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新呂布

第1卷 第122章 國軍欲出大谷關,荀悅薦來無崖子 文 / 黑石頭

    第122章**欲出大谷關,荀悅薦來無崖子

    王朗嘮嘮叨叨的說了一大堆。呂布先前聽了到還開心。可是聽得耳朵都起癢了,也沒聽出王朗要奏什麼事。見王朗還在滔滔不絕,沒有停下的意思。心裡便煩了起來。暗叨到:你倒是有完沒完啊,拍馬匹也不至於拍成這樣吧。

    這一煩,呂布便開口制止到:「王諫議之馬屁,亦當舉世無雙。」

    大臣們其實也都聽得雙耳生癢,可是也不好打斷王朗拍呂布馬屁的話。聽呂布這麼一說,不禁全殿嘩笑起來:「哈哈哈……」

    便有人取笑到:「當真乃王馬屁也……」

    「哈哈哈……」

    至此王朗便得了一個王馬屁的外號。

    王朗還想繼續說,可聽呂布這麼一說便停了下來。轉對呂布說道:「朗所言句句屬實,決非奉承之言……」

    呂布揚手制止到:「好了好了。馬屁說一兩句好聽,說多了就不靈了。王諫議。汝到底所奏何事,講來便是。莫在屁話連篇。」

    王朗這才說道:「朗之奏,乃以國公之功績,國公之威望。當晉封為漢武王,方合天意。」

    呂布聽王朗說晉封他為漢武王著實嚇得不輕。殿下群臣也都安靜了下來,紛紛驚異觀看。

    呂布吃驚在於王朗敢上請他為漢武王。

    呂布雖然不是很瞭解歷史。可是這十餘年來也熟悉了一些事情。東漢二百年來根本就沒有出過一個異姓王。不要說異姓王。便是劉姓王中也沒人像他這般掌管實權的。

    呂布現在是輔政大將軍,掌控軍政大權,位列國公。如果再升為王,那與皇帝有什麼分別。呂布根本就沒想過做皇帝,他要的是軍權。要的是率大軍征戰天下,為大漢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域來。

    可是現在王朗上請他為漢武王,那還了得。他若為王。不用說,像荀彧、王允、楊彪這樣的忠臣肯定會反對他,甚至與他為敵。這樣一來就亂了。他好不容易才把好些隱居、離散的賢人忠臣,招齊回朝。若呂布為王,像盧植、皇甫嵩那些人說不定會再離去,那就不是他呂布所想要的了。

    所以當呂布聽到王朗上請他為漢武王時。呂布的第一個反映便是:王朗是諸侯派來的奸細,要離間他和大臣們。

    這麼一想,呂布便緩緩從側椅上站起。渾身戾氣翻滾,殺氣凜凜。一步一步走向王朗。群臣都能感到呂布要殺人。

    呂布右手緊抓魚腸。「唅」的一聲。右手拇指一彈,魚腸便離鞘一節,寒光閃閃。對王朗冷喝到:「諒汝一人無此膽量上奏此事。受何人之意?說慢了,便叫汝人頭落地。」

    這呂布在這大殿上可是殺過好幾個人的。王朗見呂布這架勢早嚇得雙腿發抖,不及多想便吱吱唔唔到:「乃……乃……乃太后之意。」

    王朗一說太后之意,文武大臣又是大驚,呂布聽了也眉頭皺皺,收劍回身。對上位鞠禮,問太后何某到:「王諫議之請,當真是太后之意?」

    皇上劉辯見呂布這架勢,嚇得渾身都來了精神,不敢再打瞌睡。何某更沒想到呂布會這麼生氣。可這時也不是慌張的時候。何某心裡便想著:我是有意為你將來著想,你這麼生氣做什麼。

    何某想著自己是為呂布好,也就不那麼怕呂布生氣。於是便鎮定了一下說道:「這……王諫議之言確實。真是哀家之意。」

    呂布聽了心裡不免有些失望。對於何某。呂布說沒私心那是假的。一日夫妻還百日恩呢。這些日子來與何某的相處怎麼能說沒有感情呢。可是何某自己卻指使王朗上請他為漢武王。那何某是什麼意思!

