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圖窮匕現(6)
燕王下居庸,破懷來,擒宋忠,兵鋒威逼宣府三衛;東路朱能拔薊州,降遵化,掩襲開平,守將獻城而降,朱能郭亮東西兩軍會師開平城下。
至此北平東西兩路徹底糜爛,燕軍一發不可收拾。
北平的壞消息如雪片一般飛入應天府皇城,金壁輝煌的琉璃瓦下卻是愁雲慘霧的君臣。
「張昺、謝貴兩個沒用的東西,足足三萬人馬竟然擒不住一個燕王,誤國誤民,辜負朕的一番信任!」坐在書案之後的朱允炆氣得臉色發白,一向溫文爾雅的他竟然如此不留情面地怒斥張謝二人。
在座諸臣無不驚訝莫名。
楊靖輕歎一口氣,一個統領全局的上位者,如何能因為小小挫折就大動肝火。
年輕氣盛的建文和他父親比起來差得太遠,且不說燕王造反區區不過萬人,皇帝好歹是以天下制一隅,就算燕王佔領了整個燕地又怎樣。
楊靖很清楚這位皇帝的內心,在深層的地方卻是對這個叔叔骨子裡的懼怕,為什麼這麼長時間以來都不敢削燕王,正是這種恐懼的體現。
此番獲得了真憑實據,才不得不動手,動手之前佈置了天羅地網,誰知道還是逼反了,建文內心的煩躁可想而知。
只是如果不是這樣,而是採取練子寧的策略,將其內遷到遠離北平的江西呢?楊靖瞥了一眼坐在身邊的練子寧,可惜了。
楊靖知道這種假設是沒有結果的,他抬起頭剛要說些什麼,那邊黃子澄已經率先說話:「陛下,張、謝二人辜負陛下重托,實在有罪,只是二人皆已殉職,陛下不必再去追究。
為今之計。應迅速任命討逆軍主帥,調動天下精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滅北平叛亂。」
這話說得還算有點譜,楊靖暗自揣測著,平滅叛亂不過急緩兩途,叛亂勢大則緩緩圖之,如周亞夫平七國之亂;叛亂勢小則大兵壓境,逞雷霆之勢一舉撲滅。
如今天下安定,朝廷憑龐大的人力物力對付北平猶如雄鷹搏兔。可取速勝之道。
齊泰也出言附和:「陛下,黃大人此言甚對,燕地兵馬不過萬人,周圍圍困之兵就不下十萬,加上朝廷可調之兵三十萬,如此勢大,燕地何愁不平。」
兩位重臣的言語讓內心煩躁的朱允炆心神稍定,朱允炆正要說話。門外一名太監入堂跪下稟報:「報,陛下,各位大人,谷王殿下宮外候旨求見。」
谷王!!這兩個字在書房中猶如扔下一顆重磅炸彈,眾人面面相覷。遠在千里之外的谷王怎麼非召入京,難道?朱允炆面色鐵青,揮手道:「快,傳他進來。」
過不一會。一位身材有些肥胖,衣冠不整的年輕人跌撞著進入書房,跪在地上帶著哭腔道:「皇上,皇上萬歲,小王能見到皇上真是天大之幸啊。」說著竟然嗚嗚哭了起來。
朱允炆連忙從御座上起來,三步兩步走到趴在地上地谷王身邊,親自將他扶起來:「皇叔,這是怎麼啦。趕快起來。」谷王朱橞,二十八年就藩宣府,乃北平西路重鎮,拱衛北平、山西兩路的要衝。此番他回來,毫無疑問宣府危險了。
果然朱橞向在座諸人講述了宣府兵敗經過。七月初十,燕王率八千步騎掩襲北平通往宣府的要隘居庸關,只兩日,關隘守將余慎便棄關而逃。
燕王破關後馬不停蹄直撲懷來。宋忠或言燕王盡屠將士家屬。
可是燕王軍至懷來城下。宋忠的謊言不攻自破,結果懷來城內燕王舊部紛紛打開城門歸降。宋忠只得硬著頭皮率軍迎戰。
士氣低落的宋軍哪裡是對手,燕王鼓噪而進,一陣擊破宋忠中軍,懷來應聲而下,宋忠在茅廁中被俘,燕王當即梟其首祭旗。
此戰不但擊破北平西路最強大一支朝廷軍隊,燕王還招納舊部降卒近萬人,俘戰馬八千匹,軍械盔甲無算。
打破懷來後,永寧、雲中、龍門等地守軍望風而降。
宣府一下子成為了燕軍兵鋒所向,朱橞道:「宣府三衛不過萬人,如何能抵擋叛軍數萬之眾,臣只能飛馬進京,盼留下一命得見皇上一面,當,當死而無憾矣。」說著竟然又嗚嗚哭了起來。
齊泰看著這個肥胖的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王爺,心中哀歎不已,宣府多重要的位置,宣府各衛轄精兵三萬,如果朱橞能與宋忠聯合起來守住居庸關,對於北平是多大地威脅。
可惜這個王爺只會狂奔千里回京哭訴,卻把大好的戰略位置以及手下兵馬拱手讓給了燕王。
朱允炆內心何嘗不是鬱悶非凡,但面子上不能露出來,只是好言安慰了半天,才打發他下去好好休息。
看著朱橞蹣跚的背影,朱允炆的胸中說不出的煩燥。為什麼朱棣的叛亂會讓自己大亂陣腳?難道這個叔叔給自己帶來無法磨滅的壓力?
