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五卷 東擴 第五章 四處開花 文 / 我自漫步

    第五章四處開花

    大唐貞觀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遼王李恪率領八萬大軍兵分兩路登陸朝鮮半島。西路大軍由宣威將軍薛仁貴帶領,統兵三萬從鴨綠江入海口以南八十里處的平川城登陸。在登陸前的炮擊中,建在平川城外靠近海岸的防禦城牆,已經被炸開一道寬度超過七十里的缺口。登錄時,在禺京艦的炮火掩護下,登陸將士乘坐靖海艦以及舢板,僅僅用了大半天的時間,便全部登上陸地,並且牢牢地佔據了一段長約二十里的城牆。

    到了晚間,已經有超過六十門的艦用神威大炮被拆卸下來,並架設到到城牆之上。經過一夜的休息,第二天一早,太陽剛剛升起,整整八十門神威大炮便向著平川城發動了炮擊。整整十輪炮擊過後,三萬大軍開始向平川城進發。當大軍到達平川城西門外的時候,整座城池的西城牆已經殘破不堪,城中的大量居民以及士卒,正在匆忙的通過其他三座城門逃離平川城。

    大唐軍隊毫無阻攔的從西門進入到平川城內,此時城內仍舊有大量居民來不及逃出城。由於害怕大唐的軍隊會採取激烈的手段,控制城內的局勢,所以當見到大唐的軍隊已經開進城中,居於出城的百姓也就越發的著急,不但由於踩踏造成大量的傷亡,更加導致了三座城門都被堵死的情況發生。

    薛仁貴所率領的這三萬人馬,全部都是陸戰士卒,而且沒有經過海戰訓練。在海上停留的這幾天,令他們倍感疲憊,雖然經過一晚的休息,但是仍舊沒有完全恢復。再加上守城的高句麗軍隊,早已經在百姓出城之前,便已經全部撤出這裡,即便是現在便出城追擊,也未必能夠追上他們。所以薛仁貴下令,隊部進城之後不得組織當地百姓出城,並且在所有百姓出城之後,立即升起吊橋,關上城門。除了留下一部分士卒負責擔任警戒之外,其餘的士卒全部休息恢復體力。

    第二日,士卒除了將西城牆清理一番,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將前一日在炮擊中喪命,以及在逃離過程中喪命的屍首全部處理掉。清理工作整整的持續了三天,這才令西城牆初步的具備了防禦的功能。

    第四天一早,薛仁貴親自率領一萬人馬轉頭向北推進,用了五天時間攻克了北至鴨綠江邊的五座城池,與李恪留守在這裡的部隊匯合。然後又掉轉頭向東南推進,一直打到清川江畔,這才順江而下。而薛仁貴麾下的另外一支一萬五千人的部隊,在房遺愛的率領下,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沿著西海岸一路向東南推進,直至在辱夷城下與薛仁貴的大軍匯合。這期間房遺愛連克高句麗城池十餘座,殲敵數超過二十萬(炮火攻城,城中傷亡百姓全部算到戰果當中)。

    而北路的李恪則率領五萬大軍,沿鴨綠江畔的防禦城牆一路東進。直至打到朝鮮半島的東海岸,然後才兵分五路齊頭並進,一路向南推進。一路之上勢如破竹,根本就沒有高句麗的城池,能夠堅守兩日以上。而且在分兵之前,李恪曾經下達了死命令,攻城前一旦勸降失敗,城破之時就堅決不留下任何的高句麗士卒。

    李恪的這五路大軍,在攻城的時候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只從其中的一個方向攻城,攻城之時所有的炮火都集中於一點。二百八十門大炮平均分給五路大軍,每一路人馬都配備有五十門以上的大炮,往往是幾輪炮擊過後,整面的城牆便已經千瘡百孔,面目全非。遇到這種情況,即便是城內擁有再多的士卒,也會在頃刻之間士氣全無。所以說,李恪的這五路大軍一路之上,根本就沒有遇到任何像樣的抵抗。

    不過朝鮮半島東側山勢縱橫,嚴重的影響了大軍的行進速度,使得他們向前推進的速度要遠遠的慢於薛仁貴。

    辱夷城距離高句麗的都城平壤只有不到百里的距離,可以算得上是高句麗都城北方最後的屏障。因此在這裡高句麗派駐了重兵把守,而且這裡的城牆厚度達到了四丈,幾乎與城牆的高度持平。而且為了抵禦大唐軍隊的炮擊,又在城牆之外六里範圍內,修建了大量的低矮躲牆,從外觀上看就像是後世的地堡,裡面安置了大量的弓箭兵以防止大唐軍隊靠近後進行炮擊。

    這種防禦工事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了,薛仁貴和房遺愛的攻城計劃。使得他們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逐步地清理掉這些外圍的防禦陣地。

    這種半圓形的半地下工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弱炮彈的威力,再加上已經是十二月中旬,工事上面又覆蓋了一層厚厚的積雪,這就更進一步的削弱了炮彈的威力。再加上這些個防禦工事遍佈的範圍十分的廣泛,而且沒有什麼規律性,這也使得大唐軍隊在進行炮擊時,只能逐一的將它們擊毀,而不能採用大範圍的覆蓋式炮擊。那樣的話只能是毫無意義的浪費炮彈,而起不到積極的作用。

    艦載式的神威大炮,雖然能夠在距離城牆十里外的地方進行炮擊,但是不能將這些地堡式的建築工事拔除,即便是將辱夷城夷為平地,也沒有任何意義。這些個防禦工事使得大唐的軍隊,根本就沒有辦法繞過這些工事去攻擊辱夷城。

    經過近半二十天的努力,總算是將辱夷城外的防禦工事全部解決掉。大唐的五萬大軍終於將辱夷城團團的圍住。

    而這個時候,李恪的大軍也終於趕了上來,抵達了平壤東面的德陽。德陽到平壤也不過只有八十里的路程,而且其間也不再有重重山巒阻隔,之日之間便可兵臨平壤城下。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李恪的大軍卻停了下來。不但沒有進一步逼近平壤,反倒是分出四萬人馬一路繼續向南推進,攻佔南部的各個城池。

    他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減輕新羅所遭受的壓力,同時也是在為御駕親征的李世民掃除障礙。但是最重要的一點,他是在等李世民的到來。他要讓李世民親自率領大軍攻佔平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