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四卷 東征西討 第五十九章 退兵? 文 / 我自漫步

    第五十九章退兵?

    也不知道到底是雙方哪一邊的將領率先的提出來的建議,雙方暫時休息一個時辰,利用這段時間抓緊時間補充一下戰士們的體力,在這段時間裡,相互之間不得發動進攻。

    反正是在這個提議得到雙方的認可以後,士卒們再也顧不上其他的,首要任務便是解決三急問題。一下午外加一整夜的對峙,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小的還可以掏出來就地解決,大的可就只能是強忍著了。如今終於聽到可以休息了,很多人甚至都來不及跑到一邊去,直接便在原地蹲下來解決。如果放在平日裡,肯定會招來一陣痛罵,可現在齊刷刷的至少有一半人,選擇在第一時間蹲下身子,那場景倒也算得上是蔚為壯觀。剩下的那些個士卒們也顧不上氣味是否難聞了,趕緊拿起隨身攜帶的冰冷食物,就著非常獨特的氣味大嚼起來。

    冰冷的食物進入到胃中不久,便逐漸的轉化為熱能,渾身不再冰冷僵硬的雙方士卒們,開始產生了睏意。這一次也不用雙方的將領再進行磋商,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的開始準備各自的宿營地。回紇方面由於佔領著地形上的優勢,所以不敢輕易的離開所佔據的地點。但是大唐方面則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只要把部隊整體向後撤一里左右的距離,讓出那些遍佈著「地雷」的區域,便可以在雪地中宿營。

    當初李恪初到營州的時候,便率先在閃電部隊實驗便攜式的羽絨睡袋,經過幾年間的不停摸索與修改,如今所有的營州大都督府麾下的士卒,每人都擁有一個睡袋,白天的時候捲成卷兒可以掛在後腰之上,完全不影響行軍,到了晚上只要有一個平整的地面就可以展開,而且還具有不錯的保暖性,非常受士卒們的喜愛。

    很快的,雙方的將士便進入到了夢想之中,一時間兩個相距不過三里多地的敵對營地內便鼾聲四起,甚至連負責擔任警戒任務的哨兵都形同虛設一般。

    有的時候這世界就是如此的奇妙,儘管交戰雙方的首領都在絞盡腦汁的去想著該如何消滅對方,但是雙方的士卒之間,卻能夠維持著一種很微妙的和平狀態。畢竟不管是最終哪一方獲得了最終的勝利,都是那些大人物們最為關切的事情,而作為最底層的士卒們,最關心的則是自己現在是否還活著,他們有很多時候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要與對方開戰,也不想去瞭解到底是為什麼才回去戰鬥。所以通常的情況下就是,只要上面的將領們不下令進攻,即便是敵人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也懶得出手與對方拚命搏殺。畢竟刀劍無眼,一不小心丟失的就是自己的性命,而不是將領們的。

    當李恪率領著黑珍珠部隊,再次來到頭一天被回紇部隊樹立起圍牆的那個營地的時候,那裡已經是人去樓空。頭一天中午還樹立著的一丈多高的木質圍牆,如今也已經再一次的倒在了地上。當李恪來到木質圍牆的跟前時,才發現從遠處看還以為是一根根的原木,捆綁在一起的所謂的木質圍牆,只不過是帶著樹皮的薄木板製成的,木板的厚度還不到一指寬,弩箭完全可以輕易的便將它射穿,甚至任何一名士卒都可以憑借自身的力氣將它撞破。想不到大唐軍隊居然會被對方的空城計給蒙蔽。如此看來昨日在這裡守衛的回紇戰士,恐怕連一千人都沒有!

    整個營地之內遍地都是空空如也的牛皮帳篷,粗略的一算至少可以容納下一萬多人,還真是個不小的聚集地。對方之所以臨走前沒有拆毀那些個牛皮帳篷,恐怕是做好了以後還會搬回來的準備吧。

    在營地內轉了一圈,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李恪便下令全軍暫時休息,同時派出大量的斥候,四處探尋大唐部隊的其他幾支部隊的消息……

    最先傳回消息的是關於薛仁貴所轄的部隊的消息,他目前正在營地西南方向六十里外的達裡諾爾湖畔與兩倍於他的回紇大軍對峙。不過雙方的部隊都在休息當中。在得知這一消息以後,李恪不由得皺了皺眉頭:他們這是怎麼回事,怎麼雙方都在大白天的選擇休息?難道說他們正也都在交戰不成嗎?

