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四卷 東征西討 第七章 重振雄風 文 / 我自漫步

    第七章重振雄風

    李恪的一番話不愔於一番驚雷,對秦瓊造成了極大的震動:是啊。我剛年滿四十,正值壯年,難道我真的就心滿意足了嗎?自己就真的捨得離開這令自己熱血沸騰戰場嗎?自己就真的如同李恪所說,是一個逃避戰爭的懦夫嗎?想到這裡,只覺得一股熱血直衝腦門,再一次仰天長嘯道:「不!我不是懦夫!管他是誰敢來侵犯我大唐,只要我秦瓊一息尚存,便要他來得回不得!」吼完之後,只覺得渾身一陣輕鬆,渾身上下彷彿有著使不完的力氣一般。

    「說得好!」李恪擊掌而起,大聲說道:「果然還是那個豪情萬丈,在萬千敵人重圍之中尤自巋然不動的秦大將軍!」

    「哈哈哈……為德形容的真是貼切!」柴紹豪邁的大笑著說道:「為德,都說你文采天下無雙,可否賦詩一首形容一下秦將軍啊?」

    「姑父有命,李恪敢不從命。」李恪站起身原地轉了一圈,脫口說道:「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秦大將軍!」

    「誰敢立馬橫刀?唯我秦大將軍!哈哈……好霸氣!」

    秦瓊聽後連忙起身對著李恪施禮說道:「秦瓊不敢得殿下如此謬讚。適才如若不是殿下將秦瓊喝醒,只怕……嘿!請恕秦瓊嘴拙,不善表達。今後只要是上陣殺敵,秦瓊絕不會落於人後!」

    受到三個人聊天的感染,軍校的學員中有人開始大聲的背誦起校歌《男兒行》來,很快的邊有人跟著一起大聲的背誦,當最終所有的學員以及李恪的親衛們一同高聲朗誦的時候,周圍的空氣中似乎都受到感染,瀰漫著一股沖天的豪氣。忽然間,李恪似乎若有所感。只見他手一伸,便如同變魔術一般,一張古樸的古箏便出現在了他的面前。盤腿坐在地上,把古箏放在了兩腿之上,閉上雙眼平靜了一下思緒後,開始撥動琴弦。

    柴紹看到他憑空變出一張古箏,不由得大感好奇,圍著他轉了兩圈,仔細的觀察了半天也沒有找出,他身上可以藏匿下如此巨大的古箏的地方。搖了搖頭後,回到原來的地方繼續的坐了下來。

    一開始,李恪只是偶爾的不動幾下琴弦,而且都是一段一段的,根本就不能連貫成完整的曲調。但是對於精通音律的柴紹來說,他明白李恪這是在譜曲,著急不得的。但是不管怎麼說,現在仍舊還算是在戰場之上,即便是有這份閒情雅致,時間地點也都不對啊!再說了,這譜曲也不是短時間內便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總不能讓這兩萬多人馬都在這裡等到他譜曲完畢在出發吧。

    想到這裡,柴紹輕咳了一聲,準備提醒他一下。可是就在這時,李恪的琴聲變得連貫起來,很顯然他的思路已經理清,已經進入到最後的整理階段。就在他還在猶豫是否該就此打斷他的時候,李恪突然間和著琴聲大聲的唱了起來,歌聲非常的豪邁,讓人聽後不由自主的熱血沸騰了起來,大有揮舞手中兵刃大殺四方的衝動。雖說柴紹並沒有完全記住這首頗長的詩詞,但是當李恪唱到「不破樓蘭終不還」這句時,他還是知道的,這正是這首詩詞或者說軍校校歌的最後一句。就當他以為李恪會就此停住的時候,李恪居然再一次從頭彈起,而且這一次比上一次熟練,也更加的令人熱血沸騰。周圍的軍校學員以及親衛們已經開始情不自禁的跟隨著李恪的琴聲,大聲的唱了起來,聲音越來越嘹亮,直衝雲霄。

