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阿斗

第五卷 天下大勢 第一四一章 再戰第赤壁 文 / 傳說中的饞蟲

    第一四一章再戰赤壁

    前線連戰連捷,在相繼攻取了荊州、青州和大半個徐州以後,漢軍終於止住了腳步。

    能夠奪下荊州,完全是因為壽春方面沒有派出一兵一卒的援軍,而能夠奪取青徐,也是因為司馬懿撤走了主力去壽春,與其說是奪取,不如說是司馬懿戰略性的放棄。

    接下來,再打可就倒了淮河地區了,壽春就在淮南,司馬懿是不會放任淮水地區被漢軍攻下的。

    在漢軍大舉進攻的同時,司馬懿也解決掉了盤踞在廬江的陸遜。正如諸葛亮所料,一張聖旨足以將陸遜陷入被動,也足以使得陸遜眾叛親離,更足以讓士兵們喪事抵抗的情緒。

    陸遜在長江邊自刎而死,屍體落入了長江當中,難尋下落。

    ……

    對於阿斗來說,第一階段的進攻還算是順利,不過接下來的攻勢,才是對漢軍真正的考驗,先頭部隊已經打到了淮北,馬上要面對的便是司馬懿。

    而為了進行下一階段的攻勢,阿斗召集了諸葛亮、龐統、徐庶等一干謀士,商議戰略方針,而熟悉東吳的諸葛恪也從荊州趕回了洛陽。

    對於能夠被招來參加這種高層會議,諸葛恪是受寵若驚。當然諸葛恪也知道,自己之所以能被招來,也是因為自己熟悉東吳內部的情況。

    面對這種局勢,諸葛恪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那就是先攻江東,再攻淮南。

    望著眼前的地圖,再聽到諸葛恪這大膽的設想以後,場中人都陷入沉思。

    過了良久後,阿斗率先發話:「元遜,你說先攻江東,由何處下手為好?」

    「陛下,臣以為,由赤壁過江,當數不二之選!」

    「赤壁?」聽到這個熟悉的名字,阿斗心中一驚。

    赤壁之戰對於三國以後任意時代的人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曹操八十三萬大軍被一場大火燒得灰飛煙滅,同時成就了周郎的名聲。

    「走赤壁?」阿斗再次沉默起來。

    曹操兵敗赤壁不過二十餘年,如今阿斗面臨的情況和當年的曹操差不多,若是走赤壁,會不會重蹈曹操的覆轍呢?

    「陛下,臣是經過深思熟慮過的,我北軍不善於水戰,而赤壁水面距離較窄,而且地形複雜,在赤壁北岸安營紮寨,可不懼江東水師進攻。反之若是由赤壁攻江東,則容易的很。」諸葛恪接著說。

    「哦?」阿斗偷眼看了看龐統和諸葛亮。

    在場的五個人,除了阿斗和諸葛恪以外,都親身參與了當年的赤壁之戰,其中諸葛亮在柴桑相助周瑜,龐統向曹操獻了連環船之計,而徐庶則假稱馬騰來襲,在火燒赤壁之前先跑回了長安。

    諸葛亮輕輕搖了搖扇子,隨後開口說:「陛下,此事的話,可問士元,臣記得,士元當年可就隱居在赤壁金鑾山的山腰。對於赤壁的地形,士元是瞭如指掌。」

    見到諸葛亮提自己,龐統也不賣關子,直接走出來說:「當年我至赤壁之時,便料定曹操必由赤壁渡江,所以便隱居在了赤壁的金鑾山。只是沒想到那曹孟德沒來找我,魯子敬反倒先找上門來。」

    龐統說著自嘲的笑了笑,而阿斗也明白過來,當初龐統居住在金鑾山,是等著曹操去找他,想必那個時候龐統已經有了破吳之策。可惜的是曹操沒有去找龐統,反而被魯肅搶先。可是後來孫權因為龐統長得難看,沒有重用,龐統便投奔了劉備。

