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清帝國

龍騰世紀 第十六章 出兵朝鮮 文 / 半生恨雨

    知道袁世凱隨吳長慶來京城後,方懷很有見一見這個一代梟雄的**,不過最後還是打住了。現在自己的樣子還鎮不住他,他就像一柄雙刃劍,傷人又能傷己,只有把劍柄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安全的,現在自己的年齡還握不住他,所以還是等我長大些再用他吧。

    這次除了派吳長慶領軍出征,方懷還打算派新軍去鍛煉一下,沒有經過戰火考驗的部隊哪怕訓練得再好也稱不上精銳。既然「壬午事變」還是像歷史上一樣發生了,追悔也沒有用,怎麼樣變害為利才是最主要的。不過為了一場騷亂還不至於需要出動三鎮新軍,最後決定派聶士誠的淮軍第一鎮去,畢竟他和吳長慶都出身淮軍,彼此熟悉。

    這次出兵以吳長慶任主帥,總辦朝鮮軍務,他手下的兵馬也改編為淮軍第二鎮。

    傍晚,通州新軍軍營,操場上各種駱繹不絕口號聲漸漸小了下去,軍營恢復了安靜。

    而劉銘傳、聶士誠、左寶貴三人此時正在營帳內就著幾個小菜下酒。劉銘傳和聶士誠都是淮軍出身,而且都是安徽人,左寶貴則繼承了回人一副豪爽性格,在剿捻軍的時候,和劉、聶兩人就熟了。

    左寶貴這時擼了擼袖子,喳喳呼呼地道:「這每天跑步,啥時候是個頭啊,就沒見過像我們這麼帶兵的。我手下那幫小子跟我喳呼好幾回了,那些洋教官也一個個綠著眼睛等著看我們好戲,悶死老子了。」

    聶士誠瞪了左寶貴一眼:「喝了幾杯酒又亂說話,皇上讓我們練跑自有其深意,我這些日子在看皇上賜的那本洋人兵書,裡面講到戰線之說,才對皇上之意略有所悟,若將一營兵力於運動中應對兩線之敵人,則兵力不?倍之。」如果方懷在這裡一定會對聶士誠萬分佩服,他幾乎一言道破了**「運動戰」的精髓。

    劉銘傳這時也對左寶貴道:「你這些話也就在這裡說說,要是出去讓人聽見了,就是皇上寬宏大量不放在心上,那些言官也饒不了你。」

    左寶貴紅著臉道:「我也就是悶得慌,在這發發脾氣罷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跟洋人幹上一場,就是卵死鳥朝天也值了。」

    「想要打仗還不容易,如果我所料不差,這兩天朝廷就有旨意到。」劉銘傳神秘地一笑。

    聶士誠看向劉銘傳:「你是說朝廷會派我們去朝鮮?」

    劉銘傳笑了笑:「不是我們,而是我們其中一人,就朝鮮那點小陣仗,用不著全部都去。」

    左寶貴這時喝得差不多有點酒意,抬槓道:「那你咋知道就一定是咱們去,那點破事,隨便去個綠營也就搞定了,倒是那群日本人還經得兩下揍。」

    劉銘傳目光閃了閃:「派我們去是皇上對我們還不放心,朝廷在新軍身上花了那麼多銀子,皇上也怕銀子打了水漂,所以才想讓我們拿日本人試試刀。」

    聶士誠道:「希望如此,看來皇上對咱們還是有些不放心。」

    就在這時,帳外響起一聲「報告」,一個勤務兵拿著封電報走了進來,「統領,朝廷的電報。」左寶貴一聽一把搶了過來,只見上面寫著:茲令聶士誠接報後即速至直隸總督府報道。

    左寶貴看了大叫一聲,連道「不公」,望著聶士誠都有些不懷好意。

    不過聶士誠可沒有理他,從接到電報那一刻起,他的心就飛到朝鮮去了。

    聶士誠騎上馬帶著隨從就往京城而來,華燈初上的時候已到了京城。到總督府門前下了馬,只見從門口出來一人,緊走幾步趕上前來道:「哎呀,功亭我可在此恭候你多時了。」聶士誠一見來人,趕緊上前見禮,兩人寒暄了一陣。這人正是山東提督吳長慶。

