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賈寶玉新傳

第六卷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第十一章 男兒有淚(下) 文 / 空空道人

    第十一章男兒有淚(下)

    山東之事比王燃想像的還要糟糕。

    山東軍團總人馬折損了一大半,僅餘下了一萬餘人,除青州及以西的膠東半島尚在控制中外,山東地區已經全部淪陷。幸而宮秀兒、睛雯兩人親自率閻應元南京軍團的部分人馬出兵接應,才勉強於徐州城止住了山東軍團的退敗之勢。

    但不幸的是,此戰後,山東軍團幾乎喪失了所有的高級將領,謝啟光、張漢、孫義、孫光宗等人盡皆陣亡。

    唯一讓王燃略感安慰的是,各陣亡將領的家人目前還算安全,孫義父子雖然盡皆犧牲,但孫家並沒有斷了後……目前駐守青州城的正是孫光宗的媳婦,還有他尚未滿月的兒子。

    雖然已經無法當面向山東的高級將領們詢問此事的前因後果,但從收集到的情報及收攏的潰兵嘴裡,王燃等人還是獲得了很多重要信息。

    據說在劉宗周等人一行到了山東後,當即便提出要興兵北伐,被當時主管山東兵事的謝啟光等人以未接到兵部命令為由回絕。

    「這幫傢伙確實有本事,竟悄悄地弄到了全套的兵部行文……」閻應元看著有些疑惑的王燃,解釋道:「阮大鋮就是憑此事才為清流一派所接納……」

    王燃立刻明白了過來……阮大鋮本來就是內閣重臣,又掛著兵部侍郎銜,在自己這個兵部尚書又不在位的情況下,蓋幾個章自然不是難事。但話又說回來,即便蓋到了章,但沒有自己簽發的手令……

    「據傳是有人仿造了大人的簽名,不過我們沒有找到相關的證據……」閻應元苦笑著搖搖頭:「可以證實的是,劉宗周曾做過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他請出尚方寶劍壓之以天子之威,一面又讓隨行的閻爾梅及阮大鋮兩人以『對他曾投敵之事既往不咎、恢復其大明忠臣名譽』為餌誘惑於謝參謀長……」

    閻爾梅是有名的才子,當初曾效力於史可法帳下,史可法兵亡揚州後,對史可法戰略不滿意而先一步離開揚州的閻爾梅逃過了一劫,此後便加入了清流一派。閻爾梅與謝啟光確實頗有幾分交情,而他也的確抓住了謝啟光的心事。

    做為一個長期受儒家忠君思想洗腦的人,「曾經叛國投敵」是謝啟光心中最大的痛。,自被王燃勸得改邪歸正以來,他心心唸唸地就是怎樣才能抹去這一段恥辱,重新獲得大明的承認。王燃雖然替他做了許多工作,但由於劉宗周等清流從中作梗,一直未能如願……對於高壓,謝啟光可能不會把它當一回事,但對於這種誘惑,謝啟光恐怕就無力抵擋了……

    因此謝啟光選擇了一個「兩全」的方案。他答應了劉宗周等人北伐的要求,但同時也約定,此次北上止於德州……這樣既實現了他北伐的承諾,而且動作又不至於太大,謝啟光心裡清楚此時激怒滿清對南明沒什麼好處。

    謝啟光是一個老軍旅,每一步都走的小心謹慎,就算稱不上是用兵如神,也絕非易與之人,鑒於山東方向的清軍實力並不強的現實,他帶走了不到一半的山東兵馬參與北伐,其餘兵馬則交與張漢、孫義父子駐守於濟南、青州……這樣的話,即便他自己無功而返,也可以維持住山東的現有局面。

    「這些清流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閻應元恨恨地說道:「若單是逼迫山東出兵倒也罷了……以山東的兵力和謝參謀長的本事,即便不能對北京形成威脅,總可以做過全身而退……這幫人非得不懂裝懂,要不然豈會搞到如此地步!」

    閻應元說的不錯,開始的時候北伐軍確實一路高歌,雖然山東軍團的配備不如王燃用於東瀛練兵的兵團……但在打了滿清一個措手不及的情況下,還是接連攻克了禹城、平原等城鎮,並拿下了德州,實現了預定目標。

    按道理說,此時可以停止吧,拿下了德州可就等於收復了山東全境,這也足以振奮人心……謝啟光是這麼打算的,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劉宗周等人卻不是這麼想。

    劉宗周等人不顧謝啟光「北直隸敵情不明,不宜輕率出擊……」之說,堅持繼續北上,謝啟光拗不過,只好答應由阮大鋮領三千騎兵先行探聽虛實,謝啟光給他的命令是,如果遭遇大股滿清部隊,立即撤退。

