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我謀洪荒

龍騰世紀 第三十一章 戰後餘波 文 / 夜之冊

    不提各自散去之後,元始天尊與通天道人回了不周山,立刻尋找老子商討一番有關逍遙的事情。

    老子聽了兩兄弟的訴說,靜默不語,等了很久緩緩說道:「逍遙此人善於藏拙,我等不知其來歷,以後萬不得已之下不可得罪於他。這人平時素無野心,我等倒是不必懼怕。只是以後一定定要套問出其來歷。」

    通天面露喜氣,他在紫府大戰之中收取了一張萬仙陣圖,此圖雖不是極品先天靈寶,但可與眾人布成大陣,集萬仙力量於一,端得逆天。東王公要不是準備不足,龍族等人有怎能輕易破陣呢?只見通天說道:「我在逍遙的氣勢中找到了一種熟悉的感覺,有點像是遺留在我元神當中的盤古氣息,會不會與盤古有關?」

    「不錯,我也感覺到了。他應該是與盤古有所關聯,到底是什麼呢?」原始此戰毫無所得,又與帝俊太一眾人結下因果,同時竟然被兩人羞辱,此時滿臉陰沉。

    「盤古身化萬物,要說真的現在世間萬事萬物莫不是盤古所化,僅憑此點如何能夠判斷出逍遙來歷。還是日後再說吧。」老子說道。

    「正是此理,以後自有分曉。」通天立馬贊成老子的說法。

    「嗯。只是此次大戰竟被帝俊太一兩人所辱,不報此仇心有不甘。」原始終於在兄弟面前提起了帝俊太一兩人。

    三清一體,再加上通天也受過兩人的侮辱,不由得連聲贊同。

    遠在太陽星上的帝俊太一兩人毫不知曉,兩人在紫府大戰所做的事情,雖然在他們看來是小事一樁,但是在三清看來卻是羞辱。

    從此,三清與帝俊太一表面上看起來和和睦睦,但是三清一直給帝俊太一暗地裡下套子,讓兩人惹了不少麻煩。

    所以說,做事要看對象。同樣的事情對不同人來說意義不同。三清看重臉面,誰惹得他們臉面丟失,誰就倒霉。

    再說在帝俊太一努力之下,大敗了紫府洲,終於去掉了這顆釘子,向前邁了一大步,自然都是大喜過望,自覺霸業可期。只可憐紫府洲經歷了這樣一場大戰,被無數仙道之士的法力轟炸,其中更不乏有能移山填海的大神通者,為禍更烈,頓時這秀美山川,東海仙山福地之首,全變成了一片坑坑窪窪的荒漠。

    此洲在上、中、下三島之中,只有一洲之地,比之原來的三島,本就狹小,如今經歷了這番大戰,洲上的天地靈氣,幾乎被這無量仙法耗盡,因此不能在東海經年累月的風浪之中繼續維持,後來漸漸沉入了海下。

    所以,紫府洲這曾經的仙府宗門,群仙舊地,慢慢就不再為世人所知。便是由後人記載的一些資料,也都漸漸淹沒於歷史長河之中,難以尋找。

    只是其地雖沒,仍然多有修道之士,都還心慕東海正宗,經常來東海舊地,遊歷尋找一番。這份懷舊情結,傳承數十萬年而不變,連後世的神仙,也偏愛在東海尋洞府修道。

    再後來,洪荒天地遭逢一番大變,神仙漸漸離普通人遠去。只有東海之地,總還有許多仙人的傳聞,也是多半因此。

    帝俊太一兩人在大戰中大顯神威,一戰打死東王公,再打傷西王母,若不是有他人相勸,西王母也要魂消魄喪。此戰兩人威鎮洪荒,聲勢無兩,投奔他們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大神通者。要知道這之前雖然兩人勢力也算雄厚,但除了他們兄弟兩個之外高手稀少,很多人並不願委身他們。此戰過後,見兩人如此厲害,連道祖所封的掌管洪荒眾仙的東王公西王母都給打沒了,大多數人自然是願意投靠他們,傍上這顆蒼天大樹。

    於是,帝俊太一兩人的勢力大增,隱然已是洪荒第一。

    要說除了上面眾人及西方二人之外還有誰得了好處,恐怕大家是想不到了吧。

    就是巫族間接在這場大戰中得了不少好處,怎麼說呢?

