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滅百濟八
大唐的軍隊在戰場上建立了臨時營地,休息了一晚上以後大軍開始出發前往百濟的首都泗沘,而原本應該攻打加林郡的那一萬部隊,則看押著已經投降的五萬百濟士卒,一同前往加林郡。
之前的戰場,距離百濟的首都只有四十餘里,再加上戰敗的百濟軍隊也正是朝著這個方向逃走的,所以行軍的時候並沒有受到地面積雪的影響。
午時過後,大軍來到百濟都城泗沘城下。此時的百濟國王扶余義慈,早已經帶領著太子扶余隆,以及一眾朝廷大臣逃離了百濟都城,前往北方的熊津城避難。如今的城內只剩下已經自立為百濟王的二王子扶余泰,以及此前一日敗退進城的九萬部隊。
昨日一戰,大唐的軍隊陣亡約兩萬人,另有一萬多人受傷不能再戰,還能參戰的士卒只有五萬餘人,但是相對於已經成為驚弓之鳥的百濟部隊,大唐的部隊可謂是士氣正高。剛剛在城下擺開陣勢,便發出響徹雲霄的吶喊聲。
城頭之上,剛剛親眼見識過一場修羅場般,血腥場面的戰爭的百濟士卒們,見到大唐的士卒們又一次發出即將進攻的吶喊,無不臉色變得慘白、渾身上下瑟瑟發抖。更有一些膽小的士卒,轉身準備逃離城牆,被守衛在城牆之上的將官,連續砍掉了幾十人的腦袋,才算把潰逃之勢給徹底的遏制住。
這時,大唐的軍隊之中一名傳令兵來到城下,停在城牆之上的守城器械的射程之外,大聲的喊道:「奉大唐皇帝陛下諭,限在一個時辰之內打開城門,並且百濟王必須親帥朝中百官,在城門之外跪拜迎接陛下入城。如果到了時間還不出來迎駕,將視為無視天子威嚴。屆時將王炮齊鳴,將泗沘城轟為齏粉,膽敢抵抗者定斬不饒!」說完之後,傳令兵便調轉馬頭回到本方陣營之內。
一個時辰很快便過去,泗沘城內始終沒有任何反應。李世民下令二百門大炮對準泗沘城城牆,同時進行炮擊。頃刻間在神威大炮的轟擊之下,泗沘城城牆之上到處都是飛濺的城磚,以及士卒的殘肢碎肉。在這種密集的炮轟面前,根本就沒有可以躲藏的安全地點。作為重點炮轟的南門城樓,更是在第一時間便轟然倒塌。
三輪炮擊過後,城牆之上便再也看不到一名百濟的士卒。於是炮擊的目標開始逐漸的向東西兩側的城牆蔓延。泗沘城的城牆周長也不過二十里左右,大唐的神威大炮根本不用移動位置,便可以在距離南城門三里的地方,將整個泗沘城籠罩在攻擊範圍之內。
半個時辰之後,散佈於各個城門之外的大唐斥候送來急報,泗沘城的北門已經打開,正有大批的百濟士卒試圖通過北門逃出城外。
接到報告以後,李世民立即下令將神威大炮的炮口調到北門方向,進行最大距離的炮擊。泗沘城的南北長度約五里,再加上神威大炮的位置在城南門外三里,用最大距離射擊,正好可以將北城門以及城外兩里的距離,進行覆蓋式的炮擊。除了最初逃出城的一部分人之外,其他的人根本就休想能夠順利逃脫。
半個小時以後,斥候再度傳來消息:北門城樓倒塌,將北門徹底堵死,那裡已經不可能再有人能出城。
李世民剛要下令全軍對泗沘城進行攻城,泗沘城的南門這個時候突然間打開,從城內走出一行人來。只不過南城門的城樓之前已經被神威大炮炸毀,所以升起來的吊橋也就無法再放下來。一行人只好站在吊橋前,對著大唐軍隊的方向大聲的疾呼。
由於距離較遠,聽不清楚他們喊的是什麼,李世民派出一人前往探查。很快的那名士卒便回來報告:吊橋下為首的人是百濟太子的兒子扶余文思,他率領城中留守的官員準備獻城歸順,只是吊橋已經無法放下,他們無法出城。
李世民下令派出一隊人馬,在護城河上架設浮橋的同時,將吊橋想辦法放下來。時間不長,扶余文思率領著二十幾位品序並不高的官員來到李世民的面前,跪倒在地並且將泗沘城的花名冊以及城內的物資清單,高高的舉過頭頂遞到李世民的馬前。
李世民身旁的親衛將花名冊以及清單接過,送到李世民的面前。李世民隨意的看了幾眼以後,問道:「扶余義慈為何不來見朕,百濟的朝中大臣們為何不曾前來?」
「啟稟大唐皇帝陛下,此前朝政早已經被臣的二叔扶余泰所把持,引兵抗拒上朝天兵也是他一意孤行。臣的祖父以及父親雖然不想與大唐為敵,但是手中沒有兵權,根本就無力阻止。日前趁臣的二叔帶兵與上朝天兵交戰的機會,臣的祖父和父親這才有機會,率領朝中忠於祖父的大臣以及城內物資離開都城。如今臣的祖父、父親正率領朝中百官,在熊津城恭迎皇帝陛下。失禮之處還望皇帝陛下原宥。」
「哦?如此說來,義慈王還是忠於我大唐的了?」
「自然是忠於大唐。只不過這些年來祖父年老體弱,父親又有些懦弱,才使得臣的二叔趁機把持了軍政。祖父和父親大人是心裡有苦卻無處去說,這才導致現在的局面。」
「如今扶余泰尚在城內,你又是如何能出城來向我大唐獻城的,莫非此中還有詐不成麼?!」
「回稟皇帝陛下,臣的二叔昨晚便已經率領三萬精銳士卒離開都城。之前留在城內負隅頑抗的將領,是臣的二叔的心腹將領。剛才上朝天軍在攻城之時,那名將領已經被飛濺的城磚砸死。守城的士卒沒有了將領的統帥,臣這才有機會重新收回了軍權,然後便率領留守的官員出來獻城。剛才沒有下令讓士卒出城,是害怕引起皇帝陛下的誤會。現在臣便下令讓城內的守卒放下武器出城,接受陛下的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