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泱泱大唐

第三卷 長安風流 第五章 這是什麼意思 文 / 黃昏前面

    第一百五十四章蘿莉養成

    長樂公主雖然年紀不大,但她知道女孩子出嫁時候要做哪些事,她還知道作為夫君家的父母,有可能還要在新婚夜後查看落紅,以驗證新進門的媳婦是否貞潔。雖然說王易的父親都不在了,沒有人會來查驗這個,但她已經嫁給王易了,她希望能和其他人的妻子一樣,能真正成為王易的女人。

    但長樂公主並不知道王易此時候的心思。王易因為心內原本就有點罪惡感,娶這麼點大的妻子,再加上早就打定主意,一定要等長樂公主身體長成形後,才能與她同房,以免歷史記載的悲劇同樣出現,讓長樂公主失去生育能力,甚至早逝,所以今日無論怎樣,都不會和長樂公主同房的。

    這個雖然可能會時常耍點小性子或者公主的大牌,但品性還是非常不錯,又長得異常美麗的小公主,王易可希望能一直陪伴著他,及至一起老去,當然要生一堆兒女出來。

    王易決定,接下來以後幾年,他就即當爹,又當媽,把未成年的長樂公主養大,來個「蘿莉養成」,待養成熟了,到時再找機會慢慢吃就可以了。

    不知道王易心思的長樂公主有點傷心,有點僵硬的身子整個都倒在王易懷裡,眼中有淚淌出來,幽幽地說道:「晨陽,你是不是不喜歡我?討厭我才不願意和我…」

    王易伸手刮了一下長樂公主秀挺的鼻子,替她抹去眼淚,笑著道:「誰說不喜歡你呢!你這麼可愛的小姑娘,聰慧美麗,天下沒有要會不喜歡的!」

    長樂公主偎在王易胸膛上,繼續哽咽,「你就是不喜歡我,娶我也是被迫的,所以現在…」

    「傻丫頭,盡說傻話,誰說是被迫的,」王易說著將長樂公主放在床上,自己也躺了進去,讓她枕在自己的懷裡,撫著她一頭散亂出來的長髮,「麗質,你也知道,女孩子十五歲才及笄,才可嫁人,你現在才十二歲,還是個小孩子,一般人家都是不捨得將這麼小的女兒嫁人的,如果是我們的女兒,也一定不會讓她這麼早嫁人的,那樣是對她身心的摧殘…」

    長樂公主驚訝地張張嘴,想說什麼卻被王易阻止了。

    王易笑著繼續說道:「麗質,我是個懂醫道的人,而且對醫道頗有研究,對一個人身體的生長發育情況很是瞭解,自然知道女孩子要到什麼時候當人家的妻子好,你現在是太年少了,不過…現在你的父皇與母后已經讓你嫁過來了,成了我王易的妻子,我一定要呵護好你,讓你有個健康的身體,我可不希望你以後時常鬧病,你是要跟我王易一輩子的,來日方長,以後有的是時間,你聽我話好不好,待你身體發育好了,我們再行夫妻之實,乖啊,你要乖乖聽話,好不好…」

    說這些話王易有些怪怪,這一點不像是夫妻間要說的話,反而好像是父親在勸阻女兒做什麼傻事一般,唉,誰叫他娶上一個這麼小的小妻子,如果是長孫凌那樣熟透的大姑娘,他現在哪裡還會在說這般說,老早在做新婚夫婦洞房夜應該做的歡好之事了。

    長樂公主將頭抵在王易胸上,幽幽地說道:「可是,我母后十三歲就嫁給我父皇,他們可沒…」

    「你父皇與母后的事,我們不去說什麼,但你是我的妻子,我必須要為你的健康負責,你自己也知道,你身子還未發育好,」王易拍拍長樂公主那還有瘦削的小屁股,再捏了一下她的小鼻子,「你現在也不懂男女之事,以後為夫會教你的,嘿嘿,好了,今日累了,我們睡吧…」

    「不!」長樂公主很是倔強,漲紅著臉道,「母后教過我男女之事,我知道怎麼做…」

    王易有點無奈,「好了,你乖乖地聽話,今日我們都累了,早些休息,我看你剛才都站不住身子了,明日我們還要回門,要早些起來,睡遲了明天都起不了身,今天我抱著你睡,好不好?」

    「你就是不喜歡我,只喜歡表姐,還有你那妾室蘇燕,才如此的!」長樂公主有點氣哼哼。

    「麗質,你出嫁前,我都已經和你母后說過這事了,想必你母后也和你說過吧?為夫是疼惜你,不希望看你身體發病,才這般想的,並不是不喜歡你,」王易在長樂公主臉上親了一口,「這樣吧,以後為夫經常為你檢查身體,若發現你身體已經發育好了,馬上就和你同房,好不好?」說這話王易覺得有點讓自己噁心,像一個偽君子一樣對投抱送懷的女子推拒,但…他確實是這麼想的,不想讓自己的一時貪慾導致長樂公主小小年紀虧了身子,他要做長遠的打算。

    當初遇到長樂公主的時候,王易就曾分析過歷史上那個長樂公主二十幾歲就早逝的原因,他想著長樂公主除了因為自身疾病的緣故外,還有另一個可能就是過早嫁人,太小就有性生活,而導致身體更加羸弱,各方面不利的因素結合,才導致歷史上的長樂公主生命永遠定格在二十三歲,花一樣的年歲就香消玉殞了。雖然說不能完全確定有這方面的因素,但學醫的王易卻是知道,這個可能性非常的大,為了長樂公主這樣一個可愛的人兒能活的更長,他要將一切不利的因素都消除掉。

    因此王易雖然抱著長樂公主,但想縱慾的念頭都沒有。

    聽王易這般說,長樂公主很快地抓起王易的手,放到她的胸脯上,「你看,我這裡都已經挺大了,去年開始也來了月事,母后說,來了月事就表明女孩子已經長大了,可以生兒育女了,我現在也長大了,可以為你生兒育女了!」

    王易有點哭笑不得,不過也順手檢查了一下長樂公主的胸脯,發覺這丫頭胸部確實是發育了,但一隻手都可以將兩邊都捂下,身上其他地方,也沒什麼脂肪,挺瘦弱的,趕緊把手移開,「麗質,你哪天可以看看燕兒的身體,還有你那幾位侍女的,她們那樣才是長大的樣子,好了,你不想睡,我抱著你,我們說說話吧,不說這個事了…對了,我都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想嫁給我,你現在與我說說,你什麼時候有想嫁我的念頭,嘿嘿?」

    王易轉換話題,長樂公主有點不甘心,但她已經明白王易的意思,再加上想起出嫁前母后和她說的一些事,知道王易真的為她著想,也不再說這些對她這個年紀的人來說似懂未懂的男女之事,而是伏在王易懷裡,小聲地說著以往的事。

    說起以往的事後,長樂公主剛剛臉上的鬱悶樣子沒有了,有點開心與興奮,還有羞澀起來。

    在說了一會她與長孫凌在洛陽遭遇王易的事後,臉上泛著羞搭搭色彩的長樂公主小聲地說道:「晨陽,你知道嗎?自哪次九嵕山狩獵時候,看到你將尉遲寶琳打敗了,我就想著以後要嫁你這樣勇敢的人,你拉著我的手,去登山時候,我就想…嗯,我非常喜歡你一直那樣拉著我!」

    王易捏捏長樂公主的小鼻子,「小小年紀,就想著嫁人的事了,羞不羞?」

    「哼,你那時對表姐那麼好,對我一點不好,我想著就生氣!」長樂公主說著掐了一把王易的腰,在王易痛的叫了聲後,得意地說道:「幸好父皇為我做主,不然我真的要嫁給表哥了!」

    「你無論嫁給誰都可以,就是不能嫁給你表哥長孫沖,你可知道,近親是不能結婚的,不然生出的小孩不是癡呆就是有其他病,那樣的話你們哭都來不及了!」王易嚇唬道。

    「有這麼嚴重嗎?」長樂公主有點被嚇住了,「可是,有表兄妹結婚的,他們生下的小孩並無異樣呢?」

    「那是他們運氣好,他們原本也沒有病症,你們可不一樣的!」

    「晨陽,不說這些了,我不喜歡聽,你和我說說你以前在杭州的事吧!」長樂公主整個人趴在王易身上,撒著嬌說道。

    「好吧!那我說一些趣事給你聽,」王易也很隨意地說起了他在杭州那幾年的事,不過最後話題還是引回到長樂公主身上,讓她講述自小在宮中的情景,在長樂公主很甜蜜地講述這些事的時候,王易也從她的嘴裡知道了許多他原先不知道的宮內之事,包括太子李承乾做什麼事被李世民訓斥,李恪還曾與長孫無忌當面爭執過一些事,等等。

    但長樂公主說的最多的還是認識王易後的事,說王易是她所認識的人裡面最讓人喜歡和敬佩的,她和表姐長孫凌時常會談論關於他的關於事,在兩人說了太多王易的好事後,她更堅定這輩子要嫁王易的念頭,並因此與表姐長孫凌都有點疏遠了,說著還一個勁地責怪王易這個大壞蛋…

    這些事聽了後更讓王易驚奇於這個小小年紀的公主,心思竟然遠比同齡人縝密,也來得成熟,看來以後得好好調教一下她,免得以後在府中讓她得勢,自己都治服不了她。

    可能是真的累了,長樂公主在說一小半天話後,連打了幾個哈欠,對王易說了聲困死了,就倚在王易懷裡睡去了,還捲著身子,很努力地往王易懷裡擠,兩隻手也環著王易。

    長樂公主這般擠著,讓王易覺得有點累,也不自在,不過他也不忍心去打擾她的好夢,盡量在沒有驚醒她的前提下,讓自己調整好身子。

    王易也累了,一會就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一早,王易喚醒了依然在他懷裡睡的很香和長樂公主,這個極少能在別人懷裡睡覺的小丫頭似乎很留戀王易溫暖的懷抱,在哼哼哈哈小半天後,都不肯起身,直到兩位侍女來敲門,準備替她更衣時候,才不情願地起身,還撒著嬌要王易把她抱下床。

    看著耍無賴的長樂公主,王易只得在兩位羞紅了臉侍女那吃驚的神色中,將長樂公主抱下床,並依她吩咐,在邊上看著她更衣梳理。

    青越在替長樂公主梳理長髮的時候,應兒過來以很快的速度替王易整好衣,看著在自己面前臉漲的通紅的這位數次被他稱為「姐姐」的長樂公主侍女為自己更衣,王易覺得,真正幸福的日子就從結婚後開始了,以後什麼事都可以有人侍候了。

    打扮停當後,又完成了府內的禮節,王易帶著已經小女人裝束的長樂公主,進宮回門去了。

    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還有其他諸多嬪妃,包括李恪的母親楊妃,及其王易不認識的妃子,還有李承乾、李泰、李恪及其他那些更小的皇子,都擠在一塊,等候他們這對小夫妻回門。

    回門的禮儀不少,王易按著宮內司禮的人吩咐行事即可,禮儀完畢,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又很關切地問詢了王易和長樂公主一些情況,並隱諱地問詢了他們有沒有同房的事,羞紅了臉的長樂公主不知道如何應答,還是王易悄悄地和長孫皇后說明情況。

    長孫皇后不置可否,只是說希望長樂公主能早些懷上孩子,說她和皇帝想早日抱上外孫,王易只能唯唯地應諾。

    王易又和長樂公主去拜謁了太上皇李淵,得了李淵不少的賞賜,差不多一天時間就折騰光了。

    從皇宮內回來後,按禮長樂公主需回公主府內居住,而王易是不能隨她一道去的,他要去公主府見長樂公主的話,還需要公主府上管事的人,及長樂公主本人同意才可。

    不過長樂公主大耍小孩脾性,不願意單獨回公主府,要讓王易陪她,跟著王易回原來所居的府裡,王易沒法,只得帶著長樂公主一道回到自己府上。

    此後的日子,王易都陪著長樂公主一道睡,也差不多每晚都是抱著這個小美人睡的,有好些日子,王易有點壓制不住那份原始的衝動,但硬是忍下來了。

    王易也讓長樂公主每天隨他一道起來,鍛煉身體,正式開始實施他的蘿莉養成計劃…

    第一百五十五章老婆不少,但…

    剛將長樂公主娶進門,蘿莉養成計劃實施中,王易又接著為下一場的婚禮做準備了。

    程序相似,需要準備的事情也類似,但又有很多不同。

    前面剛娶的到底是當朝第一公主,相對比較長孫凌的身份就相差了一點,再加上李世民刻意為了讓她女兒出嫁時候風頭蓋過長孫凌的出嫁,無論是場面的盛大還是嫁妝的豪華程度上,都達到了讓人咋舌的程度,在諸多方面長孫府的嫁女完全不能與之相比,也不敢去比較。

