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圖窮匕現(3)
沒有慘叫,也沒有鮮血飛濺,梁成怔得一怔,宋忠已經借勢撲入護兵叢中。梁成正待追殺,身後幾名護兵已經招呼上來,梁成只得回身抵擋。
雖然又砍到一人,但纏上來的戰將護兵越來越多,梁成眼看宋忠被護兵護持著在人叢中隱去,心中著急,一刀隔開幾把單刀,賣個破綻使勁全身力氣將刀朝宋忠飛去。
這是拚命的招數,單刀剛出手,身後一將已經一刀插進梁成背心。
梁成吃疼,身子晃了晃,突然用盡最大的力氣喊道:「北平已被燕王佔領,他率十萬大軍正朝這邊殺來,爾等如不快快投降,我梁成先走一步等著你們。」說著向前一撲,愣是讓從前心突出的刀尖插入另一名護兵身體,這才緩緩倒地,死不瞑目。
「嗡」剛才梁成最後一擊沒有命中,插在柱上單刀兀自搖晃。宋忠雖有幾名護兵圍著,仍然驚魂未定地盯著單刀發呆。
剛才一刀捅死梁成的正是孫泰,他搶到跟前,一把扶住宋忠將他扶到交椅上坐下,道:「此人必是燕王派出的死士,欲刺殺都督。
看來北平事發千真萬確,都督宜及早發兵奪回北平。另外徐理等燕山舊將,恐怕有附逆的可能,請都督速將其拿下,押在營中聽候發落。」
剛才憑借身上軟甲躲過一劫的宋忠嚇得差點尿了褲子,哪裡還有主意,連忙按照孫泰提議將燕王系的將領全部拿下。
徐理正要辯解,三四名護兵已經衝上來,將他兩臂一按死死壓著。徐理掙扎道:「都督,沒有證據就抓我們,末將不服。」旁邊被擒的幾名前燕王舊部也鼓噪起來,宋忠心亂如麻,也不聽他們辯解。揮揮手示意押下去。
大帳中正亂做一團,外面又有兵士來報:「大、大、大事不好了,剛才進營那十幾名敗兵把糧草給點著了。」
……
雖然起事已經過了三天,北平城中仍是混亂不堪。張昺、謝貴、葛誠的人頭被分別掛在東、南、北三座城門上,以告誡北平,此三人陰謀謀害燕王而被梟首。
城門下人馬重重,無數的士兵進進出出,雖然城門對百姓仍然開放。但每座城門都有一個百戶把守,對百姓實行嚴格的檢查。
所有忠於朝廷的官員,兵將都會被甄別捉拿,特別是錦衣衛,這是燕王特別提醒要捉拿地人。
北平是整個北方的門戶,原來是一個錦衣衛總旗駐紮,後來為了增強對朱棣的探查,兵力增加到一個百戶的規模。
雖然是百戶編製,但實際統領的長官卻是錦衣衛掌刑司中的一個千戶。朱棣對這支時刻監視著他力量恨之入骨,千戶已經在第一天叛亂之時斬殺,現在對錦衣衛正在進行全城大搜捕
南門突然一陣騷亂,「快。快抓住他!」幾名士兵衝向一名騎士,騎士一夾馬肚,馬箭一般衝向門洞。周圍士兵鬧哄哄地想阻攔,可是人如何能擋住馬力。
旁邊一名百戶衣著的將領過來:「別亂。拿箭來。」旁邊的隨從遞上一張大弓,百戶彎弓搭箭,「嗖」地一箭正中剛衝過門洞的騎士後心,騎士如斷線的風箏,無力地撞下馬來,只剩下背上無人的坐騎衝出老遠。
百戶將弓遞給旁邊的士兵,吐了一口唾沫:「呸,該死的錦衣衛還想跑。」
旁邊的百姓嚇得面如土色。「這個長官怎麼知道他是錦衣衛。」
「聽說錦衣衛都帶藍色的帽子,時間久了腦袋上是一圈藍色地引子,剛才那人頭上戴著斗笠,被揭開之後自然就敗露了。」
兩名百姓正扯著,突然一隻鴿子撲騰掉在兩人面前,一支羽箭正好貫穿鴿脖,百姓受了驚嚇,連忙住嘴趕緊出城。城門之上兩名弓箭手快步下城。跑了過來。
一人抓起鴿子哈哈大笑:「老六,今日已是第三隻。你才射得一個,怎樣,晚上的酒必是你請。」
旁邊夥伴顯得十分不屑:「這才中午,誰知道下午誰射得多。」
抓著鴿子那人道:「沒想到,道衍大師這一道命令,北平城中全部鴿子都遭了劫難,不過卻也成為我等腹中美味啊。」
