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曖昧三國

卷四 第二百零九章 帝位 文 / 歐陽五禽

    第二百零九章帝位

    何氏微微一笑:「大將軍也豈非是國舅!」二人相視一眼,同時笑了起來。二十年前,他們還不過是一個屠夫與村姑,二十年後,他們卻站在了這個時代的頂峰,回首前塵,感觸良多。第二日,以大將軍何進三公為首的百官祭奠天地,擁立皇子辯登基為帝。

    卻說靈帝駕崩的消息傳到漢陽的時候,韓進正在城樓上巡視,以他的對靈帝的瞭解,他的背叛,必然會激怒靈帝,派兵剿滅,幾乎是必然的,甚至,領兵的大將是誰,他都已經猜測了個七七八八。

    那裡想到,這個時候,靈帝竟然駕崩了。當然,靈帝在這個時候死了,對他來說,當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韓進一身散裝,站在城牆上,望著遠處,起伏的江山,心思飄搖不定,眼神中似乎是憂愁,有似乎是歡喜,又或者帶著一點悲傷,他自己卻也說不清楚。

    不管別人怎麼評價靈帝,但在韓進心中,他也算對自己有知遇之恩。

    那年夏天,溫德殿中,正是那個看似無比孱弱的人,昏庸地下了一道旨意,加封他為漢陽太守。之後,韓進藉著先知先覺的優勢,在官場上一路紅燈,幾年的時間,又一個平民搖身一變,成為一介朝中大員,此中,固然是因為韓進功勞的關係,但若非皇帝的青睞,焉能如此呢?

    韓進喃喃自語道:「靈帝負乘,委體宦孽。征亡備兆,《小雅》盡缺。麋鹿霜露,遂棲宮衛。」哈哈,死了好啊!死了就一了百了!」

    前半句話,卻正是《後漢書孝靈帝紀》中,對靈帝一生的評價。

    靈帝死,新帝劉辯繼位,稱為少帝。

    大將軍何進受靈帝所托,大權獨攬,但此時,整天忙於朝中政務,也沒時間去探討出兵剿滅韓進的事情,恍惚間,一個冬天就過去了。

    新年剛過,春天在一次降臨,皇宮大內。

    董太后寢宮,張讓站在董太后身後,雙手輕輕捶背。董太后雙目微閉養神,神色間甚是愉悅。

    「小張子,手技不錯,怪不得皇兒生前那麼寵信你!」

    張讓諂媚一笑,稀稀落落的眉毛頓時翹了起來。

    「太皇太后過獎了,先帝對老奴恩重如山,老奴殺身難報萬一,只可惜……」

    說道這裡,張讓想到昔日輝煌,不禁被從中來,兩抹老淚掉了下來。

    董氏的神色也變得冷肅了起來。「哼」了一聲,道:「哭什麼哭,皇兒沒了,本宮就護不得你周全嗎?」

    張讓嘴皮子暖了暖,低聲說道:「太皇太后,老奴有一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講!」

    「如今朝中大權盡落在大將軍手裡,何氏一門極盡榮耀,長此以往,恐怕國將不國啊!」

    董氏聽完,臉色一變,站起身來,徐徐說道:「你……有何注意,說來聽聽!」

    張讓向前兩步,走到董氏身旁,輕輕說道:「太皇太后,何不找外援呢,另侄國舅大人在朝甚有威望,太皇太后加以提攜,效仿昔日呂後,垂簾聽政,那時,就可藉機將朝中大權慢慢收回了。」