    這距離很近的兩次結婚,在王易的感覺裡也是相去甚遠,迎娶長樂公主時候,無論是皇帝李世民還是長孫皇后,都是很和藹的樣子對他吩咐要好好照顧長樂公主,送婚的李承乾、李泰、李恪三位皇子也對他很是客氣,但到長孫府上迎親,卻遠沒給予王易這般禮遇。

    在王易進門時候,長孫府上的那些以長孫沖為首的人對王易極度刁難,甚至讓王易做一些屈辱的事,讓迎親的人都有點憤怒了,原本帶著極好心情來的王易,都差點想調頭回府,不來迎親了,幸好他還是忍住了,並以自己的機智與靈活,將所有刁難都化解了,終於進到長孫凌的屋內,將翹首期盼了很長時間的長孫凌接了出來。

    長孫凌的母親竇氏倒是盡顯母親的關愛,一再吩咐長孫凌要盡心侍俸丈夫,還要與表妹長樂公主和睦相處,對王易很是喜愛的竇氏也希望王易能在婚後對長孫凌悉心照顧,讓她順利生產。

    長孫無忌不知是受了當日王易迎娶長樂公主時候刺激還是被李世民責罵過,在吩咐王易時候,有點沒好氣,以王易很意外的態度很嚴厲地斥責了王易幾句,並要求王易不得冷落她的女兒,對其他妻妾有偏愛,迎新的全部喜悅都被消去的王易,也忍著性子,聽著長孫無忌的吩咐。

    在長孫凌哭哭啼啼中上了花車後,王易才終於鬆了口氣。

    送親的娘家人由長孫沖和長孫渙帶領,這兄弟倆在送抵王易府上後,也馬上回轉了。

    這次主婚的人是長孫順德,這位長孫無忌的堂兄弟對王易還算不錯,以極大的熱情主持完婚禮後,在以一個長輩的姿態恭賀了王易和長孫凌一番後,才離去。

    入洞房前,長孫凌這個平妻還要先去拜會先一步進王易家門的長樂公主。

    雖然說平妻和正妻是差不多相同的身份,但還是有一點點的差異,至少一個先進門,一個後嫁,更不要說長樂公主是當朝第一公主,長孫凌在面見端坐在屋內的長樂公主時候,一改往日與自己表妹間親密隨意的樣子,很正式地對長樂公主行了大禮。

    幸好長樂公主也沒擺什麼架子,在長孫凌行禮後,趕緊上前攙起,依然以表姐相稱,在王易示意下,也很快讓王易伴著長孫凌回洞房去了。

    不過在王易前離去時候,長樂公主也上來對王易抱怨了幾句,說從今天起,就不能天天窩在王易懷裡睡覺了,她要王易盡量想辦法多陪她一些日子,王易只得無奈地答應了。

    隨長孫凌嫁過來的一名喚作小寧的丫環,進屋來替長孫凌御了妝,解去身上的喜服,在服侍好這些後,才退了出去。

    不知是長孫凌知道了王易去迎親時候的遭遇,還是剛剛見到長樂公主時候受了委屈,或者是因為其他原因,在禮盡其他恭喜的人都散去後,長孫凌馬上倒入王易懷裡,哭了起來。

    「凌兒,怎麼了?還哭鼻子了,是不是不願意嫁過來啊?」王易打趣著笑道。

    「不是!」長孫凌搖著頭,「這些日子,我好害怕,好幾次夢見你被陛下和父親責罰,還把我關起來,不讓見你,還有…」長孫凌眼淚汪汪地抬起了頭,「我都不知道今日是不是做夢…」

    王易重新將長孫凌擁入懷裡,抹去她臉上的淚,拍著她的肩膀安慰道:「我早就說過,一切不會有事的,好了,今日累了,我們早些休息吧!」

    長孫凌聽話地點點頭,將頭從王易懷裡抬起頭,凝神了王易一番,終於露出了個笑容:「夫君,晨陽,你現在是我的夫君了,妾身該為服侍你安寢才對!」

    「待你以後將腹中的小兒生出來後,再來服侍為夫吧!」王易笑著扶正長孫凌的身子,伸手撫摸著長孫凌那已經挺起來的腹部,「不知道你肚子裡懷的是男孩還是女孩!」

    「一定是個男孩!」長孫凌很肯定地說道。

    「為什麼?」

    「他老是在動,害的我…害得妾身時常不得安寧!」

    「你以為當母親有這麼容易啊,還是你這般特殊的母親,沒有他,你還不一定能嫁入我們王家呢!」王易依然笑著道。

    「哼,都是你出的餿主意,害得我差點被父親責罵!」長孫凌掐了一把王易,咬牙切齒地說道,「你自己在打麗質的主意,又不放過我,你這個人不是一般的可惡!」

    「好了,你們現在都是我的妻子了,以後可不許再提這些事,你們還要和以前一般,和睦相處,若有人耍小心眼,休怪為夫不客氣,用家法懲罰!」

    「啊…什麼家法!」

    王易一臉的詭秘,「暫時不告訴你們,待以後你們犯了事,就會知道了,來,為夫今日服侍你安寢!」

    王易說著,一把將長孫凌抱到床上,很溫柔地替長孫凌解去外面的衣服,換上睡袍,讓她枕在自己懷裡。

    這段時間以來一直提心吊膽的長孫凌,依在王易懷裡,感覺到從來沒有過的踏實感,手和腳都粘到王易的身上,撒著嬌道:「夫君,今日是我們的洞房花燭夜,可是妾身有身孕,不能和你歡好了…你不會不高興吧?」

    「為夫能將你娶進門,怎麼會不高興呢?我們已經是老夫老妻了,為夫已經把你身上都已經仔細觀察了個遍,我們真正的洞房花燭夜早就有過了,今日我們一道躺著,為夫也滿足了!以後有的是機會…不過,嘻嘻,若是你想,為夫會滿足你的!」

    「討厭!」長孫凌啐了王易一口,「這怎麼可以,萬一傷到腹中的孩子,那如何是好?」長孫凌感覺到了王易下身的變化,伸手捏了一把後,「你真的想要啊…可是妾身這樣,實在是怕,要不,等一會妾身睡著你,你過去找麗質…」

    「好了,我們睡覺,今日怎麼能不陪你,去陪麗質呢!」王易的手繼續在長孫凌那高起的腹部撫摸著,也偶爾遊蕩上來,在長孫凌那因懷孕,豐滿程度遠非昔日可比的胸部揉捏幾把,在長孫凌喘氣聲聲中,把他與長樂公主間的事也說給了長孫凌聽。

    長孫凌非常的驚訝,「夫君,你竟然能忍得住…讓麗質再長幾年身體…」

    「我可不希望一時的貪慾,將原本身體就不太好的麗質身體再變差去,反正再過幾個月,你生產完了,就可以…嘿嘿,還有燕兒呢!」王易自嘲。

    不過王易是有點鬱悶,接二連三地娶了幾個老婆,還有一個妾室,但現在他卻連個能一道歡好的人都沒有,只能將非常旺盛的**忍著。在與自己的妻子一道躺著的時候,要忍住這份慾念,還真的需要非常強大的忍耐力,他也只好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去,比如去想朝事,還有歷史上記載的隨後幾年會發生的大事,到時他該如何解決。

    這些辦法倒好,可以有效地轉移注意力,長樂公主還稚嫩,不知道如何**男人,勾起男人的**,睡覺時候只是把人伏在他懷裡,再加上她的身體還比較單薄,胸部也沒什麼特別吸引人、壓迫人的地方,臀部也沒完全發育,芳草地也沒出現,這讓學醫的王易完全沒有慾念對長樂公主下手,畢竟那是自己的老婆,要過一輩子的,不是發洩完就可以拍拍屁股不管的,因此在與長樂公主一道就寢時候,他能很好地忍著,但早經人事的長孫凌卻完全不同,就剛剛幾把揉捏中,還有有意無意的身體觸碰中,已經把王易的慾火完全勾引起來了。

    「夫君,燕兒剛生產完,要恢復身子也要好幾個月,妾身離生產還早,能侍候夫君更不知要什麼時候,你不是很辛苦…」王易的兇猛長孫凌是有過體會,她感覺憑她一個人完全吃不消王易的生猛,她很是擔心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王易怎麼過。

    「只要你不來勾引為夫,為夫就能忍得住!」王易笑著將長孫凌在他身上遊蕩的手打落下去。

    長孫凌卻繼續將手放上來,但沒再**王易,而是摟著王易的頸,悄聲地說道:「夫君,隨妾身嫁過來的小寧,也是你屋裡的人,要不妾身讓她來陪你,免得你憋著傷了身子?」

    「不…不!趕緊睡覺,明天還要回門呢!」想到這名剛剛出屋的,以前並沒什麼見到,但卻是長孫凌身邊貼身丫環的漂亮女子,王易覺得非常陌生,陌生的人如何下得了手。

    「夫君,我是說認真的!」長孫凌卻依饒,「小寧本就應該侍侯你的,你想的話只要和妾身說一下就可以了…還有隨麗質一道過來的應兒和青越,你若有這個想法,可以和麗質說…」

    「好了,睡覺,不許再說此事,不然就要家法懲罰了!」

    「那好吧!」好心沒有得到好報的長孫凌撅起了嘴,也沒再說什麼,依然閉上眼睛,並很快在王易懷裡睡著了。

    但被長孫凌剛剛這話勾起別樣心思的王易,卻是很久好才入睡…

    第一百五十六章小子,你得為朕好好做事

    前後相差一個月的兩次結婚,兩個洞房花燭夜,都給王易留下了遺憾,也讓王易的兩位妻子長樂公主和長孫凌留下了個解不開的心結。

    不過王易到底是有著三四十歲心理年齡的人,前後兩世經歷過來,對**的貪念還是能很好地控制,自然不會放任他這具身體原本應該有的衝動,不顧後果地做事。

    原本長孫凌懷孕到這個時候,腹內的胎兒已經安定下來,可以有節制性的房事了,但長孫凌怕出問題,王易也只得隨她,用不一般的意志將自己的**念頭克制起來,即使因為懷孕後,長孫凌那越加豐滿的身體貼著他睡,也最多動動手腳,沒進一步的行動。

    新婚夜就如此過去,第二天,依然要回門,長孫凌並不知道王易來接她時候曾受過她兩位哥哥的刁難,王易也沒和她說,在回到娘家時候,很是興奮,進了府後,就跟著母親去到一邊說體已話去了。王易心裡是有點忐忑,怕長孫沖和長孫渙再有什麼惡意的言行,不過還算好,這對哥們只是言語上對王易有點冷淡,並沒其他什麼刁難,可能是因為長孫無忌訓斥過兩人的緣故。

    對於長孫無忌來說,女兒現在已經正式嫁入王家門,成為王易的妻子,且腹中已經有了王易的骨肉,原本對長孫凌這個女兒就很是疼愛的他,最終從心裡接受了王易這個女婿,把過去的這段時間遭到的屈辱掩藏了起來,也把王易當正式的女婿看待了。

    長孫無忌表現這般,其他長孫家族的親眷對王易表現也是不錯,讓王易原本有的擔心也消除了。

    長孫無忌與昨日迎親時候表現有了不一樣,這挺讓王易驚喜,在與長孫凌一道告別回去時候,所有的鬱悶與擔慮都消除去了。

    到了婚後的第三天晚上,王易讓長樂公主、長孫凌、蘇燕三位妻妾都隨他坐在一塊吃飯。

    原本蘇燕死活不肯過來坐一道,在王易的一再要求下,並在長樂公主和長孫凌兩位妻子的許可下,蘇燕答應一道吃飯,小子吟也抱了過來。

    已經滿月的小子吟與出生時候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還真的如王易對王曇所說般,幾天過去,小孩子臉上的皮膚舒展開來,看上去不但不醜,而且還挺可愛了。

