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帝都學院
錢德萊卡連連鞠躬行禮,道:「請原諒我的國王統御無能。您如果一定要攻克亞哈邁達,只能是徒耗兵力,而挑起兩國戰爭的罪魁不會對此感到憂慮。」
霍青洞悉亞穆那和錢德萊卡的心思,無非是想驅虎吞狼罷了。帝**與辛迪加拚個你死我活,對於他們來說只是好事。能滅了辛迪加,亞穆那少了威脅他王位的對手,假如兩敗俱傷,那就更好了。亞穆那不會不趁機反攻帝**,到時帝國損兵折將,他們連賠償都不用付了。
「不行」霍青一口拒絕,「懲治辛迪加是你們國王自己的事,帝國只認定波羅芒王國侵略了帝國,而絕不會認為只是辛迪加個人侵略了帝國。」
錢德萊卡面色死灰,道:「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麼?如果大人有什麼想法,鄙國一定照辦。」
霍青嚴厲地道:「這好辦。請你們的國王率領軍隊,前去討伐魯斯河谷中的辛迪加,帝**在你們後面,為你們掠陣。這是我唯一的建議,聽不聽就看你的國王一句話了明天此時,若你的國王沒有同意,那就別怪我了。」
錢德萊卡幾乎要哭出來了。霍青的想法太狠了,這是要讓國王的軍隊和辛迪加的軍隊同歸於盡哪這兩支全國最為精銳的部隊完了,波羅芒王國只怕是再也沒有能夠統一國家的力量了,還得回歸以往那種各部族混戰不休的日子。但這是霍青的最後通牒,不由他不認真考慮。
錢德萊卡帶著霍青的意見回到城中,亞穆那如熱鍋上的螞蟻,一夜長吁短歎,朝中諸臣眾議紛紛,最終想出了個辦法。
第二天,亞穆那率殘兵敗將出城,在陣前向霍青匍匐謝罪,願意為帝**前驅,去消滅辛迪加。霍青見他恭順,亞哈邁達城中已經無人駐守,便不再追究他的罪責。
亞穆那也是急中生智。此時國中西南大亂,但消息還沒有傳入魯斯河谷中。他立即下令封鎖通向河谷的道路,嚴禁一切人等進出,以防消息傳入谷中。到達谷外不遠,他派人入谷向辛迪加傳話,道是自己率領大軍前來為他助戰。
辛迪加見了國王派來的使者,十分疑惑。他慘敗後逃入谷中,一時不敢歸國,怕是國王見他勢力大減,反有圖謀他的想法。他一面在谷中整頓軍力,一面派人向自己土邦中徵召軍隊,以圖恢復實力。但國王此時卻說要來協助作戰,讓他不明所以。難道國王聽說自己報告連連利用的虛假消息,也想來分一杯羹?還是他想將趁自己大軍的谷中,來堵住自己的後路,徹底解決自己?
他思來想去,為防國王起異心,不得不虛張聲勢一番。好在曾經攻佔過帝**的營地,旗幟帳篷之類繳獲還是有的。遂命人帶上戰利品,出谷向國王炫耀一番。亞穆那裝作十分高興的樣子,對辛迪加大加讚賞,表示為獎賞他的功勞,要加封他為王國首相,請他出谷接受封賞。
辛迪加雖疑神疑鬼,但聽得國王帶來的兵力不多,覺得他不敢就此解決自己,畢竟自己戰敗的消息還沒有傳回國內。他哪知道,霍青一進入波羅芒王國,亞穆那國王就已經猜知他已戰敗,不足為懼了。辛迪加為震住國王,耀武揚威,率一千精銳士兵出谷,前來領受亞穆那國王的封賞。
亞穆那國王的計策順利實施,辛迪加一入國王營地,便當即被拿下。一千部屬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被國王大軍圍剿,只剩下數十人逃歸河谷中。亞穆那國王隨即將辛迪加王公送至後面不遠的帝**營中,辛迪加一見帝國旗幟,才明白到底出了什麼事。
當著帝**和眾多波羅芒人的面,由錢德萊卡親手執刀,辛迪加王公被斬於營前。留在河谷中的殘餘部隊,聽得首領已死,前無去路,後有堵截,不得已全部出谷向亞穆那國王投降。
十月底,遠征波羅芒王國的戰事順利結束。亞穆那國王大搜辛迪加王公土邦,所得的黃金、寶石、香料、絲綢、毛皮等物資裝載了幾百輛大車,全部作為戰爭賠償,另外還不得不割讓普拉恰拉山脈西南半部給尤法拉王國,讓尤法拉王國佔據了居高臨下的地利優勢。霍青有意培植尤法拉王國,對波羅芒人造成壓力,逼迫他們不再敢打帝國的主意。亞穆那有苦說不出,只能是天天痛罵辛迪加野心太大,為自己平白無故惹上了強敵,導致國家的西南天險全部丟失。而尤法拉國王阿亞拉欣喜異常,自己只不過為帝**供應一個月的糧草,一千駱駝兵也不過是跟著打打醬油,誰知竟意外得了大片國土,此後再也不懼波羅芒人從普拉恰拉山脈上長驅直入沙漠了。阿亞拉既喜於國土擴張,又畏於帝國實力強大,連忙從國中派出一支兩千峰駱駝的駝隊,一方面為帝**再次送上糧草,另一方面幫助運送帝**的戰利品。
