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構性投資機會,雖然宏觀經濟暫時困難,但不會滑向蕭條。儘管面臨四大系統性風險,普通投資者仍然可以找到結構性的投資機會。中國宏觀經濟景氣預警指數連續4個月處於代表穩定狀態的「綠燈區」,顯示經濟由偏快轉向穩定,而非快速下滑。儘管部分國家如越南可能出現經濟危機,但其經濟體偏小,對中國影響不大。美國實體經濟和股市顯示出軟著陸的跡象,陷入衰退的幾率在降低。而中國經濟體龐大,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非常充足,產業調整彈性足,不大可能出現越南、泰國那樣的崩潰式下跌局面。
中國經濟在面臨各種困難之下,會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在這個過渡期內,經濟會有一定程度的減速,但不會滑向蕭條。在未來,中國股市仍然存在三個推動力:城市化、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存在兩個「劉易斯轉折點」:第一個轉折點是結束了勞動力無限供給,需要提高工資才能夠繼續轉移;第二個轉折點就是城鄉邊際勞動生產率基本相等。只有在第二個轉折點到來的時候,城市和農村的邊際勞動力生產率基本相等,農村人口才不再向城市轉移。目前中國仍處於第一個轉折點,隨著新勞動法的頒布,城市就業工資水平提高速度加快,未來農村人口會繼續向城市轉移,城市化率得以提高。在城市化、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三大動力的推動下,金融、消費品、旅遊、房地產、科技等行業將長期增長,並會不斷地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為股市帶來結構性投資機會。
三條投資策略,希望抄到最低點的想法是不正確的,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底部在哪裡或何時出現。在縱論經濟形勢和市場走勢之後,張榮輝為現場的讀者提供了他的三條投資意見。
策略一:現金為王,等待時機。
在沒有更好地投資機會到來之時。銀行保本和固定收益理財產品為首選。」那些不炒股就心癢的投資者,只有把錢捂好,現金為王,才能等到最好的投資機會。
策略二:不要企圖抄到最低點當前的股市雖然不是絕對低點,但離底部已經不再遙遠。當股市中出現大量的恐慌性拋售時,部分股票的估值已經到達合理區間。為股市帶來了結構性投資機會。恐慌發生時,優質公司地股票也會被拋售。造成「錯殺」,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講,撿取廉價籌碼的時機到來了。「但不要希望抄底抄到最低點。」
策略三:分批建倉,定期定投
從歷史數據來看,美國最大地一次崩盤式下跌發生在1929年至1932年,道瓊斯指數下跌了87%;日本在1989年股票泡沫崩破後,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指數最多下跌了73%;而中國a股在1993至1994年間股市下跌時最多曾達到77%;但在絕大多數熊市期間,下跌的幅度僅為30%至60%。a股指數目前已經下跌了55%,在極端情況難以判定的情況下。最佳的策略選擇是分批建倉或定期定投。分批建倉為例,建議讀者可將資金劃分為等額五批。上證指數每漲跌200點或10%買入一批,即使股市直線下跌到1800點,這筆資金最高買入的點位是2800點,最低是1800點,平均建倉點位是2200點,平均建倉點位對應的滬深300平均市盈率僅為12倍。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上證指數從1300點下跌到998點時,絕大多數散戶都離開了市場。唯有一些機構投資者如保險公司等採取了分批建倉的策略,在其後的大牛市中賺到了大錢。散戶如果要在a股中賺錢,就必須向機構投資者學習這種底部分批建倉的投資策略。」
「那麼什麼時候才是投資者地反攻之時呢??」趙百川問道。
林洛道:「反攻之日,遙遙無期,這一輪的的跌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上證指數即將失去4000點的政策底。跌至3500肯定是個時間的問題。這種下跌,標誌著a股真正進入了冰冷的寒冬。暴漲暴跌。只能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目前地資本市場,放眼全球,恐怕也只有中國的資本市場對得起這四個字。不樂觀地說,如果將目前中國股市比喻為八年抗戰,那麼現在仍然屬於相持階段裡戰略防禦中地退守階段。對於中國證券市場而言,2008年的確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雪災、地震、次貸危機、通脹、大小非減持……內憂外困中的證券市場經歷深幅調整,投資者信心在重壓下逐漸喪失,市場的估值重心不斷下移。不過即問題地集中爆發對a股地長遠發展反而是一件好事。股市最怕的是不確定性,當這些負面因素變成現實之後,反而消解了股市下跌地理由,有利於盡快探明底部。不容否認的是,a股估值現已至合理區間,同時,2800點以下大小非減持動力開始減弱。