    只聽龐統很肯定的說:「陛下,北軍南下,赤壁的確是個絕佳的地點。」

    「太傅,你當初在金鑾山等曹操,是不是已經有了破吳之策?現在可還能用?」阿斗急忙開口問。

    「陛下說的是,當初我的確有了破吳之法,只等著曹孟德來請我。」龐統說著看了看諸葛亮,接著道:「當初先帝三顧茅廬請出了孔明,那曹操若是有先帝三分之一,我也就出山了。」

    旁邊諸葛亮插口說:「還好子敬先找到了你,否則的話當年赤壁之戰,勝負可就難說了。」

    見到諸葛亮和龐統大有閒話家常的趨勢,阿斗急忙問:「太傅,你到底有什麼破吳之策?」

    「連……環……船!」龐統鏗鏘有力的說。

    「連環船?太傅,我說的是破吳之策,不是破曹之策。」

    「陛下,臣沒有說錯,是連環船。」龐統話音頓了頓,接著道:「陛下,北軍不善於水戰,若無連環船,我北軍根本無法適應水戰。不過這連環船乃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破東吳水師,用不好卻會傷己。」

    「太傅,你的意思是?」

    「陛下,你試想,若是沒有那一場東風,赤壁之戰有待如何?」

    「沒有東風?沒有東風周瑜也就無法火燒赤壁,雖然不能說周瑜一定會輸,但是想必曹操的贏面會大一些。」阿斗開口說。

    「陛下說的不錯,曹操敗就敗在那場東風,八十三萬大軍,就算是其中一半下了江東,也足以滅掉孫家。可惜啊,天不幫曹操,這隆冬季節,偏偏掛起了三日東南大風。」龐統唏噓道。

    「東南大風?太傅,是不是如果今年冬天沒有東南大風的話,這連環船便可行了?」阿斗開口問。

    「陛下所言極是,如果沒有東南大風,我連環船便可直下江東。至於今年有沒有東南大風麼……這就需要問孔明了。」

    諸葛亮馬上站了出來,開口說:「陛下,如今距離隆冬之際還有些時候,今年冬天江上有沒有東南大風,還很難說,但是臣可親往赤壁,到時候陛下可於赤壁附近山上建一高台,臣便可在高台之上觀天象。」

    ……

    諸葛恪最終還是未能成為水軍大都督。

    諸葛恪畢竟是剛剛投降過來沒多久,即便是阿斗信任他,也不足以服眾,所以最終阿斗任命關平為水軍大都督,諸葛恪做關平的副手,同時諸葛亮、龐統兩人也隨軍出征,前往赤壁。

    關平曾經跟隨關羽鎮守荊州,也算是略通水戰,諸葛亮、龐統兩人本來就是精通水戰,諸葛恪不但精通水戰,對東吳水師更是非常瞭解。漢軍唯一的缺點就是北人不善水戰。

    東吳方面,漢軍先攻江東,給了司馬懿一個措手不及。江東世家對司馬懿成見很深,一旦漢軍攻到了江東本土,司馬懿的帥令下達,那些江東子弟兵會不會遵令行事,是個很大的問題。況且有長江天險為屏障,司馬懿自然要好好的利用。

    江東一系的將領素來與司馬懿不和睦,這種關鍵時候,司馬懿是信不過江東一系的將領的。於是司馬懿便命步騭掛帥,領水軍十萬,大小戰船數千,抵擋漢軍。

    ……

    赤壁。

    漢軍來到赤壁的第一件事便是選擇了一個風和氣清的地方,為諸葛亮築起了一座高台。接下來,諸葛恪親自指揮,開始建造水軍大營。

    北方人不善於水戰,所以漢軍的赤壁大營結構還是以防守和訓練為主。同時戰船也開始進行改造,準備為冬天鏈接連環船做準備。

    自從赤壁水軍大營建立以後,幾個月來漢軍一直龜縮在大營內,任憑步騭如何挑戰,漢軍是絕對堅守不出。諸葛恪深知漢軍水軍缺點,跟東吳接三十多年的底蘊比起來,漢軍水軍根本不是在一個檔次上的。即便是諸葛恪水戰水平在江東也是頂級的,但是中下層軍官和士兵素質的差距,不是諸葛恪一個頂級統帥能夠彌補的。再好的指揮,也需要中下層軍官和士兵來執行,執行力不行,即便是指揮再出色也無濟於事。

