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五卷 東擴 第六十六章 平倭 一 文 / 我自漫步

    第六十六章平倭一

    距離倭國人設置的防禦工事不過三十五里的地方,就有一座倭國人的郡城——日置郡。整個薩摩國還不及大唐的一個縣的面積大,卻還分出了十三個郡,聽起來就讓人忍不住想發笑。實際上他們所說的郡城,只不過相當於大唐的一個鎮子。不過既然是被稱之為郡,自然也就有城牆,只不過這裡的城牆並不高,充其量也就是七尺左右的高度,厚度也不超過五尺,同時只能提供兩名士卒在上面並行。

    日置郡的城牆外面並沒有護城河環繞,大唐的軍隊行至這裡後,發現直接便可以對城牆和城門發動進攻,甚至於不用借助任何的輔助攻城器械,便可以直接攀登上倭國人所謂的城牆,全軍上下都不禁感到有些詫異,難道倭國人的戰爭都如同兒童們的遊戲那麼簡單嗎?

    城牆之上零零散散的分佈著幾十名倭國的士卒,遠遠的在見到大唐的軍隊到來後,便不停的站在城牆之上大聲疾呼,像是在招呼人登上城牆準備作戰。先行至此的兩千大唐先鋒部隊,在見到倭國人的所謂城牆之後,忍不住有一種直接發動進攻的衝動,造成他們產生這種衝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們騎在馬上的時候居然可以越過城牆看到裡面的情況。城內的守軍像是聽到了城牆之上的守卒的報警,此刻正亂哄哄的向著城牆附近跑過來,看上去也就是四五百人的樣子。

    如果不是行前主將遼王李恪殿下再三叮囑他們,即便是看到一座空城不要輕易的發動進攻,一定要等到大軍到來以後,陛下看過這裡的情況後在發動攻城,先鋒部隊甚至有信心在一炷香的時間內登上城牆,並且在半個時辰內消滅掉城內所有的抵抗力量。所以儘管心中有些遺憾,先鋒部隊的軍官還是帶領著手下人在城牆外,耀武揚威的轉了一圈後調轉馬頭離開。不過在離開之前,先鋒部隊中的一名士卒拉開弓將一名站在城頭之上,叫喚的最為起勁的一名倭國士卒射倒在地。對此,先鋒部隊的軍官只是笑著說了句「胡鬧」便算完事。

    在聽完先鋒部隊的回報以後,李恪並沒有按照正常的作戰慣例,將大軍列陣於城外五里的地方,而是直接將部隊列陣於城外一里的地方,然後派出一支兩千人的步軍隊伍,直接對城池發動了進攻。當列隊於隊伍中央的李世民和數量眾多的老將們,問起他為何要將部隊列隊得得如此靠前的時候,李恪給出的的回答是:列陣於城外五里,那是對己方部隊的安全有保證,也是對守城部隊的一種尊重。可是眼前的這個鎮子內,兵不過數百、牆不過七尺,如果還要在五里外列陣,那就不是對守城部隊的尊重了,而是對己方部隊的羞辱,是己方怯弱的體現。如果不是對方只有數百人守城的話,他甚至於會下令大軍直接將這座城池踏為平地。

    五百名連弩手一輪齊射,城牆之上的倭國守卒,便已經稀稀拉拉的沒剩下幾個,走在隊伍前列的陌刀兵在來到城牆下的時候,直接伸手抓住了城頭,然後用力向上一竄,整個人便來到了城牆之上。守城的倭國士卒想趁著大唐士卒攀登城牆的時候發動偷襲,直接被後排的陌刀兵,用手中超過一丈長的陌刀將之劈成兩段。城門口處,更是有三名膀大腰圓的大唐士卒,直接用肩膀去撞擊城門。還不到十次,城門便支撐不住轟然向內倒下。只見這三名壯漢晃動了一下肩膀後,率先向城內衝去。

