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曖昧三國

卷一 少年不識愁滋味 第三十四章 引蛇出洞 文 / 歐陽五禽

    第三十四章引蛇出洞

    十月底,探子已經打探的各方消息,只是奪馬山賊大多是羌人,馬上生活慣了,又是流匪,神出鬼沒,找不到對方老巢,韓進私自揣度了幾天,想了個法子。引蛇出洞,一網打盡。

    冀縣西城外,凌厲的寒風吹的軍旗絲絲作響。

    正前方一片高地上,韓進與眾軍中將領齊齊注視著下方三千騎兵,一色黑鎧甲,三千人整整齊齊地騎在馬上,注視著點將台上。目光中有熱切,有焦慮,也有茫然。

    韓進面容肅穆,一身銀白色鎧甲,白色披風,身後依次是龐德、黃忠、管亥、韓起和鐵寅幾位軍中將領。

    深吸了口氣,韓進向前兩步,大聲說道:「眾將士們!我的兄弟們!從你們的眼中,我看到了同樣佔據了我的心靈的恐懼。當我們失落了自己的勇氣;當我們放棄了朋友,友誼不再,我們的末日將會到來。但,那將不會是現在!此刻,我們在背水一戰!為這片美好的土地上你所珍愛並擁有的一切,為了我們的朋友,兄弟,我請求你們,我的兄弟們,奮戰下去!」

    「報仇!報仇!……」

    士卒聽得熱血沸騰,只覺一股血氣上湧,北地男兒從不乏有悲壯凱歌之士。

    韓進雖是言辭平淡,但勝在真誠。

    他自知資質平平,既無大才,沒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智謀,又無勇冠三軍的氣力。

    在這時代,想要建立一番豐功偉績,除了超前的的一些見解,有的,只能是以誠待人,將心換心。

    看將士門一掃前時的靡靡之氣,身後幾人也是暗暗點頭。

    跨上一匹渾身火紅的西涼馬,手中大刀一揮。一股黑色的潮水帶著捍衛兄弟的正義流向了遠方。

    韓進大軍一路奔騰,由於是騎兵,下午就趕到武山縣內。

    東漢末年,漢陽郡、隴西郡等地雜居著諸多羌人。在這一帶有些羌人不服王化,且有貪官污吏橫征暴利,羌人本性野蠻,常有殺官造反之事發生。

    這些年,官府實力大大降弱。更是得羌人猖狂不已。馬賊中十有**倒是他們。

    西漢設都尉和屬國都尉統治羌人。到東漢時,今定西市轄區全為羌漢雜居之地,東漢統治者便在隴西郡、漢陽郡、武都郡遷徙羌人,使其轉牧為農,屯田守塞,謂之「屯羌」。

    由於當地的貪官污吏及豪強地主對於羌人的種族歧視和殘酷壓迫,加之「護羌校尉」對於羌人的鎮壓,使羌人「積以愁怨」,「憤怒而思禍」(《後漢書西羌傳》)。

    早在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匈奴和湟水一帶的先零羌聯兵10萬,進攻令居(今永登西北)、安故(今臨洮南)和袍罕(今臨夏),漢武帝派將軍李息、郎中令徐自率領由隴西、天水等郡征發的步騎10萬予以平定。漢元帝永光二年(前42年)秋,右將軍馮奉世在隴西郡大敗羌軍。

    此後直至東漢永初四年(110年),隴西、漢陽二郡不時發生羌漢戰爭。

    東漢永初五年至元初元年(111年一114年),爆發了羌人第一次大起義,羌兵控制了隴西郡的交通要道,迫使東漢王朝遷隴西郡於襄武縣,隴西郡民被東漢政府強行遷到襄武縣(今隴西、通渭、安定區交界一帶),引起漢人的強烈不滿,有的漢人也加入了起義的羌人隊伍。

