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曖昧三國

卷二 大風起兮雲飛揚 第四十七章 天下大亂 文 / 歐陽五禽

    第四十七章天下大亂

    「這太平道不是什麼東西,而是張角手下的一些人自稱,戲志才反應過來,搶先答道。

    「那皇帝不管嗎?」甘寧問道。

    「皇帝?皇帝只怕還在女人懷裡,想著怎麼搜刮民財吧!」韓進想到那日所見情景,苦笑答道。

    幾人聽了,想到朝廷的混亂,不由黯然,堂上氣氛一時間有些壓抑。

    韓進看了,不由哈哈大笑兩聲,道:「切休管這些,管他朝廷太平道的,這萬里江山,自有皇帝操心,亂世出英雄,這也正是我等男兒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幾位,功名富貴盡在馬上得,!引無數英雄盡折腰,秦皇漢武,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諸位!」

    眾人聽得一震,旋即豪情大氣,張飛哈哈一笑,道:「兄弟說的好,來,喝酒!」

    「干!」

    一碗狀元紅既了,戲志才喃喃自語:「!引無數英雄盡折腰,秦皇漢武,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諸位!」說完忽而兩眼放光,彎身拜倒在地,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日得逢明主,戲忠願鞍前馬後,隨侯爺建功立業,博得身前身後名。」

    韓進一愣,隨即大喜,急忙扶起戲志才。道:「豈可如此,豈可如此,先生大才,得先生相助,真乃三生有幸啊,快快請起!」

    龐德管亥唐耀揚幾人忽視一眼,也是拜倒在地,大呼:「願主公建功立業!」韓進大喜。

    這幾人雖然在自己手下任職,但如龐德等人從未正式效忠過,今日正是雙喜臨門啊,然則,,還未等他有所表示,接下來的事情更是讓他大喜若狂。

    張飛早先聽的二人暢談天下大事,自己聽的糊里糊塗,卻也曉得二人說的有理,他平生最終士大夫,卦台山上韓進先是一己之力硬抗自己和甘寧二人,之後又是片刻成詩,此時也是有些心服其能。

    此時見的如此熱血,便道:「韓兄弟,既是如此,俺老張也跟你混個出身罷,只是你可這酒可能讓俺老張喝個夠啊!」

    韓進此時心情已經平靜下來,點頭笑道:「張大哥但喝無妨,保你年年有的喝!」

    隨即,張飛甘寧二人互相看了看,哈哈大笑了幾聲,拜倒在地。

    然而,正當他們痛飲之際,卻見典韋滿身血跡,神色慌張,衝了進來,說出一番話來,頓時讓韓進大驚失色。

    卻是典韋在山上維持治安,突然尿急,轉到無人之處,卻聽得一大石後隱隱似有人聲,探耳一聽,卻讓典韋怒從心邊起,惡向膽邊生。原來大石背後二人正是太平道的杜遠和唐周,此次奉張角之名前來遊說韓進加入太平道。

    依著唐周的法子,是慢慢想個法子,先接近韓進,在行其事。不想這杜遠性子急,相出一個法子,就是直接偷偷進入韓進家中,挾持韓進家人,逼迫韓進加入他們。不想被典韋聽得。

    繞過石頭,直奔杜遠,杜遠那裡是典韋的對手,三拳兩腳就被打倒在地,正當典韋要擒拿二人時,杜遠突然將身邊的唐周推向典韋,典韋抓住唐周,正要甩出,忽地胸前一陣劇痛,旋即看到一把鋼刀自唐周胸前穿出,扎入自己前胸。卻是杜遠從後邊推出唐周掩護,從而打算一擊殺掉典韋。

    唐周眼睛睜的大大的。實在無法明白自己這位素有義氣之名的兄弟會這樣對待自己。然而這一刀並未要典韋受多大的傷,只是插進典韋肚皮半寸,那杜遠卻被盛怒之下的典韋一擊要命。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那唐周經此一事,心恢意冷,臨死前頓悟前非,說了自己是張角的弟子和姓名,再要說出別的什麼時,卻已不及,斷了氣。

    不顧傷勢,典韋怕還有別人危及韓進,直直奔來太守府中。看著一身血跡的典韋,韓進一陣心痛,即時打發郎中去包紮了。

    典韋雖無大礙,可是此時的韓進卻陷入了糾結之中,唐周死了,誰來告密。沒人告密,黃巾起義如何爆發?沒有黃巾起義,天下如何會亂?天下不亂,自己又如何洪水摸魚呢?