    太皇太后聽了,頓時心動,隨後,二人有細細商議了一些細節。就定下了大計。

    第二日早朝時候,太皇太后,加封侄子董重為驃騎大將軍,封皇子協為陳留王,並效仿呂後,垂簾聽政。

    幾日間,董氏勢力就大漲,何太后和韓進感到事態不妙,商議了一番,決定有何太后出面阻止。

    這天,何太后在宮中設了宴席,請董太后赴宴。

    宴席上,何太后勸董太后道:「母后,我等都是婦道人家,安享清福就好,朝中大事,就交給皇上跟臣子去處理吧!」

    董氏臉色一變,甩了甩袖子,柳眉一瞪道:「本宮做事,要你這殺豬屠狗的來管嗎?」

    何氏也不是善茬,聽的董氏口中語氣不善,頓時怒了。

    「我好言相勸,你別給臉不要臉,蹬鼻子上臉。」

    董太后那裡受過這樣的氣,聽完頓時大怒,臉色漲紅的跟豬肝一樣,喘了幾口牛氣,忽然三一掌向何氏臉上打去。

    何氏一時沒有防備,臉上頓時挨了一下。

    何氏大怒,一把扯住董氏的衣服,廝打了起來。

    頓時,屋子內亂作一團,二人原本高高在上,站在這個世界女人的巔峰位子上,平時儀態大方,端莊穩重,一直高高在上。此時怒急了,竟然也如大街上的潑婦一樣,一個扯住一個頭髮,一個抓住另一個衣服,扯來扯去,只聽「嘶」的一聲,何氏的一副被扯破了,頓時,胸前那一對嬌嫩顯白的玉兔跳了出來。

    董氏的披頭散髮,頓時大笑了起來,「嘎嘎嘎,你這小妖精,我只當你有多少本錢,原來那麼小,我皇兒怎麼會看上你這豬頭豬胸的潑婦呢?」她聲音沙啞,在黑夜中,聽來如夜梟一般,令人毛骨悚然。

    何氏以前倚仗身材苗條,容貌動人,將靈帝迷得神魂顛倒。這也一直是她的本錢,但唯有胸,雖然不是飛機場,卻也很一般,一直讓她歎息不已。此時被對方揭到短處,心中怒不可遏。

    本想上前廝打,只是看著他燈光下有些發黃面容,卻展顏一笑道:「不錯,本宮是胸小,可是本宮年輕,不像你這老太婆子,人老珠黃,不好好在後宮等死反而到處在人前顯擺,當真不知羞!」

    一時間,二人七嘴八舌地,展開了異常唇槍舌戰,旁邊張讓等人一看不妙,急忙架著董太后離去。隨後,何氏越想越氣,於是名人將何進請進宮來,將事情的始末大概說了一遍。

    二人秘密商議了一番,何進笑嘻嘻的離去。

    第二日早朝,群臣紛紛上言,說董太后原本是藩妃,不宜久居宮中,應該回到河間去居住。限兩日內離開洛陽。

    群臣齊齊上奏,董氏自然無奈,第二日,就被人送出洛陽。之後,大將軍何進帶著禁衛軍圍住驃騎大將軍董重的府邸,董重書房內聽的消息,知道自己逃不過何進的毒手。

    終於一條白綾上梁,上吊自殺了。

    何進見此,也不為己甚,放過董重家人,收兵回去了。

    董氏一去,張讓等人頓時又失去了依靠。把目光又瞄上了何進的弟弟何苗。何苗還是個貪財的主,在張讓糖衣炮彈的攻擊下,沒堅持幾日,就和張讓「好」上了。

    六月時候,何進秘密派人將董太后毒死在河間驛站,舉柩回道洛陽,葬於文陵。何進托病不出。百官攝於何進勢力,也無人敢說三道四。

    這日,袁紹回到家中,就見袁槐在書房等他。

    「叔父,不知深夜喚孩兒過來,有何要事?」袁紹行禮完畢,輕聲問道。

    袁槐以目示意,指了指旁邊的凳子,讓他坐下,半晌,幽幽問道:「你可聽說,太皇太后死了?」

    「孩兒聽大將軍說起過!」袁紹恭敬地答道。

    「哼!何進皮膚,果然奇蠢如豬,董氏不過一無權無人的婦道人家,即便活著,又能吹起多大的風浪,倒是他這樣一來,豈非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袁槐敢罵何進,袁紹卻不敢接口,只有沉默不語。

    袁槐也意識到自己的失態,頓了頓,轉身向袁紹問道:「本初,何進仗持皇親國戚的身份,大權獨攬,絲毫不把其他同僚看在眼裡,若是在這樣下去,恐怕我大漢江山不虞,你……可有什麼辦法?」

