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曖昧三國

卷四 第二百二十二章 女為悅己者容 文 / 歐陽五禽

    第二百二十二章女為悅己者容

    這一刻,張遼的確有些感動了,滎陽的重要性就不說了,韓進竟然如此相信他一個新人,這無疑讓他很感動。「將軍如此看重張遼,張遼粉身碎骨,也難報萬一,將軍請放心,只要張遼在此一天,就保滎陽一天不失!」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古人的英雄氣概很重,張遼無疑被韓進的行為打動了。

    「文遠做事,本將放心的很!」韓進拍了拍他的肩膀,只是他個頭本來就較對方小上一些,一時間,倒顯得有些滑稽。韓進感覺現在的他與張遼,就好像是一個男子在追一個女孩子一樣,有些賴皮。

    第三日,韓進大軍就返回了長安,長安表面上還是長安,只是韓進知道,其中早已暗流洶湧了。這不,他剛一進將軍府,李儒等一眾屬下就急急趕了進來。

    「主公,你終於回來了啊,你要再不回來,這長安可就要翻天了!」

    韓進「呵呵」一笑,脫去外衣丟給旁邊的丫鬟。笑道:「這天塌了有大個子頂著,你著什麼急啊!」

    李儒見韓進神色淡然,一時間也淡定了下來。慢慢說道:「主公有所不知,自主公走後,天子頻繁下旨,司空張溫,司徒王允等為首的官員將董卓一家老小盡皆斬首,將朝中重要崗位安插人手,遍差心腹。」

    「就這點事嗎,呵呵,本將知道了,對了,那呂布怎麼樣,他還乖吧?」

    趙雲點點頭道:「他這些天倒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除了在府中練武之外,並不曾做什麼!」

    韓進稍稍沉吟,喝了一口茶,忽然道:「將諸將召來,本將有事要說!」

    小龍子應聲而出,不久韓進手下一幫子文武全都聚齊。

    韓進暗暗觀察了一下,文臣中有戲志才,郭嘉,李儒,賈詡,鍾繇,杜畿,成公英,武將有黃忠,張飛,趙雲,馬騰,馬超,徐晃,閻行,張繡叔侄,史阿,華雄還有剛剛投降的段煨徐榮,相對而言,武將還好點,可是文臣就少的可憐。韓進心裡歎口氣,人才啊,還是缺少人才。

    「本將召各位來,有幾件事情要與諸位商議一下。」韓進說完,一目示意,小龍子答應一聲,將一疊資料發給眾人。

    「如今雍州一下,只是我軍魚龍混雜,兵力多了,戰力反而下降了,因此本將認為,我軍繼續整頓軍務,這是本將擬定的計劃,諸將可以看看。」

    韓進這份計劃是昨晚就想出來的,隨著地盤的擴大,原來那點兵力基本不夠用,那麼擴兵之必然的,幸好,董卓送來了大量的財物和兵員,董卓手下那些兵雖然紀律不太好,但是戰力卻不容忽視,韓進相信只要自己多加訓練,必然能得到一支強悍的軍隊。

    「這裡有好幾個兵種,擬定由翼德訓練五千鐵浮圖,鐵浮屠,又名鐵塔兵,被兩重鐵兜鍪,周匝皆綴長簷,其下乃有氈枕。三人為伍,以皮索相連。後用拒馬子,人進一步,移馬子一步,示不反顧。說明白了,其實就是重甲騎兵,這種兵種對馬的要求較為嚴格,翼德一定要精挑細選,至於馬匹,可從西域大宛國弄一些,那裡有良好的大宛良駒,高順,你幫翼德看著點!」

    張飛早已大喜過望,大咧咧地笑道:「主公放心,老張一定不負主公所望。訓練出一支天下無敵的軍隊。」

    韓進點點頭,粘連說道:「除此之外,還有一支軍隊,本將命名為鐵甲連環馬,這也是一支騎兵,與翼德的鐵浮圖倒是有些相似之處。這支軍隊,就交給華雄吧!這支軍隊的強點就是攻擊力強,弱點是戰馬的選擇尤為重要,至於詳細資料,都在上邊寫著,孟起可助華將軍一臂之力。」

