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賈寶玉新傳

第七卷 滿江紅 第二十三章 暗渡陳倉(下) 文 / 空空道人

    第二十三章暗渡陳倉(下)

    『告訴濟南,一定要給老子守住!『豪格在營帳中跳叫著:『何洛會,立刻派兵前去增援!『

    濟南失守的後果豪格當然明白,他心裡更明白的是,單憑目前濟南的守軍實力,維持維持城內的治安、平了地方盜賊、搶搶老百姓的糧食還沒什麼問題,但絕對抵擋不住二十萬人的進攻。

    就清軍部目前的部署來看,絕大部分主力部隊中都集中在德州,只有約三萬人馬散佈在了自兗州至德州一線清軍拿下來的諸城市中。而這其中,又有約兩萬人駐紮在兗州,濟南雖是這一線的重鎮,但出為戰爭目的的考慮,清軍在這裡總兵力不過六七千。

    應該說,這種佈置在當時來說無疑是英明的……清軍當時的主要任務是北上對付北伐軍,並不需要也沒必要在沿途的城市中耗費大量兵力,只要擊垮了北伐軍,反過頭收拾這些地方易如反掌。而且依據當時的情形,金陵、徐州一線自顧尚且不暇,哪還有餘力北顧?清軍在兗州放置了兩萬人已經稱得上是萬無一失。兗州卡著通往京城方向的水、陸要道,即便是金陵等地有所行動,有這兩萬人也絕對能為清軍調整自己的部署爭取到足夠的預警時間。

    到了後來,情況雖然有些變化,但在對這種佈置並無影響。就豪格而言,要不是從歸還回來的族人中抽取了大量新兵,他還在考慮進一步將兵力集中到德州城一線以配合自己的『指東打西『方略。

    『王爺,『何洛會困難地說道:『敵軍速度太快,增援……怕是來不及了……『

    『怎麼可能來不及!濟南雖然只有六千人馬,但都是我大清八旗子弟,全都是真正的勇士!再加上城高牆闊,怎麼樣也能守個五、七天!『豪格紅了眼睛:『從漢軍兩白旗抽調人馬,全力馳援濟南!『

    『他當然來不及!『明軍大營中,燕山得意洋洋地說道:『清軍前一段只顧著和我們做生意,哪還能想到這個?就算是有些戒備,也只是防著我們從兗州方向過來……可我們選擇的是海路,揮師西出青州直抵濟南,打得就是他的措手不及!守住濟南?做夢去吧!『

    正如燕山所說,王燃再次利用了自原本時空獲得的『海洋觀念『,自蘇州將二十萬大軍海運至了山東半島,然後兵出青州。而清軍自青州至濟南一線的兵力用單薄二字形容都不夠,是非常單薄,幾乎就沒有什麼駐軍,李巖、黃得功的部隊在抵達濟南之前就沒有遇到過超過一百人以上規模的抵抗。因此對濟南城的清軍而言,這二十萬人確實是『突然『出現在了自己而前。

    要說也不得不佩服清軍八旗的戰鬥力,雖然被打了一個猝不及防,但留守的清軍還是很快組織起了一道防線,只不過這道防線並沒有按照豪格的期望守到五、七天,事實上,連五個時辰還遠遠未到,濟南城便已然易幟……想想也是,以六千對二十萬,以無備對有備,就算是清軍以守對攻,就算是清軍八旗戰鬥力超強,又能有什麼懸念?

    濟南一戰對明軍來說可用『順手『來形容,對清軍來說卻是『慘烈『異常,六千名清軍全部『戰死『,據說原本是有兩千多俘虜,但他們雖然投降了卻也沒能討得一命……看看被禍害地快成一座死城的濟南,沒受過什麼『優待俘虜『政策教育的黃得功等人立刻展開了報復行動,而李巖也沒有怎麼勸,他被清軍從河南一路擠到了徐州,親眼目睹了清軍一路上的暴行,心裡早就憋了一肚子火。

    從德州馳援而來的漢軍兩白旗趕到濟南城下的時候,看到了正是一顆顆串起來被懸掛在城門上的清軍人頭。

    眼見如此之慘狀,兩白旗的清軍哪裡忍得,紅了眼、嗷嗷叫著就衝了上來。

    城上的黃得功一聲大喝:『箭石侍候!『……說起來也頗有諷刺意味,城上的這些守城之物本是清軍耗費了大量氣力用於防備明軍的,可現在卻被用在了自己人身上。事實上,也不能說清軍沒有憂患意識,他們也下了一定的功夫防備來自後方的偷襲。只不過由於事情太過突然,清軍剛來得及把這些庫藏搬上城樓,城防已經被明軍突破。這些事先準備好的東西倒有一大半沒用得上。