    當李恪陪同著李世民等人進入到城門內的時候,忽然聽到遠處隱隱傳來陣陣的慘叫聲,慘叫聲中不乏清脆的童音,以及婦女那尖銳的聲音。抬眼向四外望去,至少有數十處房屋已經起火,街道上甚至能夠看到零星的老人和兒童、婦女的屍體。偷偷向李世民張望了一眼,發現他的雙眉已經緊皺到了一起,李恪立即吼道:「親衛!還不趕緊給我去問問,是誰如此的大膽,居然敢不停號令的在城內肆意的濫殺無辜和四處放火!」

    時間不長,那名親衛回到李恪的身旁,說道:「回稟陛下及大都督,屬下剛剛打聽到,城內的這些個老人、婦女以及孩童,只要能夠拿得動武器的,就會在身上暗藏一把短刀,遇到我大唐落單的士卒,或者沒有防備的士卒,就會一擁而上將這些個士卒亂刀砍死。我大唐士卒已經有近百人在他們的偷襲中傷亡,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將官這才下令凡是發現身上藏有武器的倭國人,一律殺無赦。至於那些被點燃的房屋,並非是我大唐的士卒所為,而是他們的主人為了阻止我大唐士卒的進入,自己點燃的自家房屋,絕對不是我大唐士卒所為。」

    「這個……」李恪臉上的笑意一現即隱,然後將目光轉向李世民,問道:「父皇,您看這事該如何處理才是?」

    李世民在十七歲時便已經開始征戰天下,大小戰役更是經歷了無數,又豈是優柔寡斷的慈悲之人。眼見著突破城牆防守,都沒有付出任何的傷亡,卻在城內被一些個老弱婦孺,給殺死了近百名的大唐精銳士卒,當即陰沉著臉說道:「對於這等刁蠻之人有什麼可客氣的,只管殺光就是。」

    一行人沿著正對著城門的大街驅馬向前行進,當他們來到城主府的門外的時候,見到正有大唐的士卒向外搬運大唐士卒的屍首。當這些個士卒們見到李世民等人到來的時候,趕緊立於道路兩旁躬身施禮,臉上卻難以掩蓋的流露出悲憤的神情。

    李世民見到門口外整齊碼放著數十具大唐士卒的屍首,便隨口問道:「怎麼,攻打這城主府的時候遇到了頑強的抵抗嗎?居然有如此多的士卒喪生於此。」

    一名校尉裝束的士卒上前答道:「回稟陛下。完全不是您想像的那樣。這些人……這些人……唉……死的冤啊,陛下!」

    所有人在聽到這名校尉的話以後都不由得一愣,戰鬥當中死人原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怎麼會和冤扯得上關係?李恪不禁催促道:「你趕緊說,到底是怎麼個冤法?」

    這名校尉滿臉悲憤的說道:「我們攻破城主府的城門並不費勁,甚至可以說很輕鬆的便打破了大門衝了進來。誰知道……誰知道近來大門以後,突然從正對大門的大廳之中衝出數十名年輕女子,而且……而且這些人的身上還是不著寸縷!屬下的那些個下屬們,哪裡見過這等詭異的場面,一時間都不免有些失神。誰知就在這時,這些個女子都從背後的長髮內掏出一柄匕首,對著屬下的下屬們就是一陣亂刺。等到屬下見到情形不對,吩咐下屬們動手的時候,下屬們居然顯得有些遲疑,以至於先後付出了六十三名士卒的生命,才將她們全部斬殺。陛下,遼王殿下。都是屬下失職,這才造成如此重的傷亡,還請陛下及遼王殿下處罰屬下!」

    「你們!」李恪聽後大怒,揚起手中的馬鞭便要抽打這名校尉,但是猛然間想到,只怕是自己遇到這種場面,恐怕也難免會產生遲疑的,這根本就無法怪罪於這名校尉。想到這裡,已經高高舉起的馬鞭,又緩緩地放了下來,說道:「帶我進去看看吧。」說完後翻身下馬,跟隨著那名校尉步入城主府。

