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新呂布

第1卷 第180章 魏續圖謀,趙子龍單槍赴會 文 / 黑石頭

    第180章魏續圖謀,趙子龍單槍赴會

    賈詡說道:「劉妍此時告密,魏續未必知曉事情已敗露。但若是魏欣不回,反而會引起魏續懷疑。那時卻害了劉夫人。當速速送魏欣回去,叫魏欣傳話安慰劉夫人。以免引起魏續懷疑。」

    嚴妮這才想到賈詡說得很對,急忙招碧兒把魏欣喚來。只是這一來一回,時辰便不早了。

    賈詡見到魏欣對她說道:「欣兒。皇后本想要你在宮中留宿。只是剛才宮中丟失一件禁物,要全城搜查。皇后這便派人送你回去。你回去後且告訴你娘,安心度日,一切自有天意。若是你父親問你為何這麼晚才回去。你便說太子喜歡和你玩,你早就要回去,只是太子吵鬧,故而多留了一會兒。如今太子已睡著,皇后見時辰不早了,要叫你在宮中留宿。卻是不巧,宮中丟失了一件禁物。所以皇后要你回去避一下嫌疑。」

    魏欣雖年幼,人卻聰明。聽說宮中丟失禁物,也不敢多問,便在侍衛的護送下出宮回去了。

    魏欣走後,嚴妮三人便再合計一番。隨後便遣一隊斥候秘密出城,火速往宛城去告知呂布,魏續造反一事。

    而如今造反的人已經知道最少有三人。魏續一個已認定,另外兩人還不知道是誰。但也不是很難查,只要查出是誰去找魏續便清楚了。只是這事要秘密進行,要不給魏續知道了就壞事了。因為現在還沒證據,魏續又是呂布的心腹武將。無憑無據,恐怕連呂布都不信魏續會造反,所以不能打草驚蛇。

    其他人有沒有參與也不知道,但很多人都有嫌疑。所以賈詡便叫王越監視魏續的同時,還要監視幾個人。南華子、荀彧、傅燮、盧植等人都在列。反而那王允因是霍秀兒的義父,而被排出可疑之列。

    此事也就嚴妮、賈詡、趙雲三人知道事情真相。便是王越,嚴妮也只是要他去監視一些人的而已。不過王越在呂布坐鎮洛陽時,就派他監視過一些人。所以一聽說皇后要他再監視誰,便猜到幾分。

    王越知道此事非同小可。這次連南華子都在監視之列,可見事情已極為嚴重。便連夜回東廠調遣錦衣衛,暗中密佈探眼。將幾個監視之人看得極嚴,連誰一天上了幾趟茅廁都一清二楚。

    而趙雲則回軍營調動錦衣衛。以宮中丟失禁物為由,全城搜查。

    說那司馬懿與王允說動魏續造反後,便又回到王允府邸與盧植、楊彪等人商議日後該如何行事。幾人一直商議到深夜,卻突然聽見府外喧嘩。王允便出門來看究竟。

    王允在府外見一隊軍馬從門前經過。來人軍首便是護京副帥太史慈。王允上前打聽到:「太史將軍。何故夜深還率動御林軍戒嚴?」

    太史慈連夜接到趙雲軍令,說皇宮丟失禁物,要全城搜查。便率動御林軍戒嚴起來。這時正好路過王允府邸。王允是貂蟬的義父。如今貂蟬即霍秀兒正得皇帝寵愛,所以王允也跟著受寵。

    太史慈見王允問話。便下馬過來,對王允作揖到:「王大人。宮中丟失一件禁物。皇后大怒,乃傳趙帥全城搜查。慈職責所在,驚動王大人,還請見諒。」

    王允聽後便和太史慈說了幾句客套話,就進府去了。

    司馬懿等人還在王允府邸。見王允回來便問道:「師尊。外邊何故喧嘩?」

    王允疑慮到:「聽說宮中丟失禁物,御林軍正全城戒嚴搜查。」

    司馬懿也疑惑到:「卻是這般巧了?」

    王允問道:「怎麼。仲達以為何處可疑?」

    司馬懿搖頭到:「宮中丟失禁物,御林軍全城戒嚴搜查,也非有何可疑。只是卻是巧了,我等才與魏續決議起事,便出這事……不知其中是否有何牽連?」

    王允說道:「吾亦這般懷疑。」

    司馬懿雖然聰明,可畢竟年少。要起大事,就會心虛。一有風吹草動便有些坐不住。自告奮勇到:「不如學生尋個機會再往魏續處打探一番?魏府劉夫人與皇后交情甚好,或許能打聽出一些情況。」

    王允老練,最懂得自保。一有風吹草動便龜縮不出。現在司馬懿自告奮勇要去打聽消息,他自然高興。於是便叫司馬懿小心些,自己卻府門不出一步。

    且說魏欣回到家中。魏續本來也不是很關心魏欣。只是如今心中有事,便多了一份心眼。魏欣晚歸,便喚去詢問。魏欣如賈詡交代的,說了一遍。魏續聽說宮中丟了禁物,這才對御林軍全城戒嚴搜查不當一回事。

    隨後魏欣便去見劉妍。劉妍聽說皇后要自己安心度日,且說一切自有天意。便知道宮中已經有準備了,所以也就裝著什麼都不知道。依舊如以往一般。

    賈詡出計,一邊要御林軍以搜查禁物為由全城戒嚴,一邊卻叫錦衣衛暗中監視嫌疑人。這可謂一招雙彈。即引蛇出洞,又打草不驚蛇。

    想造反的人心虛,一見御林軍戒嚴搜查,便會想著去打探消息。這就中計了。可一旦打聽出確實是宮中丟失禁物,戒嚴搜查與謀反的事無關。這又叫中計的人不以為意,可卻不知道自己已經被錦衣衛盯上了。說這中計的人,便是年少的司馬懿。

