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賈寶玉新傳

第六卷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第十章 暴力一擊(下) 文 / 空空道人

    第十章暴力一擊(下)

    與王燃在戰前的預料一樣,中華志願軍海陸並進,海軍自不用說,第一次戰役便給予了德川幕府海上力量毀滅性的打擊。而陸軍同樣勢如破竹,自京都到江戶未遇一招之敵,用高歌猛進來形容毫不為過。

    不過此時中華志願軍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把這些殘餘兵馬盡數趕往了德川幕府在江戶的最後大本營。

    中華志願軍戰士們高昂的士氣與德川幕府潰逃之敵形成了顯明的對比,行進途中,「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日落西山紅霞飛,戰士打靶……」等嘹亮的歌聲此起彼伏。

    那些投身軍旅不久的東瀛戰士們明顯也已經融入了這個集體,所有人都操著半生不熟的漢語興高采烈地高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這的確讓王燃頗有幾分感慨……歷史就像是在重演,或者說是提前上演,只不過角色發生了變化,內容也隨之有了調整,因此不論是過程還是結果都大相逕庭。

    江戶城下,近十萬中華志願軍包圍了有三十餘萬德川部眾駐守的江戶城。

    從理論上分析,中華志願軍勞師遠征,德川家光以已逸待勞,若能憑城堅守,怎麼也能消耗掉一些中華志願軍的士氣和有生力量。

    但不論是德川家光還是柳生十兵衛都明白,經過這些日子的忍耐,德川三十萬部眾的張力已經拉到最大,正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如果再不主動出擊,必然是一個弓毀傷身之勢……況且,趁中華志願軍立足未穩之機,集中優勢兵力重拳出擊乃兵家制勝之寶。

    更重要的是,如果德川幕府不能快速取勝,一舉擊潰中華志願軍……陷入膠著拉鋸戰的後果不是德川幕府能夠承受的。

    戰局當然沒有陷入膠著,中華志願軍用自己已經演練得相當熟練的車、步協同作戰給德川家光上了一堂很重要的課「兵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實力決定戰術……」。經過幾次德川幕府號稱「純實力的」野戰對抗,德川家光三十餘萬部眾很快銳減至不足二十萬的數量,並被迫退守江戶城。

    目前的情況顯然對德川幕府很不利,雖然他們的絕對人數依然佔優,各位大名也都依然忠實地團結在以德川家光為核心的德川幕府,「決戰本城」、「與江戶共存亡」的口號響徹軍營。但上至的領軍人物德川家光,下至柳生十兵衛及各位大名都已經看出,德川幕府已然走到了盡頭,據守江戶城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其實上,中華志願軍根本不用攻打,只要圍它十天半個月,江戶城肯定是不攻自破。

    德川幕府也不是沒想過議和,甚至投降,但他們根本沒有機會選擇……中華志願軍進抵江戶城下後,便豎起一面大白旗,上書「低級武士自願接受改造者免死」。這對那些已經士氣低迷、極其厭戰的低級武士來說,當然是一個好消息,已經有許多滿足寬大處理條件的對象開始潛出城投降.

    但對高級武士而言,這卻等於是要斬斷他們的最後希望……事實上,有許多高級武士曾經不只一次地私下派人出城與中華志願軍接洽,希望得到寬大處理,有的人甚至提出願為內應、將功補過,但得到的答覆只有一個……「低級武士自願接受改造者免死」。

    「八嘎!我們這些高級武士怎麼這麼倒霉?!」一個剛剛高呼完「死戰到底、願與將軍共榮辱、願與江戶共存亡」口號的大名懊惱地說道。

    王燃這種「趕盡殺絕」的提議當然是基於練兵的考慮……這畢竟是中華志願軍在東瀛最後一次大規模的實戰機會,如果現在就鬆口,估計下面就不用打了。

    但很顯然,王燃低估了諸多東瀛高級武士的智慧。

    江戶城下靜悄悄的,正屬於一種大戰前的寧靜,王燃正與莊子固等人一起佈置下一階段的攻城戰術,突然,城中一片殺聲震天,而且聽動靜絕對是萬人以上規模的衝突。

    看看已方仍是一片那肅然的陣列,王燃等人正疑惑間,江戶城門大開,一騎飛奔而出,手舉白旗大呼道:「我們是低級武士,正與高級武士決戰,希望貴軍入城相肋……」

    王燃等人面面相覷……低級武士起兵造反?可按理說,這才圍了不到三天,壓力不可能這麼大啊。

    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低級武士的壓力不大,但高級武士卻已到了崩潰的邊緣……事實證明,在逆境下更有助於激發出自身的潛力,對著「低級武士自願接受改造者免死」一句研究了幾天幾夜不曾合眼的高級武士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應對之策……只要自己高級武士的資格被剝奪,或是乾脆被貶為庶民,不就滿足寬大處理的條件了嗎?