    袁紹聽了,腦中靈光一閃,心裡似有所覺,卻又抓捕不到。

    遲疑了一下,反問道:「恕侄兒愚鈍,以叔父之見呢?」

    袁槐「哼」了一聲,低聲罵道:「本初,怎麼還不明白,唉,幾年官場歷練,都到哪兒去了?」

    說完轉過頭去,望著遠處的星空,星光璀璨。

    「要避免何進做大,唯有一法,那就是……何進不在了!」袁槐的話音如九天雲外,低沉飄渺,將旁邊坐著的袁紹嚇了一跳。

    「騰」地站了起來,眼中閃過一陣迷茫和不可置信的神色,疑問道:「叔父的意思是,將其……殺之?」口裡說著,右手向下一斬。

    袁槐點了點頭,嘴角噙出一絲笑意,「何進自以為聰明,留宦官與我等鬥,他自己卻坐收漁翁之利,哼,老夫其實好相與的,本初,你明日可如此這般這般如此,讓他們狗咬狗,到時候,朝中大權必然落在我等手裡!你明白嗎?」

    袁紹聽完,大喜過望,答應一聲,點了點頭,心中卻已經打起了小算盤。

    第二日,天微微亮,雖然是清晨,但洛陽的六月,到處一片暖風。

    袁紹騎在高頭大馬上,心中一片得意,春風得意馬蹄疾,很快,他來到了何進的府邸,他是常客,又是何進屬下,也不用哪個門客通告,逕直進了大堂。

    其時,何進剛剛起床,正在院中散步,看到袁紹,笑著招招手。

    「本初,大早晨的,找本將有何要事啊?」說著甩了甩有些肥胖的手臂,愜意地伸了個懶腰,只是如桶一般肥大的腰們,根本就沒有一點弧度的彎曲。

    袁紹心中暗笑一聲,忽然張目四下。

    何進「哈哈」一笑道:「本初,我這裡可沒有美女,你不用看了!」

    袁紹尷尬一笑,忽然將頭側了過去,低聲道:「大將軍,紹有一事相告!」

    何進「哦」了一聲,轉身上下打量了一下袁紹,見他神色莊重,知道不是等閒事情,招了招手,「走,去書房說話!」說完,當先離去。

    何進的書房,倒是大洋氣派之極,紅木書架上,堆滿了新新的書籍,只是看沒看過,怕就只有何進自己知道了。

    「本初,什麼事情,這麼神秘,說罷!」何進在一張大椅上一背,拿起蒲扇邊閃邊問。

    袁紹拱手一輯,低聲說道:「大將軍,紹今日聽說,那張讓段硅之流,四處散播消息,說太皇太后乃是大將軍鴆殺,四處結交朝臣,想要行大事,來害將軍性命!」

    何進持蒲扇的手頓時一頓,雙目圓睜,坐騎身子問道:「此時當真?」

    「絕無虛言!」袁紹回答完,繼續說道:「大將軍,留著這等奸惡小人,終究是禍患,大將軍不如乘機早早除掉,免得事情有變,留下禍患。大將軍也知道,昔日竇武想要除掉閹黨,沒想到事機不密,反而糟了他們的毒手,如今大將軍手握重兵,部屬盡力,如是將軍振臂一揮,大伙定當響應,那時,除了宦官,大將軍在無憂慮!」

