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漢末風雲之大夏帝國

第一卷 重生之始 第三十六章 起航 文 / 雪戀1988

    第三十六章

    華佗問道:「真的有這樣的地方?」

    曾炩笑道:「華前輩應該知道我即將去盧奴上任了吧?」

    華佗說道:「我來的時候,聽見很多人在談論這件事情。」

    曾炩說道:「不瞞華前輩,小子即將設立一個那樣的機構,叫做『醫院』,我想請華前輩出任這個醫院的院長,不知道華前輩是否願意?」

    華佗沉吟了一下,正準備說話的時候,曾炩又開始說話了:「華前輩,你先不要拒絕,先請你看一個東西。」

    說完,曾炩取出了兩本書,一本名字叫做《疑難雜症治療選集》,另一本叫做《醫院細則》。

    華佗看見曾炩神態莊重,就接過來看了起來。

    漸漸地,華佗的臉色開始變了,那是一種驚喜和難以置信的臉色。

    僅僅是大略的翻看了一下,華佗就已經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了。他興奮的問曾炩:「小兄弟,這裡面說的都是真的嗎?」

    曾炩笑道:「絕無虛言。而且,這只是一小部分,另外還有更多的這類書籍,只要華前輩答應,它們隨便華前輩查閱。」

    華佗不住的在房間內不斷地來回踱步,像是難以取決一般。

    最終,華佗一跺腳,對曾炩說道:「小兄弟,要是真的如此,我華佗就厚顏留下來。」

    曾炩笑了,說道:「歡迎你,華前輩!」

    曾炩拿給華佗的兩本書,一本書他按照記憶,寫出來的一本醫書,另一本,則是他參照後世的醫院的運作,加以適當改變寫出來的。從前一本書,華佗看到了另一條醫學的前進之路,而從後一本書,他則是看見了醫院的重大作用,那正是他夢寐以求的理想狀態。所以,在曾炩做出了保證後,這個倔強的小老頭還是沒經得起誘惑,投入了曾炩的帳下。

    對於醫院的計劃,曾炩是早就做好了的。他正在為找一個合適的院長而發愁,誰知道在這個時候,華佗卻是自己送上門來,真的是困了的時候,上天給送了一個枕頭一般。

    曾炩安排好了華佗的事情,這才再次踏上了前去盧奴上任的路途。

    中山國即是現在的定州市。河北定州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原始「禪讓」時期,堯受封於此(今定州唐城村)。春秋戰國始有「中山」之名。東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遷都於顧(今定州),公元前380年又遷都靈壽。秦統一中國後,定州仍稱中山國,屬恆山郡。漢沿襲秦制,漢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封皇九子劉勝為第一代中山靖王,都盧奴(今定州城),始為漢代中山國。據《漢書·地理志》記載,中山國有戶16萬,人口66.8萬,領14縣,在20個諸侯國中居第三位,兩漢十七代中山王世襲達300餘年。

    漢代中山國地處平原,為北方重要門戶。中山國是漢代文化經濟發達地區之一,人口稠密,物產豐富,農業發達,冶鐵、紡織、制陶、釀酒等工業生產規模和工藝水平都很發達,鎏金鑲嵌、繪畫等工藝製品,玉器、金器、銀器、銅器產品在其製造、設計、造型、裝飾等方面都顯示了兩千多年前中山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此時的中山,因為前些年的連年災害和吏治的**,已經顯得有一些破敗了。

    曾炩上任後,首先查驗了中山的情況。雖然各種情況讓他很是不滿,但是也還不至於完全不能接受的地步。此時的中山,有戶十五萬三千餘戶,人口六十萬餘人。當然,這還是去年的統計,在曾炩上任的時候,應該有了一些增長,這完全是因為無極商會在這前面幾個月中收留的流民的緣故。現在的中山人口應該是超過了七十萬的了。

    但是中山的府庫情況,卻是讓曾炩差一點就要殺人了。不過,考慮到這兩年哪裡的情況都差不多,幾乎是到了無官不貪的地步,曾炩也只得咬牙接受了。

    曾炩上任後,做了四件事情。

    首先,曾炩對整個中山國的吏治進行了整頓,最主要的就是進行肅貪。曾炩採取了「三管齊下」的方法來肅貪:第一、執行處高壓打擊,使人心存敬畏,不敢貪;第二、找漏洞完善制度,使有便利條件的人找不到貪污受賄的機會,不能貪;倡導廉潔,淨化社會風氣,使所有人民都對**深惡痛絕,不想貪。

    自古以來,廉政建設必定離不開四個方面:一是公眾教育和廉潔意識深入人心;二是在立法、行政、司法、傳媒、私營機構和公民社會等各個層面建章立制;三是有效預防;四是嚴格執法。來自後世的曾炩自然是深諳此道,因此,他的肅貪行動取得了讓他比較滿意的結果。經過曾炩的整頓,中山國原來的官員,大部分都被曾炩抓住辮子剔除掉了,換上了新人。當然,這些新人大部分都是鄭玄的弟子,都是曾炩的親信。

