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成事實
柳鏡曉這話問的正是關健所在,陳方仁臉上立即顯現出興奮的神色:「我是第一個得到消息的,現在我已經封鎖了這個消息,然後飛馬數十里來報!」
這是秦始皇死後,李斯、起高「秘不發喪」的故智,雖不是非常高明,卻很實用,更憑著這一句話,就奠定了陳方仁日後在無數政壇風波中始終屹立不倒的地位,柳鏡曉可是清楚地記著他這個通報之功。
柳鏡曉也非常興奮,只要好好籌劃,他繼續壓低了聲音問道:「王師長是怎麼殉國的?下面你看怎麼辦才好!」
從共和開創以來,實力便是一切,有槍有人就什麼都不怕,定邊軍有兩千多人槍,柳鏡曉早已有收為已用的打算,現在來了這樣一個天贈良機,豈能不好好利利。
「共和八十六年十月,柔然叛軍六七萬人南犯熱河,瑞軍腐化不堪,一觸即潰,叛軍遂於八日開始擊攻林西,其時我定邊軍駐守林西,全軍奮起反擊,苦戰兩日兩夜,敵軍死傷無算,在柳鏡曉先生的英明指揮之下,全軍衝出城去,最後終於將敵擊敗。林西會戰之役,計斃柔然叛軍偽『大將軍』巴布扎布以下將官十餘人,斃傷叛匪兩萬餘人,俘敵三四千人,繳獲不計其數,戰績可謂輝煌之至,更為柳鏡曉先生執掌定邊軍打好了基礎!」(以上文字摘自白斯文等編纂的《定邊軍軍史》)
以上可以說是相當一段時間內官版史書對林西之役的看法,但實際可以說是狗屁不通,林西之役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普通戰役罷了,完全達不到會戰的規模,而這段文字一不提瑞軍守城之功,二不提援軍來援之事。
至於柔然人的傷亡數字更是極度浮誇,《柔然獨立戰爭密史》稱林西之役柔然人共傷亡被俘三千四百人,此一數字雖然一定程度縮小柔然軍的傷亡,但與實際相差並不大,至於俘虜數字,根據非常嚴謹的《定邊軍歷史檔案》的記載,柔然軍共被俘七百餘人,柔然軍的戰鬥減員總數在四千以下,比日後歷次河北大會戰上百萬人的傷亡總數,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至於這個數字,是日後白斯文趁著參加當年之役的將領大部過世,只剩下他這個當年的小角色,趁機大事修改歷史,趁機宣揚自己當年的豐功偉績。
不過柔然人的損失確實很大,根據《七十年戰爭的終結-最後的柔然獨立軍》(正珠爾扎布,共和文史館編,共和一三四年出版,共和文史出版社)一書記載,巴布扎布出征時全軍共有二萬六千人,但其中括了四千人的夫子,戰鬥部隊只有二萬兩千人。
而在退卻損失非常大,甚至超過戰鬥中的減員,大量官兵直接跑回自己的部落,而一路上補給盡失,又恰逢北風忽至,天氣寒冷,傷員得不到治療,夫子更跑個精光,再加上追擊的游騎四處追逐,結果傷員大部被直接拋棄任由自生自滅,鮮有人能回歸漠北。
而柔然軍由於補給上的問題,發生不少官兵自相殘殺的事件,還有不少人凍斃歸途,至庫倫進行集結時,柔然軍總共不過兩三千人,每師不過二三百人,僅相當於戰前一個加強連,每連多則二三十人,少則七八人,後經幾度收容,才收容到五六千人,而直接逃亡歸家的人數高達萬人以上。自從柔然再次宣佈獨立以來,算是空前絕後的大慘敗了。
此後三年,柔然人一直困守漠北休養實力,不敢再度南犯。
當然和塔格坦烏拉戰役一樣,柳鏡曉在主政山東之後也頒發「林西參戰紀念」勳章給這些老幹部,不過今日倖存的尚有將兩千多官兵,而數年之後頒發出去的勳章卻不足五百枚,而定邊軍的老幹部亦是極度重視這種勳章,尤其是數十年後的白斯文將軍為甚,沒事有事就拿出來炫耀一下,吹噓自己當年城下奮勇殺敵的豐功偉績。
林西之戰,比起它不大不小的規模來說,卻對後來的共和歷史影響非常深遠,而影響最為深遠的,卻是陳方仁帶來的消息-王善誠戰死。
在追擊過程中,司令部遭遇了柔然散兵的襲擊,經過短促的戰鬥,王善誠和幾名軍官戰死殉國,陳方仁第一時間通知柳鏡曉,並請他代理司令官之職。
當然後來的歷史學家對這一點持懷疑態度,有的人甚至認為是陳方仁故意縱敵,讓柳鏡曉的「朱雀系」軍官能獲得最大的利益,但唯一可以確認的是,這並不是出於柳鏡曉的授意,因為柳鏡曉和陳方仁根本沒有接觸的機會。
按照正常的程序,王善誠死後要上報給東北保安總司令部,再由總司令部委任新的指揮官,但現在的局面變成了另一種可能,由柳鏡曉「代理」王善誠的所有職務,造成既成事實,再要求上級給予除正。
因此兩個人悄悄地籌劃佈置一番,佈置好細節,柳鏡曉又想起一事,跑到對面房中,將郭俊卿叫醒,郭俊卿身著睡衣,滿臉?倦,被這兩人嚇得了一跳,柳鏡曉將她叫到自己房中,又連忙把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然後問道:「這事情幹不幹?」
柳鏡曉自認勇武善斷,但行事之間總有些孟浪之處,所以才決斷大事之前一定要聽聽郭俊卿的意思才做最後決定,郭俊卿倒也乾脆:「干!抓住這點實力,才算是不負出關一場!」
這話一出,柳鏡曉一拳頭砸在桌上,說了聲:「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