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賈寶玉新傳

第四卷 大觀,又見大觀 第十九章(上) 文 / 空空道人

    第十九章(上)

    「這是我專為下個月的剪綵設計的邀請函,怎麼樣?」寇媚邀功似的將手裡的請柬遞給王燃:「你看,中間是我們的校名,旁邊是東林創始人顧憲成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主要是想說明我們這座學校與東林的主旨並不矛盾…」

    這一點王燃倒是同意,東林黨創立之初衷是企圖以儒家正統思想挽救國家,本意是很好的。而顧憲成常說的一句話「當京官不忠心事主,當地方官不志在民生,隱求鄉里不講正義,不配稱為君子…」更成為影響幾代讀書人人生觀的警句。

    「真是很有創意,」看著女孩手中請柬上的幾個大字,王燃的語氣從滿心歡喜迅速蛻變成有氣無力:「不過,光寫『金陵軍校』就可以了吧,不需要再加上『野雞大學分院』幾個字吧…」

    「拜託,野雞大學現在名聲多響啊,誰不知道要想到你的部隊當軍官,必須得是『野雞出身』…」寇媚在一旁笑著說道:「金陵學院現在只是一個新手,當然要靠老手帶一帶了人氣了。」

    受王燃的影響,寇媚等人的話已經越來越有「新意」,新手老手,再說下去連經驗值都能說的出來。

    話說回來,「野雞出身」已經算是王燃胸口一塊抹不去的痛,本來王燃將軍校建在金陵一方面是因為這是南明的都城,另一方面就是為了從此脫離「野雞出身」四個字,不過看來他顯然會繼續痛下去。

    說起來,王燃就任兵部尚書一職已經有了一小段日子。應該說馬士英當時對於形勢的判斷是準確的,在王燃提出丁憂沒幾天,朝廷便收到了來自各方的強烈要求朝廷奪王燃之情的奏章。

    寫這些奏章的人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真心覺得國家離不開王燃的,如唐王、陳子龍等人,一類是王燃的去留直接影響到切身利益,如四大家族的人,一類是被王燃的實力威懾住,不敢或不願得罪王燃的,包括馬士英、阮大鋮兩人,他們都分別上了奏折。

    當然還有許多沒寫的,如劉宗周、黃道周等一慣堅持與權閥作鬥爭的君子,在他們心目中,只要是權閥就必須與之抗爭,這樣方能突顯其不畏強權的作風。

    還有一些自認為與王燃處於同等或高於王燃的,如劉澤清、黃得功等手握重兵之人,在他們眼裡,王燃一個毛頭小伙子怎麼能當他們的上司呢。

    不管怎麼說,鑒於王燃的高人氣和表現出來的強橫實力,朝廷的各位大佬立刻啟動了關於王燃就任兵部尚書之職和授予榮國公爵位的預案,拖了近一個月的皇帝親臨賈府、集安慰賈政在天之靈與嘉獎王燃報國之心為一體的活動也挑在了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成行。

    作為新鮮出爐的兵部尚書,王燃手中的權力與當年的史可法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原因無他,咱手中有兵權啊。

    算算王燃手裡的部隊已近二十萬,從數目上已然列入南明第一大軍閥。這當然不算盤踞湖北、擁立偽太子的左夢庚部,那小子號稱八十萬之眾,不過戰鬥力一般,被黃得功的十萬人便阻擊在了銅陵,後來還不得已退回了九江。

    新官既然上任,當然要先燒上三把火。

    王燃燒的第一把火就是準備來個南巡,一方面視察各地的軍備情況,一方面建立自己與各路諸侯之間的信任…當初答應給劉澤清和黃得功等人的犒賞,王燃也打算借此機會親自落到實處…這也是一種安撫和友善的表示,由於王燃的崛起,各路諸侯都有一種戒備和防範之心,而鑒於清軍的發展態勢,王燃並不打算再主動開啟內戰。

    當然這種南巡也不能倉促成行,需要事先的充分調研,否則遇到一個對自己充滿敵意的軍閥,王燃可就算是自投羅網了。

    王燃燒的第二把火是建制調整。這倒不是指軍師旅團營連班這一概念,當初王燃將這些概念引進來是因為級別不夠使,現在級別倒是夠了,但大家已經叫順了口。

    更重要的是,王燃雖然得到了破格提升,但他的手下卻在著名的劉宗周、黃道周等人的強烈干預下得不到相應的提升。

    例如閻應元,按王燃的意思起碼要提到正三品的衛指揮使或統領一方的總兵之職,還有謝啟光、李巖等人也都需要相應的職位好履行他們的職責,但是他們都被劉、黃等人以各種「正當」的理由加以限制。