    結果不難想像,自以為是軍事天才的阮大鋮怎可能聽謝啟光的建議,初次領兵的他率著二千鐵騎一路北上,直逼滄州,在沿途意興揚揚地消滅了不少滿清潰敵後,終於與趕來增援的二萬清軍大隊遭遇。

    根本不瞭解對方實力的阮大鋮立刻發動了攻擊,結果自然是損兵折將,同時還失去了撤退的最好時機,被包圍在了一個叫南皮的地方。

    在接到求援信後,謝啟光立刻進行部署,一方面他派人回濟南,要張漢等人率兵來援,協防德州,別一方面留下劉宗同、閻爾梅等人駐守德州並等候援兵,自己則親率剩下的三千騎兵趕往南皮增援,準備接應阮大鋮部撤離……謝啟光這種決策顯然是正確的,以騎兵救騎兵,完全可以保證機動性和殺傷力,另一方面還可以守住勝利果實。

    可謝啟光的這一計劃再次破滅於劉宗周等人之手……謝啟光領兵出發後不久,抱著「人多力量大」信念的劉宗周和閻爾梅兩人在簡單商議之後也率領所有的步兵出了德州,同樣直奔南皮,準備接應阮大鋮和謝啟光。

    雖然清軍也隨之派出了增援,但經過一番苦戰,謝啟光還是地將阮大鋮部順利地救了出來。不過在碰上來接應自己的步兵後,行軍速度大為降低,很快地又被趕上來的滿清鐵騎纏住,不久,所有北伐人馬全部被包圍在德州與南皮之間的吳橋附近。

    清軍這次顯然是了血本,增援源源不斷,最終以近三萬的兵力將謝啟光二萬餘人包圍,絕對人數雖然差不太多,可要論單兵作戰能力,山東軍團差得可不少。

    而且以往打仗,山東軍團要麼靠戰術達到絕對優勢兵力對比的效果,要麼是倚堅城借助火炮、萬人敵等拒守……此次卻是要以劣勢兵力與滿清打野戰……

    謝啟光心中的悔恨可想而知,這從他當時的部署便可以看得出來……他令剩餘的騎兵護送劉宗周等人全力突圍,自己則率領步兵拖住清軍,分明已是報定了必死之心。

    可是謝啟光這一步還是錯了……如果他當時選擇與劉宗周等人一起突圍,或者乾脆不管他們,自然率眾先一步突圍,與來援的孫義、張漢所部會合,縱然前一陣的心血會白費,但也不至於把大半個山東軍團都搭進去。

    據倖存下來的士兵介紹,謝啟光送劉宗周等人走的時候說的很明白,在與孫義等人會合後,立即回轉濟南,並向南京求援。

    可劉宗周等人在見到孫義後卻再次私做主張,篡改了謝啟光的意思,領著援軍重新殺回吳橋。他們的出發點也許是為了救謝啟光出來,可是結果卻並非他們所想像。

    吳橋之戰真可謂是血戰,在劉宗周等人突圍後不久,謝啟光便下令各軍分散突圍,自己則力戰不退,終因寡不敵眾,力竭不支,自裁身亡。劉宗周、孫義等人趕到德州時,城上早已換上了滿清的旗幟,謝啟光等眾多將領的頭顱也被懸於城門之上。

    謝啟光與孫義、張漢等人的交情絕對可稱得上是生死之交,當時的青州義軍能一步步發展到山東兵團,謝啟光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孫義等人對他的軍事才能相當的信任,這也是他雖然不是出身義軍、名義上是山東軍團的參謀長,卻能執掌軍隊實權的原因。

    此刻見到謝啟光及諸多兄弟如此慘狀,孫義等人如忍得住,張漢紅著眼睛便殺了過去……大家都喪失了理智,也不想想,謝啟光兩萬餘人尚且不敵,這萬餘援軍又能如何?況且這不是守城,而是攻城!

    幾次衝鋒失敗後,德州城上的清軍探明了孫義所部的虛實,立即發動了反衝鋒,一下便衝垮了孫義的陣線……此後的戰況便有如王燃當年在河南由開封一路打到虎牢關的情形,清軍一路銜尾追擊,平原、禹城等鎮重新落入敵手,濟南、泰安、兗州、鄒縣、滕縣等地同樣由於猝不及防未能止住滿清鐵騎的腳步……除因青州等地不屬於這一條攻擊線得以倖免,山東全境重新淪於滿清之手。

    山東軍團各個將領的命運就像是中了魔咒一般,謝啟光為救劉宗周、阮大鋮等人而死於德州外的吳橋,張漢為報仇而死於德州城下、孫義為掩護大軍撤退同樣死於德州城下、孫光宗則死於濟南城防……

    王燃的眼睛一下紅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