    對呂布來說。這一定是何某擔心自己篡位,為保自己才怎麼做的。呂布這麼想便很失望。一直以來自己也許不拘禮節,可是從來沒做過謀逆的行為。可何某還是這麼以為。呂布最不想的就是何某誤會他有篡位之心。

    於是呂布便恭恭敬敬的在朝殿下整理了下衣服。他從來沒有這麼嚴肅過。而後便雙腿跪下,將魚腸棄在一邊。以頭磕地,對上位而拜。

    不止殿下群臣,便是皇帝與何某也沒有見過呂布這般嚴肅過。劉辯不禁站了起來。忍不住想去扶起呂布。嘴裡說到:「阿父……你……」

    何某見呂布這般,反而比呂布生氣更叫她慌神。也站在劉辯身邊想去扶他。可卻聽呂布說道:「皇上。太后。臣久戰於殺場,生性耿直,脾氣戾燥。言行間或是有無禮之處。然。臣至始至終從未有過不臣之心。若太后與皇上以為臣有不臣之心,而有所顧慮。那臣便在此立誓。臣唯願領軍在外,為大漢征戰四方,打下一個曠世疆域。亦可永世不入京師之地。」

    聽呂布這麼說,皇上與何某都慌了。

    皇上劉辯慌,是因為呂布一直都在保護他。雖然劉辯怕呂布,可是呂布卻一直都在擁護他。皇宮裡有什麼所缺,呂布都會自己或派人送來。呂布對劉辯的要求只有一個。就是該早朝時就要去早朝。其他的劉辯到沒見過呂布強迫過他。而且呂布還叫工匠為皇宮做過不少玩樂之物。比如麻將。這個更是叫劉辯愛不釋手。劉辯經過宦官之亂,董卓之禍。唯有呂布一直都在擁護他。所以呂布說永不進入京師那還了得。呂布不在京師,那要是再有個張讓之流,董卓之輩,那他小命誰來保護啊。

    何某慌自然也有和劉辯一樣的當心。但更重要的是。她還要和呂布光明正大的出雙入對呢,還要為呂布生孩子呢。以後或許還會有更好的將來呢,要是呂布不進京,那什麼都別說了。以前呂布軍務繁忙,何某都變著法子招他進宮來見,以後不進京那還了得。兩人便慌在一處。

    殿下嚴忠聽了也是大驚。嚴忠本就曾勸過呂布政變。如今何某自己都有意請呂布為漢武王。這正和嚴忠之意。於是急忙勸到:「大將軍之衷心,天地可見。只是當今天下未寧,大將軍乃朝廷椅柱,若不在京師鎮守,恐奸妄之人復入朝廷。天下分裂矣。」

    張玄與嚴忠基本是一路人。所以也勸到:「太后之意當是體諒大將軍為國勞苦功高,想非是所忌慮。大將軍如何便這般過激。」

    何某聽張玄說出自己的心意。心裡就覺得委屈。好在自己經歷過不少事,還能控制自己的眼淚。只是雙眼微紅。有點幽怨的說到:「張議郎所言,真乃哀家之意。大將軍莫誤會哀家好意。快先起來。」

    呂布在大殿下的表白群臣都看在眼裡,紛紛勸說呂布先起來再說。賈詡察言觀色,見何某眼中有幽怨之色,分明是女人的委屈,而非受脅迫。顯然上請呂布為漢武王真是太后的心意。

    賈詡又前思後想。覺得呂布與何某應該有不告人的秘密。只是沒被人發現而已。這麼一料定。賈詡心裡就有打算。於是便奏道:「如今討伐袁術在即,不可再節外生枝。表王一事,不如就此按下。萬事皆待剿平袁術之後再議。」

    群臣紛紛說賈詡說得是。呂布也覺得討平袁術才是最重要的。於是便也就不再糾纏晉封漢武王一事。

    下朝後。何某後驚不已,她沒想到呂布會真的沒有篡位之心。可是如今何某已經決定要做呂布的皇妃了,怎麼可能會再回頭。見呂布無意稱王,便急著找來王朗與華歆商議。華歆頗為聰明,也知道嚴忠、張玄等人乃呂布近臣。建議太后招其中一人來議此事。