    為解決人事安排問題,王燃只好一方面繼續為自己的這些手下爭取,一方面採取雙軌並行制,仍然按照軍師旅團營連班的建制進行安排,將山東、河南、南京三省的駐軍級別全部上調到軍一級單位,然後論功行賞。

    但為避免授人以柄,王燃對外宣稱這軍長、師長什麼的都不是官職,而是一種稱號,就像「一級戰鬥英雄」、「二級戰鬥英雄」一樣,是對個人作戰功績的一種獎勵。

    為將雙軌制進行到底,王燃更在兵部之下單獨成立了一套班子,除了總政治部暫時沒有外,總參謀部、總後勤部被直接掛到兵部底下,隨著史湘雲入主總參謀部,薛蝌入主總後勤部,已經算是架空了原有兵部的權力。

    新機構的成立當然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因此「金陵軍校」的建立就是王燃燒的第三把火。

    從性質上講,「金陵軍校」是一所半公半私的軍校。這「半公」是指軍校是屬於國家的,所有的人才都是為國家培養的,而且學員統一由國家包分配。這「半私」則指的是軍校的所有經費都是私人贊助的。

    按王燃的大概分類,金陵軍校在初期將主要培訓三類人,一類就是負責作戰、後勤的各類軍官,一類搞武器裝備研製,一類則是軍醫、隨軍護士。

    表面上看,王燃是在為他人作嫁衣裳,但從長遠來看,如果南明今後軍隊的主要幹部都是金陵軍校出來的,王燃這個兼職校長自然可以牢牢的控制住軍權。

    這一點王燃顯然是受了老蔣的影響。不過王燃比老蔣的底子好,當年黃浦軍校剛成立,沒有哪個軍閥買賬,全靠自己的學生兵打出來。而現在王燃不僅有自己的部隊可供學員歷練,更可以明正言順地將勢力安插到別的地方,統一分配嘛。

    對於學生的生源,王燃採取了極其開放的政策,只要通過了考核就可以上,不僅免交學雜費、包吃包住,還每月有一定的補貼。

    由於金陵軍校不用花國家的錢,還能為國家培養人才,更可以順帶著解決部分進城務工人員的再教育問題,就連劉宗周、黃道週二人也是讚歎不已,認為此舉頗有古風…孔聖人當初教書的時候也是本著有就拿一束乾肉孝敬老師,沒有也可以旁聽的原則,從這一點上看,王燃可以算得上是一心為國,大公無私了。

    「大公無私?」昭仁公主在王燃腰間暗運用龍爪之力:「我看全都是私吧…」

    昭仁公主這麼說是有一定道理的。此次王燃把金陵軍校之事安排的如此迅捷,除了上述可以公開的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以權謀私,在學校師資力量方面安插私人。

    當然,像已經主動辭去禮部尚書之職,目前賦閒在家的錢謙益被邀請擔任文化普及課這種事情不算謀私。昭仁公主指的「私」是王燃那些名義上的和實際上的老婆們。

    王燃早就想替身邊的女孩們找一個重新融入社會的機會,因此在學校成立後,除了象閻應元、陳子龍等資深專家被禮聘為客座教授外,很多崗位上都任用了自己人,反正是私企,王燃作為老闆完全可以說了算。

    薛寶釵作為最大的投資方和王燃的「正妻」,理所應當成為實際意義上的校長,主管全校的事務,同時還承擔著政治課的教學任務。寇媚和柳如是則內定為薛寶釵的行政助理。

    史湘雲和宮秀兒不用說,當然是身兼戰術課和兵棋推演課的教官,李香君和香菱則是戰場急救課及隨軍護士的主要培訓者,香菱是王燃在審定完人選後,

    雪兒回來後也將繼續當王燃的秘書,就連道士身份的卞玉京也將在學校擔任基礎課中的化學課老師。

    只有昭仁公主限於公主的身份限制,無法在軍校中任職,這也是女孩憤憤不平的原因。

    其實,別看王燃安排的很好,他心裡也著實發虛…這薛寶釵的事情還沒有完全搞定,史湘雲、宮秀兒、香菱和雪兒可馬上就要回來了。

    王燃正在胡思亂想,寇媚笑著跑了進來:「香君妹妹回來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