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賈寶玉新傳

第五卷 風月下江南 第三章 開張大吉(下) 文 / 空空道人

    第三章開張大吉(下)

    王燃佈置下去的徵文早已收了上來。這畢竟是兵部尚書在蘇松地區簽發的第一項命令,絕大部分將官都遞交了文章,沒交上來的也都附有病假或事假條。

    當然,按照中國的慣例,所有文章在上報前都要經過幾遍的篩選,以免有反黨反社會的言論出現在上司面前,那可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事情。

    摒除那些用孫子兵法等大道理應付湊數或以歌功頌德為主題的垃圾文章,其餘文章的主題明顯的分為三個陣營。如果對照官職列表,足可以照此繪出蘇松地區的軍事勢力分佈圖。

    第一個陣營以蘇松水師兩大統領之一的荊本徹為首,倡導「南方防守戰略」,其基本思想就是暫時放棄北方,將南方變成南明復興的基地,首先圖謀自己的發展,待強大後再圖北進收復河山。

    持此戰略觀點的人認為它很理智,很符合現實。畢竟滿清現在的實力雄厚,若按現在佔據的國土面積來看,南明只佔據了東南半壁江山,滿清則從遼東到山東,是南明的好幾倍。與這樣的強敵對抗沒有一個長期的打算顯然是不行的。

    第二個陣營則是主張「北進戰略」,以水師另一位統領吳志葵為首,其基本思想就是趁滿清立足未穩,民心尚可用的情況下,立刻北伐,恢復河山。

    第三個陣營以蘇松兵備道祁彪佳為首,也是「北進戰略」的有力支持者。其與第二陣營不同的是,吳志葵主張大力建設水師,沿海路北進。而祁彪佳則是明顯的大陸軍主義者,北伐就根本沒提海軍的問題。

    軍隊的各兵種之間也都是自我感覺良好,都覺得自己這個兵種最重要,祁彪佳的部下甚至有人以滿清無水師為由提出裁撤水師,以進一步發展強大的陸軍騎兵與清軍展開對攻。而水師將領也一樣,就連張煌言在文章中也盡量弱化陸軍的作用,重點強調登陸作戰在抗滿中的重要性。

    但不管怎樣,張煌言在文章中詳細論述了沿海路進攻的可行性,並對實現這一目標所需要的各種準備和訓練進行了規劃。而其它很多支持北進的文章看得王燃頻頻搖頭,全都是劉宗周、黃道周式的空想社會主義。說的非常慷慨激昂,就是沒什麼實際措施。

    王燃將文章按陣營分為四份,看了看茗煙疑惑的眼神,笑了笑解釋道:「這一份是我的人…這裡面全都是跟他們的上司唱反調的…」

    王燃說的這一條雖然並不是挑選「自己人」的唯一標準,但時間緊迫,自己和蘇松地區的將領又都不熟悉,只有提撥這些明顯不會得志的人才能盡快形成自己的班底,畢竟軍隊在戰爭期間只需要一個聲音。

    幸運的是,這些不會人云亦云的人大多數都有一定的才華。

    兵部尚書王燃在今天終於抵達了蘇州。正如他一直佔據著金陵新聞排行榜第一名一樣,一到蘇州就接連引發幾次地震,不,應該是海嘯。

    「沒想到,水師真的沒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沈廷揚喃喃地說道:「風月道長果然神機妙算!」。

    這句話倒不是沈廷揚編的,而是剛剛從南明最高軍事統帥王燃之口吐出的第一枚炸彈。

    迎接王燃的儀式自然是非常隆重,蘇松地區所有可以來的官員全部出席。在這種場合,按照慣例,主角在簡單地表示感謝後,就和大家一起吃個飯表示親切,然後休息一晚,第二天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行程開始巡視。

    可惜這個慣例開始便被王燃打破了。他在歡迎儀式上短暫地講了幾句套話後,就直接進入了正題:「兵部決定,撤掉水師…成立海軍!蘇松原大明水師改編為東海艦隊!」

    「求你了,沈大哥,可別再省略後面的字了,我現在想想還都是一身汗…」張煌言臉上的喜悅是藏也藏不住。

    「知道了,我的東海艦隊…呃…司令…」沈廷揚打趣道:「尚書大人行事實在出人意料…居然挑中你這個毛還沒長齊的小子擔此大任!」

    「沈大哥,你也不錯啊,」張煌言壓制不住的興奮:「海軍後勤部部長,主管艦船,今後你可是想造多少造多少了…尚書大人可說了,別說兩百條船,兩千、兩萬恐怕也不夠呢…」

    這應該是王燃扔下的第二枚炸彈。如果說從水師到海軍是形式上的變化,那人事調整就涉及原水師的核心了。

    在這方面,王燃再次應用了雙軌制。水師所有官員的原有官職全部不變,另外準備了一套榮譽職稱,把原本時空中海軍的編制照搬了過來,從艦隊司令到支隊、大隊、中隊、艦長等一系列。