一邊,亞穆那國王在邊境恭送帝**離開,另一邊,阿亞拉國王在邊境恭迎帝**勝利回師。在邊境上,霍青監督二國共立條約,囑咐二國不得再有侵犯對方邊境的行為,和平共處,永為友好。若有主動侵犯對方的行徑,帝**將不憚勞師遠征,必來主持公道。
十一月中旬,跋涉千哩的遠征軍歷時將近兩個月,終於回到帝國境內。
此次戰爭,霍青感到十分滿意。波羅芒人經此重創,又丟了普拉恰拉山脈的天險,二三十年也不會翻過身來,帝國東南邊境再無憂慮。尤法拉王國得了自己的恩惠,對帝國既敬且畏,更不會再有異心。遠征兩個月,又沒給帝國造成後勤壓力,反倒是收穫了不少戰利品,算來有數萬金幣的價值,艾克德見了必會喜笑顏開。一舉而數得,此戰可謂收穫不小。
回師至安托奧,此時帝**遠征波羅芒人大獲全勝的消息已經傳到大君堡。帝都上下,無不歡騰,當年老奧斯汀公爵沒有徹底征服波羅芒人,現在霍克大人竟然做到了,朝廷與民間一片讚譽之聲。帝國自君坦諾斯一世大帝以後,再無征服偏遠敵國的戰績,特別是葉雷溫山脈以東,帝國勢力從來無法踏足。如今帝**威傳揚於東方,東方的蠻族還敢得罪帝國的商人麼?商路開拓必然更加輕鬆,帝國的商人們彷彿已經看到滾滾金幣如潮般湧來。有此巨大的期望,誰不稱頌帝國的大元帥呢?
在安托奧,宮廷內務總管肯特早已經在此等候,他傳達了阿瑞芬的旨意:為表彰霍青遠征波羅芒人的功績,特地封為帝師。帝師者,皇帝之師也。這個封號,帝國從來沒有過,倒是阿瑞芬新創的。霍青一聽,便知阿瑞芬在倣傚自己對他說過的天朝太公與文王的故事,立自己為太師了。阿瑞芬對自己的尊敬一如既往,似乎並未受洛麗絲夫人的事而受影響。另外,肯特還替阿瑞芬向自己傳話,道是霍青長年在外征戰,執事大臣的職責難以履行,是否讓安德羅升任執事大臣一職,另調瓊馬克出任司法大臣。阿瑞芬特意說明,雖然安德羅出任執事大臣,但霍青仍是朝政的總負責人,享有軍國大事的最終決定權。霍青一想此事也不無道理,執事大臣一職自己也無法履行職責,便當即同意。
十一月底,遠征軍凱旋回歸大君堡,民眾熱烈歡迎獲勝歸來的將士,熱鬧情形不必多說。霍青詢問各項朝政,帝國的一切運轉有序,並無絲毫差錯。看得出,霍青不在時的幾個月,阿瑞芬十分努力,勤於政事,安德羅、奧伯溫、艾克德等諸大臣兢兢業業,勉力奉公,帝國正在向好的一面發展。現在看起來,反倒是霍青沒什麼大事可做。安德羅轉任執事大臣,霍青信得過,每有安德羅批來請他審閱的事項,霍青並無其他意見,只讓人照安德羅的意見去辦了。
閒來無事,霍青忽一日想起老格林來。老格林不願為官,在大君堡建了一個學院,一邊教書一邊搞研究,自得其樂。如今不知他的學院建得怎樣了。帝**強大的戰鬥力,一半是霍青的嚴格訓練,另一半也是格林研製的各項武器威力十足,而格林卻不願享受高官厚祿,讓霍青覺得十分敬佩。
來到格林的帝都學院,格林聽得霍青來了,急忙出迎。
「來,來,我記得你跟我提起過天朝拱橋的建造方法,那是一年前的事了,還是一年半前?今天你有空,再跟我仔細說說吧。」格林一想起霍青談到的天朝精巧技術,便覺得心癢難騷,寒暄的話都覺得浪費時間,一見面便提自己急著想知道的天朝建築奧秘。
霍青一邊閒聊,一邊觀看格林的帝都學院。這處學院本是一座教廷直屬的大教堂,如今教廷已經沒了,帝國財政困難,格林便不向阿瑞芬要求另建學院,只請求將這間大教堂作為學院院址。這點要求,阿瑞芬自然同意。教堂足夠大,格林一所學院還用不完,另外半間,卻是吉伯格要去了。原本阿瑞芬打算讓吉伯格主持聖蘇菲大教堂,但吉伯格嫌聖蘇菲大教堂既奢華又顯得陰森,加上原先的教廷在其中潛藏了無數罪惡,遂推辭了,選擇在這間教堂裡傳道。於是教堂一邊,是書聲朗朗,另一邊,是頌經呢喃。教士們唸經累了,便到另一邊聽學者們講授知識;學生們讀書煩了,也到另一邊領受神的啟示,倒也呈現一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