    這也是為什麼由黃得功先一步擔當守城之責的原因……相較於已經被先進武器『腐蝕『的李巖,黃得功對這些擂木、飛箭的使用更習慣一些。

    由於對這些守城之具沒有任何節約使用的意思,再加上人多力量大,黃得功口令剛出,城牆上無數的擂木、滾石、灰瓶、飛箭如暴雨般向城下傾瀉。清軍之中哀聲陣陣,攻上來的前隊之中立刻倒下了一多半,但尚未等明軍再一次把箭搭上,把擂石備好,再一次展現了他們悍勇的一面,第二排清軍蜂擁衝至城下,霎時便將雲梯搭好,後面的清軍見此情景,更是狂叫著向城下突來。

    要是換作以前守城的明軍,面對凶神惡煞、渾身血污卻還在衝鋒的清軍,就算不垮怕也要挫了幾分銳氣,但此次的情況卻是大不一樣……倒不是這二十萬明軍的戰鬥力或是戰鬥意志有多強,摒除黃得功和李巖的舊部,剩下明軍說是烏合之眾是誇張了一些,但戰鬥力相較於原來的明軍確實沒好到哪兒去。而且出於軍心、政局的穩定,這二十萬明軍出發之時,並沒有對他們進行整編,名義是由黃得功與李巖統一指揮,但內部依然是條塊分割的局面……可話說回來,這部分明軍再不濟,在看了黃得功和李巖部下打得如此英勇之後也都被刺激得血液沸騰,軍人,誰沒有幾分血性?更何況,咱們不僅僅有灰瓶、飛箭什麼的,還有威力無比的火炮和火銃!

    雖然明軍手中的箭還沒得來及再次搭上,但手中的萬人敵與火銃卻已然接替了防守之責,阻擊開始攀登雲梯的清軍,頃刻間,清軍剛剛架設起來的雲梯伴隨著清軍摔落下來的嚎叫被炸翻。至於後隊的清軍也好不到哪兒去,濟南城新近架起來的火炮不斷地發出震耳欲聾的吼收,無情地將清軍連人帶馬削散四地。

    只發動了兩次攻擊,清軍統領便做出了停止進攻的明智之舉,忍不得也只能忍著了……清軍雖然自負勇武,但也做不到不懼生死。雖然經過了新兵補充和原部分漢軍的整編,現在兩白旗的兵力加起來有兩萬人馬,但憑兩萬人想攻下二十萬人駐守的濟南,確實很有難度……清軍八旗的戰鬥力經過『稀釋『,總體上已經下降了不少,這從剛才的攻擊便可以看得出來。兩次攻擊持續不到半個時辰,清軍已經丟下了兩千具屍體,卻連城牆上的磚都沒能摸到,要是擱在以前的八旗,再差不不會差到這種地步。

    在等到兗州方向的清軍起到濟南城,一南一北對濟南城形成夾擊之勢後,清軍兩白旗又發動了幾次攻擊,不過此刻兩白旗衝鋒的目的已經不是想著攻下濟南城,而是要接應兗州的清軍共同北上……豪格畢竟是一個老沙場,他在兩白旗出發前給出的交待是……即便是濟南之事不可為,也要把兗州方向的兩萬清軍接應出來。

    對清軍的這個意圖,黃得功和李巖當然也猜得到,但他們對此卻也有些無可奈何……清軍加起來近四萬人,均以擅於野戰的清軍八旗為主,且屬於『回家『之戰,於士氣難奪其鋒……明軍雖然人數眾多,但彼此畢竟還缺乏摩合,雜牌的構成與守城還看不出太大的問題,但用於打野戰則很可能出現一部抵不住壓力反而衝亂已方陣營的現象……況且黃得功和李巖他們缺乏野戰的有力裝備,自『抗戰『開始,他們兩位的主要任務就是防守、防守、再防守,黃得功是苦守金陵,李巖則從河南一直守到了徐州。因此,在戰爭初期,李黃兵團他們與王燃北伐軍的裝備差異相當明顯,所有的戰車、輕型火炮等武器大都補充給了北伐軍,而李黃兵團更多得到的是萬人敵等守城利器。

    更重要的是,王燃給李黃兵團下達的任務很清楚,在條件還不成熟的情況下不應與敵打野戰,扼制濟南、卡斷清軍的退路才是他們最重要的任務。

    『真便宜了這幫韃子!『黃得功一邊喝令手下給予攻城之敵以迎頭痛擊,把憋在心裡的火盡數發在他們身上,一連恨恨地注視著開始匯合的清軍。

    『別鬱悶了,以後有的你殺的……『李巖笑著安慰他道:『這才剛剛開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