    而張煌言則被王燃直接跳過若干級領導任命為東海艦隊司令。沈廷揚則在重操舊業的基礎上又前進了一步,主管了海軍的所有後勤。

    當然未列入雙軌制的其它軍官也沒有被完全架空。王燃要求張煌言對蘇松地區原大明水師的力量進行梳理,東海艦隊依據王燃提出的目標只保留必需的精銳,其餘的全部移交給這些軍官用於負責內河控制和必要海防。

    王燃私下對張煌言提出的目標讓他現在一想起來還熱血沸騰:「我建立東海艦隊的目的就是為了進攻,包括遠程的進攻!至於防守,讓對手去做吧…」

    所以說人光有本事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機緣。沈廷揚還好說,本就進了王燃的《風月寶鑒》,屬於重點考察對象,但象張煌言這樣的低層軍官如果不是正巧和王燃遇到,所持觀點又正巧合了王燃的意,就算是能應「是珍珠總會被發現的」這句話,想出頭恐怕也是好多年後的事情了。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說,王燃顯然更幸運。他無意中發掘的這位張煌言在自己原本時空與閻應元一樣,雖然官職不高,但絕對稱得上是一位忠肝義膽的軍事奇才。

    正是這位張煌言,在弘光政權覆滅後依然堅持抗清,十年內幾度率水軍沿長江突破清軍的重重封鎖,最好一次還曾直接打入了金陵外圍,要不是當時的同盟軍鄭成功部坐失良機,在配合方面出了問題,抗清的局面或可為之一變。有諸多史學家將他稱為南明最有戰略頭腦的將領之一。

    如果說成立海軍、實行雙軌制已經給廣大人民群眾留足了茶餘飯後的話資,那麼「兵部尚書召降海上巨盜麻子顧三」就可以寫成一部傳奇小說流傳百世了。

    王燃到蘇州的前一天,蘇松各城門前就張貼出了一張以兵部名義簽發的「召賢令」。而麻子顧三在看到這張召賢令後就立刻參悟了「天意」。

    因為告示的主體內容就是說朝廷此次徵召人才,將不拘一格,不論以前做過什麼,只要誠心悔過,就有自新之機,更重要的是告示的結尾還明明白白地寫著「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對麻子顧三來說,如果這還認識不到自己機緣所在,那真是死不足惜了。

    於是,郎有情,妾有意,王燃與顧三之間的幾句對話就成了經典,連蘇州城裡的小孩都能繪聲繪色地描述出來。

    「如果我接受招安,會有什麼好處?」顧三問道。

    「你將成為一名光榮的海軍…而不再是海盜…」王燃回答。

    「那我可以當個什麼官?」顧三問道。

    「你將被送入金陵軍校學習,如果能夠畢業,你將有機會成為一名光榮的海軍軍官…在此之前,我無法承諾什麼…」王燃回答。

    這幾句顯然是經過了演繹,因為顧三當時並沒有被送到金陵軍校,而是直接被任命為了東海艦隊第三支隊的支隊長,當然手下被打亂了重新編組。但不管怎麼說,這幾句對話成了海軍接受海盜投降時的套話。

    這個結果對顧三來說自然是不錯的,對王燃來說確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本來水師的幾個頭頭對王燃的這種改組還很有意見,可現在一看,人家剛來幾句話就收服了海梟顧三,不覺把私下搞點小動作的念頭全都壓了下去,倒省了王燃準備「硬來」的功夫。

    如果說在海軍的成立方面,王燃可謂是開張大吉,辦得順順利利。那麼董小宛的「品詩居」更是開門見紅。

    它在開張的前一天便接到了一份訂單,而且是一份大訂單,整個品詩居都被包了下來。下訂者正是這位新任兵部尚書。

    雖說開業的各項準備工作都已齊備,程序也都事先演練過幾次,但風月道人的有事離開也確實讓董小宛有些緊張…不僅僅是要獨立支撐這個場面,更重要的是,聽說這個兵部尚書特別風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