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就藩遼東(4)
雖然朱植注重商業發展對經濟的幫助,但並不是說他輕視農業。目前像遼東這樣的情況,土地肥沃,地廣人稀,只要保證一個安全的生產環境,加上足夠的勞動力,農業大有可為。晚近以來東北是中國的大糧倉,朱植無論如何也不敢荒廢了這樣一個好地方。不過事情不能著急,遼東人還是太少,得等人多點了,緩緩圖之。
朱植與大家喝了口茶,把話題轉移到商業上來,他道:「封遼王之時,本王向父皇獻平遼之策,講過推行商業的重要,父皇也恩准遼東鼓勵商業。本王強調一下,這個商業不是與民奪利,而是以中原之貨利誘迷惑胡人,等到他們對中原貨物產生了倚賴性,好籠絡其民,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所以商業之事乃國家安全的一部分,不能簡單地以正統度之。」朱植在商談商業開發之前連忙埋個伏筆先,省得那些儒生們又說三道四。
朱植問葉旺道:「本王久聞遼東物產豐富,可不知,都有些什麼物產?」
葉旺答道:「鐵嶺衛於洪武二十年設鐵冶所,年產鐵十萬斤;另外遼東的物產以皮毛,馬匹,木材,參、茸等為主。在廣寧設有馬市,由朵顏衛提供馬匹進行交易,按馬匹質量分成四等:上直絹八匹,布十二,次半之,下二等各以一遞減。所需用度,均由山東布政司按月遞解。另外設在廣寧的稅課司每年收取三萬餘貫的寶鈔稅收。」
真是笑話,偌大一個遼東,物產如此豐富,才收到三萬多貫,還是毛得跟紙一樣的寶鈔。朱植知道洪武年間,寶鈔是勒令流通的,但民間基本還是以現銀交易為主。那些商人在過境收取貨物釐金時大多用寶鈔交納,官員們雖然知道官府吃虧,可是按照國家政策又無可奈何。
就像下午那樣,朱植雖然憤怒,但他也很理解這些小吏。每個月才多少俸祿,用的還是這種收回來的寶鈔,他們不貪怎麼養家?所以,出現了受賄的官員都不願意接受寶鈔的滑稽場面。
看來稅收政策一定要改,而且遼東所產除了鐵之外大多是原材料,交易起來利潤不大。至於利潤大的貨物,如鐵和馬都是國家專營商品,遼東又收不上稅。這些都是遼東商業存在的大問題,朱植下午在市面上的轉悠一圈,對遼東的商業情況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皮貨賣得那麼便宜就是商路不暢通之過,如果各地商人多點過來收皮,這些皮貨價格只會越賣越貴。
朱植道:「遼東近海,為什麼不曬鹽?」
葉旺道:「本來在金山衛有一鹽場,只是近兩年倭寇作亂,鹽工們為了性命都逃跑了。」
經葉旺這麼一說,朱植心中大抵有數了,他拿出那條紫貂皮,問在座各位:「這是下午本王在街市上閒逛之時買的,大家可知道這條皮貨要多少錢?」
這些官員都是見過市面的人,見朱植這麼問,知道話裡有話,楊榮回道:「可要五兩銀子?」
朱植道:「五兩可以買到兩條,這樣一條上好的紫貂皮在市面上只買二兩銀子。」官員不禁嘖嘖稱奇。
朱植接著道:「由此看來,遼東商業的問題有三,一是貨物以土特產為主,非經加工產品,賣不上價錢,就如這塊紫貂皮;二、商路不通,商人們不願意到遼東做買賣。就拿我下午在城門口看見一名小吏在收了釐金之後還要收什麼炭敬,而且要收現銀或實物……葉將軍,先別著急解釋。本王知道這些小吏平時俸祿也不多,也有他們的苦衷。但事實上這種做法會影響到商人們來做買賣的熱情;第三,就是安全問題,眾所周知,鹽業是最賺錢的買賣之一,但倭寇使得遼東抱著這個金窩窩卻在受窮。」
朱植說的這些都是一個商業基礎的問題,至於發展工業的後續問題,他自己也沒想出更好的計劃。不過朱植這麼一說,已經讓眾人頻頻點頭。最讓葉旺、趙羽、姚善感到驚奇的是,這位王爺居然懂得自己跑到大街上微服私訪,通過調查獲得直接的感受。