    小子吟剛出生時候有七斤多重,一個多月養下來,已經長到十多斤了,白白胖胖,很是愛笑,但也很愛哭,笑的時候非常的惹人喜愛,大大的眼睛都瞇成縫了,還有兩個小酒窩;哭的時候更讓人心疼,整天守著小子吟的王曇,沒事就喜歡將小小人兒抱起來,更不要說哭的時候,恨不得自己代她難受,惹的王易時常訓斥。

    後世帶過多年小孩,再加上又是學醫的,王易非常知道剛出生的嬰兒要如何養,那些營養等方面自不用說,關鍵一點就是不能多抱,小孩子自己會躺的時候就讓她躺,甚至哭的時候也放任她哭一會,以免對大人的抱有依賴性,以後難養。

    大人太疼愛,動不動就抱懷裡的小孩,養著是很辛苦的。

    王易不同於一般的育兒經讓府上的眾女很是不滿,總有人喜歡偷偷去抱,但在王易數次發怒後,也不得不聽從王易的吩咐。

    今日來與大人一道吃飯的小子吟興致也是很高,剛睡醒喝足奶的她看著邊上許多笑吟吟看著她的大人,一張嘴時不時咧開笑著,惹的王易那幾位原本各懷心思的妻妾很是開心,把王易都冷落在一邊,全都去逗小子吟玩了。

    看著幾位妻妾全都露出打心底的開心,王易也很是滿意。

    屋裡女人多,如何讓她們和睦相處是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即使是長孫凌和長樂公主這對一道玩了多年的表姐妹,都要起紛爭,更不要說上一年時候還相互吃過醋的蘇燕和長孫凌之間的相處。

    王曇是堅決站在蘇燕這一邊,即使蘇燕只是妾室,地位根本不能和長樂公主、長孫凌比。

    不過今日也一道呆著的王曇,也是和其他幾位女人鬧到一塊去了,搶著抱小子吟,直到王易大聲抗議,桌上的菜都涼了好,幾位按年齡說才是小小姑娘的女人,才不情願地坐回到桌邊來。

    只不過原本吃飯很慢的長樂公主和長孫凌,今天吃飯的速度都很快,飯剛吃完,又搶著去抱小子吟了,惹的還正吃著飯的王易又一陣不滿,不過這次他迎來的是幾個不滿的白眼。

    飯吃完一會,王易讓蘇燕將小子吟抱回去,準備按撫小東西睡覺,長樂公主和長孫凌很是不捨地看著被抱走依然有笑聲傳來的小子吟。

    直到蘇燕抱著小孩出了屋,兩女才收回眼神,長孫凌摸著自己那有點起伏高度的肚子,拉著王易的手,嬌聲問道:「夫君,吟吟出生前你就給她起了個名,妾身肚中的小兒你也想個名吧?」

    這話讓站在王易另一邊的長樂公主一陣不舒服,長孫凌卻沒發現,王易卻是感覺到了,忙以話岔開,「凌兒,為夫現在都瞧不出你肚中是男還是女…過幾日待為夫好好想一起!」

    「那你男孩女孩名都想一個麼,好不好?」撒著嬌的長孫凌在瞥向王易身邊的長樂公主時候,也看出了她這個表妹神色很是不自然,又忙改口,「那好吧!待過幾日再說…」說著打了個哈欠!

    「這幾日累了,你早些去休息吧!」王易拍拍長孫凌的手。

    「那你…」挽著手的長孫凌原本想說讓王易也去陪她,但看到神色已經很難看的長樂公主,忙把後面的話收住了,也不知道接下來說什麼,只是神色尷尬地看著王易。

    長樂公主也不說話,只是用委屈的眼神看著王易。

    王易有點頭疼,一下子娶了兩個老婆,晚上陪哪個還真是個頭疼的問題。

    兩個都是妻,不能厚此薄彼,一碗水要端平,但他又沒有分身術,也不能趕場一樣,這個陪半夜再起來去陪另外一個,他得想出個辦法來。

    王易眼珠子一轉,拉過長樂公主的手,「麗質,你先回房去,替為夫看看要呈給你父皇看的奏折那般寫好不好?一會我再過來陪你,」說著對長樂公主使了個神色,再對長孫凌道:「凌兒,為夫先陪你回房,你要早些睡覺,養好身體,這幾天累著了,臉色都很難看了…」

    聽王易這般說,兩女也不好再說什麼,答應了就各自去了。

    王易陪著長孫凌回房,陪著已經起了心思的這位准媽媽在床上小聲說著話,長孫凌似乎明白王易的打算,要王易陪她睡覺後,再去陪長樂公主,王易也答應了。

    長孫凌確實困了,在王易懷裡一會就睡著了,王易將長孫凌安置了,再吩咐了隨嫁過來的小寧幾句,就到長樂公主的屋裡。

    長樂公主正坐在床邊看著燈花出神,身份位侍女寧兒和青越戰戰兢兢地站在一邊,看到王易進來,兩女才鬆了口氣,滿是驚喜的長樂公主也馬上起了身,迎了過來。

    還是小孩子脾性的長樂公主,每天都希望王易陪在她身邊,王易在迎娶長孫凌的這兩天,沒陪她睡,她已經有點委屈了,今日王易再不過來陪她的話,她都要哭鼻子了。

    王易在陪長樂公主睡的時候,也用按量委婉的語氣,說了自己的打算,說妻妾中每個人都是最心愛的女人,他會對每個人都好的,對最小的長樂公主更是會比其他幾位多一點愛,希望長樂公主能體諒他作為丈夫的難處,但長樂公主並未表態。

    王易的口才還算不錯,經過幾日的哄勸,還有威壓,長樂公主和長孫凌終於同意下來,讓王易每人陪她們一個晚上,王易這才鬆了口氣。

    家裡的事搞定,婚期差不多也結束了,王易得再去行他所負的責。

    因為時間已經是五月初了,都夏天了,原本王易答應李世民的新一年提案,都未呈上去,他在婚假結束後,也先到宮中請見。

    正在看奏本的李世民在示意王易一邊坐下後,皮笑肉不笑地問道:「賢婿!有沒有讓朕的女兒受委屈啊?」

    「陛下,臣如何敢讓公主受委屈!」李世民新改口的稱呼讓王易有點不適應。

    「是嗎?」李世民斜著眼,半信半疑地看著王易,在看的王易發毛時候,這才轉過換了副眼神,壓低聲音道:「小子,朕聽皇后說,你希望過幾年後再與長樂同房?」

    「陛下,臣前些時候曾和陛下說過,讓公主長大成人後再出嫁,如今公主已經嫁給了臣,臣一定要努力讓公主的身體保持健康,這事…想等公主長大,身體長好後再考慮!」王易抬起頭,看著表情奇特的李世民,「希望陛下能明白臣如此做的理由,並不是故意冷落公主!」怎麼又稱小子了?

    「好了,你不必解釋,朕相信你!」李世民話雖這樣說,但在說完後卻哼了聲,表示有點不滿。

    「多謝陛下信任,臣以後一定會把公主養的白白嫩嫩,不讓她生病,不讓她受委屈!」王易有點想拍胸脯保證的念頭。

    「好了,別這般樣子,朕諒你也不敢讓長樂受委屈,不要朕定不饒你!朕對你可是特別的恩寵,讓你同娶了朕的女兒,還有輔機的女兒,你可千萬別讓朕在以後有後悔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李世民半提醒半威嚇地說道:「你可得要替朕好好做事,別負了朕對你的期望!不然休怪朕不講情面!」

    第一百五十七章堅決不同意

    「是,陛下!臣一定用心做事!」王易忙不迭地點頭承應。看來李世民心內的不痛快已經快消除光,對於他的女兒與別人的女兒同侍一夫的結局,也不再耿耿於懷了。

    「你上次不是與朕說,有一關於科舉改革的提案要呈上來,為何大半年過去了,也沒個音信?」

    見李世民問這個,王易趕緊解釋,「陛下,臣當初所慮不周,在寫了幾個樣本後,看來看去總覺得還有許多地方沒有考慮到,因此想仔細瞭解一番後,再做修改,不過臣覺得,科舉糊名制必須要實行,那樣對於所有參加科舉的士子來說,會公平得多…」

    王易起初想向李世民提出修改科舉制度,增加一些後來出現的、對於考生來說顯得相對更公平的條文進去,但他那是基於歷史記載去想的,現在他真實去接觸了正在實行的科舉制度,發覺正在實行的科舉制度與歷史記載的又有不小的出入,他寫了幾個奏本都覺得不滿意。

    王易知道,古代的科舉與後世被無數家長看得很重的高考相比,在整個社會民眾心中的地位更重,包括統治階層,還有各級士大夫及普通的農家子弟。統治階層想以此手段來選拔更多的人才為朝廷所用,而包括各級士大夫和寒門子弟,是想通過科舉手段進行官場,如此關係重大的事,要改動制度與方式自然要慎而又慎,要說服包括李世民這個皇帝為首的大唐統治階層,必須要有非常充足的理由才行。王易覺得他不提則已,一提就一定要說服李世民,因此想再去更多地瞭解現在的科舉方式,包括許多歷史不曾記載的細節,然後再詳加考慮,這樣會更穩妥些。

    不過試卷糊名這一點,他卻可以很大膽地和李世民說。

    唐朝以後,甚至包括唐朝中期以後,科舉都是糊名制的,也就是主審的考官是看不到考生的姓名等信息的,更不要說王易後世所處的時代,大小考試無數,除了那種騙騙人充充數的開卷考試外,基本上的考試姓名等信息那欄都是被封掉,閱卷的人看不到的,這是最基本的防作弊手段。

    把考生所填寫的姓名、籍貫等一切可能作弊的資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閱卷官無法得知每張卷子是誰,甚至如宋朝以後那般,將考生所寫的內容再讓其他人執筆,以相同字跡抄錄考生的試卷,這些手段對於參加科舉的考生來說,就相對公平很多。

    除了這一點,王易考慮的還很多,包括現在並未實行的殿試,還有選拔武士的武舉等,當然還有王易出於實用目的,想讓朝廷重視除經義之外的其他科目的考試,比如算術、理化等科目,選拔科技方面的人才,讓大唐的文化、科學技術能方面都能得到快速的發展。

    不過這些他並未完全考慮成熟,這些事項太過於繁雜,要考慮的方方面面非常多,幾個月之內不可能考慮周全的,當然不需要有人幫忙,所以他現在也沒有將這些東西用完整的文字寫出來,只把一些大綱一樣的概要寫出來,等以後慢慢潤色了。

    聽了王易大概地講了科舉這方面的事,李世民沉思半晌後,臉上露出恍然狀,「唔,所慮不錯,剛剛說的這些也挺有理,朕知道你一定花了心思去考慮過這些了,朕也不催你,待你細細想,多花些時間想,想成熟了再給朕呈上來,朕希望你能寫出一個讓朕滿意,讓諸臣驚歎的方案來!」

    「是,陛下!多謝陛下!」王易趕緊作禮致謝,再瞅瞅李世民那顯得很和善的臉,露出點狡黠的笑容,「陛下,臣也曾想過,若是臣沒這般幸運,得陛下賞賜,給予重用,而是與其他士子一般參加科舉,因為沒有名聲,投行卷也不知往何處投,有可能連考幾年也不會及弟,陛下也看過臣寫的奏本,實不能與其他大臣的相比…所以,臣覺得,現行的科舉制度是需要改動一下…」