    一連彈奏了三遍,李恪這才停下,站起身對著周圍的親衛們和學員們高聲的問道:「你們都學會了嗎?」

    「學會了!」

    「那好,記住了以後你們軍隊當中以後,一定要教給身邊的所有人,我大唐軍人就要有這種血性才能戰無不勝!你們記住了嗎?」

    「記住了!」所有人都急聲高呼。

    「好了。休息了半天了,我們也該繼續出發了。前方還有一萬多兄弟在山中埋伏了幾天,準備給吐蕃的潰軍造成致命一擊。現在我們就去接這些個兄弟們回去請功,好不好?」

    「好!」

    接近午夜,守候在山下山道旁的范柱子正在老地方閉目養神。他的工作並不累,就是耗時間,需要有很好的耐性,急脾氣的人是不適合做斥候的,尤其是這種枯燥的守候。這也是為什麼明明有十幾個斥候,上面卻要派他來這裡從事這種活計原因。

    大半夜的一個人無所事事的值夜班,是一件非常枯燥無聊的事情,同時也非常的容易犯困。感覺到自己的睡意越來越濃,范柱子爬了起來,走到泉眼邊趴在地上喝了幾口泉水,又把整個臉都沁入泉水中,通過冰涼的泉水幫助自己趕走濃重的睡意。站起身活動了一番手腳後,回到了老地方準備繼續閉目養神。

    手剛剛觸地,屁股還沒有接觸到地面,就感覺到一陣微微的震動傳入了手掌心。趕緊跳了起來,來到山路至上趴在地上仔細的聆聽。很快的便臉色一變,縱身躍起向著山上跑去。一邊跑一邊大聲呼喊:「注意!注意!十里外至少兩萬騎兵正往這裡趕來!」

    寂靜的夜晚,范柱子的叫喊聲顯得格外的響亮。原本已經熟睡的士卒們,紛紛從睡夢中被他的叫喊聲驚醒。也不見有任何人有怨言,低頭整理好隨身的裝備後,所有人進入各自的位置準備迎接將要到來的戰鬥。

    劉蘭此刻心情非常的不爽。等了半夜,吐蕃的步卒沒有到來,卻把他們的第二波騎兵給等來了,這叫什麼事兒啊。上一次只留下了對方兩成的人馬,如果這一次還是這麼點人的話,只怕是自己的軍旅生涯也就到了頭了。真不知道這些吐蕃軍是怎麼回事,明明都是騎兵,怎麼會前後相差這麼長時間呢?莫非是松州方向發生了大規模的交戰?也不可能啊!那先前那近三萬人馬又是怎麼回事呢?

    想不明白的就不去想了。不過這一次劉蘭不準備在聽從,李恪之前給他傳達的不得與吐蕃軍肉搏的命令了。直接安排五千名士卒把守在山路的頂點處,不論是付出多麼大的代價,都一定要把這一次的兩萬騎兵給攔截下來。

    按說對方的騎兵,完全可以在劉蘭派遣的步卒到達山下指定的位置,佈置好防禦陣地以前,便可以到達的。他原來的預想是通過弓箭兵的阻擊,為那些個把守山道出口的步卒們爭取到足夠的時間。沒想到對方的騎兵居然比預期的要慢很多。直到山道上的步卒佈置完畢,對方的騎兵這才不緊不慢的轉過一道山梁,出現在眾人的視線當中。透過漫天的繁星,可以隱約的看到對方的人馬正排著整齊的隊伍,不緊不慢地向著向前行進。

    馬上就要進入大唐伏兵的射程之內的時候,對方的隊伍當中分離出一人一馬,一邊往前趕一邊大聲的喊道:「不知劉蘭將軍可否在山上?我大唐此次對吐蕃作戰的大總管遼王殿下以及柴紹將軍和秦瓊將軍在此,還望劉蘭將軍派人前來核實。」

    當聽到是自己的軍隊到來,所有的人都不由得鬆了一口氣。劉蘭正要起身下山,身邊的一位將軍說道:「將軍,雖說對方說的沒錯,但是小心無大錯。末將曾經見過柴將軍,不如末將先行代將軍前往辨認如何?等到確認無誤以後,將軍再下山也不遲。」

    劉蘭想想覺得有道理,便讓他代自己下山確認。那名將軍來到山下後高聲說道:「游擊將軍侯震海,想見一下柴紹柴將軍。」

    很快的,侯震海別被帶到了柴紹等人的身邊。在確認無誤以後,他這才重新向各位施禮,然後派自己的親衛通知劉蘭的下山相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