    其次,曾炩重新整編了整個中山國的郡國兵。但是,得到的統計數字讓他很是氣憤。因為照賬面統計,一共應該有郡國兵兩萬多。可是,實際卻只有一萬兩千多。很明顯,其他的都被吃了空餉。而這在役的士兵,也差不多有一半是不合格的兵源。

    曾炩現在是明白為什麼黃巾軍能在起事之處取得那麼大的戰果了,實則是漢朝此時的軍隊也是腐朽到了極點。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已經糟糕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最終,曾炩讓趙雲等人將這些郡國兵全部加以整編,選出其中素質較好的近八千人加以訓練,其餘的四千多,則是將他們交給國淵和棗祗,讓他們屯墾去了。

    曾炩又在中山國徵兵,補足了餘額。軍官全部換上了曾炩的自己人,至於原來的,全部被曾炩以貪墨等原因革職罷免了。

    東漢的兵役制度由於以募兵制為主要形式,對於應募對像不再有所要求,因而士兵成分複雜,多以社會散閒人員、無業遊民為主,也有農民、商賈、少數民族男子,甚至還有死刑囚徒,如度遼營即是由召募的死刑囚徒組成的,其他各要地屯兵也有不少刑徒。由這些人組成的軍隊素質低、戰鬥力差,而且軍紀敗壞。

    東漢募兵的其他手段,還有以免除賦役為條件召募士卒的。如東漢末軍閥混戰時,孫策初入江東,即以樂從軍者,一身行,復除門戶為條件募兵2萬餘人,馬千餘匹,威震江東,形勢轉盛。

    東漢時期,由於豪強地主土地兼併極為嚴重、造成大量農民破產,社會上出現為數眾多、無所歸依的流民,為了生存,他們往往自托於營伍,走當兵吃糧之路,這樣也為募兵制的盛行提供了兵源保證。

    東漢募兵戰鬥力差,除成分複雜、素質低、軍紀敗壞等原因外,還有,募兵制往往是應急性臨時招兵,士卒平日未經軍事訓練,不習騎射,長期屯兵雖為職業軍人,但終身從軍,當兵時間很長,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這樣使軍中存在著大量病老羸弱之卒,戰鬥力自然日趨低下。由於上述原因,東漢的軍隊無論對外族作戰,還是對內鎮丄壓反抗,常常勝少負多,每戰常負,王旅不振。

    曾炩改變了這些,他對招募的士兵提出了嚴格的要求,那就是年齡一定要在十六週歲以上,三十五週歲以下。同時,對士兵的體質也做出了明確的要求,絕對不收體弱的士兵。

    所以,最終這補足差額的士兵,大部分是從無極商會接納的難民中徵收的壯年人。這樣,使得士兵的素質得到了保證,而且軍隊的忠誠問題也順帶著解決了。

    再次,在這些士兵招納足夠以後,曾炩就讓他們一邊進行訓練,一邊進行屯田,偶爾還進行剿匪。這時候,中山國的大部分地區還是較為平靜的,只有北邊的上曲陽、唐縣、蒲陰到北平一線以北的山區有部分山賊聚集。但是這些地區人口較少,並不是中山國的中心區,所以,規模都不大。趙雲等幾人帶著原先的郡國兵中選出來的八千士兵,只花了兩個月,就肅清了所有的山賊,整個中山國都清淨了。

    有一個安定的環境和優越的政策,中山國很快就走上了發展的道路。

    第四,曾炩發出招賢令,不論出身,不分文武,惟才為用,光納文武人才。這個招賢令,曾炩還通過無極商會傳揚到了大漢國的其他地方,並幫助那些有才卻又沒錢前來的人來到中山國。這讓曾炩很快就聚集到了不少的文武人才,為中山國的發展注入了最強勁的動力。這些人裡面,就有鍾繇(you,上聲)、董昭、張紘、張昭等內政好手和張郃、周倉這樣的猛將。這些人的到來,讓曾炩很是興奮了一陣。

    這些人裡面,鍾繇等人是曾炩派人特意去招攬的,而周倉則是因為家貧,在得知中山招賢後,找到無極商會,在無極商會的幫助下來到中山的。

    現如今,曾炩手下可謂是人才濟濟。謀士有賈詡、田豐、沮授、審配等人,武有張飛、趙雲、太史慈、張遼、張郃、周倉這樣的猛將,而內政方面則有張紘、張昭、鍾繇、國淵、棗祗、董昭這樣的傑出人才。

    曾炩對即將來到的黃巾起義是充滿了期待,那將是他一飛沖天的機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