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西斯碰了釘子,但這個建議是他向皇帝提出來的,說什麼也要做下去。他一面請求梅洛琳住在神聖大教堂,一面另謀良策。
神歷500年的年底,斯波律在西王朝北部展開了一系列攻堅戰,逐步奪取阿皮斯山區的一些匈人據點,進展雖然沒有當初加百列軍團從阿莫色港長驅直取洛瑪城那麼大,但還是保持了穩步推進。烏威率領匈人聯軍節節抵抗,直至阿皮斯山中部的達奇峰一帶,才止往了退勢。
在十二月份,特梅爾借口生病,向斯波律提出辭去加百列軍團代理軍團長的職務。在梅洛琳和路西亞離開北征軍之後,遠在克林斯堡的霍青已經嗅出了不尋常的味道,令特梅爾尋機脫離西王朝回歸克林斯堡。斯波律對特梅爾的辭職求之不得,按理說,以特梅爾的戰功與資歷,梅洛琳和路西亞離開北征軍後,他至少應當升職為副統帥。但斯波律已經得到了格裡高利四世的密旨,限制梅洛琳嫡系下屬的發展,於是特梅爾便一直留在加百列軍團中,「代理」二字也遲遲去不掉。如今特梅爾提出辭職,他以為是特梅爾不得陞遷,賭氣不幹了,倒是正中他下懷。虛情假意地挽留幾句後,大筆一揮,批准特梅爾離開軍中。此後,特梅爾從克林斯堡帶來的軍官也陸續找借口離開,斯波律也不留難,統統放行。
特梅爾等人在第二年一月,輾轉回到克林斯堡,受到霍青的熱烈歡迎。他們在西王朝戰場上得到了戰火考驗,經驗豐富,正是霍青急需的人才。
歷史的車輪進入501年,西大陸的局勢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俄提洛對烏威在西王朝連吃敗仗極為不滿,但他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匈人佔據的地域太大了,大到在彼德草原上的他完全沒有能力隨時掌握西王朝戰事進展。烏威丟失了洛瑪城,他在兩個月之後才得知確切消息,組織援軍更是談不上了。匈人的統治中心在彼德草原和鄂斯草原的交界處,要到達佛特勃半島,要橫穿整個彼德草原,然後越過哥盧高原,翻越阿皮斯山脈,才能到達。就算是信使不眠不休,快馬加鞭,也得跑上一個多月。這讓他不得不考慮自己當初所作出的戰略安排是否得當。
南征西王朝的策略已經失敗了,他不得不承認這一點。這既是烏威指揮不力,也是交通不便所致。烏威帳下,匈人本部精銳人馬不多,一直在兩萬上下,而戰鬥力不高的西哥昂人佔據了大多數,留在彼德草原上的匈人本部精銳部隊無法隨時遠程調動予以支援,這是烏威無法持續勝利的主要原因。俄提洛看著地圖,匈人佔據的地域在上面呈現出一個長達三千多哩的大弧形,弧形的中間就是東王朝。如果從自己的金帳所在穿過東王朝到佛特勃半島,以快馬的腳程還用不了一個月。
是時候了吧,俄提洛心中盤算著。帝國東半部葉爾尼山區的諸多險要盡在手中,從基西內沿爾布格河南下帝國中部的道路已經走過一回,蘇卡坦丘陵地並不是難以攻克的險要地帶,到達杜羅根行省也不是難事。最主要的是,帝國的實力在這兩年裡並沒有太多長進,朝廷和教廷內鬥不休,名臣宿將逐一凋零,唯有坦提烏斯一人勉力支撐。
坦提烏斯,俄提洛想起這個人,不禁冷冷一笑。此人雖然打過幾個勝仗,但無非是對付東哥昂人和加雷爾叛軍,並沒有面對過真正有實力的對手。況且他這個帝國元帥,遠遠沒有奧斯汀公爵那樣的權勢,他只不過是教廷在軍中扶持自己的勢力而刻意培養出來的,一有小功便越級提拔。他甚至不如歐蘭,歐蘭是經歷過無數場苦戰一步步陞遷上來的軍官,實戰經驗十分豐富,意志和耐性都經過嚴酷的考驗。這樣的敵人才是需要慎重應付的對手,而坦提烏斯,不過是乳臭未乾的小兒罷了。俄提洛輕蔑地彈了彈手指,彷彿已經將帝國的元帥彈入灰塵之中。
而霍青在500年年底的時候,已經敏感地察覺到匈人心態的微妙變化。對於烏威在西王朝的失敗,俄提洛似乎並沒有挽回的意願,沒有增兵,甚至連征發西哥昂人援助烏威的動作也沒有。烏威也沒有全力反擊斯波律的攻勢,似乎只求穩守達奇峰一線就滿意了。這是匈人不願意再擴張了,還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意圖?相比之下,霍青更願意相信後者。
