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強漢

第四卷:修我矛戈 第二百八十九章:烏穆之戰(一) 文 / 榮譽與忠誠

    第二百八十九章:烏穆之戰(一)

    清晨,朝陽剛從東方的地平線露出一角,兵堡裡的號角聲就被吹響,綿綿的雄厚號角聲中各個囤兵屋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動靜,唯一比較相同的是睡夢中的士卒張開眼睛醒過來,他們翻身而且伸手抓向掛在牆壁上的戰袍,非常迅速地著裝,然後在什長的帶領下走出去。

    普通士卒剛出囤兵屋就看見已經有人在排隊領取朝食,他們只是稍微看一眼就做自己的事情,軍隊就是如此,以其去關注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不如快點把自己的事情做完,畢竟軍隊講求實際效率,辦得慢了或者辦錯了是要遭受懲罰的。

    排隊領取朝食的士卒身上的裝束與普通士卒不同,他們身上沒有太多掛件主要是以輕便為主,臉龐比之普通士卒堅毅、眼神也相對比較靈活,似乎是由於職業的關係,他們就算是在吃東西也會忍不住向四周張望,就好像是在尋找什麼?

    早早起床做準備的士卒屬於斥候營建制,他們都是嚴格被挑選出來的斥候兵,之所以早起當然是受於軍令,今天他們將進行熱身活動,吃完東西就要馬上進行準備。

    由於豹軍從邊軍那裡抽調了斥候營,他們當然需要一小段的磨合期,如此一來無法執行一些高難度的深入偵查任務,他們今天的任務是前往附近的匈奴領地進行最簡單的巡視性探查,用意搜查附近有沒有匈奴人或者其它部落的營地,如果有所發現則是需要進行記錄然後上報,至於駐軍是不是會根據斥候探查的結果派出相應的騎兵進行軍事行動,這根本就不是斥候需要關注的地方了。

    漢部對斥候的建設比較看重,畢竟身為漢部統治者的林斌深深知道情報對戰局的重要性,如此一來斥候的裝備和馬匹必然是相當優秀的。

    漢部每名斥候必須帶有一部騎弩、十五枝騎弩的短型弩箭;一柄格鬥用的三尺戰刀;一把近戰防身用的二尺匕首;足夠食用一個月的乾糧、一袋容量大約是二十斤的水袋;其餘私人物品一概不准在執行任務期間攜帶。

    由於民族習性的不同,漢部的斥候建制和匈奴是截然不同的兩面性:匈奴偵騎因為對草原比較熟悉,生存能力相對比較強,他們基本上是單獨行動,很少形成集體探查;漢部的斥候成員基本上是原來的草原人,他們對在草原的生存常識自然是不缺的,不過因為有硬性地規定禁止單自行動,所以漢部斥候每一次出任務都是以五人為一個基本斥候單位也就是五人為一伍,如此一來雖然增加了曝露的可能性,但是卻極大地保證斥候探查的結果能夠傳回本部,不會像單獨行動的匈奴偵騎那樣一個死了探查到的情報無法傳出去。

    漢部斥候建制有一個特殊的團體,那是漢部在遷移到遼地期間吞併的馴獸部落組建的特殊斥候單位,這些特殊斥候懂得馴養戰鷹,被徵召的基本條件是每人必須擁有一隻成熟戰鷹,他們到軍隊進行服役後從根本上提升了軍隊斥候營的探查能力,如此一來這些特殊斥候的待遇也當然是存在特殊性的。

    普考肯便是一名特殊斥候,他此刻正在梳理戰鷹的絨毛,那只戰鷹舒服得直咕咕叫,作為戰鷹的主人,他則是非常享受來自於袍澤那好奇而又羨慕的眼神。他自加入漢部軍隊服役後已經執行過數次相對比較簡單的任務,軍隊對他們這些特殊斥候十分照顧,在講求階級的漢部,這些特殊斥候雖然是一名士兵但是他們的待遇卻等同於基層軍官,難怪會讓人感到羨慕。

    「全部都有了!」

    一聲大吼,它太帶有現代共和**隊的色彩了。

    受到林斌的影響,漢部軍隊的命令和戰術術語真的很超前,這也就基本產生了一些小規模作戰的戰術知識,所以漢部的小規模作戰技巧基本上是領先於這個時代,無形中增加了許多戰鬥力。

