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漢末風雲之大夏帝國

第五卷 第八十九章 階級矛盾 文 / 雪戀1988

    第八十九章階級矛盾

    帝國科學院與工程院的成立,在當時是件很不起眼的事情,除了曾炩將原本屬於皇宮的一部分建築群,以及帝國兩院所在的位置引起了一些人的爭論之外,其他的幾乎無人問津,無人知曉!當然,帝國兩院真正的被世人所瞭解,還要等到大量的科學成功被應用到了生活,生產中之後。而當後人回想起曾炩成立帝國兩院的創舉時,無不歎服曾炩的長遠目光,無不歎服曾炩的宏大理想!

    當時,隨著曾炩發動的三次大規模戰爭(滅匈奴和鮮卑之戰、平定遼東之戰以及平定黃河流域的戰爭)結束,帝國進入了全面發展階段,雖然此時帝國還未完全統一,曹操盤踞淮河流域中游地區,劉表、袁術盤踞長江流域,孫堅割據長江以南,馬騰和韓遂還在西北苟延殘喘。不可否認的,即使是在戰爭期間,帝國的發展速度也不慢,戰爭本身就是刺激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特別是在戰爭期間湧現出來的一些新技術,在很大的程度上帶動了帝國工業的發展。不過,戰爭期間的發展是畸形的,是不完善的,主要都是以戰爭為目的的進行的發展創新。而現在,帝國進入全面發展時期的序幕拉開了!

    在內政方面,曾炩與陳群、張昭、張紘等人的配合幾乎是天衣無縫的。曾炩負責制定,推廣新政策,而陳群等人則主持政府工作,為新政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有這這幾名舵手,再加上曾炩超前培養起來的大批新政人才,整個新政在一種最好的條件下茁壯成長了起來。

    當時,曾炩新政的中心已經由商業轉化為了工業。特別是在經歷了這幾次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之後,曾炩也認識到了商業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商業是建立在工業基礎之上的。雖然,商業在很大地程度上能夠帶動工業的發展,商業需要直接轉變成了對工業發展的推動力。不過。工為本地基礎是不會改變的。在戰爭中,帝國工業就出現了很多問題,同時也讓曾炩吃了不少的苦頭。

    以軍事工業為例。當時北疆軍的火炮性能幾乎達到了極限,如果沒有技術上的提高,沒有工業上的提高,根本就不可能發展出更為強大的火炮來。而在作戰中,北疆軍地火炮並不能成為戰場上的絕對主宰力量。究其原因,工業技術的落後是最為主要的!

    曾炩回到無極城之後就想全面主導工業發展。從根本上講,曾炩首先成立帝國科學院與工程院。這也是在為後面的大發展打下基礎。

    當時,曾炩著手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紡織業。

    「也就是說,從現在地情況來看,雖然工廠建了不少,不過銷售情況卻不怎麼樣?」曾炩皺起了眉毛。目光落到了鄭夢秋的身上,「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布匹以及成品衣服的銷路不好呢?」

    「大人有所不知,大部分帝國百姓都是自家織布裁衣的,他們根本就沒有多餘的錢來購買成品!帝國現在的八成人口還是農民,城市居民只佔很小地一部分,而且其中真正富有者的數量更少。而對大部分的農民來說。他們根本就沒有多餘的錢來購買成品!」鄭夢秋回答道。

    曾炩點了點頭,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基本情況。要想保證帝國的糧食產量達到基本需求,而農業生產技術又沒有得到多少進步的情況之下,根本不可能將大量的農民從土地上解脫出來。而農民的性質決定了自然經濟仍然是帝國的主要經濟體系,而這種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根本就無法讓工業產品全面推廣!

    「那麼,解決的辦法呢?」曾炩看了眼鄭夢秋,又看了眼坐在桌子另外一邊的陳群、張昭、張紘等人。

    「主公,除非農民的收入能夠得到全面提高,不然的話,很難以解決這個問題!」張昭說道。

    「也許,我們應該從另外一個方面考慮這個問題!」陳群看了鄭夢秋一眼,「眼前,要全面提高農民收入幾乎是不可能的,也許,我們應該考慮降低工業產品的價格,打擊暴利行為,這樣產品更便宜,那農民自然能夠買得起!」

    顯然,這兩人是對上了。鄭夢秋代表的是工業資本家現在的利潤率是很高的,陳群心裡有數,而鄭夢秋在不向降低產品售價的情況之下,就只能想辦法提高農民的收入了。

    曾炩一眼就看出了兩人的想法,說道:「這兩個辦法都可以施行,而且要一起來。子綱,去年的國庫收入中,農業賦稅佔了多少?」

    「大概四成左右,現在帝國所有的稅收都來自於工業與商業!」張紘回答道。

    「那麼,今年的情況怎麼樣呢?」曾炩對這樣的回答不是很滿意。

    「我預計,今年的帝國稅收將增加三成左右,仍然主要是工業與商業做出的貢獻,農業賦稅的比重大概還會降低一成到一成半的樣子!」張紘看了看曾炩,說道。

    「那麼,從今年開始,農業賦稅再在原有的基礎之上降低一半!」曾炩一錘定音,沒有給陳群等人商量的機會,「同時,商業稅率提高一成到兩成,工業稅率提高半成到一成。具體各行業的標準不一樣,子布,你要根據各行業的盈利情況來決定賦稅提高的比例。當然,賦稅也不能定得太高,這幾年是帝國的休養階段,可以適當的降低政府稅收的數量,以推進民間資本發展!」