    感覺對歷史失去了把握,韓進頓時茫然起來。

    然而不久隨即坦然,沒有唐周,黃巾起義就不會爆發了嗎?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漢之症,已入骨髓,社會矛盾激化,天朝必然分裂,此乃大勢所趨。

    想通之後,心中除了希望歷史照常發生。便每天和幾人暢談國事,閒來和張飛幾人練練武藝什麼的,日子似乎又回到從前的那種逍遙自在。

    歷史在蝴蝶的翅膀下不經意間滑過,韓進的擔心果然出現,公元一八四年,本該爆發的黃巾起義,許是因為沒有唐周的告密。

    沒有爆發。這引起黃巾極大的恐慌,歷史似乎瞧瞧地改變著,面對無知的世界,他又該何去何從,失去了預知的能力,黃巾還能如先前那般渾水摸魚,從中取利嗎?

    整個二月,黃巾在焦慮中度過,朝堂之上,靈帝仍然活在醉生夢死之中,朝堂之下,宦官、清流依然黨爭不斷。

    短短一月,卻似數十年一樣,然而老天似在作弄韓進一樣,就在他無所適從之時,歷史又走回了它應有的軌道。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年,農曆甲子年,東漢光和七年三月。黃巾起義爆發。

    巨鹿郡張角準備妥當,一聲令下,屬下三十六方同時起義,皆以黃巾裹頭,世人稱之為黃巾軍。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書「甲子」二字於家中大門上。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

    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黃巾各部攻打郡縣,焚燒官府,漢庭地方官紛紛逃竄。旬月之間,天下四處響應,京師洛陽震動。

    靈帝召群臣會議,商量鎮壓黃巾起義之事。北地太守皇甫嵩奏請解除黨人之禁,出皇宮錢財作為討伐黃巾軍費。靈帝問計於中常侍呂強,呂強說,黨人禁錮多年,積怨甚深,若不赦免,一旦黨人與黃巾聯合,必將危及朝廷。靈帝懼而從之,下詔大赦黨人,「黨錮之禍」遂告結束。

    靈帝以南尹何進為大將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將士屯於洛陽都亭,增修兵械,捍衛京師,又在洛陽周圍幽谷、太谷、廣成、伊闕、鍚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八關設置都尉各一人,率兵捍衛京師洛陽。

    同時,聖旨令皇甫嵩、朱俊、盧植為中郎將,帶兵討賊。並令各處備御,討賊立功。

    一時風起雲湧,四方豪傑之士並起於微末之中。三人分路星夜,三軍急行,盧植趕往廣宗直討賊首張角,皇甫嵩趕往穎川,尋張梁戰。

    朱俊出兵南陽。不料敵勢極大,又中郎將朱俊輕敵大意,反而為賊兵大將波才部所敗。

    於是,皇甫嵩、朱俊合併一處,在長社與敵人相對,雙方互有攻守,一時相持不下。

    然而,就在此時,一直五萬餘的軍馬從河南東北向京師洛陽正快速行進。帶兵的赫然是賊首大弟子馬元義。

    且說穎川這邊,面對黃巾軍四十餘萬,如山如海,官軍僅僅四萬餘人,即便精銳之師,也是雙拳難敵四手,猛虎架不住人多。

    先有涿縣劉備劉玄德帶弟關羽奉盧植之名,前來剿賊,後有騎都尉曹操曹孟德帶馬步兵五千前來助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