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媒體攻略
在《國家地理》出刊的當天,另一個歷史性的記錄發生了,獲悉消息稍微有點遲的豐恣,用一圈電報徵求了北疆經略府下那些同僚的意見,然後以北疆經略府的名義,一個電報打到了寶文堂書局總部,訂購了一共一百本《國家地理》試刊第一期。另外,還順帶徵求了是否可以長期訂閱,以及相關的郵費的問題。這可能是東平歷史上,也是整個歷史上第一次發生郵購事宜吧。也虧得電報實在是相當方便,一系列的工作當天就落實完成了,購買刊物和之後的訂閱費用,全部直接從雲州銀行在丹陽的分理處結算。北疆經略府現在可是雲州銀行最大的存戶,賬面上可是有多得讓人咋舌的資金呢。
隨後,豐恣才將這事情另外發電報告訴了葉韜,明顯是抱怨那麼有趣的事情居然把他排除在外。已經娶了葉府的總會計薇芝,豐恣是再也不可能辭職甚至是以辭職相威脅,來要求好玩的工作了,勤勤懇懇地管理著經略府那個龐大而熱鬧的文書處,倒也不亦樂乎。但是,雜誌這檔子事情還是讓他心頭一熱。
「迅速交接工作,攜薇芝來丹陽。雜誌事宜,將係數相托。」葉韜很快回了這麼一個電報,則徹底點燃了豐恣的熱情。人人都知道,豐恣處理工作有一個特點,就是向來是事情責任到人,每個環節都交代清楚。進行中的事情很少過問,除非是出了問題需要他這個領導來擔責任。他將積壓的事情整理了一下,交給了柳青,而柳青立刻叫苦連天。現在的柳青,和豐恣的配合是最為密切的,雖然不屬於同一個部門,但他卻是能隨時接過豐恣的而工作而不出大錯的傢伙。只不過,管理著整個經略府行政人事等等業務的柳青,委實是忙啊,接過豐恣的工作,每天六個時辰的睡眠可就沒戲了。但是,既然是葉韜的豐富,柳青也絕不會頂嘴。倒是薇芝,手裡一堆事情要處理,尤其是現在葉韜一家要將常住的地點遷移到剛鐸去,但葉家堡這裡的各種安排還要繼續,不能閒置下來。這堆事情都是她在操持。要交代清楚這些事情,將遷移的安排交託給匆匆趕來的戴世宗,花去了她大約五天的時間。
豐恣是乘坐飛艇趕往丹陽的,等他們夫妻兩人悠閒地踱著步順著大道走進城門,走到最近的一個書店,豐恣居然看到在那本顏色鮮艷的《國家地理》邊上,還放著其他一些很類似的出版物。
「老闆,這些是什麼時候出來的?」豐恣從架子上拿起那本名叫《書城》的雜誌,問道。灰色的牛皮紙封面上用鮮紅的篆體印章打出的「書城」兩個字,在下面再用小了幾號的魏碑體註明「試刊第一期」。雜誌裡的內容,都是關於書籍、藏書和各種書籍中提出的觀點的辨析,十分引人入勝。
「昨兒剛來的貨,今天剛上架的,還沒多少人看到呢,這不,您趕了個大早,買本不?」穿著粗布長衫,四十許的書店老闆憨厚地回答道。
「那這個呢?」豐恣又指了指擺在邊上那厚厚一疊的《天工》的試刊。
老闆隨口答道:「也是昨天,呵呵,這個倒是已經賣出去好幾本了。都是附近住著的那些師傅們。」
豐恣隨手翻了翻,那是一本關於技術的雜誌,對木工、機械、雕刻、漆工等等都有相當專門的介紹。而主打的文章則是一篇關於剛鐸城的下水道工程的文章,詳細介紹了為什麼下水道的界面是倒立的雞蛋的形狀,介紹了建造這些下水道的特殊的磚塊的大致材料和燒製方法,以及還採用了多少其他方法來防止管道裡的污水滲出,這篇文章,一看就出自葉韜的手筆。而那篇關於如何鍛煉木工基礎技術的文章,則是趙大柱寫的,或者說,是找人問了相關的問題,然後記錄的。
而這兩本雜誌裡,還同樣有相當數量很有針對性的廣告。《書城》裡有寶文堂的各種新出書籍的編目和定價,而《天工》裡面則有葉氏工坊可以對外銷售的各種工匠用品的圖文介紹,還有一系列葉氏工坊對外開放的課程的編目。
「這三種都給我拿一本吧。」豐恣爽快地付了錢,捧起了厚厚三本雜誌。這些雜誌可是相當不便宜,每本的價格是半兩銀子,或者是半雲州銀幣,實際上,由於雲州銀行至今還沒發行更小幣值的輔幣,找錢變成很讓人頭痛的事情。雜誌貴到這個程度也是沒辦法,現在這些廣告,大部分是友情贊助,或者是從自家人的商號裡暗中操作,還沒能獲得太多實際的盈利。而雜誌的印刷成本高昂,則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不管是《國家地理》還是《天工》《書城》,似乎銷量都很是不錯。《書城》很討一些讀書人的喜歡,而《天工》則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將工匠作為一個團體來認真對待。至於《國家地理》,現在可是聲名遠播,在餘杭都已經開始有得銷售了。