朱允炆道:「沒想到北平事糜爛至此,在座諸君有何解困之法?」
齊泰身為兵部尚書,平定叛亂責無旁貸,他道:「陛下,北平者非重兵不能平也,臣擬就了一個三路圍困,大軍壓境的計劃。
燕王雖起事但未成氣候,手下不過幾萬烏合之眾。現在最重要地是穩定寧王、遼王兩地,陛下宜速派上差宣慰二王,使其不會附逆。然後調動兩地精兵從東、北兩路圍困北平。
南路選上將一名,統帥三十萬大軍北進討伐燕王。」
朱允炆聽著齊泰的建議,心中稍定,道:「齊愛卿所言甚是,十五叔與燕王勢成水火,估計此刻正在調兵遣將,他是可以信賴的;至於十八叔,朕心裡沒底,由誰去一趟比較合適呢?
楊靖道:「遼東的欽差可讓黃魁去,黃大人與遼王關係不錯;至於大寧的欽差恐怕需要一個大膽多智之人,未若解縉解大人如何?」
朱允炆點點頭道:「楊卿所推二人都是不錯地人選,方大人即刻擬旨吧。宣慰兩位王爺,協調包圍北平之事。」
黃子澄突然道:「遼東軍事盡由楊文統帥,遼王又該放何位置?天無二日,兩人同在遼東必定互相掣肘,不如趁此機會將遼王調回應天。」
楊靖皺了皺眉道:「黃大人所言不妥,按照前次遼東軍報,此時楊都督應該正率著幾萬人馬北征北山之地,不在遼陽。從北山返遼陽。最快也得三個月。
請問,這三個月裡誰來指揮遼東軍?毫無疑問,遼東目前只有遼王有這個資格。將他調回京城,遼東群將無首,出了問題誰來擔待?」
齊泰也道:「楊大人所言極是,遼東軍盡由遼王一手訓練而出,遼王智勇雙全,只有用他才能給燕王最大的威脅。而且即使黃大人不信任遼王。
但遼王殿下與燕王之間的矛盾黃大人不會不知吧。」
練子寧道:「黃大人,北平遭逢巨變,此時此刻朝廷更應精誠團結,共謀大局,你卻還對遼王念念不忘。似乎不大合適吧。」
幾位重臣地話說得朱允炆頻頻點頭,父親佈置遼王到遼東,不就是為了防著燕王這一手嗎?現在事情發作了,卻要把這顆釘子調回來。
黃子澄出地什麼餿主意?朱允炆點點頭道:「黃愛卿,此議作罷,在楊都督回遼陽之前,遼東戰事還是由十五叔主持吧。下面議一議朝廷大軍的帥位該由誰擔任吧。」
練子寧沉吟一下道:「陛下,臣舉薦魏國公徐輝祖,魏公將門虎子,統兵練兵頗有乃夫風範,本朝周亞夫也。由他率軍出征。破燕唾手可得。」楊靖搖搖頭,人選是好人選,可是卻不可能為帥,這個練子寧才幹有,但還是嫩了點。
一聽是徐輝祖,朱允炆頻頻點頭,在目前朝中大將中年輕有為的徐輝祖的確是不二之選。見皇上也點頭,黃子澄冷笑一聲道:「恐怕魏公也不合適吧。」
此言一出。朱允炆似乎想起了什麼頓時皺起眉頭。練子寧剛要說話。楊靖扯了扯他的衣服,練子寧雖不解。但還是把到嘴邊的話吞進肚子。
朱允炆道:「各位愛卿,是否還有其他人選?」
黃子澄眼睛一轉,就要說話。
齊泰知道他要說什麼,連忙搶道:「臣保舉長興侯耿炳文,從先帝起兵者惟余炳文等寥寥數人,而又以長興侯功最高,昔日其在長興與士誠爭,拒守凡十年,以寡御眾,大小數十戰,戰無不勝,士誠迄不得逞。
廉頗雖老尚能飯,耿侯掛帥,聲望能力皆足當重任。」
朱允炆點頭道:「齊、楊兩位愛卿所言甚是,就這麼定吧。」黃子澄也沒出言反對,只是又保舉了後軍府都督寧忠為右副將軍。
定下將領,朱允炆著齊泰調兵遣將,盡快兵發北平。
眾大臣散會出來,練子寧追上兩步拉著楊靖,「老師,老師慢走。」
楊靖停下腳步,微笑道:「練大人有何貴幹?」
練子寧道:「老師,誰都知道魏公是伐燕的最佳人選,可老師為什麼要拉著學生不向陛下諫言?」
楊靖道:「子寧,你知其一,不知其二,魏公長姐乃燕王正妃,三十萬大軍交由他統帥,陛下如何能放心?」說完又微笑著轉身欲行。
練子寧沉吟半晌,長歎一口氣,搖搖頭道:「耿侯不是不好,可是太老,靠他守城倒沒有問題,要想平定燕地,哪裡有魏公地把握。」
楊靖道:「子寧啊,考慮問題必須全盤出發。耿侯是老了點,可在先帝勳舊中耿侯最善守備。
如果朝廷不著急,憑借耿侯地本事,效周亞夫駐兵昌邑事,磨也能把燕王磨敗了。也許時間上會久些,好歹是個中策,總比某些誇誇其談的人更有把握。」
練子寧若有所思道:「老師所說的下策莫非是曹公?」
楊靖道:「你不見齊大人搶了黃大人的話頭嗎,恐怕齊大人就怕他保薦此人。」
三日後,上發「討燕檄」:「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僭逆。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
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咨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
上又拜長興侯耿炳文為征燕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為左副將軍,寧忠為右副將軍,督京營二十萬北渡瓜州。
以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平安等分頭率師北進,各路大軍約定齊集真定,總兵力三十萬,號稱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