    何進聽完,站起身來,踱步來來回回走了幾趟,搖頭說道:「這件事情,還是在等等,讓本將考慮考慮吧!」

    袁紹聽了,心下越發鄙夷何進,腦中轉了轉,頓時有了注意。

    除了大將軍府邸,袁紹找來一名小廝,低聲吩咐了幾句,那小廝就匆匆離去。

    半個時辰後,張讓得知何進要殺自己,歷史大驚,找到何苗,一陣哭訴,頓時,何苗那顆脆弱的心就被一箱珠寶融化了。

    何苗找到何太后,為張讓等人求情,備言何進無端殺害舊臣,危害朝綱。

    何太后本就是耳根子軟的女人,當即招來何進一陣訓斥。

    何進只得唯唯諾諾,等退出宮來,心下卻大怒不已。當即名人招來袁紹。

    「本初,閹黨苦求太后,太后不許殺人,如今,我等改怎麼辦?」想到自己被妹妹無端訓斥,何進就一陣火大。

    袁紹心中暗笑一聲,機會來了。

    「大將軍,這有何難,大將軍可召四方英雄,進京勤王,掃除閹黨,一淨朝綱!」

    話音剛落,旁邊主簿陳琳急忙出言阻止,「大將軍萬萬不可,殺幾個閹人而已,提一支雄師,直接殺入宮中,斬除即可,若是召四方大軍入京,那時候,他們要是捯飭權柄,以武相向,勤王不成,反而為有心之人所乘,反為不美!」

    陳琳話剛說完,旁邊曹操擊節大笑道:「這事情就這麼簡單,還商議什麼!只需要派幾個獄卒,就可以捉拿,那裡用的著召集四方英雄!事若不成,反而拖累自己。當真不智之極!」

    何進聽了,當即大怒,轉身指著曹操罵道:「曹孟德,你出身不正,莫非乘機徇私嗎?」

    曹操心下暗怒,甩甩衣袖,拱手一輯,道:「大將軍,末將身體稍有不適,先行告退!」

    說罷,轉身離去。等到門口,回身忘了一眼,歎息道:「亂天下者,必何進也!」

    隨後,何進不顧陳琳等人的勸阻,發出密詔。

    金城,原刺史府,如今被韓進佔用。

    韓進手裡拿著一張迷信,仔細看著,心裡卻苦笑不已。

    這歷史的慣性還真是大,自己的插入,讓靈帝早死,卻沒能阻止董卓入洛陽。

    下面郭嘉和戲志才見韓進這般表情,互相望了一眼,郭嘉問道:「主公,心中所說,都是什麼事情?」

    韓進將信遞給郭嘉,二人快速瀏覽了一遍,越往下看,心中越發震驚。忍不住互相看了一眼,二人同時在對方眼中看出了那一抹震驚的神色。

    半晌,郭嘉起身向韓進拱手一輯。

    「主公真神人也!料事竟然這般準確,嘉歎服不已!」

    「不錯,主公大局管之強,舉世無雙!」戲志才接口讚歎道。

    韓進擺擺手,笑罵道:「好你們兩個,現在拍起馬屁來,一溜一溜的,可惜本將不吃這一套,快說說吧!下一步我等該如何做?」

    說到正事,二人神色一正,戲志才笑道:「主公,如今豈非是為主公正名得好時機!」

    韓進一愣,疑惑地問道:「正名?」

    郭嘉點了點頭,道:「主公,這上面不是說,如今大將軍何進已經死了張讓等人也已經死了,董卓把持朝政,他與主公一向交好,只要主公上書朝廷,備言納降,主公定然能如願以償。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如是朝廷在此接納主公,那對主公大業,臂助可不小啊!」

    韓進心頭一動,「這倒是個好主意!奉孝,注意既然是你出的,那就由你寫奏章吧!」

    郭嘉的臉頓時綠了。看著韓進離去的背影,只想閃自己幾個嘴巴。

    何進那日發出密詔後,果然董卓如歷史上一般先到,在路上遇到被張讓等人擄走的少帝等人。

    隨後他在李儒的幫助下,迅速奪了洛陽兵權,每日出入宮中,肆無忌憚。後軍校尉鮑信找到袁紹,建議殺掉董卓。

    袁紹心有所謀,自然不肯答應。

    這日,董卓在府內打敗宴席,宴請百官,朝中大臣莫敢不去者。

    席上,董卓看到群臣畢至,想到之前李儒的建議,心中越發歡喜。

    董卓一揚脖子,猛然引進手中的酒,兩手一壓,大聲道:「諸公,且靜一靜,聽某家一言!」

    百官頓時住嘴,齊齊看向董卓。

    董卓稍微沉思了下,組織了一下語言,沉聲道:「諸公都是朝中柱國,身繫我大漢萬里江山命脈,眼光長遠,都是當世難得的大才。請問諸公,當今聖上如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