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明時代之死人香

第三卷 砥柱立 第248章 擇高氏而棲 文 / 高路華

    第248章擇高氏而棲

    自從二月底入主福州之後,整個三個月份,高旭都坐鎮福州城,開始經營閩海這個相對於江南來說是個大後方的戰略基地。

    福州一戰,旭衛鎮的強勢登場,對勒克德渾的滿清鐵騎的摧枯拉朽式的勝利,使得整個閩海猶如寒蟬一般,籠罩在同盟軍的軍威之下。自從徐鴻領著旭衛鎮的二營人馬,以及甘輝的閩安營推進到興化府的莆田,高旭就命令徐鴻停止了戰線,與退守泉州的勒克德渾的滿清殘部對峙起來。

    作為純粹以火器戰術制勝的旭衛鎮,對於後勤的依賴性極大,特別在每次大戰之後,火銃火炮不光需要一定的維護,最主要的瓶頸就是火藥的儲備。旭衛鎮的勝利是建立在巨大的火藥耗量之上的。福州之戰,就幾乎掏空了旭衛鎮有限有火藥儲備。

    旭衛鎮初到貴地,雖然一鳴驚人,但高旭更在意的是如何鞏固戰果。

    自從劉中藻隨著旭衛鎮預備營統領耿雲、閩地豪傑藍登等人,從他的老家福安掀起同盟軍的光復旗幟之後,憑著劉中藻在本地的聲望,以及旭衛鎮福州大捷的聲威,福寧州、建寧府,這兩個閩北州府的留守綠營清軍,皆是望風來附。福建明軍的主力都被鄭芝龍帶到了閩南以安平為中心的沿海地帶,餘下的守軍幾乎是在勒克德渾入主福建之後,降為綠營。而同盟軍一來,又舉義反正了。

    三月上旬,高旭穩定福州省城的局勢之後,命令趙天武領水營陸戰隊,沿著閩江溯流而上,光復閩江中上游的延平府、邵武府。至此,福建省的福州、福寧、建寧、邵武、延平、興化六個州府,整個個閩北地區,都收入高旭的囊中。

    高旭以耿雲鎮守建寧府,派兵分守仙霞嶺、分水關這兩個從浙江、江西進入福建的險關門戶;以趙天武駐守閩江中游的延平城;以徐鴻駐守興化府;以包***守閩安門;以史必達的同盟水師游離在閩南的金廈附近海域。而他自己則是坐鎮省城福州。

    作出如此部署之後,高旭深感兵力不足。

    於是,高旭開始著手籌建同盟軍的第四鎮。

    如今同盟軍的陸軍有三鎮人馬:徐玉揚的鐵一鎮,閻應元的忠義鎮,以及高旭的旭衛鎮。由於自生火銃的產量不足,以及火藥的儲備有限,鐵一鎮和忠義鎮都是以冷兵器為主,每鎮四營,每個營都是三千人的加強營,每鎮有一萬戰兵。旭衛鎮則是以熱兵器為主的新式近代編製,每個營只有一千多人,全鎮的火槍兵只有三千餘人。

    對於同盟軍的第四鎮,毫無疑問仍然是以冷兵器為主,而且這個第四鎮將以福建的兵卒為主體,甘輝的閩安營將作為同盟軍第四鎮的第一營。

    對於同盟軍第四鎮的稱號,高旭考慮良久,決定以「安義鎮」為號。

    這個「安義鎮」,在同盟軍的四鎮序列之中,將作為級別最低的丁級鎮。

    現在降於同盟軍的福建明軍已達數萬之眾,如何消化這支人馬,成為高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初創的安義鎮,將會擇取其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兵員將招募福建本地的義兵。以高旭看來,這些義兵雖然臨戰經驗不足,徒有血勇,但比明軍中的那些積年兵痞好了不知多少倍。

    對於安義鎮的臨時提督,高旭有意讓甘輝擔任。

    甘輝是歷史上智勇雙全的鄭氏名將,是國姓爺鄭成功的五虎將之一。要是在長江戰役中,鄭成功聽取甘輝速戰速決的建議,或許南京城就可能一戰而下,歷史便有了另一種可能。而在現實裡,甘輝也不負高旭的期望,在福州之戰中他英勇奮戰,而且抓住戰機趁勝追擊,逮到了鄭芝龍這條大魚,這同盟軍立下大功。