「我是越來越搞不明白,你這又是在做什麼了。」在和葉韜碰頭之後,豐恣感歎道。
「哦?你不明白?那我可不敢把這事情交給你了。」葉韜笑著說。
「……是為了開啟民智嗎?」豐恣正色道:「以前是因為大部分人不識字,現在可不一樣了。連那些工匠們都能看得懂書了,他們也就能通過讀書,看到更多的東西。只是,你畢竟是對讀書人有點意見啊,將工匠單獨列出來,和讀書人地位一樣,專門為他們弄雜誌,就不怕又有人看不慣嗎?」
葉韜笑著說:「都有那麼多人了,還在乎多點人少點人麼?我可不是為了取悅誰而做這些事情的。開啟民智只是一個方面,實際上東平現在士農工商的劃分是越來越明晰了,讀書人可能還清高,有些看不起其他人,但從為這個國家做貢獻而言,大家都是一樣的。不光是士人、工匠,我還琢磨著要有給軍人和愛好軍事的人看的,要有給那些農民牧民們看的。而且,這也不光是傳播,更是交流。我們都有許許多多藏著掖著的東西,之所以我們不拿出來告訴別人,可能是為了利益,但同樣是因為沒有這樣的渠道。而現在,這樣一個渠道,就掌握在我們手裡了。」
「掙錢麼?」豐恣撇了撇嘴,對葉韜的這種豪言壯語一副不屑的樣子。
「順便嘛,掙得不多,現在印這些東西太貴了。《書城》和《天工》還好說,《國家地理》要不是廣告,鐵定賠本,有了廣告麼,呵呵,掙得還行。你還別說,杜風池那傢伙是真的有眼力,問我要了這個廣告的機會,這不,這幾天如家的鏈鎖客棧生意比以前好了有兩成多。十萬兩銀子,恐怕沒半個月就回來了。」葉韜坦率地承認。
「掙錢就好。至少也得是持平,不然,怎麼也不是長久之計。」豐恣點了點頭,他忽然又問道:「你可曾想過,將朝廷的邸報也這樣發佈出去?我看你弄的雜誌裡,很多都是最新的消息,應該是可以做到的吧。官面上……別說是你出面,就算是我去,也絕不會有問題啊。但是,傳播朝廷政令,或許還稍加解說,不使有人誤解,也讓尋常百姓能夠知曉,不被別有用心的地方官蒙蔽,這該是多好的事情啊。而鼓動百姓,使上下一心,或者辟除謠言,都能靠這樣的東西來做到了。」
葉韜笑了笑,果然,豐恣是個聰明到極點的人,他馬上就舉一反三地看到了信息傳播的力量。豐恣提議的,赫然就是代表官方喉舌的報紙了。但葉韜搖了搖頭,說:「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個是要留給你來做了。之所以先搞出雜誌來,不是因為雜誌就一定掙錢,或者是更好的交流方式,是傳播消息和知識最快的渠道,而是因為我可以準確面向買得起雜誌的那些人,讓這些東西能夠自負盈虧。這些東西的一月一刊,需要的是少數的專家來編纂,人力和印刷的成本都好控制。可是,你說的那個,且讓我稱呼它為報紙吧。到底要多快出一起才能滿足朝廷,或者說是,滿足基本的傳遞消息的需要呢?到底要印多少?定價幾何?貴了,一般百姓買不起,也不會買,失去了廣泛傳播消息的可能,便宜了,不斷往這個無底洞裡填錢,天王老子也做不到啊。現在,印刷雖然比以前便宜很多,可還是很貴啊。」
豐恣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這不,還是因為你攛掇著陛下,通過發令說所有樹木砍一補十……搞得紙價騰貴,這下自己吃苦頭了吧?」
葉韜呵呵笑著,不以為意地說:「你覺得不對?」
「為子孫萬代計,斷然沒有不好的道理。」他搖了搖頭,說:「那你讓我來丹陽,是來做什麼?單單為了這幾本雜誌麼?」
葉韜笑著說:「不盡然。你剛才所說的報紙,你遲早還是得搞出來的。不過,暫時來說,先是這些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