從歷史數據來看,美國最大的一次崩盤式下跌發生在1929年至1932年,道瓊斯指數下跌了87%;日本在1989年股票泡沫崩破後,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指數最多下跌了73%;而中國a股在1993至1994年間股市下跌時最多曾達到77%;但在絕大多數熊市期間,下跌的幅度僅為30%至60%。a股指數目前已經下跌了55%,在極端情況難以判定的情況下,最佳的策略選擇是分批建倉或定期定投。分批建倉為例,建議讀者可將資金劃分為等額五批。上證指數每漲跌200點或10%買入一批,即使股市直線下跌到1800點,這筆資金最高買入的點位是2800點,最低是1800點,平均建倉點位是2200點,平均建倉點位對應的滬深300平均市盈率僅為12倍。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上證指數從1300點下跌到998點時。絕大多數散戶都離開了市場,唯有一些機構投資者如保險公司等採取了分批建倉的策略,在其後的大牛市中賺到了大錢。散戶如果要在a股中賺錢,就必須向機構投資者學習這種底部分批建倉的投資策略。」
「那麼什麼時候才是投資者的反攻之時呢??」趙百川問道。
林洛道:「反攻之日,遙遙無期,這一輪的地跌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上證指數即將失去4000點的政策底,跌至3500肯定是個時間的問題。這種下跌。標誌著a股真正進入了冰冷的寒冬。暴漲暴跌,只能用這四個字來形容中國目前的資本市場,放眼全球,恐怕也只有中國地資本市場對得起這四個字。不樂觀地說,如果將目前中國股市比喻為八年抗戰,那麼現在仍然屬於相持階段裡戰略防禦中的退守階段。對於中國證券市場而言,2008年地確是充滿不確定性的一年,雪災、地震、次貸危機、通脹、大小非減持……內憂外困中的證券市場經歷深幅調整,投資者信心在重壓下逐漸喪失。市場的估值重心不斷下移。不過即問題的集中爆發對a股的長遠發展反而是一件好事。股市最怕的是不確定性,當這些負面因素變成現實之後,反而消解了股市下跌的理由,有利於盡快探明底部。不容否認的是,a股估值現已至合理區間,同時,2800點以下大小非減持動力開始減弱。」
「那你怎麼看美國股市?」
在林洛和趙百川等交流後不久。6月25日,美聯儲宣佈將聯邦基準利率維持在2%不變。從而在金融危機仍在蔓延但通脹風險日益加劇下,標誌性地結束了直升機撒錢地貨幣政策「遊戲」。
於是危機全球的次貸風險帶來的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大幅降息的激進措施也未能挽狂瀾於既倒,卻使經濟處於更複雜的滯脹風險環境之中。正如golbaleconmics董事長avle所說,伯南克是美聯儲歷史上第一位任職期間美國經濟陷入滯脹風險的主席。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危局地根本原因在於。此前全球經濟高增長低通脹的繁榮期是建立在全球性資產價格泡沫、經濟長期失衡以及國際金融市場信用貨幣創造無節制氾濫地基礎之上。而美國金融市場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與其他主要國家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加速了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滯脹風險的成型。
因此。在目前全球經濟滯脹風險尚處於相對可控狀態下,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全球財政貨幣當局應該進一步把調控重點放在反通脹的目標上。
目前有種觀點認為,各國貨幣政策當局正在上演一種「眨眼睛遊戲」。就是說,在通脹壓力下,各國央行都不願意先實施反通脹政策,都希望別國在本國之前實施反通脹緊縮,這樣本國就可以搭別國反通脹緊縮地快車,從而降低其反通脹成本。顯然,這本身是一種非理性行為。
由於當前地通脹從整體上看是全球性的現象,由於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地不斷深化,即便是美國央行也很難登高一揮就可以壓下全球通脹。顯然,任何國家可能都難以搭上別國反通脹緊縮政策的便車。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反而是哪個國家先實施反通脹政策,就可以盡早地降低本國的通脹水平和反通脹成本。
另一方面,國際要素資源供給能力的有限和需求的高增長,導致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飆升。如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要素價格管制和財政補貼,實際上刺激了國內要素資源的需求。從而為通脹鞏固了需求基礎。