    王易原本說,以他肚裡那點「真實」的才學,參加科舉根本沒有高中的機會,但這樣真實的情況卻不能說,話從嘴裡說出來,變得有些不倫不類了。

    李世民卻沒聽明白王易真實想表達的意思,還以為王易是在自謙,當下笑著道:「以你才學,參加科舉也一定會驚震四座的,更不要說你父親還是名震天下的王大將軍,哈哈…」

    「陛下說笑了!」王易有點尷尬,也準備轉移話題,「陛下,臣除考慮科舉之事外,也想到了其他一些念頭,今日也想與陛下說說!」

    李世民一聽很有興致了,「哦?!賢婿,你想到什麼?儘管與朕說來!」並示意王易坐下說話。

    王易依言在李世民身側坐下,清清喉,「陛下,如今我大唐天下各地都豐產,糧食很多,百姓家裡的存糧吃不完,但百姓家裡除了存糧,其他財物並不多,若他們想增添些什麼,只有通過賣掉存糧,才可以換取其他物品,如此就需要更多集市、貿易場所,也需要朝廷、各級官府支持商業,商業繁榮了,朝廷可以收到更多的賦稅,而如今我大唐各地商業貿易遠未繁盛,即使如京師長安也是如此…」

    李世民卻打斷了王易的話,「長安的東、西市不是足夠繁盛了嗎?」

    「陛下,東西市是繁盛,但卻可以更加繁盛,如今的東西市開門時間都在午後了,每天交易時間很短,晚上也是早早歇業,若是能延長交易時間,那會有更多賣和買的客商到這兩地去,因此臣覺得,需要延長東、西市的交易時間,相同的,除長安外,其他各地的市坊也應該如此,還有…」王易咬著牙將他所想的另一點也講了出來,「如今長安及各大城市,都實行宵禁,宵禁制度雖然可以減少治安案件的發生,但給百姓也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更是大大禁錮了商業貿易,許多店舖原本可以在晚間也做生意,但夜間有宵禁,生意是做不成了,因此臣覺得,應該將宵禁時間大大往後推遲,甚至取消宵禁…」

    「那怎麼可以…」李世民斷然否定。

    「陛下,您先聽臣說…」見李世民皺眉了,王易很是著急,在得李世民許後,繼續說道:「陛下,天下貧窮,百姓吃不飽飯時候,鬧事的人才會多,若是天下豐產,百姓都能吃的飽飯,那還有多少人願意出來做那些作奸犯科之事?」

    王易在李世民的沉思中,以很快的語速繼續說道:「陛下也看到了,貞觀四年,天下豐產,全國判死刑者才不過二十幾人,去年也是差不多的人數,各地的監獄裡都是空蕩蕩的,這說明人心都是思定的,天下安定、富裕了,不需要施行宵禁,各地的治安情況都能好轉,犯事的人就會少去…」

    「就似對外作戰一樣,陛下不是否決了一些朝臣提請的修築長城的提議,說是可以用我大唐精銳的兵馬,將諸胡都征服,將沙漠裡的敵寇掃除乾淨,不需要長城來護衛大唐的安寧,臣甚是贊同陛下此議。臣覺得對外如此,對內也可以一樣,陛下採取的諸般政策,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那就是最好安定民心、穩固社會的政策,隨著這些政策的實施,並保持各級官府官員的清廉,臣覺得,天下作奸犯科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少,遠比實行宵禁來的有效,因此臣覺得,宵禁之策,可以在慢慢縮短時間後,在一定時候將其取消,宵禁取消了,再加上朝廷的其他政策,那樣會極大地促進商業的發展,到時我大唐天下會更加的繁榮…」說到這裡,王易頓然停住。

    「唔,說的挺是在理,讓朕都有些心動了!」李世民面露笑意點著頭,「不過此事事關特別重大,朕現在不可能給你明確的答覆,朕還需要和其他諸臣商議…」

    王易聽了卻是大喜,「多謝陛下不責臣亂語之罪,臣所慮不可能很周全,陛下理當聽一下更多人的意見才對!」

    「好了,不必這般謙辭,朕喜歡看你款款而談時候那般自信的樣子,那才是你王易本性的流露,朕不喜歡看你這般唯唯諾諾,還有,」李世民嘴角露出了點溫和的笑容,「以後就我們兩人之間說話,不必一口一個『陛下』,朕已經將女兒嫁與你了,你得要稱我一聲岳父大人才是,哈哈…」

    「是,陛下…哦,岳父大人!」王易說話間趕緊改口!唉,面前這個是自己的老丈人之一呢,幸好只要稱呼一聲岳父,要是如後世一般喚老婆的老子叫「爸爸」,那王易估計怎麼都叫不出口。

    李世民滿意地點點頭,端起茶杯喝了口茶,似很隨意地問道:「賢婿,朕聽說你那妹妹王曇很是聰慧,得你所教,小小年紀才情也非常不錯,各方面連恪兒都不如她,恪兒的母妃也見到過你妹妹,非常的喜歡。恪兒未曾納妃,楊妃她也向朕提了,想…」

    王易大驚,他知道李恪在打他妹妹的主意,但沒想到這事都已經到了由李世民提出的地步了,那如何了得?當下以非常迅速的動作站起了身,堅決地拒絕:「陛下,萬不可…」

    聽王易在他沒就完前就開口拒絕了,李世民臉色一沉,有些不快地說道:「怎麼,你不願意讓你的妹妹來當朕的媳婦,來當蜀王妃啊?還是已經與人訂了親家?」

    「陛下,那不是,臣的妹妹年幼,何來定親之說!臣只是想,臣的這個小妹今年才十一歲,還是個極不懂事的小孩子,遠未到婚嫁的年齡…陛下的旨意臣是不應該違抗,但臣的妹妹年齡實在太小了,現在討論這樣的事還太早,臣想等她及笄後再討論她的婚事!」王曇才多大啊?王易可沒李世民那般狠心,會讓自己十二歲的女兒出嫁,他可無論如何都不同意自己才十一二歲的妹妹嫁人的。

    再過幾年,待王曇身體發育成熟了還差不多。李恪那個小禽獸,可不會像他一樣,來個蘿莉著成,待王曇長成熟後,再動手吃的…現在有人想打王曇的主意,他是堅決不同意的。

    「朕不是把長樂嫁與了你,她今年也才十二歲!」李世民有點惱怒。

    「陛下這是相信臣會好好愛護公主,所以才把未成年的公主托付與臣,臣懂醫道,並且一定會將公主養至成年後,身體發育好後,才會…才會…臣的妹妹臣最清楚,現在還是什麼事都不懂的小女孩,整天只知道玩樂,也不懂禮數,所會一些都是從臣這時學去的歪門邪道,若現在就讓她當蜀王妃,定會讓人貽笑大方,壞了皇家名聲的,即使陛下有此意,也要待幾年她長大以後再說!現在即使陛下嚴責臣,臣也不會同意的…」王易說的依然非常堅決。

    王易心裡也馬上有了個決定,不論以後李恪以什麼目的來府上,一概拿大棒將他趕出去,沒想到這廝竟然通過皇帝與楊妃來打他妹妹的主意,而且事前一點都沒向他說過,這還了得。

    李世民盯著王易看了一會,確信王易所說的是真心話後,這才露出了個笑容:「他們是年齡尚小,那就待他們年齡再大些,朕再向你提吧,好了,隨朕去看看你的岳母吧…」

    「陛下…那好吧!」王易心裡很鬱悶,他這個辛辛苦苦培養起來,各方面才智都已經非常不錯,還很鬼精靈的妹妹,看來是逃不出李世民父子的算計了。唉…

    王易隨著李世民到了立政殿,看望了長孫皇后,並為這位已經成了他丈母娘的美麗女人檢查了身體,叮囑了一些因身體情況改變,生活中需要新注意的事項,同時也接受了長孫皇后的吩咐,並保證會好好照顧長樂公主,過些日子會陪長樂公主進宮來看看的…

    第一百五十八章盛世已經來臨(第三卷終)

    王易在回府後,心裡可是不痛快,嚴厲地責怪了王曇幾句,讓她離李恪遠一點,並不知曉情況的王曇一肚子的委屈,幾位弄不清事情的妻妾忙過來勸,面對一群女人的溫柔攻勢,王易只得敗退。

    可能李恪也知道了王易當日堅決的拒絕,在接下來一段時間,都沒到王易府上來。

    李恪不來騷擾,王易也落了個安心,除了去軍中履行一下自己的職,做一些其他需要做的事外,大部時間都呆在府內陪著幾位似他女兒般的妻子,當然也時常帶她們出去玩。

    長樂公主婚後一直不情願到公主府中居住,喜歡與王易和長孫凌、蘇燕一道住在王易先前的府中,人多熱鬧,也隨意,只是偶爾逼著王易隨她去公主府中小住一兩天,王易也滿足了她的要求。

    王易「恩威並施」的計策還是取得了效果,再加上小子吟這個「粘合劑」在那裡,除了王易剛大婚後那一段時間幾女間還有點暗暗的較勁與敵對外,幾個月過去了,王易這幾位妻妾間相處得也挺融洽了,沒有明爭暗鬥,至少在王易面前,表面上她們都如姐妹一般,親密無間了,甚至都會當著其他人的面,和王易表示親熱,還有好多次,三個女人同仇敵愾共同對付王易,這讓王易放心不少。他也希望,真實的內心裡,她們幾人間也能如姐妹們相處,他不希望家庭內部起紛爭。

    王易的大哥王昂也時常帶著妻子岑若然一道過府來玩,成婚後一直還沒懷上身子的岑若然,非常喜歡抱著小子吟逗樂,喜歡孩子是女人的天性,一大群女人因為有王子吟這個可愛的小丫頭,相處的挺好的,包括隨嫁過來的幾名侍女。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炎熱的夏天就過去了,產後恢復不錯的蘇燕早就可以和王易同房了,不過王易只是在極少的幾天,陪著蘇燕一道睡,其他日子,都是回到長樂公主或者長孫凌身邊睡的,這是作為妾室的悲哀,王易至少在現在要遵守這個遊戲規則,不讓長樂公主和長孫凌有意見。

    不過王易這段時間「專寵」蘇燕的舉動還是惹得長樂公主和長孫凌心裡發酸了,只是在王易甜言蜜語的「哄騙下」,不敢表露出來而已。

    王易還是拒絕了長孫凌當日曾經提議過的讓幾名隨嫁過來的侍女來臨時充當「角色」,與這幾名侍女沒什麼感情,即使要將她們收入房中,也要過些時候,熟悉了再說,至少是在與長樂公主圓房後,不然這個與他後世女兒差不多年歲的小妻子,吃醋都要吃到酸中毒了。

    十月初,天氣轉涼的時候,長孫凌也生產了,與蘇燕一般,同樣生下了白白胖胖的女兒。這讓長孫凌大為失望,對自己也是很惱怒,原本她以為先於長樂公主前懷孕,一定可以早於長樂公主為王易生個兒子出來的,那樣他在府中就可以很驕傲了,但如今生出來卻是個女兒,讓她非常失望。

    母以子貴,作為妻子的也不例外,第一胎為王易生了個女兒,長孫凌覺得滿心的委屈,在王易面前都有點失去了底氣,再加上這個女兒是未婚就先育的,讓她滿是不是滋味。

    但王易卻一點不介意,在這個沒有計劃生育的時候,無論兒子還是女兒都多多益善,反正以後這些妻妾都可以再生多胎,他不擔心沒有兒子。

    王易很有興致地為長孫凌所生的這個漂亮女兒取了個「王子矜」的名,與蘇燕所生的王子吟一樣,他都非常喜愛,看到王易不介意,長孫凌的心裡才好受了一些。

    看到長孫凌生了一女兒,原本很鬱悶的長樂公主心裡也好受了一些。

    王子矜滿月後,天已經很冷了,一年又將近。

    貞觀六年,雖然不能說與貞觀四年、五年一樣風調雨順,但同樣沒有大的災害,因為各項基地建議及水利設施進一步修繕完成,再加上新墾的耕地數量在增加,復種技術全面推廣開來,占城稻在更多的地方種植,即將過去的這一年,注定是個豐收之年。

    十二月中,大朝會日,長安迎來了入冬後的第一場大的降雪,天氣非常寒冷,但上朝的官員們沒有一個因為天氣的寒冷而抱怨,他們在悄聲議論中都滿是興奮,他們知道,在這個朝會上,皇帝一定會再次宣佈天下豐收的盛況,對於這些一年來為朝事忙碌的大臣們來說,天下豐收了,他們就有非常大的成就感。