    「子龍,你從降兵當中抽去健壯之士兩萬,訓練一支輕騎兵,這支騎兵以輕靈機動為主,但有問題,隨時來找本將,你手裡資料裡面的內容,只是個參考,子龍務必根據自己的思想,取長補短,為本將訓練處一支縱橫天下的大軍。」

    趙雲內心狂喜,面上波瀾不驚地領命,眾人都有些羨慕地看了他一眼後,盯著韓進的目光越發熱切了起來。

    「騎兵就先這樣了,大家也知道,步兵一向是本將手下的弱項,因此這次練兵的重中之重就是步兵,本將初步擬定訓練十萬步卒,包括四萬刀盾兵,三萬長槍兵,三萬弓箭手,甘寧,,張繡,馬騰,閻行,徐晃,徐榮,段煨,這支兵力就交給你們負責,時間不限,但是你們一定要給本將訓練出一個像樣的百戰雄獅。」

    幾人興奮地齊聲站起答應,摩拳擦掌,一片雄心壯志。

    韓進見他們精神狀態尚可,心下也是高興不已,決定乘熱打鐵。「最後一隻軍隊,比較特殊。」

    韓進說到這,忽然盯著史阿問道:「史阿,聽說你師傅現在長安閒賦在家,是嗎?」

    史阿一愣,沒想到韓進會問自己,當下站出來拱手一禮,「秉主公家師確實在長安!」

    韓進大喜,「這就好,本將聽說洛陽亂後,王師一隻沒事,本想去拜訪,只是這段時間一隻太忙,史阿,你代本將向他問好。」

    史阿不明韓進何以對他師傅竟然如此之好,愣愣地答應一聲。

    「是這樣的,本將要訓練一支軍隊,名叫特種兵,打算讓你師徒來接手這項任務,史阿你下去向你師父打聽一下,他要是願意幫本將,本將必不會虧待他,當然他要是不來,這事兒也要你去做!至於詳細資料,你明天來找本將吧!」

    史阿聽的一愣一愣的,隨即大喜過望,就算他在笨,也看出這個勞什子的特種兵好像很重要的樣子。

    事實上,韓進早就想訓練這麼一支兵種了,只是一直以來,他奔波不定,而且也沒有合適的人選,如今天下亂世開啟,他知道長安將會有一段時間的安逸。而他剛剛接手雍州,也需要大把大把的時間來消化雍州這個大蛋糕。所以乘此機會,加強邊防是很重要的。

    武將這邊的事情安排完畢,韓進將目光看向文臣。

    「志才,你下去之後,可立招賢館招收有志之士,本將手下可急需人才啊,這打天下要無武將,治天下還得文臣啊!記住,來人不管是老是幼,是貧是富,只要有才,本將一概重用。」

    戲志才點了點頭,張了張嘴,似乎有話要說。

    韓進擺擺手,「志才,有什麼話就直說,本將的脾氣你還不瞭解嗎!」

    戲志才苦笑一聲,道:「主公,這段時間,朝中有些大臣走動頻繁,更有甚者,說李大人,蔡大人,華將軍都是董卓幫兇,叫囂著要陛下除惡務盡呢!」說完看了一眼李儒。

    韓進微微一笑,「他們要瞎折騰就讓他們折騰去吧!志才,明天我會上奏陛下為你們請封!」說道這裡看眾人目光突然變得熱切無比,不由心下感歎,不論那個時代,不論是誰,面對功名利祿,還是不能完全放下啊。

    「元常,向來謹慎,精於細算,本將意欲奏請陛下讓你為大司農不知你一下如何?」此言一出,眾人頓時嘩然,秦時稱治粟內史,景帝改稱太農令,漢武帝太初元年更名為大司農。兩漢時大司農掌管租稅、錢谷、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位列九卿之一。可是實打實的實職,韓進雖然說奏請,但是大家都心裡明白,如今的朝廷,又有誰敢和韓進頂呢。

    沒有眾人預料到的驚喜,鍾繇只是淡淡點了點頭道:「多謝主公!」

    韓進心中稱讚不已,到底是名臣,其風度就不是一般人所嫩嫩個比擬的。

    「志才雖然勞苦功高,但是本將已經習慣了他在身邊的日子,就暫且為本將府中長史,負責將軍府事宜,子龍可為衛尉,杜大人可當尚書,其餘人等,本將皆有表奏。好了,還還有什麼事情要說的!」