    隆武二年的三月初,高旭把甘輝、藍登以及劉子軒等人,召集開福州,著手搭建安義鎮的框架。

    除了甘輝的閩安營之外,高旭又招募本地義兵,再從投降的福建明軍中擇取一部分士兵,又以藍登、劉子軒為統領籌建了安義鎮的第二、第三營。安義鎮的三個主力營的架子搭起來之後,高旭又從崇明的講武堂抽出一支教導隊,開始在福州城下,對初創的安義鎮開始初級的軍人養成集訓。

    正如反抗剃髮令運動中的江南義民一樣,經過數以百萬計的犧牲,才磨礪出同盟軍的三鎮人馬,這由閩人作為主體的安義鎮,初創之後,也將經過血浪淘沙的考驗,才能成為一支真正的強兵。

    對於安義鎮,對於甘輝、藍登、劉子軒這些閩地豪傑,高旭試目以待。

    ︰︰︰︰︰︰

    入主福州之後,除了在軍事上,同盟軍光復了整個閩北地區,高旭創建同盟軍在福建的本地力量安義鎮之外,在政治上,隆武朝廷雖然已經覆滅,但高旭仍然奉隆武為主。高旭向來游離在體制之外發展自己的勢力,要真是介入這些南明政權的內部扯皮之中,啥事都不用幹了。這個抉擇,也讓高旭明白了歷史上鄭成功虛奉隆武為主、自成體系的苦心。

    在隆武朝的重臣當中,大學士劉中藻一直作為江南觀察使的身份留居崇明,見證了同盟會活動洶湧的浪潮,以及同盟軍從弱至強的崛起,也認同了高旭的救亡之路。所以,在隆武舊臣當中,劉中藻算是高旭的堅定支持者。三月初,他就從福寧來到福州中樞,輔助高旭經營閩海事務。

    但從閩南沿海回到福州的隆武重臣張肯堂、路振飛、曾櫻等人,對於高旭坐擁隆武行宮,雖然虛奉大明正統,卻實為自立的行徑極為不滿。以這些人看來,隆武既亡,高旭理當奉名副其實的大明正統,而不是名存實亡的隆武朝。

    面對張肯堂等人的責問,高旭「啪」的一聲,把一份同盟軍情報處從兩廣傳回的簡報,扔在諸人的面前,道:「你們說說看,我該奉哪個大明正統?……哪個才算是大明的正統?」

    隆武帝在贛州之戰死難之後,消息傳到兩廣,原廣西巡撫瞿式耜,以及兩廣總督丁魁楚等人擁立桂藩朱由榔,在廣東肇慶繼位大統,建立永歷政權。但新朝初立沒幾天,永歷帝聽到贛州清軍有南下的消息,驚惶失措之下,就跑到廣西梧州避難。永歷如此膽小怕死,對維繫廣東人心非常不利,著實當不起中興大任。

    永歷跑路的消息傳出,廣東全省嘩然。

    永歷逃離廣東,在廣東士人來看,無異於自棄封疆,不管廣東黎民的死活。南明官僚的內部矛盾又因為永歷的擅離職守而分化。原隆武朝大學士蘇觀生從支援贛州的行動中退回廣東之後,受到永歷政權的首輔丁魁楚的排擠,不讓他入閣。恰逢此時,隆武帝的弟弟續封唐王和其他一些藩王乘船經海路逃到廣州。這使得蘇觀生乾脆另起爐灶,援引兄終弟及之義擁立唐藩。

    在蘇觀生的支持下,紹武政權在廣州成立。

    高旭雖然已經改變了南明史的很多進程,但改變不了這南明官僚內部的分化與腐朽。

    因為大明的繼統問題,南明政權又開始內哄起來。

    在三月初,廣西的永歷政權,與廣東的紹武政權,為了大明正統之爭,兵戈相見。

    在歷史上,在廣東成立的紹武政權,被李成棟、佟養甲部從福建挺進廣州的清軍所滅,但在如今,由於高旭的介入閩海之中,牽制住勒克德渾,使得清軍沒有淪陷福建,便沒有了南下廣東的可能。再說李成棟早在戰死在吳淞了。

