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賈寶玉新傳

第八卷 遍地姻脂濃 第七章 交換公主(一) 文 / 空空道人

    第七章交換公主(一)

    閻應元對於朝鮮求親之事的話顯然有開玩笑的意思在內。說起來,李溰之所以在「反清復明」、「進獻公主」之外提出娶南明公主,更多地只是希望能籍此進一步加強雙方的關係,並沒有以此作為「交換」條件的打算。

    應當說,李溰為此已經做了很大的鋪墊……其正妻在朝鮮密使出發之前已然被廢……朝鮮的態度很明確,只要明廷同意下嫁公主,朝鮮「國母」一位就是她的,絕對的地位尊崇。

    朝鮮此舉顯然也經過了深思熟慮。眾所周知,明廷的正牌公主除長平之外就數到了昭仁,而不論是長平公主還是昭仁公主,從親緣關係上都是南明現任皇帝的晚輩。儘管從年齡上李溰和弘光兩人相差無已,但朝鮮還是希望通過這種姻親關係表明自己對大明的赤誠。

    長平公主由於身體與婚約的關係,無法擔當此任。昭仁公主雖然曾經擔負過與滿清多爾袞「和親」的對象,但此事並未成功,雙方之間亦無婚約之說。而當初昭仁公主的冊立本就為了「和親」,因而朝鮮此番求親的對象便是昭仁公主。

    「依下官看來,高麗人此番求親更兼有向大人示好、求饒之意……」堵胤錫捋了捋鬍子說道。

    堵胤錫說得相當有道理……誰不知道昭仁公主的背後乃是現在手掌權彪、赫赫威名的賈寶玉?!

    「說的也是,」閻應元附合地笑道:「這群高麗棒子知道上次惹了我們,害怕我們報復,這才想了這招出來……這些棒子倒也不傻……只不過聽說那李溰已近四十,做我們大人的妹婿是不是老了點?」

    說起來,「棒子」並不是「棒棰」。通過這段時間,朝鮮李朝對天下局勢的變化自然已有所耳聞。有了政治利益的驅動,年紀自然不是問題。朝鮮外交傳統一貫以追求實利為標準,對他們有利,別說當妹婿,就是當女婿也沒什麼問題……就是在原本歷史發展軌跡中,一直以反清復明為已任的朝鮮李朝也從來沒有違反過對清朝的藩屬朝貢制度。

    只可惜不管是當妹婿還是當女婿,李溰這記馬屁都是拍到了馬蹄子上……賈寶玉和昭仁公主是親兄妹,可王燃和昭仁公主卻不是!王燃對昭仁公主的感情早已昇華到了更高也更「庸俗」的層次。

    不過話說回來,王燃與昭仁公主之間是兒女私情,純以國家利益而言,李溰的提議確實相當有誘惑力。

    朝鮮的軍事力量雖然還敵不過關外滿清……若他們自己能行,早就趁亂動手了。歷史上,朝鮮一直想著跨過鴨綠江,進入東北,只是天不佑它,陰謀屢屢被挫敗……但不管怎麼說,隨著滿清實力的極劇下降,朝鮮也有了一戰之力,有他們相助,明廷只需動用極少部兵馬就可以將關外滿清攪得一團亂。

    這樣一來,明廷就有足夠的餘力先一步安定關內的局勢……龜縮湖北的左夢庚、進駐山西的吳應熊、盤踞四川的張獻忠,還有那些大大小小的割踞勢力,都可以迅速得到平定。俗語說,攘外必先安內,關內局勢穩定後再用大軍於關外,絕對是水到渠成。

    而且,這也算是變相地懲罰了朝鮮……送出一位公主,便可以直接落實明、朝之間的合作,只要明廷搞些花活兒,朝鮮就是想不跟關外滿清耗都不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明廷足可收坐漁翁之利。

    高麗人當然也想得到這一點,可他們現在卻是別無選擇……眼見著強大的滿清短短一年的時間便被趕出了關外、損兵折將、元氣大傷,而自己又犯下了滔天大罪。傻子也能想明白,只要明廷收拾完了關外滿清,順手就可能把自己給料理了。而讓高麗上下更擔心的是,很可能明廷在料理滿清之前就先出手滅了自己,以剪掉滿清的羽翼。因此,明知道自己可能會被當成第一波的炮灰,朝鮮也只能認了……畢竟那樣還可以等到第二個春天。

    高麗人能想到的,南京那些高官大員自然也能想得到。說起來,除了昭仁公主、唐王、茗煙三個人知道王燃的身份外,滿朝文武均不知情。面對高麗反清復明所可能帶來的巨大利益,大家自然是踴躍贊同。朝內的各派難得地取得了一致意見。

    朝鮮為使自己能獲得最好的利益,於此番秘密朝拜下足了功夫。李溰派來的密使不僅帶來了成車的好話,更準備了成車的珠寶,成車的美女,從上到下,幾乎南京的所有大員都人手一份。一時間,替朝鮮開脫、為朝鮮說好話、要求接受朝鮮和親請求的奏折絡繹不絕。除去眾所公知的軍事效益外、更羅列了諸多政治效益,什麼「方顯我大國泱泱氣度……」、「重現萬邦來朝之盛狀……」等等不一而足。

    以黃宗曦、顧炎武為首的清流雖然拒絕了朝鮮的禮物,但出於朝廷利益,同樣明確表達了對與朝鮮結盟的支持。

    便是唐王,雖然知道王燃假寶玉的身份,但由於不瞭解王燃與昭仁公主的關係進展,對雙方的「和親」亦持贊同態度。

    當然,儘管朝鮮求得是南明公主,但畢竟事關賈府。南京雖然意見一致,但依然要徵得王燃的同意,這也是南京派人連夜知會王燃的原因……此時的賈府與當年的賈政時期已是大不一樣,當年皇家想點誰去和親,誰就得去。但現在,首先要得到王燃的應允才行。

    話說回來,所有的人對此事都持有相當樂觀的態度……此事明顯是個雙贏的局面,於國家、於賈家更是大有裨益,身主國家的兵部尚書、賈家的家主怎可能不同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