顯然,從以上角度看,要緩解全球性通脹和經濟滯脹壓力,需要的是各國財政貨幣當局一致性的反通脹行動。否則,當前的全球性通脹乃至經濟滯脹將難以馴服,最終大家可能都將面臨經濟滯脹的衝擊。
總之,滯脹風險實際上已經把各國的利益鎖在一起。包括美聯儲在內各國央行及時地進行聯合反通脹,將有利於降低風險。從這個角度上看。加息等緊縮政策不僅僅是美聯儲的專利,還應該是包括中國央行等在內的各國央行都需要認真考慮地政策取向。畢竟,不論是通脹還是滯脹本身都是一種貨幣現象,緊縮貨幣政策實際上沒有必要再迴避。
這時候很多的人問央行為什麼不加息目前央行的貨幣政策步履維艱,其根本的原因在於央行的獨立性不足。「收貨幣穩通脹」是目前央行應該做的事情,但央行除了一步步提高準備金之外。似乎並無他法。
2008年前5個月,央行在「少發錢」方面做得並不到位。數據顯示。其主動發錢地速度超過了內生的貨幣需求地增速。不僅如此,央行也沒有做好「多回籠」貨幣。
央行的做法是不停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而cpi步步高陞的事實說明這一政策的效果並不理想。那麼,為什麼央行不加息呢?加息意味著銀行可以增加對貨幣的吸引力,從而達到回籠流通中的貨幣的目的,央行的專家顯然比其他人更清楚這一點。
如果加息,則意味著央企與民企一樣,都會承受較高地成本。而提高準備金對央企的影響不大。相比較而言,一些相關部門更偏好提高準備金而不是加息來「穩通脹」。因此。這顯然已經不純粹是一個貨幣政策的問題,而是涉及到部門利益的博弈了。也就是說,加息不加息,其實不是央行說了就能算的。這或許才是央行不加息的現實考慮。
這就相當於要求銀行體系變相地為央企提供在通脹情況下的優惠,是另一種形式地補貼。而與此同時,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無法獲得貸款,底層消費者正承受著銀行的負利率和高物價。離權力中心越近越容易擺脫通脹地壓力。而處於權力末端的底層卻深受通脹之苦,這跟央行及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不足是分不開的。
這個時候中國增持美國國債中國仍支持美元
「中美經濟對話首先利益一致」一文指出。此次對話,中美雙方在共同面對通脹威脅時,將形成利益大於匯率分歧的新局面。事實上,近日以來地中國外匯儲備配置結構變化,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中國已經用自己地行動承認了中美共同利益。
因為大多數的人都認為美元資產處置不可以鄰為壑。經過連續兩個月地增持,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餘額再創新高。據美國財政部公佈的數據。截至2008年4月末,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餘額為5020億美元,首次站上5000億美元關口。令人意外的是,關於外匯資產結構的這一重要數據在中國國內引起的反響並不熱烈。媒體評論大多認為,儘管我國外匯資產配置的美國國債絕對額上升,但其在外匯儲備中占比仍在下降,這種增持本質上不過是「進二退三」的常規現象。
先看近期中國是如何配置外匯儲備增量的。3、4月份中國增持美國國債規模分別為37億美元和114億美元,同期,3月份中國外匯儲備實際增加額是350億美元,4月外匯儲備增量更達到750億美元。分析當月美國國債占外儲增量的比重可以發現,最近兩個月中國對美國國債增持的速度是在下降。
同時,中國全部外匯資產中配置美國國債的比重也並不高。按目前中國外匯儲備1.75萬億美元的總規模推算,美國國債占比不足30%。對照外匯儲備規模全球第二的日本,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餘額較之還要少102億美元。但考慮到2007年初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餘額尚在4000億美元水平,因此,隨著中國外匯儲備快速增加,中國儘管沒有依比例規則大規模增持美國國債,但也沒有減持。
聯想起2007年初,中國外匯儲備的高增速曾引發了國內外關於中國外匯儲備配置的諸多討論。國內有建議通過增持美國國債成為美國最大債權人以實現國家利益的;有建議拋售美國國債加劇該國金融市場動盪的;當然,也有建議政府加快拋售美元,同時加大其他貨幣和商品儲備的。
而美國國債持有國,包括美國自己,也對中國的態度充滿疑慮。外界擔心。中國拋售可能會給身處次貸風波的「美國駱駝」帶來「最後一根稻草」……現在地數據表明,中國外匯管理當局沒有選擇以鄰為壑的策略,在平穩增加外幣權益類投資的同時,對美國國債的投資仍維持在正常水平。「不拋棄,不放棄」,這也應該是一個新興大國負責任的做法。
