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一個人的抗日

颯沓千里不流行 第三十六章 青幫大亨 文 / 樣樣稀鬆

    第三十六章青幫大亨

    杜月笙是20世紀上半葉上海灘上最富有傳奇性的一個人物,他從一個小癟三混進十里洋場,成為上海最大的黑幫幫主;他文質彬彬,卻心狠手辣,殺人如麻;他為虎作倀,卻又有著鮮明的愛國心;他狡猾、奸詐,卻又很講義氣,他出身貧民窟卻又成為涉足娛樂、文化、教育、金融、新聞各業的財富大亨,他出入於紅道、黑道,游刃於商界、政界,他是上海灘黑社會裡最引人注目的猛漢,一生都是驚心動魄的傳奇。

    香港杜公館便設立於九龍柯土甸道113號到115號,雙開間門面,三層樓,恰好與上海華格泉路杜公館差不多。屋主是澳門煙賭大亨,素有「澳門杜月笙」之稱的高可寧。

    「月笙哥,你為什麼要請個小輩來吃飯?」,小八股黨的頭腦之一顧嘉棠,有些不滿地問道。

    「你不懂。」杜月笙輕輕的搖了搖頭,「那是一個殺星,從雨農(戴笠)那裡我還是知道一些他的事情的。」

    「能殺人的多了,月笙哥的門下就有不少人才。」顧嘉棠疑惑地問道。

    杜月笙輕輕歎了口氣,「有些事情是不能由我的徒弟下手的,論江湖義氣,我便站不住道理了。」

    「月笙哥說的是張大帥(張嘯林)的事情?」顧嘉棠說道。

    「在重慶,雨農請我吃飯的時候,曾經問我:大帥是不是轉不過身來了?還對我說要大義滅親。」杜月笙有些激動,「我當時便說,我的人絕不殺他。」

    「可是,您的弟子有不少已經加入了軍統,您是無法阻止戴笠下命令的。」顧嘉棠皺起了眉頭,「張先生走錯了路,國人皆曰可殺,奉命執行也是無可奈何的事,總怪他不顧大義,咎由自取。」

    「你講的道理一點不錯。但是大帥和我有二三十年的交情,我們曾經一道出生入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哪裡想到當年的兄弟,如今落了這樣一個大不相同的結果。」杜月笙慨歎道:「我幾次三番的拉他,他就幾次三番的大罵我,我倒不是怕挨他的罵,實在是罵過了之後,他還是不肯出來。」

    「那您今天請那個小子,是想讓他……」顧嘉棠猜測著說道。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讓他給大帥一個教訓,讓大帥迷途知返,學金榮哥那樣避世快活。」杜月笙揉了揉太陽穴,「受點皮肉之苦,總比丟了命要強吧!」

    「陳默他們不行嗎?」顧嘉棠問道。

    「他們不行。」杜月笙搖了搖頭,「他們是我的弟子,如果讓他們執行,張大帥肯定會恨之入骨,反倒和我結了冤家,邪路會越走越遠。」

    「要是他不答應呢?」顧嘉棠不放心地問道。

    「那也沒有辦法,成不成總得試一試吧!」杜月笙擺了擺手,「交個朋友總沒害處。」

    「杜先生。」對這位黑道大亨吳銘還是比較尊重的,因為他也出身黑道的緣故吧,「謝謝您的盛情,也多謝您對玉霜的照顧。」

    「客氣了。」在上海三大亨中,有「黃金榮貪財,張嘯林善打,杜月笙會做人」的說法。他一改傳統流氓身著短打、手戴戒指、捲袖開懷的打扮,而是四季身著長衫,打扮斯文,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形象。「杜某平生最敬重的就是英雄好漢,特別是象王先生這樣在民族危難之際,敢與日本人爭鋒的熱血男兒。」

    「杜先生過獎了。」吳銘笑了笑,「一介武夫,可不敢當先生之稱,而且一些傳聞,未免有些言過其實了。」

    「不僅身手高明,而且言談不俗,王先生就不必過謙了。」杜月笙舉起酒杯示意。

    酒宴上,只有杜月笙和女徒孫相陪,這樣氣氛比較放鬆一些。

    「聽玉霜說,王先生要著力在澳門發展。」杜月笙放下酒杯,擦了擦嘴,「香港與澳門相比,條件優越得多,不知王先生是出於何種考慮?」

    吳銘稍微想了一下,抬頭說道:「實不相瞞,我認為香港不保險,被日本人佔領只是個時間問題。」

    「哦。」杜月笙很感興趣,用目光示意吳銘繼續向下說。連兩個在旁邊輕聲說笑的女孩子都停了下來,把目光轉向吳銘。

    「法國現在已經戰敗,勢單力孤的英國人自顧不暇,面對德國的攻勢,只剩下苦苦支撐的份,連他們的本土都危在旦夕,外強中乾的英國人哪還有力氣保護海外的殖民地。」吳銘侃侃而談道:「貪婪成性的日本人是不會放過香港之塊肥肉的,現在只是欠缺一個合適的時機而已。」

    杜月笙皺起了眉頭,陷入沉思。

    「英、美乃是一體,雖然美國還未參與到戰爭中來,但是日本人還是要顧忌三分吧!」女徒孫金月君反駁道。

    「呵呵,我只是談自己的看法。」吳銘無所謂地一笑,「還沒有發生的事情,誰也無法看得準,預先做些防備總是好的,反正我就是覺得香港不保險。」

    「你這人?」金月君本以為吳銘會與其辯論辯論,沒想到吳銘竟然耍起賴來,不由得微絀眉頭,不滿地瞪圓了眼睛。

    「呵呵。」反倒是黃玉霜已經習慣了吳銘這副脾氣,笑著抱住了金月君,在其耳旁低聲嘀咕著。不一會兒,兩個人又笑逐顏開起來。

    「王先生好見識。」杜月笙再次舉杯,「未雨綢繆,確實高明,來,喝一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