    果不其然,在朝會剛開始後,臉上有掩飾不住興奮的李世民,親自宣佈了貞觀六年的收成情況。

    貞觀六年與貞觀五年相比較,糧食總產量雖然沒有成倍地增長,但據民部統計完成的數據顯示,貞觀六年全國糧食總產量比貞觀五年增長了五成,賦稅也是增加了四成,這個數據雖然沒有貞觀五年末大朝會時候宣佈數據那般讓朝臣驚疑,但同樣讓百官驚喜不已。

    不再有人置疑這個數據夠不夠準備,因為從長安的米價就可以充分感受到了天下糧食的豐收,上好的大米,只要二文錢就可以買到一鬥,自貞觀四年起,長安的米價就從未超過十文錢一鬥,其他的糧食價格,也與米價差不多的水平,這是天下糧食極其豐收,才會出現的情景。

    李世民在殿上唾沫橫飛地講述著貞觀六年取得的成就,糧食和賦稅的數據他重複了好幾遍,甚至以故作的樣子在感慨又要在各地修建不少的糧倉了。接著又說了各地的一些基礎建設數據,包括新修了多少道路,疏浚了多少河道、湖泊,新墾了多少田地,大唐境內人口增長了多少,新置了多少州縣,又有多少胡人部落來歸附等等諸多讓朝臣們聽著熱血沸騰的數據,在聽到這些讓人心中加速的數據後,滿殿的朝臣們都是止不住的喜悅,而那些旁聽的外蕃使節們則是目瞪口呆。

    大唐日益繁榮強大,這些使節所代表的向大唐請附的部落或者小國,再也沒有可能脫離大唐的統治了,他們和他們身後的族人,唯有一直聽服於大唐的份了。

    接著李世民又宣佈了一些經過朝議,準備在來年實施的新政。

    出乎王易的意外,他向李世民提出延遲宵禁,以至再過一些時候取消宵禁的提議也被李世民採納並在這次朝會上宣佈了,從明年上元節後,長安城內的宵禁從亥時正開始,到寅時末結束,足足比原來的宵禁時間縮短了三個時辰左右,而且全國各地其他城市也是照此實行,這讓許多不知情的大臣們吃驚,也馬上有大臣站出來反對此議,但李世民一概不受。

    接著李世民又宣佈,為了方便行商者做生意,長安的東西市,開閉市時間也做出了改動,開市時間改為早上辰時正,收市時間則到了晚上戌時正,比原先營業時間延長了一倍左右,並計劃在長安城南設立南市,以更方便行商者進行商業貿易。

    除了全國其他城市的市坊開市時間遵照長安東、西市實行外,朝廷還頒布詔令,責令各級官府採取必要的手段,為農閒時百姓外出做生意提供方便。

    除了這些王易涉足提請的新策開始實施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是另外人包括馬周等人提議的朝政也將在新的一年內實施,包括徵稅辦法的改革,戶籍的管理等等。

    天下糧食一年比一年豐產,賦稅收入連年以高的不可思議的速度在增長,諸夷臣服,每年來請附的部落絡繹不絕,前來長安朝貢的使者更是一拔接著一拔,相比較幾年前天下的凋零情景,幾乎所有的人都這麼認為,照如此情景下去,大唐肯定會一年比一年繁盛。

    百姓安居樂業,犯事之人極少,偷盜之事幾近絕跡,貞觀六年判死刑的更是降到了二十五名,民間真的可以用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來形容。在今日朝會過後,王易不由的大發感慨,大唐建國到現在不過十多年,但天下的繁盛程度已經不比歷史上記載的一些繁盛時代差,也比原來歷史記載的貞觀盛世還要繁盛了,可以說,讓人非常驕傲的盛世大唐已經來臨。

    這其中有他做出的巨大貢獻,王易非常的自傲,正是因為他這個穿越人的到來,在逐步改變著歷史,並會讓大唐朝著更好的方向行進。

    對於李世民和朝中那些主政的大臣來說,天下間已經暫時沒有多少讓他們煩憂的事了。

    唯一讓李世民有點煩惱的,那就是位於青海的吐谷渾,時不時地派兵侵擾多大唐邊關,蘭州、鄯州、涼州、河州一帶時常出現吐谷渾的人馬,侵擾的規模不大,最多只有幾千人,這些吐谷渾兵並不是以攻城掠地為目的的,他們主要是為了搶掠財物,而且是搶了東西就走…

    李世民已經在悄悄地召集諸臣,商討征伐吐谷渾的事宜了…

    (第三卷終,敬請關注第四卷《泱泱大唐》)

    第一章大災的貞觀七年

    貞觀七年在一場瑞雪及喜慶的爆竹聲中來臨。

    因為連年的豐收,年關來到,基本上再沒什麼人要為年節時候沒東西吃,吃不上好東西而犯愁了,可以說,上至君王、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是喜笑顏開地迎接新年的到來。

    王易的府中,也是一片熱鬧的景色。在過去的一年內,王易娶了兩妻子,添了兩個女兒,又得了皇帝數不清的賞賜,雖然說妻妾們沒有為他生一個兒子讓人有點遺憾,但一年內如此多的喜事臨門還是很罕見的,當然要熱鬧慶賀一番才行。

    新進門的正妻長樂公主吩咐管家王復在除夕時候給府上每人分發了豐厚的紅包,作為王易平妻,又晉級當了母親的長孫凌,則自己出錢給府上每個人都置了兩套新的衣裳。同樣當了母親的蘇燕,原本也想拿出自己的體已錢,表示一下,但被王易勸阻了。

    主人的喜悅,下人們也分享到了,府上所有的人,個個都是喜氣洋洋的。

    幾位妻妾平安相處,還有這般心意表示,王易當然非常高興。還有一件很讓他高興的事,那就是在上一年末的時候,他通過長孫凌的張羅,為府中的管家王復尋了一個出身還不錯的妻子,那是長孫凌的遠房親戚,竇姓家族的成員,家道中等,與王復的身份還算相配。

    王易這般關心他的事,王復當然感激涕零,再加上新進門的長樂公主還有長孫凌,對他這個捨棄自己前程,甘願為王易管事的人非常尊敬,更讓王復覺得他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

    因為除夕前後幾天都是下雪,過年幾天差不多都是冰天雪地,王易除了去走訪一些必要的親戚外,其他大部時間都窩在府中陪著妻兒們。他也在年前閒著無事的時候,呆在書房時揮毫潑墨。

    一種以前沒有出現過形似桃符的叫「春聯」的東西,被他鼓搗出來,貼在府上的大門兩側,上擬幾打言詞簡練但喻意喜慶的巧句。這一出現的新事物,在被有心人看到後,很快就被人效仿了,一時間長安城內許多達官貴人府門外,甚至平民百姓家門口,都貼上了這種叫「春聯」的喜慶東西!

    紅色是吉祥色,滿城的火紅讓這個年更加的喜慶。

    因為連年的豐足,朝廷為示慶賀,上元節時候在長安城內舉辦了規模盛大的燈會,並且破天荒的連續五天,王易也在燈會開始後,帶著妻女及王曇等人,去燈市裡看熱鬧。

    為讓長安城的百姓能更熱鬧、方便地過年,自貞觀七年元日開始,每天晚上的宵禁時間都延遲了,這個新年長安城內的熱鬧景象,是歷史上不曾有過的,特別是上元節幾天放夜,城內的嬉鬧聲響徹半城,許多人在大街上通宵達旦地玩樂。

    上元節過後,全國各地的城市,宵禁時間都推遲了,城市內居住的百姓夜間玩樂時間更多了。

    盛世盛景,百姓安樂,君王也高興,當然也馬上有人站出來,狠狠地拍皇帝馬屁了。

    正月末,大朝會日。

    此前朝集使、利州都督武士擭等諸多朝臣以天下大安,盛世已臨等理由上表請求皇帝到泰山封禪,但被李世民所拒,今日又有人站出來提相似的議,在朝會剛開始時,特進、趙郡王李孝恭第一個站出來,請求皇帝封禪泰山。

    李孝恭一提議,馬上就有眾多的大臣站出來,以如今天下連年豐收,百姓安居樂定,文治武功取得了鼎盛,理應將這般盛事通過封禪的方式詔告天下。

    看著黑壓壓站出來請求的一大群大臣,滿是得意的李世民有點嘴都笑得合不攏的樣子,但還是推辭,「眾位愛卿皆以為封禪乃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大安,百姓安居樂業,四夷臣服,雖不封禪,又有何關係?昔秦始皇封禪,而漢文帝不封禪,後世豈以文帝之賢不及始皇矣?且事天掃地而祭,在宮中即可,何必登泰山之巔,封數尺之土,然後可以展其誠敬乎」

    但李世民這話卻馬上遭到李孝恭的反駁,「陛下,臣以為不然,天下連年豐收,此是天地幸然之故,必當要以封福音祭祀的形式告慰天地,威服四夷,因此臣等懇請陛下,封禪泰山!」

    其他站出來請命的大臣都隨李孝恭行禮請命,見如此場景,李世民神情有點猶豫了。

    就在這時,秘書監魏征站了出來,大聲奏道:「陛下,臣反對陛下到泰山行封禪之禮…」

    在李孝恭等請命封禪的大臣驚異之中,魏征款款而道:「陛下,如今天下雖然大安,四夷臣服,然今承隋末大亂,戶口未復,倉廩尚不夠充盈,若陛下決定東行封禪,那車駕出巡之時,千乘萬騎,其供頓勞費,所費頗巨。且陛下封禪,萬國來使咸集,遠夷君長,皆有扈從,如今我大唐自伊、洛以東至於海、岱,煙火尚希,灌莽極目,凋零之像尚未除,此乃將我大唐之虛弱,呈示在戎狄人眼前…況且這些胡夷來使,需要的賞賜供給無數;為陛下車駕出行便利,需要運用無數的民工修築道路,徒增百姓之勞苦。封禪之舉,實是只崇虛名而受實害,臣覺得陛下萬不可行封禪之舉的」

    魏征此語,讓興致勃勃的李世民頓然間覺得無趣了,而在魏征之後,御只大夫溫彥博也馬上站出來附議,表示在我大唐剛剛開始豐足之時,不可行封禪之勞民之舉,這更讓李世民掃興,「魏愛卿、溫愛卿言之有理,如今我大唐剛剛開始富足,我們萬不可得意忘形,需要時刻不忘記貞觀初年時候天下遭災的慘狀,或許今年,老天爺就不會如前兩年這般善待我們了,災禍無情,隨時都會來,朕要帶頭勤儉節約,多為百姓謀利,封禪之舉,朕沒作考慮,諸卿不得再提!」

    不論李世民真心還是假意,他這般說後,贊成皇帝去泰山封禪的大臣也不敢再言語了。

    李世民在這次朝會上的警言果然得到了應驗,貞觀七年的春天,非常的寒冷,正月過後,連續的寒潮來襲,二月間,都下了好幾場雪,原本應該暖和的清明時節,都是凍得人發抖。

    三月間,天氣轉暖後,河南、河北一帶連續的暴雨,黃河數處決堤,許多州縣被淹,災民無數,聞報後的李世民憂心忡忡,嚴令各級官府,賑救災民,並派出了以特進李孝恭為首的朝廷賑災團,赴河南、河北一帶指導救災。

    所幸李孝恭行事果斷,再加上其在朝中巨大的影響力,在他的帶領下,河南、河北數州的百姓群起抗洪,終於將決口一個多月的黃河大堤堵上了。

    這幾年天下豐產,各地官倉存糧非常多,再加上朝廷的嚴令,各級官府以最快的速度行動起來,安置災民,家園被洪水沖毀的百姓,都有了住的地方,也有了吃的東西。

    就在李世民及諸臣稍稍鬆了口氣的時候,夏天來臨,山東、河南一帶再連降暴雨,河堤決裂無數,許多州縣一片汪洋,數不清的良田和房屋被沖被淹,受災面積和人口遠比兩個月前更甚,一些地方是連續的遭災,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不得不再集中力量,賑救災民。

    數不清的車架,運載著賑災的糧食和其他物資,往北方運輸。

    就在北方的災情還未完全消除之時,南方的梅雨季節又來臨,給北方帶來巨大災害的雨帶轉移到南方後,傾盆的大雨,給富饒的江南大地也帶去了災難。

    梅雨季節從五月中開始後,持續了近一個月,集中性的大暴雨連續地下,江淮諸州,湖、杭、嘉、婺、越、江、饒、衢、岳、洪、鄂等這幾年逐漸成為大唐主要糧倉的江南地幾近成澤國,長江數處決堤,長江沿岸的幾大湖,全部漫堤,其他大小河流也是相似的情景,這一帶幾乎所有春種作物全部被泡在水裡,將成熟差不多再過半來個月就可以收割的早稻,也在洪水不見了蹤影,在洪水退去後,全部倒伏,並長芽、腐爛。

    消息傳來,讓李世民極度的震驚,也讓參加朝會的大臣們驚愕不已,所有人都知道,差不多半個江南道的早稻糧食,幾近絕收了。

    這幾年江南一帶極其豐富的糧食產量構築了大唐豐收的盛況,大部的大臣都清楚,如今受災的江南諸州,損失的一季糧食產量,甚至超過北方一個道的全年糧食產量,那是非常驚人的數字,再加上北方河南、河北兩道連續的遭災,今年的糧食總產量,根本不要想超越去年,即使與去年扯平都是不可能的了,如今洪災還在持續,誰也不知道,損失會是幾何,還有,晚稻有沒有機會播種。

    大唐近四分之一的天下遭水災,且是最富庶的地方,無數的百姓生命和家園被洪水吞噬,損失的財物無以計量,朝廷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到抗洪中去,再也沒有人敢提封禪之事了,而原本曾有過提議的針對吐谷渾的戰事,也被擱置了!