    水軍有著三十多年的差距,這不是一條短時間內能夠逾越的鴻溝。當年曹操在赤壁之戰的時候,有八十三萬大軍,其中水軍主要是繼承了荊州水師,雖然不如東吳水師精銳,但卻勝在人多勢眾。而東吳周瑜麾下只有三萬水師,可以說那時候曹操是有優勢的。

    而如今,漢軍在赤壁的兵馬只有二十餘萬,而吳軍也有十萬,除去雙方訓練的差別,雙方實際戰鬥力是相當的。

    東吳水軍統帥步騭,也是諸葛恪的老熟人。

    步騭是徐州淮陰人,當年張昭在時是張昭的死黨,當年曾經與諸葛瑾、嚴畯一起投奔孫家,此人性格寬宏,在江東威信非常高,做事非常認真,一絲不苟,有他領水軍,很難找到破綻。但也因為步騭這種性格,使得步騭不喜歡用險兵制勝,所以諸葛恪認定步騭不會輕易進攻漢軍大營。

    諸葛恪也算是天縱之才,專門針對北方人設計了一套訓練方案,效果非常不錯。

    要想打好水戰,首先要學會游泳。諸葛恪命人挖了近千個大池子,有五尺深的、六尺深的、七尺深的、八尺深的,還有九尺深的,池子裡面注上水,漢軍每日便在池子裡學習游泳,由五尺開始,慢慢適應到九尺的水池。

    等到能夠游九尺水池以後,接著再去江中游泳,適應江水的環境。畢竟池子裡面是死水,而江中是活水,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

    轉眼間,就來到了中秋季節。

    赤壁一代的氣溫要比北方略微暖和一些,對於這群習慣了嚴寒的北方人來說,氣候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這個天氣要下水還是非常容易得病的,還好現在游泳訓練已經進行的差不多了,漢軍士兵開始上船進行訓練。

    諸葛恪並沒有讓士兵們直接上船,而是命人看砍伐樹木,紮了一堆竹筏,士兵們先乘竹筏,在淺水的地方遊蕩了幾天,慢慢適應了水中的環境,而後才放到了大船上,進入風浪比較大的地方訓練。不過即便是經過了這麼多的訓練過程,漢軍暈船者仍然是大有人在。

    九月中,連環戰船終於完成了。

    一艘艘大船被鐵索鏈接在一起,上面鋪上木板,即便是大風浪來了,船體也不會劇烈的晃動,就連馬屁都可以在船上同行小跑,人更是輕鬆的很。

    連環船一出,馬上杜絕了漢軍暈船的現象,弓箭手射的也准了,士兵操練也有了底氣。

    ……

    中軍大帳內。

    諸葛亮輕輕搖動著扇子,手中的毛筆時不時的在紙上比劃著。

    旁邊,十幾名將士都注視著諸葛亮,臉色寫滿了緊張和迫不及待。

    良久後,諸葛亮放下了筆,抬起頭來,嘴角上揚,臉上掛起那招牌式的笑容,緩緩開口說:「十日內,無風!」

    「呼……」眾將士紛紛長出一口氣,唯有龐統依然是緊皺眉頭。

    關平站了起來,衝著眾將士說:「既然沒有風,那大家應該能放心了吧,今天就先散了吧!」

    「末將告退!」一群將領說完全都退了出去。

    龐統看到眾人全都退去,才開口問:「孔明,你算準了,十日內真的沒風?」

    「真的沒風,東南風、西北風全沒有。」

    「全沒有……」龐統臉色看上去很不高興。

    「士元,你需要風?」諸葛亮開口問。

    龐統點了點頭:「我需要風,需要三日東南大風!」

    「東南大風?龐太傅,您說要東南大風?」關平吃驚的問。

    誰都知道,當年一場東南大風葬送了曹操水師,而如今漢軍與當初的曹操處在同樣的位置,而且也使用了連環船,龐統竟然開口要東南大風!