    這就造成了紹武政權沒有外在威脅,反能全心全意地與廣西的永歷政權打內戰。

    除了兩廣的永歷、紹武政權之外,還有浙東的魯王監國政權。

    擺在張肯堂這些南明官僚面前的,這大明的正統,就有三個選擇。每個朝廷都把成立的「喜詔」爭先恐後地送到福州,以博取高旭的支持。隨著同盟軍的崛起,不論永歷朝廷、紹武政權,還是魯王政權,對於獲取高旭的效忠實在是夢寐以求。

    張肯堂看罷簡報,痛心疾首不已:「大敵當前,竟然仍在同室操戈!」

    高旭望著劉中藻、張肯堂、曾櫻、路振飛這些隆武舊臣,道:「你們說,我支持哪個?……支持一個,就要打倒另外一個。如今滿清重兵挺進南京,江南的光復區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福建省內,勒克德渾仍然盤踞在泉州,江西的清軍正從贛南開向福建,閩海局勢還未鼎定。我同盟軍哪有這種閒功夫,去行同室操戈之舉?大敵當前,難道你們讓我去打內戰?」

    眾人聽罷啞然無語。

    高旭又道:「我同盟軍崛起於草莽之間,歷盡犧牲,不是為了某一個朱明王爺的龍椅,不是為了一家一姓,而是為了這個天下,為了這個泱泱中華!」

    「如果諸位大人想離開福建,無論去投奔永歷、紹武,還是魯監國,去參加親者痛仇者快的窩裡鬥,在下一概不會阻攔。如果諸位大人真的以天下蒼生為念,以我漢民髮冠為念,請加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同盟會大業中來,來走一條真正的實實在在的救亡之路!」

    在諸臣當中,在崇明島這個同盟會大本營的大染缸中浸泡日久,已經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同盟會的救亡主張。當然,像張肯堂等人,自然不可能像劉中藻一樣,毫不猶豫地加入同盟會。但他們暫時沒有離開福州,而是有限度地輔助高旭,恢復閩北地區被清軍破壞了的社會秩序。

    當三月底,同盟會的「砥柱計劃」啟動之後,勢如破竹一般光復了蘇州、常州、嘉興三府,捷報傳到福州,震撼得劉中藻、張肯堂、曾櫻、路振飛等人面面相覷不已。

    劉中藻長歎一聲,對著眾人道:「諸位,該有所決斷了。魯監國在浙東一事無所,永歷與紹武兩朝又在兩廣地區同室操戈,你等投奔而去,無非是庸碌度日罷了。而同盟軍大勢已成,眾望所歸,倒不如真心實意加入同盟會,奔赴恢復中華之路。」

    路振飛神色凝重地道:「以那高旭如此作為,視大明正統為無物,將來中興起來的會是大明朝麼?」

    劉中藻苦笑一下,道:「時到如今,我等還拘於一家一姓之爭麼?那高旭一手締造同盟會,在江南擁有會民百萬之眾;一手又創建同盟軍,擁有鐵一鎮、忠義鎮、旭衛鎮三鎮強兵,還有初創的安義鎮正在福州城下熱火朝天地集訓當中。同盟會的百萬民望,同盟軍的捷報頻傳,更使得高旭個人的聲威如日中天。「

    「如今,在江南朝野,只知高氏,而不知朱氏者,比比皆是,甚至傳出朱氏已亡,高氏當興的言論。……你們沒去過崇明,真的不知道同盟會百萬會民的狂熱,你們也沒有親眼目睹旭衛鎮如何大破滿清鐵騎的雄風,如果你們見過了,你們對於高旭加入同盟會的邀請,就不會猶豫至今了。」

    劉中藻又道:「諸位,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當今天下,大明王朝已成沉舟,各位宗室藩王也如病樹,而那高旭憑藉著同盟會的熱潮,同盟軍的軍威,已如千帆之舵,萬木之主,肩負著中興大任,我等欲為良禽,一展宏圖,唯有擇高氏而棲啊!」

    ︰︰︰︰︰︰

    (晚上九點還能再更一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