    但貞觀七年的災難卻還未平歇,在南方洪水過後,連續的乾旱,北方與南方同遭大旱,大旱持續時候,河南、河北一帶更遭蝗災,似雨點般從天而降的蝗蟲吞噬著好不容易長大的田間作物,連長安一帶都遭遇了蝗災,王易的府中,還有太極殿中,都有蝗蟲飛進來,啃食花木的葉子。

    北方從春末夏初的水災連夏天的旱災,再加上近秋天時候的蝗災,許多州縣一年近乎絕收,數十萬失去家中糧食的百姓需要官府的救濟才能過日子。

    萬幸的是,南方在梅雨季節後,雖然遭遇了旱災,但梅雨時節積蓄的大量雨水,通過修築的水利設施流入播種了秋糧的農家田地間,讓無數的百姓在絕望中看到了一點希望…

    第二章這是趁火打劫

    (感謝大柱輝書友的兩張月票,這個月的月票少的太可憐了

    太極宮武德殿內,已經很久未開顏過的李世民緊鎖著眉頭,歎了口氣對坐在他身邊的王易感慨道:「賢婿,你說,若我大唐連續幾年這般遭災,那如何是好?剛剛出現的繁榮,又成為過眼雲煙,唉,朕在擔憂,今年這般災情,百姓還能安居樂業嗎?」

    「陛下,天災無法避免,那是大自然的規律使然,但我們可以做的,卻是可以將災害所帶的損失降到最低,」王易瞅了兩眼眉眼緊鎖的李世民,小聲地說道:「陛下,今年內天下這般遭災,但朝廷應對及時正確,賑災的糧食和物質很快運抵災區,各地並沒有因為遭災而出現大規模的流民,受災的百姓都得到了安置,他們有飯吃,有衣穿,依然能很好地過日子,而且災區沒什麼大的瘟疫出現,這本就是一個奇跡,這正是說明,陛下所行之策的英明,各級官府應對災情的及時有力,這只有盛世時候才會出現這般情景,陛下應該感到欣慰才是…」

    李世民瞪了王易一眼,似有點不滿意王易這拍馬屁的話,見狀王易馬上改口,「陛下不必心焦,臣覺得,只要南方諸州晚稻收成好,晚稻的產量比早稻高,今年全國的糧食總產量,依然不會差的,只要糧食產量平均到全國各戶口上,能保證每人一年所需,那就完全不必擔憂…各地官倉的糧食所存還是很豐富的,陛下也不要擔心糧食價格大幅上漲,讓沒有產出的百姓買不起糧…」

    王易這話讓李世民有點滿意了,點點頭道:「唔,朕已經嚴令各級官府,嚴密監視各地的糧食價格,一旦有人哄抬糧價,必嚴懲不怠,朕也讓各地官倉中的官糧,在必要時候大量投放到市場中,以平抑糧價,幸好前幾天豐產,各地官倉存糧足夠豐富…」

    「陛下,正是有前幾年極大豐產時候下所存的大量物資、糧食,才能讓朝廷在大災之年做出這般有效的應對,官倉裡的糧食本就不是堆著顯耀的,而是在這種危急時刻派上用場的,陛下令各級官府大力賑救災民,無償提供無數的糧食物資,此舉是非常得民心之舉,一定會讓天下人稱道的!」王易絞著腦子想了一小下,再帶點吞吐地說道:「陛下,大災時候全民應對,是最能激發一個國家臣民的凝聚力的,若此時應對得當,就如陛下這般,天下間的臣民,一定會更願意聽服於朝廷,聽服於陛下的,這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件幸事!」

    聽著王易這般並不是很自信的說法,李世民斜著頭看了王易一會,點點頭,「你說的有理,朕也這麼認為!這種時候,若應對失當,那對於我大唐來說,就是禍亂的根源,歷史上多少的大亂,就是從大災開始的!」李世民說著,對王易露出一個讚賞的笑容,「賢婿,朕還要感謝你,正是因為你之策,讓大唐連續幾年取得了豐產,甚至這種大災之年,還是讓人看到希望…」

    「陛下…」王易想謙辭,卻被李世民打斷了,「而且,在大災之時,你所提議的諸多安置災民的計劃,還有應對瘟疫的措施,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大災之後,沒有瘟疫,這是個讓朕驚異的奇跡,正是你所提之法,避免了災區出現讓人恐懼的疫情,朕一定給予你重賞!」

    聽李世民說又要賞他,王易趕緊推辭,「陛下,雖然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但只要預防的好,瘟疫也是可以避免的!臣略懂醫道,對瘟疫預防也略知,若不把所懂之學獻出來,解決天下蒼生之災,那是罪大惡極之舉。因此為陛下獻計是臣必須要做的,這是對天下百姓必須要盡的義務,臣不敢因此得陛下賞,若陛下想賞賜臣,不若把賞賜之物捐給受災的百姓,就當臣再為災民盡一份善舉!」

    聽王易這話,李世民臉上的贊色更濃了,「唔,你這般說,朕甚是欣慰,朕會滿足你這要求的!」

    「多謝陛下信任與體諒!」王易說著與李世民相視一笑。

    王易原本請命領個大權在握的撫慰使身份,去災區指導救災工作,特別是指導預防瘟疫的工作,他知道古代時候,大災連著瘟疫是經常性的事,會導致無數的災民喪生,而他這個現代醫學的高材生,對預防醫學方面研究也不少,應對災後預防瘟疫的手段還是不少的,因此他在得知各地出現災情後,也第一時間寫了一份非常詳細的預防災後疫情的方案呈給李世民,包括飲用水消毒、人和動物屍體的消毒深埋、殺滅蚊蠅等方面的知識要點。

    李世民接受了王易所提請的預防瘟疫的方法,並以最快的速度傳送到各級官府,讓各級官員在安置災民時候嚴格按王易所提預防瘟疫手段執行,但拒絕了王易想去現場指導的呈請。

    王易知道李世民拒絕的理由,在被拒後,也沒一再要求。今日再說起這事,王易還是有點自傲。

    李世民站起了身,走到殿內大開著的窗子前,示意王易也走過去,在兩人一道看著外面的景色時候,李世民又問道:「賢婿,今年不只遭災,連原本臣服於我大唐的四夷也趁機作亂啊,你說,朕要如何應對諸夷的作亂!」

    「陛下,諸夷作亂,必當要用鐵腕的手段將其平滅,但現在我大唐遭此大災,並不適合四處用兵,臣覺得,應該殺雞駭猴,找一個距離最近的胡夷部落開刀,震懾其他夷狄,讓他們暫時先老實了,待以後再慢慢收拾那些不老實的部落和小國!」王易說的沒有一點含糊。他是個充滿血性的漢子,極度厭煩如他所處後世時候,遇到與外的糾紛,只會抗議與交涉,數百萬的軍隊養著數十年不打仗。要學就學老美,哪個國家不聽話就動手打你,如今的大唐有實力這般做。

    夷人確實是比較可惡的,前幾年大唐迅速強大,發展速度讓任何的人吃驚,諸夷都老老實實,除了一個吐谷渾敢蹦達幾下外,大唐其他地方邊關都是無戰事,但今年大唐遭災,邊關的亂事也多了起來,實在有點讓人忍無可忍。

    年初時候,焉耆王突騎支遣使入貢。起初時候,焉耆入中國由通過大漠行走,但在隋末時候這條朝貢路閉塞,需要經由高昌,但高昌王時常扣留朝貢的焉耆使團。突騎支上表請大唐皇帝復開通過大漠之路,以便往來,李世民許之,但此舉引起高昌王懷恨,遣兵襲焉耆,大掠而去。李世民在聽知此消息後,曾經大怒,發誓一定要給高昌王麴文泰以顏色看看,若不是諸臣勸阻,年初李世民就會發兵討伐高昌。

    還有,西突厥肆葉護可汗不顧大唐皇帝的嚴責,發兵擊請附於大唐的薛延陀,但為薛延陀所敗。敗後的肆葉護並不收斂,時常派兵侵犯依附大唐的西域各國,這是讓李世民非常惱怒的事。

    在江南遭災時候,嶺南一帶也不平靜,雅州的獠人起兵作亂,隨後劍南一帶的嘉、陵等諸州獠人也作亂,如今雅州道行軍總管張士貴、邗江府統軍牛進達正率兵在平定獠人叛亂。

    除這些未傷及大唐根本的叛亂之外,最讓李世民頭疼的是,處於青海的吐谷渾。在這兩年,連番進犯我大唐邊關,蘭、鄯、涼、河、姚等諸州時常被其侵擾,雖然吐谷渾的侵犯都被邊軍擊敗,但還是讓李世民非常的惱火,但大災之年,又下不了舉大軍討伐這些不聽話部落的決心。

    聽王易這話,李世民眉頭跳了一跳,臉上露出了笑意,點點頭,但沒再說什麼。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已經到了十一月,王易府中兩個小女兒,都已經長的有點大了,兩個小東西都會走路,會開口說話了,十八個月左右大的王子吟,可以搖搖晃晃地拉著比她小幾個月的妹妹,依依呀呀地鬧騰了。

    秋收已過,各地傳來的消息讓上半年遭災而憂心忡忡的李世民和朝中其他大臣稍稍鬆了口氣。江南一帶,晚稻還是獲得了豐收,若論單季產量,應該比上一年還有所增長的,但因為巨大的災害,貞觀七年全國糧食總產量,賦稅總收入,大幅下降已經成定局,所有人都祈望,因為江南晚稻的豐收,讓下降的幅度小一些就好了。

    就在李世民因各地傳來晚稻豐收的消息而稍稍緩了心思的時候,北方傳來的消息又讓他異常震怒。

    十一月中,鄯州、蘭州、涼州等地接連發回來急報,說遭到吐谷渾數量眾多的軍隊攻擊。

    綜合鄯州、蘭州傳回來的軍報可知,吐谷渾軍隊襲擊蘭州之後,又接著進攻鄯州,大掠而歸,而且這次吐谷渾軍隊的攻擊,不再似前段日子那般,只派出數千人馬,快速攻擊,搶得財物後馬上就退走,而是集中數萬的人馬,集中攻擊我大唐邊關的幾座城池,大有要把這些城池攻佔的決心。