維護美元「舊秩序」符合國家利益。分析世界經濟的運行邏輯,在佈雷頓森林體系垮塌後。美元地本質已蛻變為美國政府對外簽發的債權憑證,而美國國債則是美國「製造」地用來吸收過剩美元的一種金融產品。上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美國產業空心化和經濟虛擬化,世界經濟運行邏輯進入了一個新的模式——美國簽發美元作為債務憑證,通過國家負債方式直接交換其他國家商品;然後,其他國家再將過剩美元投資於美國資產。
這個遊戲有賴於美國資產和資本市場的穩定,更有賴於世界對美國國家實力的信心。正是這個有些類似純忽悠的「新玩法」,逐步將世界經濟拖入到了今日泡沫化的境地。所以,世界各國對美元恨多於愛。依賴多於無奈。
作為由美國做局的這個新遊戲的新玩家,中國利用歐美大國地經濟強勢和外需擴張,漸次成為新興經濟大國。作為意在和平崛起的大國,中國似乎有足夠多的理由和熱情創造新秩序。但是,這裡必須注意一個基本前提,即中國發動一場「貨幣戰爭」之前,至少要提供給其他玩家一個具備激勵相容特徵。甚至是更具吸引力的新規則面挑戰。但其作為計價貨幣、交換手段的地位仍很鞏固,尚無任何一種貨幣能挑戰美元的國際地位。對於中國而言,此時幫助維護國際經濟地「舊制序」穩定仍利大於弊,符合國家根本利益。由於資本賬戶的封閉和人民幣地不可自由兌換,中國要讓世界接受人民幣這一中國政府簽發的債務憑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截至6月17日。股市自最高點6100點算,跌幅超過55%。在全球繼越南之後排名第二。無疑,現在已經是中國股市的寒冬,對於有心在股市中耕耘並獲利的價值投資者來講,在冬天播種地時機已經到來。
正如自然界四季輪替,否極泰來是自然規律一樣,張榮輝認為,「冬天播種、夏天收穫。中國股市在寒冬地一片蕭瑟之中,正在孕育著春的萌芽和夏天地收穫。」
記者昨天獲悉,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下發通知,指出除外商投資房地產企業外,外商投資企業不得以資本金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購買非自用境內房地產。
2006年,包括外匯局在內的六部委曾出台一份名為《關於規範房地產市場外資准入和管理的意見》,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內房地產市場的投資門檻,指出境外機構在境內購買非自用房地產,須以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為前提。相比之下,外匯局新出台的通知則明確指出,除外商投資房地產企業外,外商投資企業不得用結匯所得的人民幣購買非自用的境內房地產。
除對購房行為進行限制外,新出台的通知還指出,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不得用於境內股權投資(另有規定除外),用於證券投資應當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新規的出台凸顯出管理層對入境內外資去向的關注,對部分以投機為目的的外資將起到威懾作用。從遏止熱錢流入的角度而言,更加嚴苛的規定也將使部分投機資金望而卻步。
在國際資本市場回暖、人民幣升值的雙重背景下,今年以來,境外資本加速進入國內,其中不乏以短期套利為目的的熱錢
針對央行收購英國電力公司(draxgroupplc)0.7%的股權一事,央行相關人士昨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以「消息非央行發佈」予以回應。8月以來,央行兩次均以「不否認,不承認」的方式回應發生與其相關的收購傳言。
傳言的興起並非空穴來風。本周,英國電力公司新聞發言人多次向境內媒體表示,中國央行斥資約1800萬英鎊,收購該公司0.7%股權,從接洽到完成收購歷時一年。而大約10多天前,英國《金融時報》也報道出「中國央行購入了英國保險巨頭保誠集團1%股份」的消息,類似的收購地點及「小手筆」的股權投資方式增加了消息的可信度。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收購英國電力公司的行為很可能是央行下屬的投資機構所為。根據相關法規,央行並不具備直接對外投資的功能,但這並不妨礙其履行管理和經營外匯儲備的職責。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有70%以上都是美元資產。採取股權投資方式將外儲投向於一家實體企業,既可將投資風險降至最低,又可實現外儲結構多元化。
另有業內人士分析,央行此次參股英國電力公司很可能是通過一家名為「華安投資」的投資公司完成。記者獲悉,華安投資與央行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其99.99%的股份均為央行管理的外匯局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