    城主府的院內,散落著四十餘具女子的裸*屍,每一具屍體上都至少有著數十處的刀槍傷口,甚至很多的屍體旁都散佈有著殘肢,由此不難看出,當時大唐的士卒在殺死這些女人的時候,心中有多麼深的恨意。再看看周圍的那些個雙目似乎能冒出火來的大唐士卒,李恪不禁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個時候,李世民以及那些個老將們,已經在一應親衛的護衛下走進了城主府,當他們見到這眼前的情景後,也不禁有些失神。過了許久,房玄齡這才咬牙切齒的走到李世民的面前說道:「陛下,想不到倭國人居然如此的恬不知恥,連如此齷齪下造的手段都能使得出來!臣以為這種沒有絲毫的禮義廉恥的國家,根本就沒有必要留在這個世上貽害世人!臣懇請陛下下旨,將他們盡數的消滅掉!」

    李靖這時也站出來說道:「陛下,臣也贊同房司空的提議。」

    「陛下,臣也贊同房司空的提議。」

    「陛下,臣也贊同房司空的提議。」

    「陛下,臣附議。」

    ……

    一時間群臣附議。

    大唐的風氣雖然開放,但是畢竟是禮儀之邦,倭國人此番所採取的手段實在是太過於下作,也難怪眾位老臣們看完之後無法忍受。

    李世民在見到眼前的場景之後,也早已經是怒火滔天,但是他畢竟是一國之君,而且是擁有賢名的君主,這樣的命令直接由他下達就顯得不是很合適,所以必須先要由臣下提出建議,然後才能由他作出決議。所以直到這個時候,他才開口說道:「傳令下去,在府門之外立起高桿,然後將這些個屍體懸掛於上,讓我大唐的士卒都知道,倭國人是如何的對待我大唐天兵的。另外再傳令下去,自今日起凡是遇到抵抗我大唐天兵的倭國人,不論老少婦孺一律處死,即便是屠盡城中百姓也在所不惜。這等連牲畜都不如的傢伙,根本就不知道我們去憐憫他們!」

    命令很快便被傳達下去,城內到處傳來一陣歡呼聲,即便是在城主府內的後院之中,李世民等人仍舊可以清晰的聽到。坐於李世民身旁的楊師道苦笑著說道:「陛下,臣終於明白了陛下當初為何一再的將臣的提議駁回了。照目前的情況來看,這裡確實沒有必要派駐官吏駐守、管理。同時也能理解,遼王為何會在百濟、新羅兩地大開殺戒。這些化外之民真是不殺不足以洩憤!」

    此番出征之前,確定將跟隨李世民御駕親征的吏部尚書楊師道,曾經提議派出大唐的官員到即將被征服的倭國擔任職務,不過他的這個提議被李世民給否決了。這個楊師道原為前朝的貴族,真的論起來的話他還得管隋煬帝叫一聲族叔,他的兄長楊恭仁曾任隋朝吏部侍郎,李淵建立大唐之後,楊恭仁曾經被任命為中書令。而這個楊師道也曾經被李世民任命為中書令,也就是宰相之職。可以稱得上是位高權重之人。同時,楊師道還是李恪的王妃楊怞雲的伯父。

    不過當年太子李承乾謀反案中涉案的趙節,是他老婆桂陽公主(李世民的姐姐)前夫的兒子,他在審理此案的時候為這個趙節求情,被李世民一怒之下貶為吏部尚書。(怎麼樣這隋唐兩朝皇室的關係夠複雜的吧?要想理順了還真是不容易!)

    李恪聽後心說,你們這些個殺人不眨眼的傢伙,僅僅是見到了眼前的情景,便恨不得將他們斬盡殺絕,要是知道了這幾個國家在後世的所作所為,只怕是會立即拿起刀,來加入到對他們進行亡族滅種的殺戮行列中去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