夥伴「噓」了一聲:「我說你聲音小點行不,道衍大師也是你調侃得的?他老人家神機妙算,知道鴿子會給敵人傳遞消息,所以才下令剿滅北平方圓十里之內所有鴿子。
切不可胡言亂語。」兩人邊聊邊回到城樓之上,繼續彎弓搭箭監視天空。
位於北平北部的燕王府更是熱鬧成集市一般,王府兩邊的民房全被徵用為軍營,各種旗幟盔甲地士兵人叫馬嘶,王府門前兵將出出進進。
幾天前這裡還門可羅雀,但如今卻成為了北平的中心,乃至整個帝國關注的中心。
「報,北門之外一彪人馬打著密雲衛的旗號,正在紮營,北門唐將軍已命關閉城門。」一名傳令兵跪在堂下正在稟報。
堂上正中坐著正是朱棣,盔甲鮮明雄姿英發,哪裡還有日前裝瘋賣傻地勁頭。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穿戴整齊排列左右,其他文武分兩班坐落。
聽著傳令兵的報告,朱棣哈哈大笑:「唐雲是越老越心虛,這是鄭亨率領的五千密雲衛,前來投奔本王,快傳令下去,讓他們打開城門,迎接鄭亨入城。」
鄭亨是第二支入援的衛所,早在事發次日通州衛的房勝已經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入援北平。別看朱棣冒險一擊殺敗了北平忠於朝廷的部屬,但力量還是太小。
原來準備的死士加上王府護衛大概有一千人,張信有五百親衛,北平都司直接控制的兵馬中又有五千多燕王地舊部反正,如此一來等到七月初六北平九門全部被攻佔之後,朱棣才有六千五百兵馬,偌大個北平城中散逸的忠於朝廷的士兵都有將近萬人。
朱棣聽從歸順的都指揮同知李睿的策略,在城西地大校場插了一桿紅旗。
然後在城中四處散佈,所有士兵無論是否跟過燕王,只要肯聚集到大旗下歸順就可免除一死,照樣當兵吃糧。此計甚好,那些士兵跟著誰不是打仗,兩天之後又有三千人歸順。
好在這個節骨眼上,又有房勝、鄭亨等心腹大將率領八千人馬進援,朱棣掌握的力量已經達到一萬八千人。朱棣立刻恢復自己燕山三衛的編制。
北平都司地五千舊部組成燕山左衛,張玉為指揮使;歸順地三千人加上一千名死士組成燕山中衛,由朱能統領;張信的五百人搭起一個燕山前衛地架子,繼續加入各地來投的燕王舊部。
除此之外,邱福地燕山右衛、趙彝的永平衛、蔣玉的遵化衛都在日夜兼程入援北平。朱棣手下的人馬正像滾雪球一般不斷壯大。
此時朱棣心情不錯,自從朱元璋死後憋了一年的鳥氣終於大出一口。在處理完迎接密雲衛事宜之後,他招過部下文武親信商討下一步對策。
八仙桌上攤開一張北平都司地圖,朱棣指著地圖問道:「如今咱們就佔著北平這巴掌大的地方。各位覺得下一步該往哪走?」
二子朱高煦滿臉洋溢著嗜血的興奮,道:「父王說過,只有進攻才能掌握戰機。如今通州房將軍已經歸附,通州乃南北樞紐,上洛討逆必由此地。
我軍兵貴神速應火速由通州南下。趁朝廷未有準備殺入山東,威脅江淮。」
朱棣天生就是侵略性極強的帥才,兒子地建議顯然十分符合他的胃口,如今手裡有了近兩萬人馬。以他燕軍之銳,就算一直殺到京城也未嘗不可。
他邊聽邊點頭道:「我兒說得有點道理,各位覺得呢?」
張玉皺著眉頭盯著地圖,既不贊同也不反對;朱能也是同樣的模樣。朱棣看見張玉的神情知道他有話說,問道:「怎麼,世美有話要說?」
張玉緩緩道:「二殿下的計策不是不好,本來趁著朝廷未有防備一路衝過去地確勝算很大,只是從北平到應天路途遙遠。非一朝一夕之功。
通州是北平東面門戶,也是南下的門戶,只是殿下請看,薊州扼著通州的脖子,指揮使馬宣是朝廷的嫡系,如我軍南下,他趁虛襲占通州,我軍必定腹背受敵了。
只有先佔領薊州才可免除後患。」
