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章多提醒你兩句
貞觀二十一年五月初二,李世民發佈詔令,廢太子李治為庶人,流放瓊州,李治手下的諸多謀士被殺或者被流放。
詔令中同時宣佈,立吳王李恪為太子,入主東宮,吳王妃王氏為太子妃,並大赦天下。
隨後朝廷再發詔令,對朝中的人事做了部分調動,任免了一部分官員:司空長孫無忌領檢校中書令職,岑文本為中書令,馬周和蕭瑀為侍中,房玄齡和李世勣領尚書左、右僕射,李道宗為吏部尚書,楊師道為禮部尚書,劉德威為刑部尚書,司農卿李緯轉民部尚書,將作大匠閻立德升任工部尚書,王易為守兵部尚書並兼領新設立的軍器監大匠職,崔仁師、許敬宗為中書侍郎,褚遂良、於志寧為黃門侍郎。
以檢校中書令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尚書左僕射房玄齡為太子太傅,尚書右僕射李世勣為太子太保,守兵部尚書王易為太子詹事,侍中馬周為太子賓客,黃門侍郎褚遂良、中書侍郎許敬宗為左庶子,中書侍郎崔仁師、吏部侍郎蘇勖為右庶子,禮部侍郎高季輔為少詹事,並以檢校右驍衛大將軍王昂領太子左衛率,右武衛大將軍薛萬徹領太子右衛率。
隨著李治被人押送著從長安離開,前往流放地瓊州,這出在朝中震動挺大,但在民間卻並沒有引起太多波瀾的廢立太子之「好戲」,落下了帷幕。
辭職後清靜了幾個月,又重新被復職起用,還領兵部尚書之重職的王易,也知道在這個節骨眼上不能打馬虎眼,只能全力地去履行職責,以免出了什麼差池,被李世民那個想找人出出氣的皇帝責罰。
王易當初曾有過希望李恪這個才情不錯的皇子當太子,並繼李世民後任皇帝的想法,但如今李恪真的成了太子,並有可能成為大唐的第三任皇帝,王易卻高興不起來。
大唐幾任太子都遭遇悲劇的命運,李建成、李承乾、李治都是如此,王易不知道等待他那個妹夫的會是什麼,因為有妹妹王曇這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人物在,王易已經不能以平常心去看待這次事件了,這是關係到他們身家性命的大事,萬不能再重演前面幾位太子的命運。
王易也知道,王曇如今成了太子妃,他和王昂這兩個當哥哥的人,注定不會被任何人忽視。
王易不知道接下來歷史會如何發展,李恪會不會遇到前幾任太子一樣的命運,他能做的是,低調行事,盡量不張揚,不被人詬病和攻擊,在出現什麼意外情況時候他和家人及親近的人能身免,他希望大唐朝中的局勢能不再起大的波瀾,平平穩穩地發展下去,直到李恪當皇帝,他的妹妹成為皇后,到了那個時候,他就可以抽身離開朝堂,過逍遙自在的日子去了。
朝中發生了這麼大的事後,長孫無忌和王易商量了許多次,王易也聽了不少長孫無忌對他的忠告與勸誡,他也能理解長孫無忌在朝堂上站出來表態支持李恪當太子的無奈與失落。
站在另一個層面看問題,王易明白有長孫無忌這個極得李世民信任之人在,作為李世民及長孫無忌女婿的他,只要不做出謀逆的事,是不會被重責的,但如果因為一些原因李世民要交卸權力,想將皇位傳給繼任者,那他這樣身份特殊的人,很可能會被暫時「清洗」或者其他方式的特別「關照」,當權者都不希望有另外的人掌控朝廷的大權,長孫無忌不可以,作了李恪摯友及諸多親緣關係的他,更是不可以。
因為顧慮太多,王易也往已經年事很高,沒有任何活動的李靖府上去,以這些事咨詢他那位身體已經每況愈下的恩師。
身體情況已經完全不能與前幾年比的李靖,看到王易來看望他,非常的高興。
「晨陽,為師知道這幾日,你會過府來,坐下說話吧!」
「多謝恩師!」王易依言在李靖身邊坐了下來,直接說明了來意,「恩師,這段時間朝中起了這麼大的風波,弟子想來問詢一下恩師的意見,給弟子指點一下迷津!」
李靖沒有一點的意外,呵呵笑了兩聲,撫著鬍鬚道:「朝中起風雨,老夫這個早不管事的人都有耳聞,所幸如今終於平息,吳王被立為太子,或許這是大唐之最大幸事…」
「恩師為何這般說?」王易小心翼翼地問道。
李靖樂呵呵地說道:「陛下所有的子嗣裡面,各方面數吳王最類似陛下!其心性也不一般,做事執著,就從他為了娶你的妹妹為妃,等了幾年,還有,這些年在封地上,一再隱忍,但又不讓自己沉沒,時不時獻上一些朝政之策上就可以看出來,他的心性遠非李承乾、李泰、李治幾位陛下嫡子可比,想必作為昔日吳王如今太子的摯友,你比為師更瞭解他的品性才學!」
「恩師,恪王爺他雖然各方面都出色,但到底不是陛下的嫡子,如今皇后依然能生育,萬一過幾年再有子嗣,那會不會又起什麼風波?」王易最擔心的是這個,長孫皇后還不到五十歲,還是可以生育的年齡,萬一不小心又生下一個兒子,那會不會再起太子的廢立之爭呢?