如果匈人要在其他地方動手的話,會選擇哪個方向呢?霍青相信,舒太德山經過這幾年的建設,已經成為南彼德草原不可逾越的防線,而俄爾斯山與舒太德山之間的狹長走廊地帶,經過格雷芬斯多年經營,也構建了一條由十餘座城堡組成的牢固防禦線。目前烏威新敗,要從這條走廊地帶擊破格雷芬斯的防守,也是難上加難。霍青思來想去,覺得匈人不可能對克林斯堡下手。
匈人的目標,還是帝國吧。霍青對此十分肯定。若是匈人對帝國下手,克林斯堡再不能坐視不管了。匈人可以橫行草原,因為草原上人口不多,物資有限,匈人佔據的地盤再大,實力的增長還在霍青可忍受的範圍之內。但如果佔據了人口眾多、物資豐富的帝國,那克林斯堡就難以獨善其身了。
僅靠防禦是擋不住匈人的,霍青在加強兩條防線建設的同時,無時無刻不在窺伺匈人的弱點。從正面看,如果克林斯堡要攻入匈人的核心區域,只有越過舒太德山進入北彼德草原,然後向東朝基西內進發。這是一條如匈人進入彼德草原逆向的線路,所過之處全是平坦的草原。在草原上與以輕騎兵見長的匈人爭戰,就連霍青也沒有什麼把握。但霍青對此早有打算。北彼德草原方向上,只需一支偏師,關鍵在於其他方向上,霍青需要一支奇兵。
特梅爾這次回來,阿瑞芬秘密授予他暗影騎士的稱號,以獎勵他在西王朝戰事中為克林斯堡所作出的特殊貢獻。隨後,霍青立即交給他一個秘密任務。兩天後,他和學者格林一道,進入克林巴斯山區,沿著山脈向東,一直到達霍青安置在山中最東邊的哥昂人村落。半個月後,一支由工匠和士兵組成的混合隊伍三千多人,也跟隨著來到了這裡。一項浩大的工程由此展開。
經過了三年多的平安日子,克林斯堡治下的區域人口增長速度超快。在坦提烏斯消除帝國地方貴族和高官的私軍時,這些貴族和高官發覺在帝國的日子並不好過了,富貴榮華隨時可能被坦提烏斯的鐵腕手段剝奪,於是有一部分貴族高官便拋下家業,投到克林斯堡治下。這些貴族高官人數雖然不多,但隨之而來的佃農卻著實不少。在500年年底,霍青的老朋友安德羅伯爵也來了。坦提烏斯的掃蕩行動並沒有波及到他頭上,但這一場鬧劇,卻讓他灰心不已。地方貴族是帝國統治的根基,如果地方貴族都對帝國不滿了,那麼未來還有希望嗎?安德羅是帝國資深貴族,家大業大,附身於他庇蔭之下的中小貴族不在少數。他這一來,同時跟隨來的貴族竟有十餘家之多。霍青極為高興,馬上舉薦安德羅為漢克士行省司法官,接替已經久病的老威格。
在做好民事的同時,克林斯堡的軍事準備一直未曾停歇。隨著人口的擴張,軍隊規模也在逐步增加。
傑德的第一旅轄下:威爾遜的重騎兵破陣營增加到兩千人,威斯瑞德的巨錘營增加到三千人,特姆普拉特的攻擊型重步兵營增加到五千人,克魯克因率領的哥安斯部族騎兵四千人也歸於第一旅帳下。總人數一萬四千人。
格雷芬斯的第二旅轄下:斯伯特的迅風輕騎兵營增加到五千人,小切肯的鱗甲騎士營增加到四千人,尼蘭達的磐石重步兵營增加到七千人,奧哈德的輕步兵營增加到八千人。總人數兩萬四千人。
德羅維奇的第三旅轄下:德羅維奇自己親率的騎兵營增加到三千人,副旅長利凡率領的步兵營增加到七千人,總人數一萬人。
此外,從俄爾斯山以西投奔來的西哥昂人也組建了一支部隊,稱為第四旅,人數只有三千,旅長由西哥昂人一個部族的首領伽伏羅擔任。雖然名為第四旅,但實際上歸屬於西線防禦總指揮官格雷芬斯指揮。
斯托馬斯的公爵府親衛騎兵隊人數三千人,其中包括阿勒克斯和阿布率領的霍青親衛隊。
四個旅和親衛隊一起共五萬四千人,這是克林斯堡的直屬兵力。
阿拉裡克王率領的東哥昂人經過幾年的恢復,已經有了近十萬人的兵力。在霍青的勸導下,他們過上了半農半牧的生活,既保障了糧食供應,也還保持著遊牧民族的本色。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