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新呂布

第1卷 第44章 為斷軍情,呂奉先連踹三命 文 / 黑石頭

    第44章為斷軍情,呂奉先連踹三命

    呂布聽了笑笑道:「二都尉所言皆有理,此事便此打住。布多謝高都尉提醒,日後若再有此類之事發生。布願受罰。」

    幾員部將本來聽高順之言,本以為高順以下犯上,呂布會生氣。不想呂布不但不氣,反倒多謝高順。心中多歡喜自己跟了個好將領。此時見呂布說此事就此了結,便都不在說了。

    呂布得良馬,一時得意,便叫部將們觀賞,問何人識得此馬。

    鮮於輔道:「此馬謂之斯風,乃檀石槐坐下愛騎……」

    呂布一聽不禁吃驚打斷道:「什麼?」

    鮮於輔以為自己沒說清,又說道:「此馬名曰斯風,乃檀石槐坐騎。」

    呂布一聽心中大喜。鮮於輔在撕殺之時,只在騎陣旁後,並沒有見到呂布戰檀石槐。而呂布也不認識檀石槐,只知道自己當時戰的是鮮卑一將首。所以呂布到現在才知道被自己踢下馬去的,是鮮卑王檀石槐。這可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軍情啊。

    呂布一下便從奪得良馬的喜悅中恢復過來。忙問道:「鮮卑往西跑向何處?」

    高順見呂布不在得意,知道已經恢復神態,忙道:「屬下已派出斥候探得鮮卑主力已退出代郡,往西入雁門,合雁門鮮卑屬部去了。」

    呂布心想:自己踹下那人便是檀石槐,那一腳用力不小,搞不好踹死檀石槐,如果真是這樣,那要破鮮卑就在這幾日。於是急掉部下,安排好人手把守各處關隘、城池。自己整編近衛騎,挑精壯補滿五百員,留高順於代郡郡治高柳城代理軍務。自帶臧霸、徐晃、成廉、鮮於輔及五百騎,往西向雁門奔去。

    呂布騎行至雁門郡治善無城,只見善無城門緊閉。呂布軍至城下,鮮於輔便對城上喊道:「速開城門,吾等乃代郡太守部,有軍情要事,快快開門。」

    城樓上一小子兵卒探頭下望,見來者數百騎,並不急於開城門,對城下喊道:「今鮮卑掠寇,軍情不明,吾亦不敢擅自開城。爾等且言代郡太守部,可有官文憑書?」

    呂布未說話,旁邊曹性就急叫罵,對著城樓上吼道:「汝屁小孩,快開城門。代郡呂太守便在軍前,還需何官書,再不開門,吾捏碎你腦袋。」

    呂布也正抬頭往上看,回話者卻是一名少年,看來又是個童子兵。呂布以為曹性這一吼會嚇到那少年。不想那少年竟無畏懼,反倒張弓取箭對著曹性喊道:「軍情不明,鮮卑便在關外,爾等要是沒有官憑文書,便速速離去,不然。便叫汝吃吾利箭。」

    呂布一見不但不氣,反倒挺喜歡這少年兵。曹性正要發作。呂布一擺手制止。對城上說道:「那小卒,吾便是代郡太守呂布,速放下掉藍,吾取官憑文書與汝看。」

    那少年兵這才收起弓箭,說道:「這位將軍方像大人模樣。你等著。」隨後便縮回腦袋,不一會兒一支吊籃便由一條繩索綁著,放下城來。

    呂布從懷中取出太守信印,讓徐晃放在吊籃內。那少年一邊收上吊籃,一邊說道:「這位大人稍等片刻,卒下驗證過便迎大人入城。」

    過了片刻。善無城門緩緩打開,那少年兵領著十幾個門卒出來迎接。呂布策馬走了過去,身子微彎,對著那少年問道:「汝何名?今為何職?」

    那少年也不畏懼。拘禮道:「小卒馬邑張遼,乃善無城門官。先前因軍情不明,怠慢太守大人了,還請大人見諒。」說完將呂布信印交還給呂布。

    呂布收回信印,心中驚喜,這少年兵不亢不卑,行舉有禮,處事穩當,原來是馬邑張遼。心下便有收納之意,於是說到:「嗯,看汝雖年少,卻是沉穩老練。帶吾去見雁門郡太守,吾有軍情要事。」

    張遼忙應「喏」。隨後交代旁人:等兵士都入城後就關死城門。

    呂布由張遼帶路,來到雁門太守府見到雁門太守鮮於璜。呂布便從懷中取出皇帝劉宏調令意旨給鮮於璜看。鮮於璜看完劉宏旨意。呂布說道:「今鮮卑寇邊,軍情緊急,為使兵士能抵攔鮮卑作惡,今吾便要收雁門軍權調令。望鮮於太守與吾好好配合。」

    鮮於璜不敢違逆,便將雁門軍權交由呂布掌管。呂布第一個調令便是把張遼掉到自己近衛軍中。隨後便瞭解雁門軍務,再派出斥候打探鮮卑情況。

    原來寇擾雁門的鮮卑是檀石槐的兒子和連部。呂布來雁門前一天,鮮卑還在功擾雁門關,劫掠周邊村鎮。只是後來不知發生何事,鮮卑突然退出雁門關外三十里,安營紮寨。

    呂布算算那日踢檀石槐下馬至今已第三日,也不知檀石槐死了沒有。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鮮卑退兵與檀石槐傷勢有關。呂布急切想知道自己那一腳會對檀石槐造成怎樣的傷害。於是便問鮮於璜道:「鮮於太守,不知汝處可有鮮卑俘虜?」