    這時吳長慶叫身後袁世凱,袁世凱趕緊趕上前去,拜道:「袁世凱見過聶軍門。」聶士誠抬眼一看,只見袁世凱穿著筆挺的新式軍裝,一副老練的樣子,心下生出幾分好感。

    三人聊了一陣,聶士誠知道是吳長慶領軍很是高興,對吳長慶道:「大哥,由你們兄弟待會再聊,趕緊帶我們去見張大人,軍務要緊。」

    吳長慶聽罷此話一笑道:「看看,功亭還是老樣子,什麼事都是公事為先。好好好,就依你。」吳長慶讓袁世凱將聶士誠的隨從領進去,安排歇息的地方,自己領著聶士誠見張樹聲去了。

    黃海之上,十餘艘兵船魚貫行駛著,在他們左右是數艘海軍的軍艦。

    為了能讓新軍旗開得勝,達到鍛煉的目的,而又不至於遭受太大的損失,方懷可是把血本拿出來了。

    艦隊當先兩艘軍艦是去年年底回國的「超勇」和「揚威」號。經過駐英國公使曾紀澤的據理力爭,兩艦最終回國了,而日本則購入英國賣給智利的同級軍艦,更名為「築紫」號。

    除了「超勇」和「揚威」,還有剛剛回國的兩艘鐵甲艦「格爾來」號和「奧利恩」號,這兩艦是英國阿姆斯特朗船廠1878年建造的,原本土耳其定購的,後來因為克里米亞戰爭爆發,英國借口中立沒有將二艦交付給土耳其,當時中國就想買進二艦,英國先是答應後又變卦,直到看見中國在德國大肆購買軍艦,英國人才後悔,終於同意把這兩艘鐵甲艦賣給中國。

    「格爾來」號和「奧利恩」號的排水量達到了4830噸,現在更名為「應瑞」和「肇和」,歸入南洋水師。

    日本這幾年海軍實力增長得非常快,除了購入「築紫」號以為,在之前他們還在英國定造了兩艘鐵甲艦「金剛」和「比睿」。

    這兩艘鐵甲艦雖然沒有「超勇」、「揚威」的速度快,但是兩艦的噸位都超過了「超勇」和「揚威」,達到了2250噸。

    所以我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這天夜裡,袁世凱興奮得有些失眠,他預感到此行朝鮮將是他一展身手的大好機會。起身來到甲板上,站在船頭,望著蒼茫無盡的大海,任憑清冽的海風無情的吹打在身上。頭頂是一輪新月,袁世凱的心中不尤得彭湃起來。

    少年的豪氣,遠大的志向以及他所經歷的失意與困苦,此時都在內心上下翻湧起來。

    這時,袁世凱聽到身邊不遠處有人在嘮嗑。

    「你看聶軍門手下那幫人多牛氣,人不見比我們多幾個,卻足足佔了七條船,我們這麼多人只能擠四條船。」

    「你算了吧,人家可是皇上欽點的兵,能跟我們比。再說你道那些船上裝的都是人嗎?「

    「不是人是什麼?」

    「屁,全他媽的是大炮。」

    聽了這話的人似乎吃了一驚:「你不是唬人的吧?」

    「我唬你有啥好處,那是我在碼頭上親眼看到的,民子和李三他們幾個也都看見了,那種洋人的小鋼炮推進去最少幾十門,你知道那些一箱一箱的是什麼嗎,都是他媽的炮彈。」

    「媽呀,洋人的炮我還沒見過呢?炮營那些傢伙把那幾門傢伙藏得跟寶貝似的,捂得嚴嚴實實的。」

    「誰叫咱們窮呢?人比人不能比啊……」

    袁世凱聽著不由把眼光投向後面的兵船,神情多少有些羨慕。聽說那幫人是皇上欽點的,朝廷在他們身上花了不少銀子,他們手中的槍炮可不是吳長慶這些兵能比的,不過隨之他的目光也變得火熱起來,要是這次能比這幫人立的功勞還大,一定能得到皇上的賞識,以後飛黃騰達就指日可待了。

    兩天後,清軍在朝鮮仁川港外海拋錨,準備搶灘登陸,進軍漢城。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