    隨著回來奏報的斥候越來越多,李恪的眉頭也就皺的越加的厲害。無一例外的,雙方所有的部隊都處於兩兩相對峙的狀態,而且還都是在大白天的睡覺,最主要的是據斥候報告,雙方所有的對峙隊伍,似乎都沒有過交手的跡象。既然是這樣的話,那麼從昨天下午到現在的這麼長時間裡,他們都在做什麼?由於昨天下午的大唐部隊兵分四路,李恪、薛仁貴、房遺愛以及程懷亮各帶一隊人馬,負責其中的一個方向,所以各自的斥候只是針對他們各自的主將報告情況,所以李恪一直到現在還不瞭解其他三路人馬的情況。

    最先回來的這些個斥候,都是負責外圍的偵察情況的斥候。緊跟其後回來的斥候,則是負責和各個分隊將領聯繫的人,他們帶回來的信息就要比先前的那一波斥候要詳細得多。通過他們的講述,李恪這才明白為什麼敵我雙方的部隊,都會選擇在白天睡覺,以及雙方沒有進行交戰的原因。坐在地上思考了一會兒,李恪不由得搖了搖頭笑了:想不到對方這一次居然做了如此充分的準備,幾乎是把所有能考慮到的大唐方面的進攻辦法,都加以詳細的分析,並且進行了有針對性的佈置,是的大唐的部隊在與他們對陣的時候,根本就無從下手。這樣一來,雖說不能擊敗大唐的軍隊,卻也使得大唐的部隊佔不到任何的便宜。這樣一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大唐的軍隊已經敗了。因為李恪幾乎是從年初便開始準備此次作戰,最後又不遠千里的前來作戰,單是為此次作戰而消耗掉的物資,就是一筆天文數字,結果卻什麼便宜都沒有佔到,這難道不是一次失敗的遠征嗎。

    思之再三,李恪最終還是下定決心,把所有的隊伍都退回到他目前所在的這個營地中來。仗打到這個份上,繼續在野外對峙下去已經沒有任何的意義。與其這麼沒有任何意義的對峙,還不如想想辦法,看看是否還有別的路可走,不行的話直接退兵也好過於現在這樣。

    太陽落山之時,所有的大唐部隊都回到了營地之內。李恪早在另外三支部隊回來之前,便下令黑珍珠部隊將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寨牆,砍成了一尺長短的木柴,以供其他的戰士回來以後生火取暖用。

    李恪的臨時大帳之內,所有游擊將軍以上的軍官悉數到來。

    「現在的情況大家想必都已經瞭解,我就不再贅述。我所要說的是,大軍出發之前,每個士卒都隨身攜帶了十五天的口糧,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一半,這期間除了薛將軍和程將軍的兩支部隊繳獲了少量的物質之外,其他的隊伍都沒有進項。如今的情況就是,我們找不到他們的聚集地不說,還要面對對方的近六萬騎兵的襲擾。如今擺在我們面前的路只有兩條:一是繼續尋找他們的聚集地,是我們所消耗的糧食可以得到補充,然後再伺機消滅陰魂不散般的圍著我們亂轉的六萬騎兵。第二條路則是明日一早撤兵返回松漠城,等到機會成熟之後我們再重新發動對回紇的戰爭。這兩條路裡面,第一條路風險比較逢高,一旦找不到對方的聚集地,我們將面臨斷糧的困境。第二條路則非常的簡單,只要我們想走的話,還沒有人能留住我們。」

    「我反對就此撤兵!」李恪的話音剛落,程懷亮便跳了起來大聲的說道:「想我營州兵自打大都督到任以來,一向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此番雖然小於挫折,卻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損失,如果就此撤兵的話,勢必會因為天下人的笑柄。我想只要我們能夠充分的發揮出自己的作戰特點,消滅眼前的這六萬回紇兵,那還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所以我堅決不同意撤兵一說!我的話講完了。」

    「我也不同意撤兵!如果戰敗了,那是我們無能。可如今還沒有分出勝負,我們便主動地撤兵,這說不通。」房遺愛也說道。

    其餘的將領們見到兩位主將都發表了意見,也紛紛的表示贊同他們所說的意見,總之沒有一個人贊同退兵的。

    李恪對於這些人的意見不置可否,轉而轉向薛仁貴問道:「薛將軍,你的意見呢?」

    「大都督,我的意見也是不退兵。我認為我們昨天的的這一仗,或者說之前的戰略目標,首先就出現了偏差,所以才造成了與對方整整對峙了一夜的情況發生。如果我們此前的戰略目標,不是以消滅回紇的這支部隊為目的,而是以尋找對方的聚集地為首要目標,並且在此基礎上伺機消滅對方的士卒,這樣一來這場仗才有的可打。根據我的判斷,他們並不是以戰敗我們為目的,或者說不以戰敗我們為主要目的,而是要把我們托在此地我們。一日間不找到他們的老巢,他們便會和我們繼續拖下去,直到我們最終因為斷糧而不得不主動退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