    鮮於璜不知呂布要鮮卑俘虜做什麼,不過卻是沒有的。便回到:「鮮卑多悍猛,吾守雁門皆死守城池,不曾出關隘迎敵,故不曾擒得鮮卑俘虜。」

    呂布乃對部將傳令道:「徐晃何在?」

    徐晃出列道:「末下在。」

    呂布令道:「汝帶一彪人手出關去擒一兩個鮮卑俘虜回來見我。」

    徐晃令命便要出門去帶兵眾,此時少年張遼卻道:「呂大人。大人軍士剛到雁門,恐對雁門不甚熟悉。卒下願為嚮導官,帶這位徐大人去抓鮮卑俘虜。」

    呂布一聽更喜愛張遼,想張遼小小年紀卻這般考慮周到。於是笑道:「嗯。張遼所言甚有道理。如此汝便為徐晃嚮導官,若真抓回鮮卑俘虜。吾便重用之。」

    張遼聽呂布聽從自己意見,心裡十分高興,便帶著徐晃出關去抓鮮卑俘虜。呂布則帶著軍眾出善無城,往雁門關駐紮。

    雁門關位於雁門山脈間,四周峰巒錯聳,延綿二三百里,大小隘口十數道。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連接舊趙長城,將北方蠻奴阻攔於雁門之外。雁門關主寨曰句注塞,又稱北門。北門寬百丈,城牆最窄處也有二丈,最低處也有三丈六尺,並附建一座瞭望台。兩側山巒陡峭,山嶺建長城,東西連綿望不到盡頭。北門外有一處寬百丈平地,成倒「八」字向北攤開。北面有幾處丘林,再北便是鮮卑大漠草原。

    呂佈於北門雁樓,見此關雄險,心中暗想:今這雁門關雖不是後來雁門關,可雄險依然。一夫當關,萬夫莫過。真天險也。

    說徐晃由張遼帶領,出北門便向張遼老家馬邑奔去,行不數里,便遇一行鮮卑游騎。徐晃帶二十餘人,鮮卑游騎也二十餘人。兩軍相見,格外眼紅。徐晃隨呂布殺過匈奴左賢王車紐,後進呂布近衛常訓呂布魚鱗網錐陣。見遇鮮卑游騎,便喝令一聲佈陣。隨後便向鮮卑游騎衝殺過去。

    徐晃所帶儘是呂布精銳近衛,一陣弩射便射倒對方十數人。餘下五六名鮮卑游騎見徐晃兵士厲害,沒交戰便要掉轉馬頭逃跑。徐晃哪裡能放過,策馬衝鋒,當先便追了上去。近隨隨後便將鮮卑游騎團團圍住,呂布軍以長槍為器,佔了優勢。且都知道呂布要活口,所以便二三人一伍,對付一名鮮卑游騎。有人刺馬匹,有人用槍柄砸,片刻便將鮮卑游騎紮下馬去。鮮卑游騎也悍勇,死不投降。可惜力量懸殊,不一會兒便被擒了三人,另三人亂戰中被徐晃等人失手刺死。於是徐晃便捆了三名鮮卑游騎回見呂布。

    此時呂布已將軍馬駐紮在雁門關北門駐軍營,徐晃擒三人來見呂布。呂布見三名鮮卑游騎被困得結實,便叫人把一人拉到身前。兩名軍士便押著一鮮卑俘虜,將其按跪在地。大家都不知道呂布要幹什麼,呂布走上前,提起一腳便踹在那俘虜胸口。那俘虜左右被兩人押著,呂布一腳卻將那人踹出丈外,頓時口吐鮮血,倒地而亡。

    眾人驚異,不知道為何呂布要抓活口,現在又把人踹死。呂布也不多說,走上前探探那人鼻息,卻是已死。眉頭皺皺,心想:檀石槐好像比這人魁梧一些,而且也穿牛皮甲。應該再給俘虜穿件皮甲再試試。於是對部下道:「取件牛皮甲來,給這人穿上。」說完指了指一個身材比較魁梧些俘虜。

    部下不知呂布何意,只是照做。不一會。一個近衛取來一件牛皮甲,給那俘虜穿上。呂布又走到那俘虜身前。那俘虜見呂布一腳踹死同伴,現在又來找他,料想呂布肯定也是來踹他的,嚇得嘰裡呱啦的亂叫,恐懼的向後掙扎。身旁的軍士卻死死的按著他。呂布走上前,估量一下踹檀石槐那腳的力道,便再此踹向那人。那人想有準備,可也被呂布一腳踹飛,摔在兩步外。口吐鮮血,身體抽搐,倒在地上,痛苦的呻吟著。

    呂布上前一看,見那人沒被踹死,便問道:「這人若有醫師醫治,能否活著?」

    眾人都是兵武,哪裡知曉會死還是會活啊。有的說死不了,有的說保必死定。爭論不下,呂布便對張遼問道:「張遼,雁門可有良醫?」

    張遼回到:「有的,善無城內便有一醫師,頗曉醫術。」

    呂布道:「如此汝便回善無把那醫師請來。記住。此事乃軍情機密,不得向外透露半點,速去速回。」

    張遼令命,便騎馬回善無尋醫師。

    善無城離雁門關不過三十里,可來回也要個把時辰。等醫師來時,那俘虜早已死去。呂布便又讓人將牛皮甲穿在最後一名俘虜身上,照樣踹那俘虜一腳,而後便叫醫師查驗。醫師查驗後。呂布問醫師道:「此人傷勢如何?若以藥醫救,能否醫活?」

    醫師回到:「此人胸骨已被大人踢碎,心肺具傷,即使有良醫救治,恐亦活不過三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