官員到後來中國大肆擴充軍備,零零總總有無數情報彙集到歐格納的手中,但歐格納始終不相信中國會和英國開戰。

    剛剛與法國進行過一場曠時一年多的戰爭,又在新疆、蒙古和俄國人糾纏著,國內到處是自行其事的地方督撫,剛剛興起的工商業因為四處設立的釐金捐稅而舉步維艱。在這樣內憂外困的情況下,歐格納甚至認為只要大英帝國勾勾小指頭,中國就會匍匐在帝國的腳下,做帝國在遠東的一隻牧羊犬。

    但中國就這樣參戰了,歐格納以其固執的性格和嚴重的判斷失誤在緬甸戰爭後備受抨擊。原本一場勝負不存在任何懸念的殖民戰爭變成了東西兩個大國之間的對抗。

    這時馬車來到了皇宮門前,值事的太監領著歐格納向上書房走去。上書房已經安上了河北趙氏商社的玻璃,顯得明亮了許多。

    「陛下,我今天來是希望得到一個確切的答案,為什麼貴國的軍隊會出現在緬甸?」

    方懷微微瞟了歐格納一眼,面無表情道:「緬甸是我大清的藩屬,有我大清的軍隊有何不妥?」

    歐格納聞言一皺眉頭道:「那為什麼他們會向大英帝國的軍隊發動攻擊?我代表大英帝國,希望貴國能給出解釋,難道貴國想對我國宣戰嗎?」

    方懷冷冷一笑道:「如果朕要對貴國宣戰,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嗎?到那時,大清將斷絕和貴國的一切貿易聯繫,關閉所有通商海岸,廢除與貴國簽訂的全部條約,並收回香港和各地的租界。」

    歐格納被方懷說得眉頭深深凹了進去,這樣的情況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大英帝國用了兩次戰爭,經營了幾十年才得到這些利益絕不容許有失。「那麼陛下,緬甸的那些軍隊是怎麼回事?」

    方懷看了看歐格納道:「這些朕明天就會頒詔公告天下,公使不妨買一份明天的《大清日報》,自然會明白始末。」

    歐格納走出皇宮的時候依然是如罩雲霧之中,而且更加迷惑了,中國人到底是什麼態度?從緬甸傳回的情報確切證明了有一支裝備先進部隊加入戰爭,而在緬甸的周邊勢力,只有中國才有這樣的部隊,但中國政府卻對此矢口否認,這到底是為什麼?

    而更令歐格納疑惑的事情是,當他試圖聯繫各國公使商量如何對中國政府施壓時,只有法國公使巴諾禮給出了回應,德國公使、美國公使、奧地利公使、意大利公使都表現得相當曖昧,甚至連那個大鬍子的俄國人也拒絕了他的晚宴。這讓歐格納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對,大英帝國在遠東的事務上似乎處身於一種孤立的環境中。

    第二天出版的《大清日報》證實了歐格納的猜想。《大清日報》的頭版頭條就是方懷下的詔書:「緬甸為我封貢之國,已有百年,載在史冊,中、外咸知。英人先據若開各省,旋又進據緬都,戮其人民,利其土地,奪其賦稅,實屬不該,朕念在兩國份屬友邦,且緬甸?懦,私與立約,雖並未奏聞,卻已挽回無及,是故不加詰問。然緬甸與我大清本是一體,民眾多有血脈相通者,聞之無不義憤。朕乃許民間自願者自組軍隊入緬助戰,其於緬甸一切作為均與大清無關。」

    而在第二頁,刊登了中國與俄國簽訂軍事同盟條約,與美國簽訂通商互助條約,並在德國定造一艘5600噸~天」艦的配合艦隻。

    看到這樣的消息,歐格納有一種異常憤怒的感覺,一向以和縱連橫的外交手段而著稱的大英帝國這次竟然被中國這些黃種猴子擺了一道,那些俄國人、美國人還有德國人此時一定在背後暗自得意,他們以為中國人能打贏法國人就能同樣打贏大英帝國。那些愚蠢的人!不過歐格納不得不承認中法之戰的勝利確實讓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了很多,擊敗了法國遠東艦隊,擁有了四艘薩克森級戰列艦和十幾艘鐵甲艦後,中國海軍一舉成為了遠東最大軍事力量,歐格納前段時間甚至準備向議會提出聯合中國限制俄國在遠東的擴張。

    中國在不知不覺中從一個任由列強隨意欺凌的角色轉變成了一個可以聯合的勢力。歐格納決定慎重地寫一份遠東情勢報告遞交給內閣,局勢似乎已經不在控制之中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