    司馬懿往魏續處打聽消息,得知宮中確實是丟失禁物後,便也安心回去。卻不想。自己的行蹤已被王越的錦衣衛察覺了。

    再說郭汜這頭。郭汜答應隨王允起事後,便往駐地邀請幾個西涼舊部,欲一併起事,攻佔洛陽。

    於是李肅、徐榮、段煨、李蒙等人便被郭汜請去商議大事。

    這幾個西涼將士都是不被呂布重用的人,一直都在舊地戒備。後來呂布收編了私兵,更有幾人心中有怨言。

    郭汜在駐地擺下酒宴,暗中伏下刀斧手,便與幾人商議起事造反。段煨、李蒙一向不受呂布重用,當初在皇宮還和呂布火拚過。雖然後來呂布並沒有秋後算賬,卻也沒有怎麼用他們。

    所以郭汜說起事。李蒙、段煨立馬就開口答應。可徐榮、李肅卻心中盤算。

    徐榮、李肅兩人雖然不被呂布重用,可是呂布的實力兩人也是清楚的。如今大漢的兵士視呂布為軍魂戰神,要造反談何容易。徐榮更是知道,如今守衛洛陽城的五萬御林軍,與四千陷陣營都是百戰殺場的精兵。更有東廠火器坊相助。就憑王允與司隸校尉部魏續的幾萬郡兵,攻下洛陽城那是妄想。

    徐榮料定雙方差距,知道造反必敗無疑。所以心中根本不想與郭汜為伍。只是謀反這種事,一旦攪合進來,不是友便是敵。你想撇清那是不可能的。徐榮知道要是現在反對,保不準郭汜就拿他開刀。再說。自己不受呂布重用。如今魏續造反,郭汜隨從,正是是自己翻身的好機會。

    於是徐榮便表面答應了與郭汜一併起事,暗中卻想著如何向趙雲報信,隨趙雲平叛,除掉郭汜。

    幾人既然答應一併起事造反。便散了酒席,各自回去。

    造反的事若是不成功,便是**不離死。李肅其實也算定造反難以成功,與徐榮離開後。便急忙回頭來找徐榮。

    徐榮帶著近衛在回去的路上見李肅趕馬追來。便在馬上問道:「李校尉。尋吾何事?」

    李肅將徐榮拉到遠處,避開近衛驚問到:「徐校尉。我等命不久矣。」

    徐榮疑問到:「何以見得?」

    李肅急到:「郭汜欲造反,雖有洛陽王允為內應,只是皇上軍威洪浩。李校尉以為軍士們便願隨郭汜等人做逆賊?若是兵士不從,造反豈能成功。那時我等必死無疑。」

    徐榮心有所思到:「即如此。那汝適才何故便答應隨郭汜起事?」

    李肅苦到:「公不見宴席間雖然酒肉滿桌,席外卻殺氣凜然。必是刀斧手埋伏於外。郭汜暴戾,若我不在席間答應,想來此時我人頭已掛在郭汜轅門上了。」

    徐榮聽後喜道:「子嚴所言甚是,榮亦不欲與郭汜同謀。我等西涼降將受皇上收留。卻因有瞼裂,不受朝廷重用。如今郭汜欲隨王允造反,正是你們翻身之時。吾前者答應郭汜一同起事,實則麻痺郭汜。若遇機會,你們二人當殺郭汜以立軍功。那時皇上定對你們二人改觀。」

    李肅聽後大喜:「富之之言甚善。如此。你我二人不妨分頭行事。我設法入京,將此機密告知趙將軍。汝則隨郭汜左右。若得時機,便斬郭汜。」

    徐榮升出一掌說道:「好。你我在此立誓。共誅逆賊,若有二心,天打雷劈。」

    李肅與徐榮擊掌到:「好。共誅逆賊,若有二心,不得好死。」

    於是李肅與徐榮便分兵二路。李肅設法進洛陽去告密,徐榮則想法除掉郭汜。可是此時洛陽城已戒嚴,李肅進不得城。只好回自己駐地,另想辦法。

    洛陽御林軍歸趙雲統轄。要攻破洛陽城,就要先打敗御林軍。想要打敗御林軍,就要設法除掉御林軍統帥趙雲。

    王允聯合魏續造反,又有郭汜在外連接。幾人事先就約好由郭汜去聯絡西涼舊部,然後攻打城外東廠機構火器坊,奪取新式火炮。而魏續則設計請趙雲來赴宴,除掉趙雲。那時御林軍混亂,便可率軍佔領洛陽城。

    王允、魏續等人雖然想得美,可要造反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首先。即便趙雲被害,御林軍依舊有副帥太史慈統領。呂布在朔方時,軍中就行軍首代替制。主帥不在,副帥統領。上級不能執事,下一級便暫時代替。何況如今陷陣營呂新也在洛陽。除掉趙雲,御林軍依舊可以運作自如。

    王允、司馬懿是有智慧。可是都是文人,根本不知道軍中奧秘。魏續雖然知道軍中慣例,可是魏續智力有限,想的不多。一旦利益誘惑,便急功近利,失去理智。這一切只能注定造反要失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