    想通了這一點,這些高級武士立刻開始行動起來,他們當然不會愚蠢到去請求德川家光,這點技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去求德川家光的結果只會是被勒令剖腹。但這件事又只有德川家光才有資格辦理,那麼剩下的辦法只有一個——實行兵諫,用武力脅迫德川家光答應嚴重處分自己的要求……這個動亂的原因聽上去的確有些可笑,但這就是今日江戶城中動亂的原因所在。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王燃對東瀛武士的勇敢與智慧不得不表示由衷的讚歎。

    王燃進入江戶城時,戰鬥已經接近了尾聲。

    雖然叛軍的勢力明顯比忠於德川的勢力龐大,但由於叛軍缺乏統一的指揮,雙方可說是實力相當,拼的十分辛苦。若不是中華志願軍在最後關頭終於出手,雙方必定是一個兩敗俱傷的局面,留不下幾個人。

    饒而如此,江戶城也是一片狼籍,忠於德川家光的勢力基本被清剿乾淨,剩餘不多的人在柳生十兵衛的帶領下保護著德川家光退進了將軍府……叛軍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只剩下不足兩萬的人馬……單從純數字的角度來看,德川幕府的總損傷比起王燃的預期目標還要少了許多。

    江戶將軍府已被重重包圍,王燃與莊子固等人走上前去,此時的將軍府門前只剩下十幾個人橫刀攔阻眾人。看著面前這些手握武士刀、渾身是血、大口大口喘著粗氣、兀自惡狠狠盯著自己的武士,王燃等人完全可以感受到那種「走投無路」的悲愴。

    王燃不覺輕歎了一口氣,向著那些可算是德川家光最後的衛兵說道:「進去告訴你們的將軍,放下武器吧……戰爭已經結束了……」

    的確,東瀛之戰應該說已經開始拉上帷幕。

    應該說,這是一場毫不對稱的戰爭,不僅表現在裝備的不對稱上,戰略、戰術觀念的不對稱更是此次中華志願軍以後世不可想像的損傷比取得勝利的關鍵。

    東瀛之戰應該算是一場較大規模的戰爭,它講的是戰略上的佈局,戰術上的兵種配合,而東瀛將領們雖然都是戰國混戰出來得所謂「名將」,但這只是相對於東瀛這個封閉的小環境而言,日本戰國其實絕大多數的戰役大都只能算是部落小城邦之間的爭鬥,戰役級作戰的經驗相當匱乏,這也是他們之所以一敗於「抗日救朝」的主帥李如松、再敗於中華志願軍之手的主要原因……畢竟,戰爭指揮藝術並不能朝夕就能學會的,即使學到了,融會貫通也是需要時間和文化沉澱作鋪墊的,而東瀛少得就是這種文化底蘊。

    不過,王燃雖然已經有了放德川家光一條生路的意思,但人家並不領情。門口的一個衛士跑進去通報不久,一個獨眼的武士走了出來,正是柳生十兵衛,他帶來了德川家光剖腹的消息……

    「德川將軍希望大人可以給德川家族留一條生路……」柳生十兵衛向著王燃說道。

    「階級鬥爭是綱,德川家族的命運只能由老百姓來決定……」王燃說道:「不過我可以保證孩子和婦孺的生命安全……」

    柳生十兵衛沒有在這件事上糾纏,就戰敗者而言,能夠得到這樣的承諾已經是很難的了……當年德川家康背叛豐臣家,就直接逼死了年紀尚小的豐臣秀賴和他的母親……柳生十兵衛之所以沒有立刻選擇殉死,除了替德川家光傳這句話外,還有一個想法。

    「在下柳生十兵衛,」柳生十兵衛肅容重新報了一遍自己的名字,眼睛裡滿是絕望的堅定:「希望能與大人一戰!」

    其實,這是想了好長時間才想出的最後一招,說白了就是想利用自己最為擅長的劍術搏取一個機會……反正柳生十兵衛已經報了必死的決心,如果王燃答應,就有可能將之擊殺或重傷於自己的手下,而如果王燃不答應,則會給別人留下怯懦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給將要消亡的武士道種下希望的種子……這比起當初「一刀斷魂」的情況更有幾分深意。

    王燃對此自然是心知肚明,他剛要開口,身後的中華志願軍陣營中傳來一聲怒喝:「大人,殺雞焉用宰牛刀,我願替大人出戰!」

    眾人的眼光一下便落到這個看去肩扛中華志願官上尉肩牌的青年軍官,莊子固嘴角掛起一個笑容:「原來是這小子……」

    莊子固口中的「小子」被叫做「兵人」,真名不知道,只知道他參軍時間不長,七個月,這在王燃看來顯然還還只是一個掐的出水的新兵蛋子,不過既然能讓莊子固記住,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又爬到了上尉,自然應該有一手。