李靖搖搖頭,「你放心,陛下定不會讓這種事情出現的!太子數立數廢,讓大唐的朝政出現了不穩,你也看到了陛下在李治這位廢太子出事後,做出的對策,東宮屬官都是朝中重量級的大臣,還有,此次事件後,陛下嚴令,若以後皇子間再有為儲君位出現紛爭,定嚴懲不怠,並以條文的形式警示後代,雖然說這不能杜絕以後再有皇子間為奪皇位而出現紛爭,但至少表明了陛下一個態度,那就是在他任時候,不可能再允許出現為儲君位出現紛爭的事!還有,你的另一位岳父長孫無忌第一個出來提議讓吳王當太子,這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他也認可了李恪這位庶子任太子,所以現任太子,只要不犯什麼事,太子位不會被危及的,即使皇后再生几子也一樣…」
「恩師如此說,弟子明白了,也放心了!」王易鬆了口氣,李靖這位對他敬若天人的前輩如此說,他的擔心當然消除了很多。
「不過…晨陽啊,為師還是有幾句話要送給你!」李靖神情變得嚴肅了。
「恩師有什麼吩咐儘管說,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李靖臉上現出與年齡不太相稱的犀利,盯著王易,「晨陽,你如今的身份與你的岳父長孫無忌沒什麼區別,你的妹妹是太子妃,以後的皇后,而你與太子又是多年的摯交,太子一向敬畏你,你對太子的影響非同小可,再加上這些年你為大唐做出的貢獻,得陛下異常寵信,又身居高位,是朝炙手可熱的人物,在朝中的影響力會非常巨大,從今以後,想巴結你的人會數不勝數。為師希望,你潔身自好,不要貪戀權勢與錢財,也不要陷入什麼紛爭進去,許多事能置身度外最後,不要遭到陛下的猜忌,也不讓以後的皇帝畏懼,這一點,你學學你的岳父長孫無忌!」
王易長身而起,對李靖恭敬地行了一禮,「恩師的教誨,弟子一定謹記在心,恩師的為官之道是弟子最為敬佩的,弟子以後一定會如恩師一樣,知進退,也會與岳父一樣,不專權…」
「唔!」李靖撫著鬍鬚,臉上又有了笑意,「為師知道,你明這個理,只是為師已經年事已高,恐怕在世時間無多,不能再對你教誨什麼了,所在今日趁機會,也多提醒你兩句!」
「恩師身體康健著,一定…」
王易的還未說完,就被李靖打斷了,「人終有個生老病死,為師的身體情況自己知道,為師的一些話,希望你能記住:如今太子新立,雖然陛下令諸多重臣輔佐,但太子到底是庶子,肯定有不少的大臣不服,此時的陛下最想做的,就是穩固太子的地位,加強太子在朝中的影響力,免得再出現亂事,因此會更重用如你及你大哥這般與太子關係密切,又有才學之人,那些反對太子之人會打壓,但這樣的情況不會一直持續下去,為免太子以後被你們這樣的重臣控制,威脅大唐的江山,待太子地位穩固後,一定會想辦法打擊你們的,為師的意思,那就是這兩年,你要盡力幫助太子,待太子的地位穩固下來後,要想辦法離太子遠一點,不要貪戀手中的權力,你可明白?」
這話讓王易再次震撼,也再起身,對李靖行了一大禮,「恩師所講,都是別人不會說的警言,弟子一定牢記在心,不敢有絲毫的忘記,弟子知道怎麼做了!」
「你明白就好,為師也不多說了!」李靖說著站起了身,從內室捧出一疊厚厚的書稿,放在王易面前,「晨陽,這是為師這些年所寫的兵法總結,是為師一生心血所在,希望這些兵法體會不因為師的離去而湮滅,如今定方在安東主事,短時間沒有機會回來,為師把這些書稿都交給你,希望你能將他們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
李靖的話讓王易很是感動,卻也從中體會到一種讓人酸楚、傷心的味道,眼圈有點發熱,但強自忍住,笑著對李靖說道:「恩師吩咐,弟子不敢不從,只是弟子魯鈍,怕不能完全領會恩師所著兵法中的精髓,有違您的所托…」
李靖呵呵笑了兩聲,「晨陽,為師知道你依你的才學,領會其中意思不難,為師將這些兵法總結交給你,沒有一點不放心,以後你可以找一個天資聰慧之人教之…」
「是,弟子謹記恩師的吩咐,一定會將恩師所著之兵法,傳給有將才之人,將恩師的衛公兵法傳承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