    眾將齊齊搖頭,見韓進有些累了,不禁全都散去。韓進獨獨留下郭嘉賈詡戲志才鍾繇李儒幾大智囊。

    「本將打算構建一支暗碟來瞭解各方信息,名為錦衣衛,可分為東西兩部,此事就由奉孝和文和負責吧!文和對內,奉孝對外,本將的意思,你們可明白嗎?」

    幾人同時心神一緊,暗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眾人沒料到韓進講這麼重要的事情竟然讓賈詡這個剛剛進入的人來掌管,一時間,心裡都有些奇怪。

    賈詡雙目低垂,並沒有什麼激動的表現,和郭嘉起手一禮,「嘉(詡)遵命!」

    第二日的朝會果然如韓進所料,激烈異常。而辯論的東西就是李儒等人的問題。

    而率先發難的果然如韓進所料正是司徒王允為首的額一些官員。

    「陛下,李儒此人,助紂為虐,跟隨董卓一來,鼓動董卓殺忠良,亂朝綱,此為一罪。他與董卓狼狽為奸,對弘農王大不敬,是為二罪。鼓動董卓火燒洛陽,掠洛陽百姓離家千里,此為三罪。而華雄在汜水關前斬殺忠良,禍害百姓,也是罪大惡極,此等人不殺不足以洩憤。而蔡邑蔡大人更是不可理喻,董卓大罪,不用微臣數說了,可是蔡大人竟然勸陛下饒恕其家人,臣現在深表懷疑,當初蔡大人連升三級,是不是受到董卓的誘惑呢,或者本就與董卓勾結了。」

    「王大人,你休的血口噴人,老夫只是就是論事而已,董卓是罪不可恕,可是禍不及家人,董卓作亂,關他八十老母何時?與二百家人何干,難道非得誅殺九族,才能彰顯陛下威嚴嗎?」蔡邑提高王允攻擊自己,首先反擊,為自己辯解。

    韓進冷眼觀看,並不說話,只是心中卻已經怒火中燒了,誰道知道,蔡邑是自己的師傅,而王允偏偏在此時向蔡邑發難,理由還是這麼不充足,韓進當然懷疑王允的用心了。想到此,他抬頭看了一眼上面安安穩穩做著的獻帝。

    一身黑色的新龍袍,瘦削的臉上經過這幾天的修養漸漸有了些紅潤。面上似喜非喜,嘴角上翹,似乎在想些什麼,神之石不時亂轉的眼睛顯示著他此刻的心思,並不寧靜。

    事實上,獻帝此時的心思的確並不寧靜,今日朝堂的爭論看起來平淡的很,但是見過無數宮中鬥爭的他自然明白王允與蔡邑爭論背後的意義,說好聽點,是為了皇權威嚴,說難聽點,就是互相奪權。

    在獻帝眼中,此時的朝堂,無疑分為三大派系,一者是以王允張溫為首的保皇派,一者是以韓進為首的新勢力,第三者是以皇甫嵩為首的牆頭派。

    獻帝之所以不阻止二人的爭論,也是有目的的他心中也想試探一下韓進的意思,韓進對百官的態度。因此,有時候,他會在背後推波助瀾,讓事情更大化。

    「王司徒,蔡侍郎雖說為董卓家人求情,但是只是就是論事,若是因為這樣,就說他有罪,那以後可就沒人說話了。」忍了好久,見二人依然故我,韓進忍不住出言阻止。

    韓進一說話,群臣立時一陣怯怯私語,士孫瑞黃婉幾人更是私下交換了一個眼神,心中歎了一口氣。這韓進終於出手了,可是心下請額u也責怪王允,你說你挑誰不好,偏偏拿蔡邑來立威。不要說蔡邑是韓進的師傅,就算一蔡邑個人聲望而言,也不是說隨便就能處置的。只是想歸想,。他們都是一個陣營裡的,看到王允張口結舌,卻不能不挺他一下。