    這次羌人起義歷時十年,東漢王朝耗用軍費一百四十餘億錢,戰區人民死傷無數,隴中地區經濟遭到極大破壞,人民苦不堪言。

    羌人的第二次起義也波及到隴西郡。永和五年(140年),隴西郡曾被東、西羌聯軍鞏唐羌所攻佔。至永嘉元年(145年),漢王朝招降羌眾五萬餘戶,隴右軍事才告結束。

    這次羌人起義歷時七年,東漢王朝又耗費軍費八十餘億錢,羌漢人民再度蒙受了極大的災難。

    東漢桓帝延熹二年(159年),漢王朝以段穎為護羌校尉,羌人起而反抗,朝廷便派皇甫規為中郎將,皇甫規整頓吏治,奏斬了「受取狼藉」的安定太守孫雋、「多殺降羌」、的屬國都尉李翕等,使羌民感動,涼州復通。後因宦官等誣皇甫規「貨賂群羌」而被朝廷調職。延熹六年(163年),東漢王朝又以段穎為護羌校尉,段穎凶殘地鎮壓反抗的羌人,迫使隴西郡、金城郡的羌人再度起義,涼州羌民起而應之。靈帝建寧二年(169年)。

    段穎追殺避於漢陽郡(今甘谷、武山、通渭一帶)山谷中的羌人,後於射虎谷斬東羌眾萬餘人,朝廷派馮禪將招降的4000餘羌人分別安置於安定、漢陽、隴西三郡,至此東羌悉平。

    武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跡遺存非常豐富。武山因城南有武城山而得名,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兵家爭奪的戰略要地。

    鐵籠山是岷山在武山的餘脈,距縣城六十餘里,山勢挺拔,雄偉峻險,在古代具有得天獨厚的戰略地位,進則可攻,退則可守,真可謂是「一夫怒臨關,百萬不可傍」。

    軍中密探早已打探清楚,此次劫匪正是流竄在武山一帶惡毒。匪首正是羌人馬天候。其人生性凶殘,手下兩千餘人皆是悍不畏死,地方官員既無實力也沒膽子剿滅。

    只好裝做掙一隻眼閉一隻眼。一來二去,反而助長了馬天候的膽子,勢力也漸漸大了起來,常常劫掠漢人,百姓苦不堪言。

    當日傍晚,武山縣衙。

    「進兒,你這個計劃真的能行嗎?萬一被識破了咋辦?」黃忠一臉憂心忡忡的樣子。

    「師傅,放心吧!只是一夥不成氣候的流匪,我早使人打探清楚了,這馬天候生性殘暴,急功好利,貪財好色,只是因為有些悍勇,才被推為首領,絕不會識破的,在說既是識破了,難道我三千多人正規軍隊還怕他們嗎?」

    韓進端著茶安慰道。

    在他心裡,一點賊人的信息都沒,想著也不是什麼大人物,也沒把對手放在眼裡。

    萬里無雲,烈日炎炎。

    岷山北,由花爾蓋山、光蓋山、迭山、古麻山等組成。

    鐵籠山以北,是一片平川。這裡土地荒蕪,地廣人稀,平時甚少有人來此。然而就在這火辣辣的太陽下邊,卻行來一群人,他們風塵僕僕,滿面的憔悴。領頭的是個虯鬚大漢。

    也許是累了的緣故,他此時看起來有些興致缺缺的樣子。停下腳步,抬頭忘了一眼高空,陽光直射下來,刺得他眼睛一片黑暗。

    忙低下頭來,眼睛閉了一會兒,轉過頭看了後邊一長串的車隊,道:「這狗日的日頭,是要爺爺的命了。這些王八羔子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出來。

    哼!等抓到你們,看爺爺不拔了你們的皮,抽了你們的筋。」

    原來這夥人正是以管亥為首的軍中健兒,因馬賊行蹤不定,自韓大軍出發前一日,韓進就定下了引蛇出洞的計劃。便是利用賊人的貪戀,來引得他們來劫掠,從而大軍直出。

    斬草除根。一網打盡。

    只是,他們卻不知,在他們設計別人的同時,一張大網也向他們扣了下來。

    武山縣西北一處莊園,馬天候望著對面的書生,哈哈大笑,道:「先生怎的越來越膽小了,前次一舉掠的良馬兩千餘匹,大大壯大了弟兄們的實力。這次肉都送上門來了,豈可不吃啊?」

    那文史打扮的人突然睜開了眼睛,瞥了馬天候一眼,目光中充滿了輕蔑。

    這頭豬,還真不知死活,既然你要送死,我又豈會不成全你呢。不過既然我們有過約定,我切在幫你一回吧!

    「頭領可是忘了對方三千騎兵了,詡敢斷言,此乃官軍引蛇出洞之計,還望頭領三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