    「士元,難道你準備……」

    「孔明,你猜的不錯,我是準備打一個兩敗俱傷!」龐統緩緩說。

    「士元,難道這就是你當年所準備為曹操所設的計謀?」諸葛亮緊接著問。

    「不錯,這便是我當年所設的計謀,以連環船引誘周瑜水師來攻,而後將陸軍撤往別處,水師與周瑜拼一個兩敗俱傷。那樣曹操和周瑜水師皆沒,東吳沒有水師,也就不能阻止當時的曹孟德渡河,曹操只需渡江十萬人,便可定江東!」

    「好計,好毒!人皆說賈文和乃是毒士,現在看來,你龐士元才是毒士!可惜了,若當年曹操先去請了你,東吳必敗!」

    赤壁之戰時候,孫權所能儀仗的就是長江天險,如果曹操水師與江東水師打一個兩敗俱傷,曹軍便可以藉機渡河,只要能夠有十萬人成功渡河,江東就無法抵擋曹軍鐵蹄的踐踏。

    可惜的是當初的曹操是何等的驕傲,從官渡之戰到赤壁之戰之間曹操所做的詩歌可以看出,當時曹操那氣吞天下的氣勢背後,還隱藏著厚厚的驕傲情緒。在當時的曹操看來,大軍所到之處是所向披靡,根本用不著使用這種兩敗俱傷的招式。

    見到龐統那凝重的表情,諸葛恪卻笑了起來,而後開口說:「龐太傅,你要東風,這容易啊,我馬上命人起一座七星壇,讓叔父去借來一些東風……」

    「他?哈哈哈……」龐統突然大笑起來,而諸葛亮臉色則浮現出絲絲苦笑。

    只見諸葛亮開口說:「元遜,莫要以為這借東風是真事,當年我早已經算定有三日東南大風。那時候我料定周公瑾不能容我,所以才以借東風為緣由,藉機逃跑罷了!」

    「可是當時周瑜信誓旦旦的說叔父借來了東風,這……」

    「呵呵呵,以周公瑾的才智,又豈能看不出來我是早就算定天時。只不過當時周公瑾沒抓住我,為了面子才大肆宣稱我有鬼神祇能,可以借來的東風,這樣他即便是沒抓住我,也可以找回幾分面子。」諸葛亮緩緩說。

    「原來是這樣。」諸葛恪有些失望的點了點頭。在諸葛恪心中,諸葛亮就是傳說級別的存在,而如今聽到真實的事情經過,諸葛恪免不了有些失落。

    見到龐統還在那裡唏噓長歎,諸葛亮笑著開口安慰道:「士元放心,你要的東風會有的,我估計,你要的東風,最遲臘月便來了。」

    ……

    兩軍在江上進行了第一次交鋒。

    當東吳水師靠近的時候,漢軍擋在前面的戰船猛地閃開,露出了裡面的連環戰船。

    坐鎮後方指揮的步騭頓時大吃一驚。

    「連環船?竟然是連環船!」步騭眉頭一皺,隨後開口說:「傳令,撤兵!」

    隨著江東水師緩緩退去,漢軍終於取得了首場勝利,但是也暴露了連環戰船。

    ……

    吳軍大營。

    中軍大帳中,一干將領議論紛紛。

    在場的將領中,已經沒有幾人參加過當年的赤壁之戰了,但是提起當年的大勝,大家依然是記憶猶新,幾乎每人都能夠詳細的說出當年的經過。

    「你說漢軍是是傻還是愣啊,難道他們忘了當年曹操是怎麼敗的麼?竟然還敢使用連環船?」

    「我可聽說了,那諸葛亮和龐統都隨軍前來了。當年這兩人一個獻了連環船之計,一個借了東風,大破曹軍火燒赤壁,他們功不可沒,要說他們不知道連環船的缺點,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步騭揮了揮手,大家安靜下來,隨後開口說:「傳令下去,從今日起,所有人不得出戰。」

    「不出戰?都督,您的意識是?」

    「我們等,等東南大風來!只要東風一到,便是我們破敵之時。」

    「可是大都督,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有東風來啊!」

    「先準備好燃火之物,一旦起了東風,我們馬上火攻漢軍,再來一次火燒赤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