    他們是在強攻幾日無果,又遇到大雪才被迫撤退的。

    李世民在接到前方傳回來的軍報後大怒,馬上召集了朝臣商議對策。

    正陪著妻兒們在院子裡曬太陽逗樂的王易,也被宮內來人傳入宮。

    王易在抵達兩儀殿之後,看到許多朝中重臣已經在那裡,就他一個年輕的小子。

    李世民鐵青著臉,手中拿著一疊軍報一樣的東西在殿上來回踱步。

    看到要召集的大臣都到齊了,李世民停下了腳步,站定後怒目掃過諸臣的臉,在諸臣膽戰心驚中,大聲地怒吼道:「吐谷渾舉近十萬大軍,連番攻擊我大唐蘭州、鄯州、涼州,慕容伏允這是趁火打劫,」李世民說著,狠狠地將手中的軍報擲到了地上,繼續怒吼,「你們與朕說說,對於吐谷渾人這般挑釁,我們要如何應對…」

    第三章殺雞駭猴

    剛剛在前幾天被李世民授以司空職的長孫無忌上前,從地上撿起了軍報,打開來看了起來。

    這些都是邊關守將以六百里加急送到長安的軍報,軍報中說,蘭州、鄯州、河州、涼州、姚州等與吐谷渾接壤的大部邊州縣都先後遭到吐谷渾人的攻擊。

    雖然說我邊軍依據堅固的城池據守,擊退了吐谷渾人的侵襲,但損失也很大,除不少的邊軍在戰鬥中陣亡外,還有更多的邊民被吐谷渾人虜掠或者殺害,被搶財物無數,不少的民居被吐谷渾人燒燬,邊州諸城的官員在嚴防吐谷渾再侵襲的同時,還要分出人員,安置這些因為吐谷渾人入侵而失去家園,靠自身無法度過已經到來寒冬的這些可憐流民。

    長孫無忌看了沉默不語,將軍報交給身邊的尚書左僕射房玄齡,房玄齡看了也沒說什麼,再交給另一側站在武將班列之首的尚書右僕射李靖。

    李靖看了卻沒再往下傳遞,而是攥緊這疊軍報,上前一大步,用他那威嚴宏亮的聲音奏道:「陛下,吐谷渾人四處出擊,我大唐多處邊關受到侵襲,臣覺得,我大唐必須做出有效的應對…」

    李靖的話讓李世民大喜過望,忙問道:「李愛卿覺得,我們要做出何種應對?」

    「陛下,臣覺得,應該舉大軍討伐犯我大唐邊關的吐谷渾人,給予其痛擊,將其大部軍隊殲滅,我大唐邊關才能得安寧,」李靖說著,作禮將手中的軍報呈回到李世民手上,再肅身作禮奏道:「陛下,臣願領軍出征,為陛下掃除西北的邊患…」

    李靖的話讓李世民大大地鬆了口氣,剛才鐵青的臉色也緩和了下來,還露出點殘忍的笑意,但在他還未開口之時,剛剛轉任為侍中的魏征以很快的速度站了出來,作禮奏道:「陛下,臣以為如今不可輕易言戰。將過去的這一年,我大唐四處遭災,糧食歉收,天下民心浮動,此時朝廷的主要關注點應該放在賑災自救,穩定天下民心上,如何可以妄動兵戈?若是妄動兵戈,必是違天意之舉!臣以為吐谷渾人犯我邊關,是因為吐谷渾境內同樣遭災之故。臣聽聞入冬後,吐谷渾境內連降大雪,人馬牛羊凍死無數,他們犯我邊關,搶我財物,這是迫不得已,無奈之舉。臣以為,朝廷應派使者斥其不義,讓其悔悟,並以兵威相陳,同時資以一定物質相助。我方之大義,再加上武事的威嚇,吐谷人定會羞愧加恐懼,我使者抵達吐谷渾之時,就是他們退兵之時。待來年天氣好轉,青草復生之際,吐谷渾人生計得到保證,再不會犯我大唐軍關了!」

    魏征說的不無道理,貞觀七年天氣表現的很是異常,大唐境內遭受的災害可以說是百年不遇,比貞觀初年甚好多倍,洪災、旱災再加蝗災連續而來,這些災情剛剛過去,雪災又接著來,差不多自十月開始,西北及漠北連降暴雪,牛羊凍死無數,草原上的各部落也是同樣遭災,許多部落生存受到威脅,一些支持不住的部落舉部南下內附,或者歸降於唐。

    九月時節,突厥契苾部落酋長契苾何力和他的母親、弟弟帥部落六千餘戶,計三萬二千餘口,向我大唐請附。李世民接受了契苾部的請求,詔命契苾部安置於甘州與涼州之間,任命契苾何力為左領軍將軍,進京任職,契苾何力的母親也被授予姑臧夫人,其弟契苾沙門任賀蘭州都督。

    一些較小的黨項、氐等羌族部落,也因氣候惡劣,無法在草原上生存,紛紛上表請求歸附內遷,以期得到大唐朝廷的資助,到目前為止,前來歸附的大小部落計有三十餘個,共講三十萬餘萬口。

    這些情況殿內大部朝臣都是知道的,因此魏征此話後,有好些人站出來表示附議,其中有御史大夫溫彥博,民部尚書戴胄等重量級大臣。

    還未歸列的李靖似乎對魏征所說的無動於衷,瞄了一眼站在身邊的魏征和溫彥博、戴胄等人後,再作禮奏道:「陛下,臣剛剛看了這些各地所報送的軍情,從中可以看出來,這段時間吐谷渾人用兵的規模不小,攻城者都有數萬,並不是像搶掠一把就走的樣子,臣想著接下來吐谷渾人可能會有更大規模的攻擊行動,陛下應該急令各地邊關守將,嚴陣以待,防止吐谷渾人可能的攻城行動!以免城池失守,不過這些都是被動之舉,再好的防守還是不如主動出擊來得好,正所謂,攻擊是最好的防守,臣覺得,為了消除我大唐西北一帶的邊患,鞏固對河套之地的統治,避免邊州在吐谷渾大軍攻擊下丟失,應該舉大軍討伐吐谷渾人…」

    李靖說完,再作一禮,退回了班列中。在上一次朝議是否出兵討伐突厥人時候,李靖曾經當殿與反對出兵的魏征有過一番激烈的爭論,殿上的諸臣以為,今日兩人間又會起紛爭,但沒想到,今天的李靖在說完後,馬上退回了班列中,表明不想和魏征當殿爭執。

    原本想與李靖再來一次當殿爭論的魏征看到李靖退回去,有點洩氣,但依然很強硬地表示反對,「陛下,臣反對李僕射之議,上一次朝廷舉大軍討伐突厥人的戰事過去才幾年,民間還未得到足夠時間的休養生息,再加上年內遭遇了百年難逢的大災,臣覺得,此時討論是否出兵征伐之事,都是不顧及民生之舉,必遭天下百姓的反對,臣堅決反對在大災之年出兵!」

    魏征說完,也很快退回班列中,溫彥博和戴胄幾人再次表明自己的意見後,也退了下去。

    剛剛從瀘州都督任上期滿,改任左領軍衛大將軍的程知節程咬金在班列中聽到有這麼多的人反對,忍不住了,罵罵咧咧幾步就蹦到殿前來,作禮後大聲奏道:「陛下,這還要討論什麼,當然要打,讓俺老程率一支大軍,把那鳥吐谷渾人狠狠教訓一下,不把全都砍成碎片,俺就不姓程,朝中怎麼有這麼多怕戰的大臣,幾年過去還是如此,誰要是再敢反對出兵,俺老程跟他沒完!」

    剛剛他以為,李靖這般表示了,就不會有人出來反戰了,但沒想到還有這麼多人站出來反對出兵,這讓程知節暴跳如雷,馬上衝出來罵人了。

    上一次討論是否出征突厥時候,程知節也是站出來如剛才這般言語的,他是個極好戰分子,說話在所有大臣中最為粗俗,但甚得李世民喜愛,即使當殿辱罵其他朝臣,也沒有治他的罪過。

    出征突厥的戰事,程知節也隨李靖出征過,作為恆安道行軍副總管,但在那場戰事中,這一道人馬發揮的作用最小,歸朝後並沒得什麼封賞,這讓程知節憋了一肚子氣,許多年沒撈到大的戰打了,讓他心癢癢的,剛回京時就和李世民發牢騷過,要皇帝在以後在戰事時候,讓他當一回主帥。今日他沒有第一個跳出來請戰,已經很讓李世民意外了。

    「陛下,別理會那些膽小如鼠的人反對,快決定出兵吧,讓俺老程領兵,俺老程會領兵去收拾那些吐谷渾人的…」程知節繼續在殿前唾沫橫飛地大吼。

    程知節的痞相讓朝中不少的大臣很是惱怒,但所有人都明白這老兒天不怕地不怕,有人跟他對著幹就要和你單挑,甚至被他當面折辱,這般瘋話出來,也沒有什麼人敢站出來反駁他。

    朝中大部的人都怕他,怕與他頂牛,甚至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這種深得帝寵的人也是如此,只有魏征、蕭瑀等少數稟性非常耿直的大臣敢與程知節當面辯駁,甚至不懼程知節提出單挑掐架地威嚇。

    「程愛卿,今日是朝議是否出兵的事,如何能這般說事,退下!」李世民怒喝道。

    不過程知節這般說,還是挺讓李世民滿意的,這樣的瘋話,正好可以堵住一些反對人的口。

    被李世民訓斥了,程知節一點都沒感覺到難堪,依然罵罵咧咧,「陛下,有人侵犯我大唐邊關,如何能不戰,若有人敢言不戰,俺老程跟他沒完…」不過也馬上退回了班列中。

    程知節退下後,刑部尚書、任城王李道宗很快站出列,作禮奏道:「陛下,吐谷渾人狼子野心,自我前隋時候,就連年寇我邊境,我大唐立國以來,在我大唐對其示好下,也沒有停止過兵事,並且吐谷渾王邈視我大唐皇帝,上一次諸夷尊長皆來長安朝貢之際,獨獨吐谷渾王慕容伏允未曾來長安,如此狂妄之國,如今又三番五次犯我邊境,如何能聽之任之,臣覺得,一定要舉大軍討伐才是,」李道宗迎著李世民那讚賞的目光,挺直身子,大聲請奏道:「臣願領兵出征,替陛下掃除邊患」

    李道宗剛說完,兵部尚書侯君集馬上緊跟著出列,以更加大聲的語調奏道:「陛下,臣覺得早些年就應該舉兵教訓一下吐谷渾,如此多年,吐谷渾人犯邊無數次,我邊關兵備不少,與吐谷渾接壤的幾州皆重兵佈防,防而不攻,徒耗軍資。臣以為,不若舉重兵,一戰平定吐谷渾,永絕後患,如今吐谷渾人連番犯我邊境,再加上吐谷渾境內遭災,實力受損,再加上攻我邊半不克,士氣受損,正是我大唐對其宣戰的最好時機,臣願領兵出征,掃蕩青海之地!」

    「陛下,臣反對出兵!」新上任的禮部尚書陳淑達出列奏道:「陛下,臣贊同魏侍中所奏,如今我大唐遭大災,實不宜妄動兵事,不然定會遭天下百姓反對,臣覺得,此段時間應以慰撫百姓,恢復民生為主!再者,吐谷渾如此窮荒之地,佔之何用?臣以為,我方在邊州防守即可矣,彼若來寇,以兵驅之,及其歸去,懷之以德,即足可威服吐谷渾人也!」

    緊接在陳淑達之後,長孫無忌也出列奏道:「陛下,臣附議,我大唐境內今年水患嚴重,加之北方遭受雪災,牲畜凍死無數,如此大災之年,妄動兵戈實是有違天意,臣以為,即使要用兵,當待來年,百姓安定之後才可,再者,如今天寒地凍,實在不宜舉兵討伐」

    讓長孫無忌非常意外的是,他的女婿,這個越來越得他賞識的王易,卻在他奏言後,站出來與他唱對台戲了。

    王易看到這麼多的重臣站出來反對出兵,連長孫無忌都是如此,有些急了,在長孫無忌歸列後,馬上站了出來,「陛下,臣反對,臣覺得,吐谷渾連番犯我邊關,我大唐一定要舉兵反擊…」