    此前巫族人數不多,但隨著滴血成巫之後,巫族的人是越來越多。可以說巫族大巫以上的巫族人有多少血就有多少人。這巫族天生喜歡熱鬧,見了這種辦法之後還不大用特用。他們也不管自己又多少領地,多少資源,一時之間擠佔了別人許多的地盤。最後還是東王公調解,讓他們停止造巫才結束這件事的。

    如今紫府已滅,壓在心頭的大石終於是去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與東王公之前已是大打出手,終有一天是要決鬥的。現在呢?沒有人壓制他們,他們可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於是整個巫族上層都紛紛造巫,直到再也沒有足夠的精血為止。

    這次造巫行動轟動洪荒,整個巫族的人口一下子就從洪荒的低位一躍到了第二,僅次於妖族。洪荒大地上的諸族驚慌失措的看著巫族龐大的人口越來越多,把他們壓得透不過起來。以前巫族雖然可怕,但還有紫府壓制,如今紫府沒了,巫族又是人口大增,怕是再無敵手。

    洪荒大地上的種族不得不紛紛俯首稱臣,巫族至此無形之間稱霸整個洪荒大地。

    再來說這次大戰的倒霉者龍族。

    作為這次大戰出力最多,損失最大的一方,他們的收穫可以說是消滅了死對頭紫府,可是這又有什麼意義?龍族如今是整個被廢,不敗而敗。

    燭龍受傷,不能震懾群雄,現在整天窩在密室裡閉關。最優秀的四龍子太年輕,挑不起大梁。又有精英被西方度走,只留下一些打不上眼的,勉強還可以湊合的人。如今若是有大羅金仙殺至,則能夠橫行龍族。若是有准聖出手,龍族一族滅族之災便是到了。

    這種情況下眾人怎能不垂頭喪氣,整天哀歎連連。

    好在這次紫府之滅洪荒上諸族還是沒有忘記龍族的,也知道他出力甚多,不敢起小瞧之心,亦不敢與之敵對。若是知道他們此刻龍族金玉其外,敗絮其內,還不聯手把四海龍族給搜刮了一遍。

    大神通者雖然對龍族情況有所瞭解,但不願惹上因果,又不願打破平衡,龍族就這樣存留下來了。

    但即使如此,龍族還是緊閉宮門,刀槍出鞘,隨時戰鬥,可謂是繃得緊緊的。

    最近,龍族四龍子趁著燭龍閉關,四處走動,像是在謀劃什麼。與他們交談的眾人被他們說的一臉氣憤,大多數人好像被他們說動了什麼似的。

    終於有一天,燭龍閉關完畢,召集眾人相商。

    眾人來齊,面見燭龍。只見燭龍臉色蒼白,氣色很差,邊說話邊咳嗽。

    敖廣上前問道:「叔父身體如此虛弱,還不好好閉關修煉,龍族正是用人之際,叔父可要好好保重啊!」

    一番話說的有點問題,「用人之際」這四個字可是長輩對晚輩或者是上位者說的話,一小輩怎可用這種詞語。

    燭龍也是病糊塗了,一時沒聽出味道來。只是搖了搖手,哀聲道:「紫府一戰,受傷之重已是讓我修為大減,不復當初。更重要的是本源已損,若無靈丹妙藥相助,以後更不能有所進步。如今龍族式微,我又怎能心安理得的閉關呢?」