朱植問道:「那麼如何改善遼東商業,大家是否有好的建議?」眾人面面相覷,在這個年代商人是什麼,是連絲綢都不能穿的「下等人」,雖然有錢,但在社會上屢遭白眼的一個階層,士人們提起商人無不一臉不屑,如果說宋朝還因為商人給國家創造稅收地位尚可,那到了明朝可是一落千丈。所以這些讀了無數聖賢書的儒生們一提起商業都大眼瞪小眼,傻了眼。
朱植無奈地啟發道:「本王只是舉個例子,比如這個紫貂皮,如果用紫貂皮做成大衣或者袍子在京城出售,會值多少錢?」、
楊榮最快反應過來:「一件全部用紫貂皮做成的大衣,在京城裡起碼賣幾百兩銀子。」
朱植道:「對,如果在遼東有那麼一家作坊做出大衣,算十隻紫貂做一件大衣,成本就是二十兩銀子,算上裁縫工錢,場地開支,運費,稅收,一件大衣頂多只要二十一二兩銀子,如果在京城販賣,起碼也值百兩銀子,這裡是多少倍的利潤。大家看,只賣皮毛和將皮毛生產成衣服之後區別有多大?」大家都是聰明人,經朱植那麼一提醒,眼睛立刻亮了起來,他們都奇怪,這位衣來伸手,飯來張嘴的王爺怎麼懂得這些?
朱植笑道:「本王只是隨便瞎想,這需要大家舉一反三,多為遼東的土特產想想辦法。或者我們可以哪天可以找來商人讓他們一同出主意。」經朱植這麼一提醒,下面的想法立刻多了起來,有的說可以把糧食釀成酒,有的說可以把木頭製成傢俱。朱植在一旁微微笑著,由這一點突破就可以把遼東的手工業發展起來。
等大家七嘴八舌說了一會,朱植見大家腦袋有點開竅了,又道:「遼東有了這些貨物之後怎麼運出去呢?」大家安靜下來都聽著他說。
朱植道:「首先,我說了像今日城門那樣收稅,別人肯定不願意來,即使你有再好的東西也賣不出去。那麼首先我們要降低遼東的交易成本。」
趙羽道:「那也不能取消稅收啊。」
朱植道:「雲翰,稅當然要收,只是每年收上來三萬貫寶鈔,到底值多少錢你我心裡都明白,心照不宣罷了。與其收來這些,為什麼我們不能收現銀或者收銅錢。你們看,如果一車貨物要收十兩銀子的稅,那麼如果我們降低一點稅率,只收四兩,但讓商人付現銀,假如沒有可以用實物替代。這樣一來,我們收到的就是實實在在的錢。」
趙羽道:「不行不行,朝廷規定了寶鈔可以流通,遼東不收寶鈔傳出去了,可是大罪一條。」
朱植道:「那好,我們可以不必硬性規定只收現銀,但可以給商人選擇,如果交納現銀,收取的數目仍然比原來少。大家都知道,兌換起來,寶鈔在邊地要比在京城少一半,想來中原的商人還是更願意付銀兩。實行這樣的雙軌收稅,就算有人問起,本王也自有說頭。」雖然總覺得朱植這樣辦不對,但趙羽又想不通這裡到底有什麼問題。
朱植道:「影響商人來遼東熱情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路途遙遠,遼東始終是邊地,地面不太平,韃子、馬匪、強盜,說不定一遇上,連性命都丟了。關於商路嘛,大家不要把眼睛只盯在陸路上,水路走起來不是更方便嗎,如果貨物從金州衛上船,到山東的登州府上岸,就可以把到京城的路程縮短三成。」
葉旺道:「可是還有倭寇啊,海路也不安全。」
朱植微笑道:「這就是第三步,為了蕩平倭寇就要建立水師,想要建立水師就要商業興盛,反過來,商業興盛又需要水師保護。所以這是一個頭尾相連,相輔相成的關係。所以當務之急是建立水師,保護遼東的商路。」
朱植講的這些,很多都是當年在大學課堂聽回來市場營銷,雙邊貿易以及投資環境等等課程教授的知識。乍一說出來,這些幾百年前的人哪裡能那麼快明白。朱植看著他們迷茫的眼神,心想,你們就先回去好好給我思考一個月吧。
「《公平交易令》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不是也是為了保護商業呢?有這樣的政令,如果又能堅決執行下來,商人們自然喜歡到遼東做買賣了?」一個聲音從眾人中傳出,打斷了正優越感十足的朱植。姚善!他竟然說出這樣的話!