    王易瞄了眼臉上氣惱之色起來的長孫無忌,表示了一個歉意的眼神後,繼續說道:「貞觀四年,我大唐軍隊平滅了東突厥汗國,自那以後數年,諸夷都老老實實地聽服於我大唐,不敢有異動,但今年我大唐遭遇大災,不少的夷人部落就蠢蠢欲動,圖謀作亂,吐谷渾更是如此,若是聽之任之,不以雷霆之勢對其進行反擊,那諸夷必定會以為,我大唐在遭災後無力舉兵事,他們會以吐谷渾人為榜樣,群起與我大唐作對,不再聽服於我大唐,如今就有這種趨勢,亂事四起…若諸夷都不再遵我大唐的令,那我大唐邊關必定會危機四起,那想必沒有人願意看到的…」

    王易吸了口氣,提高語調,大聲說道:「陛下,因此臣以為,我大唐一定要舉大軍討伐吐谷渾人,特別是在大災之年,更是不能聽之任之。若我大唐在大災之後,還有能力舉大軍討伐吐谷渾人,那諸夷必定會認為,我大唐雖然遭遇大災,但對國力影響不大,必定會心生忌憚,不敢公然反叛,反之,必有更大的亂事。我們正是可以拿吐谷渾開刀,殺雞駭猴,若我大唐迅速出兵,反擊吐谷渾人的入侵,那必定會極大地震懾諸夷,讓他們不敢叛我大唐!」

    「說的在理,朕非常贊同,殺雞駭猴,朕不能容忍吐谷渾如此狂妄,也不願看到諸夷跟隨吐谷渾叛我大唐,讓我大唐邊關再起大的亂事,」李世民大聲稱讚了王易此議,再威嚴地喝令道:「諸卿不必再奏,朕決定,舉大軍討伐吐谷渾…」

    第四章請命出征

    (感謝大柱輝書友再次兩張月票的支持,感謝南太平洋書友的月票!^-^)

    李世民此言讓殿上的諸臣都大吃一驚。皇帝竟然在王易奏言完後,馬上表態了,有人在心裡嘀咕,不成前面幾位重臣的言論,還不如王易這一個少年人所奏的重要?

    因此李世民雖然下了定論,並令諸臣不要再議,但還是有人繼續站出來,表示不同的意見,魏征也再次站出來,表示強烈反對在這種時候出兵。

    不過在聽了王易所奏及李世民這般威嚴的喝令後,站出來表示強烈反對的,只有魏征和李世民下斷言前不曾出來說話的蕭瑀,其他表示不同意見的那些人,表示強烈反對的人沒有,他們所說的意思大概就是現在已經快到寒冬時節,北方冰天雪地,不適合在這個時候舉兵事,希望皇帝能在來年天氣轉暖後,再派大軍出征。

    李世民沒有接受魏征等人反對出兵的建議,但接受了一些朝臣們提請的建議,包括李靖等人的奏議,同意在年後派大軍出征。

    如此迅速就做出了出兵吐谷渾的決定,這在大唐的歷史上也是少有。諸臣都清楚地記得,上次決定舉兵討伐突厥時候,可是經過了數次朝議,朝臣們爭論了許多場,從開始提議到最終決定出兵,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爭論的激烈程度遠比今天甚幾倍,甚至有人都差點在朝堂上掐架…但此次卻完全不同,今日只經過了幾場並不算激烈的爭論,皇帝就下定決心舉兵出征。贊成的差不多還是那些大臣,反對的也是那幾個人,為何就會出現這般情況呢?有點不太尋常!

    但皇帝既然已經做出了出兵的決定,並不再接受諸臣反對的意見,此議就如此定下來了。

    魏征和蕭瑀等強烈反對派兵出征吐谷渾的大臣,也只得接受了這個現實,不再站出來抗辯。

    李世民挺是滿意,在如今諸臣來朝議軍情時候那憤怒的神色,鐵青的表情都不見了,代之的是滿臉的興奮,鬥志被激昂起來的李世民並沒回到御座上就坐,而是站在殿上前側,以盡量威嚴的口氣再問諸臣:「諸位愛卿,朕想知道,何人願意領兵,替朕將吐谷渾收拾服帖?」

    這次程知節的動作最快了,依然用他那粗大的嗓門吼道,「陛下,俺老程願率兵出征。」

    李世民未置可否,只看了程知節一眼,眼睛就投向班列中的其他武將。

    在程知節後,李道宗和侯君集幾乎同步站出來,表示願意領軍出征,替皇帝教訓一下吐谷渾這只「雞」,將吐谷渾教訓的很慘,給其他那些「猴子」看看。已經被閒置好些年的趙郡王李孝恭也馬上跟著站出來,表示願意率大軍,教訓一下不願聽服於我大唐的吐谷渾。

    看到幾位能征善戰的武將站出來請命,李世民很是滿意,但他並沒表態,探詢的眼神依然在朝臣班列中來回睃巡,最後眼光落在了老將李靖身上。

    幾乎是在李世民將眼光落在他身上的同時,李靖大步站了出來,「陛下,臣在數年前曾領軍出征突厥,對北地情況甚是熟悉,此次出征吐谷渾,臣也願意再次領兵出征,替陛下掃平吐谷渾,將青海之地納入我大唐的版圖…」

    李靖站出來請命,不出任何人的意外,但李靖所說的,卻是非常出乎一些人的意外。剛剛前面諸將所說,都是要好好教訓一下吐谷渾,並沒有說要將吐谷渾汗國平滅掉,只有李靖如此說,而且是用平淡的語氣說出來的,相比較前面程知節、李道宗、侯君集等那般中氣十足的聲音,李靖平和的聲音更加讓人感到驚異,也更讓人動容。

    許多人也想到上次出征突厥前,李靖請命出征時候,也是用相似的語氣在皇帝面前說,會率我大唐將士,為皇帝掃平北方之敵患,還大唐一個安寧的北疆來。後來戰事發展的過程及結局正是合乎李靖出征前所說,東突厥汗國被滅,大唐的北疆再沒有大的敵患。

    今日李靖明確地說了,會率軍將吐谷渾汗國平滅,盡佔青海之地,沒有人會覺得李靖這是誇誇其談,許多人已經隱隱地為慕容伏允擔憂了,想著那位「執迷不悟」的吐谷渾王,很可能又要遭遇到與東突厥可汗頡利那般的命運,被李靖帶到長安來,「安享」晚年了。

    幾乎所有人都相信,只要皇帝答應了李靖的請命,那歷史將會重演相似的情節。

    李靖站出來請命,說的又如此輕描談寫,讓李世民越加的滿意,當下大喝一聲,「好!李老愛卿願意領軍出下,朕自是深感欣慰,有李老愛卿親自出馬,吐谷渾之亂何愁不平,哈哈!只是朕擔心,李老愛卿年歲大了,這些年身體又有些不便,能否吃得消在青海高寒之地率軍作戰!」

    因為剛剛站出來有三位姓李者,李道宗、李孝恭年紀都比李靖小,為示區分,李世民就稱李靖為李老愛卿了,後面的話也是表示了他對李靖的關愛及擔憂,但這知讓李靖聽了不是滋味,馬上抗議,「陛下,臣雖然已經近花甲之年,但身子骨依然硬朗,每天照樣習武,還可開三石弓,策馬連續奔馳數百里不在話下,陛下萬不必擔心臣的身體,臣吃得消到任何地指揮作戰!」

    「好!朕同意李愛卿的請求,就委以你為此次出征的統帥,率我漢家兒郎,替朕好好教訓一下吐谷渾人,讓我大唐的軍民,能在青海之地策馬放牧,」李世民更是大悅,剛剛這話他雖然主要是表示關心,但也有激將之意,李靖這般不服老,正合他的意,也就立即決定讓李靖作為大軍的主帥。

    讓李靖領軍出征,這是李世民最放心的事,李靖正是他心目中最滿意的主帥人選。

    「多謝陛下信任!」李靖長作一禮,退回了班列中,李道宗、李孝恭、侯君集則有點遺憾和無奈,這三人中,唯有李孝恭敢與李靖一爭主帥的位,其他兩人無論是戰功還審資歷上,與李靖都相差甚遠,但被李世民冷落了幾年的李孝恭,在李世民決定後,也不會再出言與李靖爭統帥的位。

    程知節雖然心有不忿,但出於對李靖的尊敬,也不敢再爭,很是不甘地退回了班列中,只是嘴裡還在輕聲地罵著誰,聽到的人都裝聾作啞,對這位無賴不作理會。

    「好,今日朝議即到此!」大事決定下來,李世民馬上宣佈散朝,但留下了李靖、李孝恭、李道宗、侯君集、尉遲敬德等武將及長孫無忌、房玄齡、戴胄等重要的文臣,再商議關於出征的事。

    沒有機會站出來請命的王易很是鬱悶,他原本想在李世民宣佈李靖為出征大軍的主帥後,再問詢還有哪些將領願意領軍出征的時候,馬上站出來請命,請求隨李靖一道出征,順便去青海湖那個異常美麗的地方去逛蕩一圈來。

    後世時候王易曾經去過青海湖遊玩,為那裡的美景深深折服,他想著大唐時代的青海湖,一定會比後世時候更美麗,因為現在還是原生態,沒有什麼污染。

    只可惜,李世民在決定讓李靖領軍出征後,並沒宣佈其他隨征的將領,就宣佈散朝了,讓王易連當殿請命的機會也沒有,沒法在眾臣面前表露一下男兒的傲氣,如何不鬱悶。

    王易和這段時間經常一道喝酒吹牛的馬週一起走出了兩儀殿,馬周在恭喜王易的奏議被皇帝採納的同時,也提議兩人一道去喝酒,順便討論一下今日這事,原本想答應的王易,被突然冒出的一個念頭攪了心情,馬上和馬周說聲抱歉,在馬周驚異的眼神中,王易再復往宮內走去。

    因為王易現在是駙馬,再加上非常得李世民寵信,也得長孫皇后的喜愛,可以比較自由地出入宮室,基本不會有人來阻攔,今日王易也是很順暢地進到了宮裡。

    他重新進宮後,先到立政殿,陪這段時間身體養的不錯的長孫皇后聊聊天,又逗那位可以說是他的小姨子,還只有兩三歲但已經被封為城陽公主的小蘿莉玩了會。

    在長孫皇后疑惑將起時,王易也起身告辭,但卻不是出宮,而是往李世民所呆的武德殿過去。

    事也是湊巧,在王易剛剛抵達武德殿之時,被李世民召來議事的李靖等人剛剛議完事離去,王易得以順利見到李世民民。

    李世民似乎明白今日王易單獨來求見的意思,但還是明知故問道:「賢婿,你竟還沒回府?還有何事要向朕稟奏?」

    「陛下,臣想隨李相一道出征,特意來向陛下請命!請陛下恩准臣隨同臣的恩師,一道出征!」

    李世民一點都沒意外,笑吟吟地看著王易,「哦?賢婿,上次朕希望你隨李道宗出征,你卻找理推,此番為何為請求要出征?就因為領軍主帥是你的恩師?」

    「陛下,臣一直實領武職,但沒有戰功立下,不能服眾,很想上戰場殺敵以立軍功。陛下一直委臣以武實職,自然是想臣到戰場上殺敵立功,臣如今師從李相幾年,習得兵法不少,也想到戰場上磨練一番,還請陛下同意讓臣隨李相一道出征!」

    「你不怕上戰場有危險嗎?」

    王易搖搖頭,「陛下,臣不怕!臣是武將之後,習武多年,又習兵法多年,如何能怕上戰場!」

    「朕是希望你上戰場,有戰功立下,但朕答應,肯定還有不少的人不會答應的,」李世民意味深長地看了王易幾眼,收起了笑容,嚴肅地說道:「皇后肯定不願意你出征,長樂更是不願意你離開長安,率軍出征的…」

    「只要陛下同意臣出征,臣一定可以說服公主的,公主同意了,那皇后娘娘也一定會同意的!」

    「朕現在不能答應你,待沒有反對你之時,你再來與朕說,今日先回去吧!」

    「是,陛下!」王易大喜……。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