    「叔父既然難以擔當重任,何不讓位於我等,我等必定能夠保我龍族一脈。」最小的敖閏站出來說話。他終於把自己心中的野心給暴露出來。

    此話一出,場上肅靜,連一根針掉在地上也能聽見。但卻是無人應話。

    燭龍像是不相信一樣,瞪大了眼睛,在敖閏身上上下打量。敖閏此刻臉色不變,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燭龍又把臉望向旁邊眾人,眾人聽了敖閏這話之後竟然無人反應,沉默了起來。

    燭龍感到大勢已去,心神大傷之下,忍不住吐了一口鮮血。但他還是不敢置信,久久不能回話。

    場中的情況越來越是詭異,雙方都不敢說話,彷彿是等了好久好久,排行老三的敖順說道:「四弟說的不錯,此次叔父大傷,還是養傷為重。這龍族大任還是由我們扛下吧。」1

    「你,你,你。」燭龍終於相信這件事了,四龍子竟然要奪權。他此刻真的是毫無辦法,只能慌張應道。

    見既然撕破臉了,敖欽也就說的更加坦白。他大聲說道:「此次叔父率我龍族出戰,不敗而敗,我龍族現在是面臨了生死存亡的危機,這一切都是叔父造成的,叔父難道還能夠再坐龍王這個位置嗎?況且叔父如今的傷勢已經無法痊癒,龍族事務繁雜,如何能夠承擔此等重任。我大哥敖廣為祖龍蒼龍之子,血脈純正,實為龍族現今第一高手。叔父現在怕也是打不過吧?何不將位置讓與大哥。」

    敖欽的話彷彿細針般陣陣刺透燭龍的胸口,讓他緩不過氣來。燭龍手撫胸口,站起來看著眾人,指著敖廣說道:「你們也是這個意思嗎?」

    眾人不敢直視,只能紛紛低下頭去,默不吭聲。只有四龍子抬頭挺胸,眼神毫不相讓的跟燭龍互看著。敖廣更是全身氣勢大發,壓住了燭龍。

    燭龍臉心中一痛,他知道自己真的沒有機會了扳回這一局了,如果還在堅持,以四龍子的心機,自己怕是活不過去了。

    燭龍只得步履蹣跚的走向宮門,走到宮門的時候終於出了一聲:「龍族交給你們了。」自此便離開龍族了。

    場中四龍子狂喜,其餘諸人心事重重,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是對是錯。

    從此四龍子中的大哥敖廣便掌管四海龍族。他知道自己的幾個兄弟也不是易於之輩,野心不小,現在龍族大傷,更需要同心協力。於是分封敖欽為南海龍王,敖順為北海龍王,敖閏為西海龍王,自己為東海龍王,龍族之首。

    而燭龍出走之後本想在第三次紫霄宮大開之時尋求幫助,只是被混沌之氣阻擋。後來遍佈洪荒尋找靈藥,但無緣求的,最後只能藏身北方極寒之地。

    後世傳說中它的本領很大。在北極之地,只要它的眼睛一張開,黑暗的長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變回黑夜。它吹口氣就烏雲密佈,大雪紛飛,成為冬天;呼口氣又馬上赤日炎炎,流金鑠石,成為夏天。它老是蜷伏在那裡,不吃飯,不喝水,不睡覺,不呼吸--因為它一呼吸,就成為長風萬里。它的神力又能燭照九泉之下,傳說它常含一支蠟燭,照在北方幽黯的天門之中,所以人們又叫它燭陰,也寫作?龍。

    龍族對外也宣佈燭龍出外修行,已達掩人耳目的效果。只是有許多人還是心知肚明,不過有這麼一張遮羞布遮住還是好的。

    紫府一戰,天下大亂。

    至此洪荒上的野心勃勃之輩終於露出了他的獠牙,紛紛擴大勢力,大劫後的平靜只是更大劫數來臨的預兆。

    從此,洪荒大事不起,小事不斷。但即使是這種平靜又能維持到什麼時候?

    晚上還有兩更,請大家踴躍投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