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九十二章 鑲藍旗 文 / 半生恨雨

    山東禹城,陸軍第二十四師駐地。

    二十四師也是由旗營改來的一個師,有「鑲藍旗」之稱,只不過二十四師的士兵多數是漢軍八旗出身,所以番號沒有排入前二十。

    副師長王銘恩此時帶著兩個旅長和一大幫衛兵在火車站的出站口轉來轉去,肩膀上四顆銀星的大校肩章和他那一臉的肥肉怎麼看怎麼不搭調。

    火車已經到站了,但左右找不到朝廷派來的新任師長丁汝昌。據說這位師長出身淮軍,後又擔任水師的提督,曾經出使過西洋。王銘恩對自己那點底子明白的很,少時鬥雞遛狗,沒學什麼本事,全靠了祖上的蔭庇,才遷了登州總兵,兵制改了之後又蒙莊親王提點才坐上了二十四師副市長兼代理師長的寶座。要說幫著上下弄銀子,他還沒什麼問題,但要打仗練兵,自己那點本事早晚把命丟了。

    王銘恩正想著什麼時候向朝廷辭官,結果朝廷派了新師長來了。所以王銘恩對接替他的丁汝昌是一點嫉恨都沒有,反而有點大旱逢甘霖的感覺。

    王銘恩等了許久都不見丁汝昌,便隨手拉住一個從火車站裡面出來的「農民」道:「老頭,你有沒有看到丁軍門?」在他想來丁汝昌這麼一個大官在火車上,應該整個火車的人都知道了。

    那農民打扮的「老頭」扛著一個碩大的籐箱,把前面的視線都給遮住了,聽到王銘恩的話,他微微一愣,轉過頭來看向王銘恩。

    不過王銘恩沒等他說話,便越過他,向他身後走去。兩個身穿嶄新軍服的尉官提著行禮走了出來,是王銘恩派去接丁汝昌的兩個軍官。

    王銘恩快步走上去道:「丁大人呢?」

    兩個尉官連忙指著前面的中年人道:「丁大人在那裡。」

    這時前面那個農民打扮的「老頭」已經放下肩膀上的籐箱,走了過來:「在下就是丁汝昌。」

    王銘恩一見,臉上不由有些尷尬,忙雙手抱拳施禮道:「銘恩有眼不識泰山,還請大人恕罪。」說著連忙向丁汝昌引見身後的兩位旅長。

    丁汝昌此時一身土布褂子,裡面是灰色的棉襖,看上去倒真像個農民。其實丁汝昌不過四十多歲,只是多年戰陣,後又在海上飽經風雨,使得他看起來比一般人蒼老許多。丁汝昌抱拳道:「汝昌初到此地,還靠諸位多多關照了。」

    「豈敢,豈敢。」眾人連忙還禮。

    王銘恩這時一瞪那兩個尉官道:「你們兩個怎麼讓丁大人自己抗箱子?」

    丁汝昌笑著道:「莫怪他們兩個,自己抗就不用叫腳夫了。本來我想自己來就行了,所以特地沒傳軍服,以免在火車上注目。沒想到你還派了他們來接我,正好省了腳夫錢。」

    王銘恩連忙讓身後的士兵接過丁汝昌的箱子,沒想到那士兵雙手一沉,差點沒提得起來。

    丁汝昌笑笑道:「箱子裡都是我這幾年在西洋買的書,挺沉的。到洋人那去了幾次,大開眼界啊,咱中國要再不向洋人學習,就永遠也趕不上洋人了。」

    王銘恩滿臉堆笑地連連點頭,而身後原本有些輕視丁汝昌的幾個軍官神情都端重起來。銘恩道:「丁大人,營中已經略備了些水酒,為您接風洗塵。」

    丁汝昌搖搖頭道:「酒不著急喝,先去看看軍隊,皇上對編練新軍的事看得很緊,我現在心裡一點底都沒有。」

    王銘恩臉上有些尷尬,不過丁汝昌要看,他也沒有辦法,只好道:「大人如此高風亮節,我等佩服,那就先去看看。」

    一行人回到二十四師的駐地。王銘恩立即讓幾個旅長去集合部隊。

    隨著一陣急促的哨聲和口令聲,整個營區像開了鍋一般,到處是腳步揚起的塵土。丁汝昌此時已經換回了他的軍服,赫然是兩顆金星的中將軍服。在這次兵制改革中,方懷也倣傚西方建立了軍銜制度。在整個大清陸軍中,除了劉銘傳、聶士誠、左寶貴、馮子材、劉永福、徐邦道六人,因為在中法之戰中立下戰功,又率領的是王牌主力師,被授為中將外,就只有丁汝昌因為擔任北洋水師提督而以師長之職被授為中將。

    丁汝昌換上軍服就像換了一個人一樣,有種不怒自威的氣勢。他看著混亂的營區不由一皺眉。

    王銘恩一直小心地陪在丁汝昌身邊,看到丁汝昌的神情,忙道:「下官治軍不嚴,還請丁大人治罪。」

    丁汝昌擺擺手,走到一片集合好的隊伍前,王銘恩忙上前道:「這是26旅第1團第1營。」

    丁汝昌默默地站了一會,然後道:「一個營不是應該有500人,怎麼少了100人?」

    王銘恩一聽頓時汗冒了出來,連忙湊到丁汝昌耳邊,現在二十四師的旅長、團長雖然都是旗營出身,但底下的營長、連長被朝廷換了個遍,不是新軍調來的就是從陸軍大學裡出來的,人多嘴雜,現在干很多事情,他都不得不小心翼翼,生怕會傳出去。

    「大人不知,這新軍是由旗營改編而來,當初各旗營報上的是滿額的號頭,因而現在各團各營都留有空頭。您也知道,這上上下下都在章程外有用銀子的時候,所以這空頭也沒人提。」

    丁汝昌聞言眉毛就立了起來,從軍這麼多年,對大清這些破事他也遇見得多了,但他絕對不允許自己的軍隊裡出現這樣的情況。

    「這兩天,把各團各營的缺額全部報上來。」

    「聽大人吩咐。」王銘恩答應一聲,旋即又在丁汝昌耳邊小聲道:「丁大人,其實這校閱的時候找點百姓湊湊數,只要風刮不倒就行了。」

    丁汝昌冷冷看了一眼王銘恩:「那要是打起仗來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