    張昭暗自苦笑了一下,然後點了點頭。曾炩這一做法,顯然是給了雙方各自一巴掌。

    「鄭夢秋,你這小子也不夠老實,你自己說,這幾年下來,你賺了多少?」曾炩笑呵呵的說道。

    「大人,工廠大部分的貨物都是外銷的,我再大膽。也不敢動搖帝國的基礎啊!」鄭夢秋卻是叫起屈來。

    曾炩笑了起來。「得了,這些廢話少說。子綱,你立即找語蝶商量,商盟內部要訂出一個新的行業標準來,規定各行各業的盈利標準。當然,這是針對國內情況而定,國外貿易。能賺多少,那是你們的本事!」

    張紘連連點頭。其實他也覺得,有些商人做得有點過分了。去國外撈油水,這是得到帝國政府,乃至總理本人鼓勵的。反正那是賺的外族地錢。現在,有些商人無力到海外去發展,去賺錢,就在國內搞壟斷經營,賺帝國百姓的錢。這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的耳光嗎?

    「我需要你們的詳細計劃書與報告,等一切調查清楚之後,我們再討論具體的實施辦法!」

    顯然,曾炩在這個巨大的經濟體系中,扮演的只是一個調控者地角色,而不是指揮者。商人,資本家的力量已經壯大了起來。這其中以商盟為代表地老一代商人。以及鄭夢秋為代表的新一代工業資本家的力量非常強大,這股力量產生了兩種作用,一是推動帝國的發展,成為了新政地保護者與支持者,這是好的作用。壞的一面,這兩股力量也在破壞著帝國原有的經濟基礎,將自然經濟模式推到了毀滅的邊緣!

    舊地不去,新的不來。這個道理曾炩很明白,但是他更清楚一點,資本主義革命前期,吃苦受難的是百姓,而絕不是資本家!而且新舊兩個社會交替時期所產生的巨大破壞力有多厲害,曾炩更清楚。當年,英國鬧了革命,法國也鬧了革命,德國打了幾十年,意大利更是悲慘。可是,大漢在以前多年輕掀起類似的工業革命,會走這條老路嗎?如果因為社會變革而導致爆發革命,爆發內戰的話,那麼大漢也許會在幾百年之後強大到讓全世界顫抖,不過,在曾炩有生的這幾十年裡,恐怕就只能忙於內戰了!

    正因為有了這一認識,曾炩才在盡量避免在社會大變革時期爆發革命與內戰,他所做的,就是逐漸調整新舊兩大勢力之間的平衡,通過逐步地改革來取代革命,通過逐步解決問題,消除矛盾來避免爆發內戰!顯然,也只有曾炩能夠做到一點,如果換了其他任何人,恐怕新生的帝國都將是在一片廢墟上建立起來的,而不是通過改革,在保持持續的發展中完成這一蛻變的吧!

    曾炩的個人影響力幾乎完全主導了當時帝國的發展。可以說,這場大變革本身就是曾炩帶來的,而作為新勢力的代表,老勢力的傳統領袖,曾炩這一雙重身份,注定了他將成為這場大變革的主角!

    曾炩的武器是他掌握的軍隊。通過數次大規模戰爭,曾炩打造出了全世界最強大的一支軍隊,打造出了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而通過軍事體制改革,曾炩徹底的掌握了這支軍隊。可以說,在當時,北疆軍上下,從幾位上將,到最普通的士兵,無不對曾炩忠心耿耿。而軍事體制改革,本身也將軍隊從社會鬥爭中獨立了出來,軍隊本身並不攙雜多少社會矛盾,軍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之後,那麼他們就完全成為了曾炩手裡的工具,成為了曾炩用來威懾與控制兩股龐大勢力的工具!

    曾炩手裡的第二件工具就是他主導的商盟。商盟的力量之強大,有的時候連曾炩都不得不驚歎。不過,商盟本身就是曾炩建立的,也是為曾炩的利益服務的。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曾炩強壓住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當然,僅僅用強硬手段是不夠的,為了讓商人得到好處,讓商人繼續為帝國服務。曾炩還想方設法將商人的利益引向國外,將商人的掠奪對像由大漢的百姓轉移到了國外,這給大漢百姓在思想,認識,以及生活方式上的轉變創造了機會!

    相對來說,新興的工業資本家就更容易控制了。當時,以鄭夢秋為代表的新興資本家中,除了一些由商人,以及開明地主轉型而來的之外,幾乎都是曾炩親手扶持起來的。而這些人,既是曾炩的學生,又是曾炩的嫡系,他們對曾炩的忠誠度甚至比得上軍隊!因此,曾炩對這些新興資本家更多的是在引導,引導其走上正確發展的道路。比如,利用從國外進口來的原料提高發展速度,同時將大批商品傾銷到國外市場上去,以此帶動北疆工業的發展。而這也部分緩解了國內矛盾!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