    於是何某便暗傳張玄進宮來商議呂布立王一事。

    張玄在大殿上見呂布那般嚴肅,也看出呂布真的無心為王,可是自己心裡也有意叫呂布稱王。於是便與何某說此事甚大,給他幾天時間想想法子。

    張玄出宮後便去找嚴忠。張嚴兩人可謂一條心。可卻想不出辦法。商議許久,以為賈詡可以商議此事。於是兩人便又找來賈詡商議。賈詡其實和張玄、嚴忠等人一般,有意扶持呂布稱王。萬一以後什麼的。他們也是大功臣。必定蔭福子孫。

    所以賈詡便向太后獻計。叫太后等呂布出征討伐袁術後,再趁呂布不在洛陽,自晉封呂布為漢武王。到時等呂布回京,一切都米已成粥。自然也就大事成功了。

    於是太僕賈詡、太常嚴忠、議郎張玄、尚書郎華歆、諫議王朗等五人便暗中連接,與太后何某謀劃晉陞呂布為漢武王。只是大家都知道呂布忌諱自己稱王。一切便都瞞著呂布,暗中行事。

    且說呂布準備討伐袁術,**便開始預備糧草,收購軍糧。休整近衛騎五萬,**騎兵五萬,攻城步兵十萬,預備南出大谷關集結郭汜、李傕、張濟、徐榮四萬騎。共計二十四萬,要殺往南陽。

    且說荀悅投呂布,受呂布重用。後遷回洛陽。蔡邕來洛陽後便邀其往印刷坊專事書籍出版之事。荀悅見嚴妮的活字印刷能將書籍整編成冊,輕便好用,及為歡喜。便專心輔助蔡邕編撰書籍。後又整編後漢書。閒暇時荀悅也對黃老之術頗有見解,這研究學術自然會有同道之人。

    這日便有一道友來尋荀悅辯論道經。荀悅知呂布用人不拘身世,但有才學之人便一視同仁。便有意向呂布舉薦這位道友。

    如今呂布正準備討伐袁術。於是荀悅便急帶著道友無崖子來見呂布。無崖子乃陰陽家與道家結合體五行家的魁首。也就是殘存中諸子數家中一家。

    呂布與荀悅、無崖子相見。聽荀悅說無崖子乃諸子百家中五行家魁首。便對無崖子很感興趣。

    諸子百家呂布也是聽說過的。只是並不清楚。聽荀悅說起,便好奇的問道:「何為諸子百家?又是如何有士農工商之分?」

    荀悅道:「天下學術,今為尊者不出儒家。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至秦王嬴政時,儒家善功人心。嬴政不得儒家佐輔,恐儒家煽動人心,故嬴政齊得天下時,為揚秦學,坑殺儒士。儒家一時大衰。隱秘世間數百載。至漢武時期,方有機會輔佐武帝。武帝重用儒家大師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至今已有三百餘載。至此儒家得朝廷滋養,獨霸一支,百家無可與其匹敵。諸子百家始於春秋,至今多有隱滅,存世者不過數家。為尊者儒家,善功人心,統治政道。得朝廷助,以政為首。二者當屬道家。道家養身心,修性情,以修心養性為本。三者當墨家。墨家精藝工器,以技為根。秦至今,天下利器十有**出於墨家之手。四者陰陽家。陰陽者,天機也。陰陽家善觀天機,斷人運,左右天下局勢。因善用人運,故戰國以來,陰陽者輔佐朝政,天下便多安寧。如反朝政,天下多為不寧。故而為政者多顧慮陰陽術士,多有除之之意。久而久之,陰陽家便多為詭秘,善行刺客之術。五者便是吾友無崖子之五行家。五行者,相生相剋也。五行之家不行道政,唯善觀天文、地理,善查風水、脈道。善建宮捨、陰宅,善佈陣局、地圖。今天下大型土木工程,十有七八盡出五行之手。六者可謂商家,商家本不排於諸家之中。只是商家擅於得利,無利而不往。故而商家最善鑽營。無處不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