朱植不禁對著此人另眼相看,他居然能把由農業而起的法令聯繫到商業上,雖然他還看不到隱藏在自己內心的真實目的,可是已經讓朱植驚訝不已了。這個古人看來並不像自己想得那麼傻啊。
朱植道:「呵呵,克一眼光獨到,竟然看到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沒錯,這個政令同樣適用於商業。大家不是都擔心商業與民奪利嗎?那就用政令把官府,商家還有百姓的權利與義務都規定下來。如此一來,也可以把商業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姚善被朱植這麼一誇,靦腆地笑了起來。
朱植道:「如今之計,最重要一點是先把這法令修訂起來,我看克一可以通過這次移民的差事總結總結,然後對遼東商業的情況多瞭解,看看能不能修訂出這樣一個法令來。對於法令的制訂,克一不用著急,可以結合差事和社會現狀慢慢總結,我給你定三個月期限,十月初一開始試行,試驗三個月後,也就是明年過年之後正式通行。有半年時間的實踐,也可以讓沒有想到的弊端顯露,好讓我們作出修改
另外關於稅課司稅收變革的事情,我請雲翰去過問一下,你要多問問下面的疾苦,板子先不著急敲下去,下面也有下面的難處。」姚善和趙羽起身領命。
對於趙羽,朱植瞭解不多,盡有的一些印像是他一專多能,在各個部門都任過職,是個多面手。從今日開會的情況看,趙羽應該是一個有點頑固的儒生,能否把他爭取到自己這邊朱植心裡還沒底。現在就先用他的能力為自己辦事,讓他在實踐的過程中尋找真理吧。至於日後,朱植無法想那麼多了。
朱植知道今日給手下灌輸了太多先進思想,不宜太急,笑笑道:「事情做起來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我考慮日後無論是工商業還是農業的政策,都應該把握以民為本的原則。
第一,任何政令法規出台都要注重實際情況,也就是說多結合遼東自身的實際情況,多調查,多實踐,不可僅憑主觀而不顧民情,有時候我們官府覺得好事,也許實行起來對於百姓就是壞事,這一點大家務必小心,凡事需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二,世上本無完美的事情,任何政令,都有利有弊,我們一來做到無愧於心,二來做到利大於弊就可以了。
三,父皇既然允許遼東作為特區,那我們做臣下的更應小心翼翼。父皇的脾氣大家都知道的,他歷來愛民如子,一切政策都以民為先,我們更應該秉承父皇這種精神,只要做到這點,就算與朝廷政令有所出入,父皇也不會責怪。這一點請各位放心,一切都有我朱植做主,你們只管放手去做。」
朱植這一番總結發言,意思已經非常明確了,特別是最後一點等於給大家吃定心丸。朱元璋愛民是出了名的,他曾對臣下說過:「四民之中,農民最勞最苦。國之賦稅皆由農出,差役亦農民之份。國富,必先使農民安居樂業。」任何事情都必須以民為先,即使於國有利,但如果有擾民之虞,他都會否決。
朱植正是利用這點,把他抬出來,擺出一副自己不過是遵循老朱「愛民」之心,也讓下面的官員不會過於誤會,相信日後自己開展起工作來,阻力會少一些;而且,這也為日後朝廷責問準備著的,我施政以「愛民」為先,總不能說我心存不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