朱能也道:「殿下。我軍如今兵力不過兩萬。雖然燕山右衛、永平衛、遵化衛、延慶衛不日能集結到北平城下,我軍也不到四萬人馬。周圍卻有十萬朝廷兵馬虎視眈眈。
其中西面宋忠三萬大軍已到懷來、余慎將三千人馬守在居庸關,隨時可以窺看北平,如果我軍南下,宋忠進兵可輕易佔領北平空城。
所以在沒有清除東西兩方威脅之時,不應輕易南下,請殿下三思。」
朱棣是什麼人物,雖然被一時地勝利沖昏了頭腦,可經過兩名最親信的部下提醒,眼睛一下子發現了東西兩方薊州和懷來,正如兩隻眼睛窺看著北平。
房勝道:「殿下不是派了死士做間刺殺宋忠嗎?不知道成功與否?」
朱棣搖搖頭道:「死士刺殺宋忠不過是緩兵之計而已,孤根本沒指望他們成功,世美、士弘言之有理。孤決心已下,趁馬宣立足未穩,宋忠躊躇不前,先將這兩個匹夫擊破。
朱能、房勝!」
「末將在!」兩將同時回答。
「孤命你率領燕山中衛和通州衛東進,你們可先與蔣玉取得聯繫,東西對進擊破馬宣部,經略北平東路。東路三衛由朱能統一指揮。」
「末將遵命。」
「等邱福率軍抵達後,孤親自率領燕山左衛、右衛結果宋忠這條沒用的看門狗。」朱棣的話引來眾人一頓哄笑,「高熾,你與張信、鄭亨率軍守衛北平,清除城內朝廷亂軍,安定民心。」朱高熾連忙應諾。
見分配妥當,朱棣一揮手:「走,到西校場典閱三軍,誓師靖難。」
「我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嫡子,國家至親,受封以來,惟知循法守分。今幼主嗣位,信任奸回,橫起大禍,屠戮我家。
周王、齊王、湘王犯了什麼罪,要被奸人所構陷。我父皇、母后創業艱難,封建諸子,藩屏天下,傳續無窮,一旦殘滅,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祖訓》云『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今禍迫予躬,實欲求生,不得已也。
義與奸邪不共戴天,必奉行天討,以安社稷,天地神明,照鑒予心。」
朱棣的話語在校場上空迴盪著,舉目四望,校場中寂靜無聲,顯然在士兵心目中仍然七上八下,靖難天下?就憑這點人馬。
突然一馬飛奔入校場,大聲報告:「密雲衛指揮使鄭亨率兵馬一萬附義。」說著校場入口出現一支盔甲鮮明,旗幟飄揚的隊伍,為首五百騎如狂風一般捲入場中,軍威雄壯,接著是八列步兵邁著整齊的步伐踏入校場,兵馬來到將台前排成整齊的隊列。
一名鮮衣怒馬地將領來到將台之前,在馬上拱手鞠躬:「末將鄭亨聞朝廷奸人構陷燕王,特率本部兵馬前來勤王護駕。」
密雲衛的精兵突然進入校場,是朱棣早就安排好的伎倆,場內官兵見有新援來到,士氣為之一振。
可是突然之間一股烏雲蓋頂,大風驟至,台上軍旗被吹得東倒西歪,台下飛沙走石,人在咫尺之間不能相見。
古人出兵最講兆頭,什麼大風折帥旗視為大凶,如今帥旗在狂風中搖搖欲墜,朱棣見此連忙,振臂高呼:「上有祖宗社稷,下有百姓黎民,朱棣奉天靖難,捨身成仁。」
台下侍衛不失時機地應和「奉天靖難,捨身成仁。」大風稍歇,喊聲如波浪擴展開去,整個校場近萬官兵齊聲高喊。
說來也怪,官兵的聲音似乎震懾住了上天的風雲,不大一會,東邊天上的烏雲閃開一縫,露出一片青天,大約一尺許,陽光由此照耀下來,正好照在將台之上,將台上的朱棣沐浴著陽光真有點神仙形狀。
張玉抓住這個機會,舉臂高呼:「奉天靖難,燕王萬歲!」台下官兵只以為此乃祥瑞之兆,稍微慌亂的心神再度凝聚,又跟著張玉高喊「燕王萬歲,燕王萬歲。」渾然不顧「萬歲」二字燕王是否擔待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