    黃婉率先出來奏道:「陛下,臣以為,蔡大人雖然言行不當,卻也不足以治罪,只是那李儒和華雄等人解釋董卓心腹,他們為禍甚多,不斬不足以平民憤。」

    獻帝點了點頭,環視了眾人一眼道:「蔡大人之事就此作罷,這只是黃大人所言,各位以為如何?」

    太常卿種拂、太僕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立時站了出來,「陛下,臣等附議,斬殺董卓舊部,以平民憤。」

    獻帝轉過頭來看著韓進,笑道:」韓將軍以為如何呢?」

    韓進面色肅然,拱手一禮,朗朗說道:「陛下,微臣一介武夫,只懂將兵,不懂朝廷之事。」說道這,他停了一停。觀察眾人眼色,見王允等人臉上一喜,心中不禁冷笑。

    「但是臣有些話也不得不說,當日陛下為董卓所困,百官只知自保,不懂捨生取義,為朝廷盡忠,微臣兵微將寡,為救陛下,即便身死人手,也是無話可說,只是臣去也就去了,卻怕皇上無有所用之人。」

    韓進在上面侃侃而談,群臣面面相覷,不知道他說這些什麼意思。

    國舅董承打斷他的話頭,「韓將軍,陛下問你對黃大人的提議如何,沒必要大表忠心,扯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吧!」

    韓進斜視了他一眼,裝作不認識的摸樣問道:「這位是?」

    皇甫嵩道:「這是國舅董大人,韓將軍還沒見過吧!」

    韓進點了點頭,向皇甫嵩笑了一聲道:「原來是國舅啊,什麼時候出來的,怎麼董卓亂政的時候,本將沒聽說你呢?」

    董承頓時臉紅耳赤,想要辯駁,卻又無話可說。只得狠狠瞪了韓進一眼,退了下去。

    韓進一言退去董承,環視了一下眾人,見無人在敢出來頂嘴,方才道:「為臣擔憂皇上,因此想盡辦法來救皇上與水深火熱之中,最後想來想去,正好遇到李儒李大人和華雄華將軍,他二人派人聯繫本將說,他們深感董卓罪大惡極,自己身為大漢臣子,看著皇上受苦受難,卻不能盡一點忠心,心中實感無奈,想到剷除董卓,還朝廷一片朗朗乾坤,只是迫於董卓勢力龐大,一時不敢行動,所以等待時機,正好微臣帶兵殺到城下,於是他們與微臣暗暗約定,裡應外合救出陛下。這就是事情的經過,本來臣應該早些稟報陛下這些情況,只是當時軍情危機,臣去了滎陽,以至於鬧出了誤會,請陛下降罪。」

    韓進此言一出,頓時有人歡喜有人愁,王允幾人感慨韓進轉換感念能力之強的同時,卻也一陣無奈,「按韓將軍所說,李儒和華雄等人不但無罪,反而有功了?」種拂陰陽怪氣地說道。

    韓進眉頭一挑,有些不喜歡此人。只是他這時候隨著身份的變化,心態也慢慢地變了。

    「不錯,臣以為,朝廷要治理天下,當然要有功當賞,有過當罰,李儒華雄等人勞苦功高,理當受賞,臣表奏李儒為前軍師,諫議大夫。華雄為涼州刺史。」

    「荒謬,簡直胡鬧,韓將軍,這李儒華雄有何本事,有何功勞,竟然敢當此任?」司空張溫鬍子一顫一顫的,怒視韓進。

    韓進淡淡笑道:「張大人有何德何能,敢據太尉之位啊?陛下,微臣生也晚,不知張大人在任期間,都幹過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情,為朝廷立過什麼功勞,黃巾之亂,張大人立過什麼功勞,韓遂叛亂,張大人立過什麼功勞,董卓亂政,他身為太尉,竟然置若罔聞,張大人身為朝廷重臣,卻是是逗孫為樂,居廟堂之高而不憂其民,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張大人既不能救民於水火之中,又不能全陛下於忠義,如此臣子,陛下要他何用?」

    韓進不鹹不淡地說完,盯著張溫,張溫面色蒼白,渾身由於氣急竟然隱隱發抖,半晌忽然悲呼一聲,仰天而倒。身邊幾人急忙按住,急聲呼叫,卻見張溫面如金姿,早已沒了氣息。

    半晌王允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大哭道:「陛下,張大人他……他沒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