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重生之玉扳指

第一卷 第98章 風雲變幻到1984 文 / 秦非魚

    第98章風雲變幻到1984

    一九八一年八月十一日,歷史將會銘記這一天!

    《光明日報》頭版以特約評論員署名刊發《拉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三駕馬車》,文中將國營經濟,合資公司,民營資本預測為改革開放中,拉動中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三駕馬車,其中合資公司的地位進一步抬高,但是,仍然沒有將外資單獨列出來,這是時代的限制,經歷過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的中國,民族情緒上還不允許外資粉墨登場,登堂入室。

    然而合資公司的「扶正」還遠比不上民營資本「一步到位」引發的爭議大,民族資產階級在建國之初的大改造中,受創嚴重,公私合營的政策讓民資資產階級幾近滅亡!現今,作為曾經第一個刊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報紙,《光明日報》以國內先鋒報紙的地位刊發此文,更是給這個事情火上添油。

    同樣是《光明日報》,八月二十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某專家實名發表《堅定維護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文中詞鋒犀利地指明承認民營資本將意味著民資資產階級的逆襲,將威脅社會主義國體,侵吞革命果實!

    八月三十日,《解放日報》刊載特約評論員的社論:《改革還是改「姓」?》。直截了當地指出,民營資本和外資的進入將會導致由「社」變「資」,雖然由於所說過於激烈和露骨,隨即被停發收回,但是已經在民眾中引發巨大反響。

    兩大全國性報刊的參與,讓這場辯論開始的如火如荼,各種地方報刊雜誌,開始深入的,大範圍的討論這個問題。然而,一切如秦非所料,幾乎是一邊倒似的反對民營資本的合理化,合法化。甚至波及吃魚,外資乃至合資公司的合理性同樣遭到質疑。

    一九八一年,十月三日依舊是《光明日報》,全文刊載署名魏家國的長篇社論,《正確認識公有制經濟和公有制經濟的實現形式》,以大改造公私合營為基礎,正式提出公私合資,國家控股的方式,同時,為中外合資公司戴上金箍,社論指出,要警惕中外合資公司淪為跨國大公司在中國的斂財機器,要切實掌握這一部分國有資產的主導作用!

    《正確認識》的刊發,讓大辯論的方向發生偏移,人們開始思考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各種經濟形式,從現實和國家需要,長遠利益等各方面探討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改革。

    而《光明日報》事實上成為民營派的陣地。《正確認識》之後,一系列有識之士在《光明日報》上刊登關於經濟體制的思考。

    到一九八二年三月,《光明日報》再次全文頭版刊發魏家國的《在經濟戰線上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共同努力》,文章指出,在現階段的中國,發展經濟史第一要務,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為黨和國家經濟工作的主要目標,民營經濟的發展只要在公有制的引導和領導下,將會被改造為社會主義性質的私有制,為經濟發展,人民富裕添磚加瓦。

    《聯合》的刊發,打破相持不下的兩種觀點,第一次讓民資派佔據上風。

    然而討論並沒有結束,民資派的優勢隨著討論範圍的持續增大,漸漸變小。

    一直到一九八四年七月,民因黨的喉舌,《人民日報》頭版全文刊載了《三駕馬車》,《正確認識》,《聯合》三篇社論,預示著這場大辯論告一個段落。

    八四年八月份,南巡首長首次視察深圳經濟特區,發表重要講話,講話中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公私合作,由公有制領導包括合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等各類企業,在特定領域之外,民營資本應該發揮更大的活躍性。

    這次講話雖然只給出了科技,電子,紡織等極少幾個領域可以由私營資本全資,其餘包括涉及到教育,礦業,重型工業等都必須由國家控股,民營資本可以參與。此外,通信等命脈產業有國家全資控制,民資不得進入。

    對於外資和中外合資公司,這次講話給出了與民營資本截然不同的待遇,講話中對各國外資的進入表示歡迎,但是在投資行業上給出更加嚴格的規定,投資審查將以對中國產業的積極影響作為重要的衡量標準!

    南巡首長的這次講話是對三年大辯論的最後總結,顯然最後的結果是可喜的,雖然秦帥和南巡首長在外資的大力引入上放棄了一部分,但是對於經濟體制的改革顯然要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影響力!

    這次談話由《人民日報》全文刊發的時候,秦非則在南巡首長剛剛視察完的位於蛇口工業區耳朵『紫禁城』電子廠新廠房裡翹著二郎腿!

    三年時間匆匆而過,當強哥在黑幽幽的槍口下怔呆的時候,一聲響揭開了山省煤礦業的艱難整頓,及至如今,依舊在蹣跚前行。虞冰和虞媽媽瘋魔似的哭笑還在秦非的眼前和耳邊,時間卻已經將那些都定格在歷史的相冊。

    「天下通」物流公司依舊只有六十部重卡,裝運的也只是紫禁城自己的產品。當秦如風苦著臉說他不幹了的時候,秦非才發現原來物流除了車子,還要路!一九八四年的馬路和強大的鐵路系統,顯然不足以孕養一個物流巨頭,所幸秦非也並沒有產生那些的奢想!

    「紫禁城」電子廠在深圳擁有了第三個廠房,原廠依舊在代工青島無線電等四個廠子的產品,其餘兩個廠子則在生產紫禁城自己的收音機!甚至有一小部分的錄音機!人們漸漸知道,描朱紅的「紫禁城」標誌的產品噪音更小,更加輕便。

    「紫禁城」,這三個字正在以不同於那些巍峨的宮宇和古老的文化的面貌,漸漸深入人們的認識和印象!

    而僱傭了四千餘人的「紫禁城」三個廠子毫無疑問,已經成長起來,儘管還遠遠稱不上強壯!

    除此之外,秦非賺來的一多半錢都丟進去的「天工」研究院,給秦非的驚喜則更加叫他雀躍!

    放下《人民日報》,秦非從俞海欽軟乎乎的座位裡「掙扎」出來,就看到田御翔推門進來。

    「敲門,敲門!田老大,這是第幾遍了?」

    「……」

    秦非搖了搖脖子,「要敲門,嗯,是松下有回信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