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賈寶玉新傳

第八卷 遍地姻脂濃 第十章 兩面三刀(一) 文 / 空空道人

    第十章兩面三刀(一)

    王燃雖然對自己淪為交易品不滿意,但這並不影響對山西方向的決策……感情之事可以壓後再談,天下掉下來的餡餅可不能不吃,關寧軍十二營一旦反水成功,無疑大大有益有明軍的勝利。

    因此經過幾天的討論,王燃等人一致同意將山西的策反工作列入重點,委派堵胤錫與顧媚一道做出秘使再度前往山西洽談投誠事宜。而為確保成功,更令姜瓖率五萬精銳秘密增兵山西方向加以策應。

    堵胤錫現已成為王燃軍中的重量級人物,讓他與顧媚一同前往顯然更容易獲取關寧軍十二營的信任。為避免給人留下『摘桃子『的印象,此次出使,顧媚為正,堵胤錫為副。

    這種安排亦有王燃的私心在內……授命顧媚為特使可以避免顧媚再打著王燃夫人的旗號行事。

    這倒不是王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據調查,顧媚的山西之行打得確實就是王燃如夫人的名義,雖然她沒有明說自己是王燃的妻妾之一,但給出的暗示相當明顯,至少所有接觸過她人都這麼認為。

    『關寧軍這幫傢伙也是笨到家了,怎麼對此就沒有一點懷疑?『王燃在聽說這一消息時鬱悶無比:『也不調查調查,就這麼輕易地相信別人……『

    對此大家自是有自己的看法,寇媚當時就恨恨地擰了王燃一把道:『懷疑?誰不知道你的色名!誰不知道你遍嘗秦淮八絕的雄心壯志?我們姐妹有誰逃脫掉你的手心?……你看看顧姐姐對你多好!為了你什麼清白名節都不顧了!『

    其實王燃也明白,顧媚如果不這麼說,怕是連關寧十二營的面都見不到,更別提策反了!當然,顧媚這麼做有籍此獲取關寧十二營信任的因素,但也不排除她『造成事實『的用意在內。

    因此雖說這一切已經成為了過去,兩人現在已經成了『朋友『,但防人之心不可無,儘管心中有些複雜,但王燃還是硬下心腸做了必要的預防措施。

    只是事情並不是王燃想怎樣就怎樣,自這個任命出台後,所有人都更加坐實了顧媚的夫人身份……能讓明軍大佬堵胤錫為副手,不是夫人豈會如此?……便是顧媚對這一任命也是明顯一副意外的表情,讓王燃明白了什麼叫啞巴吃黃連,解釋都沒地兒……畢竟王燃有愧在前,暗裡搞點小動作可以,但要讓他滿世界地嚷嚷自己對顧媚沒有意思,也太傷人自尊心了。

    當然,王燃也不是什麼都沒做,在顧媚等人臨行前,王燃曾婉轉地找了顧媚解釋……王燃可不願意背負一個『利用感情進行欺騙『的名聲,讓顧媚誤以為自己對她改變了主意,騙她為自己賣命,然後再來個過河拆橋。

    『我明白你的意思……『出乎王燃的意料,顧媚的眼中雖透著淡淡地失望,但並沒有因此而有任何不高興的模樣,而是輕笑著說出王燃最想聽的話:『放心吧,上次提的條件徹底作廢!我會珍惜我們現在的朋友關係的……『

    『不過獎勵我肯定是要的,只是我現在還沒想好要什麼……『看著王燃鬆口氣的模樣,顧媚眼波流轉:『也許是金銀珠寶、也許是權力榮譽,也許是別的條件……『

    『放心,只要我做得到肯定沒問題……『人家如此善解人意,本就心中有愧的王燃自然是拍著胸脯打包票:『這次我用人格擔保,絕不食言!『

    『一言為定!『顧媚嫵媚一笑,語氣裡滿是自信:『那就請賈大人等著我勝利的消息吧!『

    顧媚的自信相當有道理,山西的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已經沒有太大的變數……起義的十二營在兵力上佔據了絕對優勢,更何況還有姜瓖的人馬加以策應。而另一方面,王燃給關寧十二營開出的條件也是相當優厚,足以安定軍心。雖說王燃在顧媚這件事上失了信,但那畢竟是內部秘密,在其它人眼中,王燃的話可是絕對的金字招牌。

    其實不僅是顧媚,便是王燃對山西之事也是信心十足,從理論上分析完全可當得起『馬到成功『四個字。但王燃的心並沒有隨在隨著顧媚等人的離開京城而有所鬆懈,從全局戰略的角度而言,關寧軍反水這塊大餡餅使得明軍有機會重新調整自己的戰略部署。

    『調整佈署?『作戰會議室裡,閻應元吃了一驚:『大人,難不成您是提前出兵關外?……雖說現在確實是個機會,可、可這也太倉促了吧!『

    也難怪閻應元吃驚。說起來,北伐一役,明軍固然取得了重大勝利,但自身損失亦然很大,急需休養生息。莊子固軍團還是閻應元部隊實力雖然強勁,但連續作戰了幾個月後都已是疲師,根本不堪遠征。李巖、黃得功帶來的原勤王之師倒是新銳,但戰鬥力還沒有完全形成,同樣需要一段時間訓練。依據計算,不管是先攘外還是先安內,都應是幾個月之後的事情。

    可以說,以明軍現在的狀況,防守不成問題,但若是勞師遠征卻沒有什麼用處。說實話,此次姜瓖能帶走五萬精銳已經快到了明軍負荷上限。

    雖說大家都知道越早結束戰爭對國家越有好處,老百姓受的苦已然夠多。閻應元等人均恨不能一夜就把關外滿清和關外叛軍一氣掃清,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在聽到王燃想要提前發動,大家自是又驚又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