    普考肯將拴住戰鷹的鏈子勾在戰鷹爪子上的鉤子,他站起來跑過去準備接受點名。

    點名程序也是漢部軍隊特有的規矩,雖然看上去有點沒用處,不過事實上正是每一次點名在無形中增加了基層士卒的歸屬感和集體感,至少不會出現同一隊的隊員互相不認識的情況。

    校場上有數十支斥候伍,點名不需要伍長去做,當然也和什長沒有什麼關係,那些隊率嘴巴每張動一下就會念出一個人的名字,被點到名字的士兵中氣十足地應一聲「到!」,毫無疑問,這又是漢部軍隊的特殊之處。

    斥候營的隊率基本上都有一張簡陋地羊皮地圖,點完名字他總是會將伍長和什長帶到一邊分佈任務區域,這個過程一般不會很長。在此期間士兵就要去將馬匹牽過來裝上韁繩、馬嚼子、馬鞍、馬鐙等工具。

    必須說明的一點,自從漢部將成熟的馬鐙和馬鞍裝備軍隊後,第一個跟進的國家是漢國,不過漢國跟進了基本上也沒多大的差別,漢國騎兵數量太少。而匈奴人似乎也察覺到馬鐙和馬鞍的作用正在仿造,不過目前匈奴並沒有大規模裝備馬鞍和馬鐙,這是因為受到工業基礎的限制。

    漢部密樞院初步計算了一下,按照匈奴的消化能力和製造能力來判斷,如果匈奴想將馬鞍和馬鐙普及全軍至少需要半年進行準備,一年或者一年半後匈奴軍隊才能全面裝備馬鞍和馬鐙,而一年的時間足夠漢部去極大削弱匈奴人了,付出的代價和受益的比例完全符合漢部利益,如此一來漢部騎軍裝備馬鞍和馬鐙可謂是合情合理。

    嘹亮的號角聲又被吹響了,兵堡地大門被緩緩地推開,準備就緒的斥候成批馳騁出兵堡,他們在馳騁期間化成數十個單位向各自的目的地奔進。

    甲賀下巴的鬍鬚被草原的風輕輕地吹拂著飄動,他注視斥候離去,心下惆悵地計算多少時間之內豹軍斥候和邊軍斥候能夠磨合。磨合期自然是越短越少,他只有一個月的時間用來熟悉,之後就馬上要承擔起先期打擊匈奴戰爭潛力的任務了。

    其實甲賀認為狼軍比豹軍更加適合被調來烏穆草原,原因是狼軍以前有在烏穆草原執行軍務的經驗,很快就能適應烏穆草原的戰場,可惜的是林斌似乎忽略了這一點,把豹軍派來這裡。

    林斌真的是忽略了嗎?當然不!甲賀是局部指揮官,他並不瞭解為了大舉而考慮軍團調動的難度有多大。把豹軍調往肅慎,然後再把狼軍調往烏穆草原?這根本就是重複性地浪費,而浪費的不止是時間還會造成一些漢部難以承受的損失。狼軍目前駐紮在肅慎之地,肅慎又出現大規模暴亂,這個時候抽調狼軍只會讓肅慎之地的暴亂演變得更加惡劣,甚至可能失去對肅慎之地的控制!

    當然,甲賀這裡不是抱怨,他只是在小小地感慨。

    人權?開玩笑吧!這個時代根本沒有所謂的人權,再則軍隊從來就不存在人權這個東西,軍隊和民間是完全不同的性質。軍人特別是高級將領根本沒有抱怨的資格,他們能做的是服從和承受,一旦軍人抱怨了抗拒了,那麼這個軍人就是變質,被發現的唯一結果就是被軍隊刪減掉,可能是強迫性退役,嚴重的是直接讓那個人人間蒸發。

    甲賀看完轉身走向臨時建立的幕府,那裡有豹軍的指揮機構,他需要和豹軍各級參謀進行交流和商議,這也是作戰前期最為重要的事情,他們需要考慮無數種可能,再把無數種可能簡化成一個作戰計劃。在這一段時期的商議內容基本上就成了軍團日後的戰爭目標,一切都會沿著商議基礎進行,至於如果出現變數,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豹軍進行熱身期間,世界各地也發生了不少事情,值得一提的是漢國的戰事隨著冬季緩衝期的過去重新爆發,天子一系和淮南一繫在六安附近正在醞釀一場大戰,而那場大戰基本上決定了漢國內戰日後的走向。西林方面判斷漢國內戰到了新的階段,淮南一系正在配合匈奴單于庭的動作,因此幾乎可以預料匈奴人開始要有大動靜。

    同時根據西域傳來的消息,蒲類前方發現了匈奴的先遣隊,匈奴人在和漢部進行同樣的事情,那是在做前期探查,預示離大戰爆發的時間已經不遠了。

    西林經過一番考慮後,由林斌定議,決定提前派出神策軍,因為根據情報匈奴也分出一部份軍隊意圖爭奪烏穆草原的控制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