    「這小子拼刺刀的技術相當出色……」莊子固笑著說道。

    跟柳生十兵衛拼刺刀?太兒戲了吧……王燃張口結舌,看了看正在上刺刀的兵人,又看了看深感被「侮辱」了的柳生十兵衛,再看了看裡三層、外三層的圍觀戰士。

    場中安靜了下來……東瀛高手中的高高手、挑遍四島六十藩無三合之敵、東瀛人心目中的不敗名將、生前就已經成為傳奇的東瀛第一劍客、德川幕府的最後一點希望、東瀛武士的最後一面旗幟柳生十兵衛vs中華志願軍現役軍官兵人……

    「請賜教……」柳生十兵衛兵刃出鞘,新陰流的開手式完美地挽了一個劍花,淡淡地殺氣罩向兵人。

    兵人的回答很簡單……左手一拍槍托,右腳向前衝跨,標準的刺殺動作伴隨著一聲大喝「殺!」。

    「殺!」,氣勢牽引之下,兵人身後的中華志願軍戰士也隨之發出大喝,聲震只沖天際……柳生十兵衛本來充滿輕蔑與不屑的眼神立刻消失,兵人那本來滿是破綻的招式完全被凌厲的殺氣覆蓋。

    正所謂蚍蜉豈能撼動大樹,十幾個照面過去,結果出來了,正如同兵人常說的一句話:「和我在一個散兵坑,就是我的兄弟……否則,我就給你挖一個坑!」

    「你一定是中華的第一高手……」保持著新陰流必殺技姿勢的柳生十兵衛,目光由扎進自己胸口的刺刀慢慢轉向兵人,聲音顫抖卻是充滿希望。

    「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中華志願軍軍官……,」明白柳生十兵衛意思的兵人輕輕搖了搖頭,語氣中散出一絲同情:「剛才如果是我們的刺刀教官,那一刺肯定會正中你的心口……我,還是刺偏了……」

    柳生十兵衛的敗亡成為壓垮東瀛武士反抗信念的最後一根稻草,此戰後低級武士望風而降,有機會接受改造成為他們活下去的最大動力。而那些沒有機會接受改造的,要麼聽天由命…要麼打點各種關係,希望通過與中華志願軍戰士或普通庶民的聯姻為家族找一條活路……要麼就選擇剖腹自殺,追隨德川幕府於地下。

    而兵人也沒有食言,縱橫一世的柳生十兵衛身後並沒有落個曝屍荒野的結局,柳生十兵衛以他的勇氣為自己掙得了一塊獨立的墓碑,上面的字很簡單,「劍手柳生十兵衛」,至於那什麼新陰流、舊陰流的,大家都認為根本沒有必要……生前的柳生十兵衛坐井觀天,死後必不希望這種恥辱繼續陪伴著自己。

    遠遠傳來江戶老百姓歡天喜地的鑼鼓鞭炮聲,孩子們「東方紅,太陽升,東瀛來了個志願軍……」的歌聲也變得越來越清晰。

    雖然從某種角度來說,中華志願軍的這種行為是屬於嚴重地干涉他國內政,但現在看來,這種干涉不僅得到了中國人的歡迎,東瀛老百姓也同樣的歡欣鼓舞……助人實乃快樂之本!

    其實認真說來,這已經不能算是干涉「他」國,因為就在中華志願軍從京都出發前,天皇一脈不僅發表了《人格宣言》,從此走下神壇。更在諸多東瀛歷史學者的輔助舉證下,公告了一份《回歸聲明》,宣佈返回中國母親的懷抱。

    「東瀛本就是中華的一支……」當時明正天皇的聲音輕柔、清晰而又充滿感情:「就像一首歌裡所唱,『你可知東瀛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王燃身邊隨後中華志願軍一同出征江戶的木村拓荒輕輕吐出一口氣,喃喃地自語道:「東瀛的新時代終於來臨了……」

    王燃同樣吐出一口氣……那個從不肯安分守已、屢屢攪得四鄰不安、老是學不會正視自己、總在夢想以蟻吞象的國家,經過這一次翻天覆地的大清洗,終於可以洗掉這附著了千年的骯髒!

    拿下了東瀛,王燃心中早已設定的三級跳已經完美地跨出了第一跳,而下一跳就是……王燃的目光投向北方,那裡正是號稱與中華唇齒相依的朝鮮……

    「大人,金陵急報!」莊子固匆匆趕來,打斷了王燃的思路:「劉宗周巡撫山東,逼迫謝啟光率兵北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