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授旗儀式
在明倫堂的議事大廳上,高旭向眾人正式宣佈中華同盟軍的成立。
儘管眾人從陸楷的口中得到高旭籌建同盟軍的打算,並且按高旭所要求的三面同盟軍鎮旗正在緊急趕製中,但是聽到高旭親口宣佈中華同盟軍的成立時,眾人終是在滿腹揣測的神色中舒了一口氣,然後是無法抑制的喜悅。
高字營雖然在崛起於江陰,其中的兵卒儘管都是江陰弟子兵,但一個高字頭卻是給人一種私軍的想法。無論高字營取得如何輝煌的勝利,所有的榮譽都歸屬於高旭。但是一旦高字營整編成同盟軍之後,這支人馬就披了以天下為公的外衣。這樣,將來的成就就不再僅僅歸屬於高旭,還屬於同盟會。而同盟會則是創建於江陰明倫堂,同盟軍的榮耀也就是江陰的榮耀,也就是在場所有創建者的榮耀。
閻應元神色複雜地望著高旭,他那細狹的雙眼裡依然閃著精光,心中由不道歎道,這小子不簡單啊。昨夜自己那書獃子女婿那讓人笑談般的建社結黨之舉,竟硬是讓他在酒意翻湧之中掀起一股突如其來的同盟怒潮。今日又趁著在同盟會如平地驚雷的激盪之中,挾著小石灣大捷之威,藉機把高字營改為同盟軍,化私為公,把所有能積聚到的力量來化作已用。其實在本質上,只要高旭軍權在手,這同盟軍與高字營又有什麼區別?
就算是同盟會,也是深深烙著他高旭的印記。同盟會的會旗,綱領,以及最舉足輕重的會軍都出自高旭這個會長之手。所謂同盟會的副會長,也不過是陸楷和許用這些熱血書生,為了壯大同盟會的聲勢,才把江陰內主事的陳閻兩典吏以及訓導馮厚敦三人奉為副會長。
在眾志洶湧的大堂裡,也只有閻應元一人洞悉了同盟軍的實質。但智勇雙全如閻應元,也不得不敬佩高旭藉機借勢的手段。這個小子以前不顯山,不露水,整個就是一個窩在常州城裡的登徒子花花公子,哪知他入江陰竟能在不足一月的時間起掀起如此一翻驚天動地來,實在讓人不可小瞧。閻應元望著那面早已被他認定為與旭字旗無異的旭日中華旗,良久不語。唉,這小子,不過是憑著三尺青布,一張圓紙,勾出一個青天白日的讓人充飢的大餅來,就讓江陰人熱血沸騰,把那白日滴血盟誓他所需要的旭日。這種guo誘人心,操縱民智的手法,實在是讓他望塵莫及。
閻應元心中喟然長歎,看來自己當初放下家仇的決定,實在是明智之舉。
隨後高旭向眾人宣佈同盟軍整編三鎮的計劃。徐玉揚成為第一鎮提督兼任一營的統領,眾人也無異議。自從不惜代價全殲了五百滿清白甲兵之後,徐瘋子敢戰能戰的威名就更加深入人心。這個瘋子以及他的瘋子營已然成為江陰人的驕傲。這徐玉揚不光能殺得那些綠營兵心驚膽戰,連號稱無敵的滿清鐵騎也折在他的戰刀之下,當之無愧地成為同盟軍第一鎮的提督。
當閻應元聽到同盟軍的鎮營將官是以提督和統領相稱,而不是大明軍制中的總兵和參將,心中又聯想出其他的想法。這小子一直在標新立異啊。這南明雖然失了南京,但在這半壁江山之中其實還有半壁。據閻應元從流民中得到的消息,那魯王已在紹興監國,還有唐王也在福建監國。在南方各省中,還有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廣南部,兩廣,雲貴等地都還在滿清的勢力範圍之外。這高旭在江南掀起聞所未聞的同盟會運動,又以新制建軍,號召民眾驅除韃虜,但恢復的卻是中華,而不是大明。這根本是要把自己放在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一個層位上面。
這小子其心不小啊。
但閻應元也知道,江南歷來是明王朝苛捐雜稅的重征之地,再加上南明弘光政權在南京偏安一年的醉生夢死,以助餉為名大肆搜掠各地,弄得大明王朝民心盡喪,清軍初臨時,各地望風而降。而且,如今江南各地的戰鬥動力主要來自反抗剃髮令,只是為了保衛自己的髮冠尊嚴,而不是高舉反清復明的大旗。
就在閻應元揣測高旭這些舉動表面之下的深意時,突然聽到高旭說自己的名字,而眾人一齊望著自己,然後大聲恭喜。
什麼?
閻應元愕地聽著高旭又說了一遍任命,自己竟然被任命為中華同盟軍第二鎮的提督!
這高旭打的是什麼算盤。怎麼突然扯上自己?閻應元的細眼裡又是精光一閃,暗想這小子是想把自己綁上他的戰車啊。但在眾情激盪之下,他有拒絕的餘地麼?
對於閻應元成為第二鎮的提督,明倫堂的眾人皆是心服口服。這個閻典吏當年在江陰在任時就極得民心,如今能出任一鎮提督,實在是眾望所歸。
閻應元推辭不得,望著高旭那誠誠懇懇的請求,感受得眾人高漲的推動,無法推辭,只得應允出任。當閻應元聽到高旭說第二鎮的一營二營統領是何常和季從孝,三營由他籌建,統領人選也由他任命時,心中不得不佩服這高旭敢於放權的胸襟。這高旭可算是完全把第二鎮交給自己了。這何常當年在驅逐海匪時,就已經是他的部下。更不說季從孝了,季從孝的衝鋒營本來就是鎮守江陰北門的,守城時直接在閻應元的調遣之下。
當閻應元聽到高旭以同盟軍督帥的身份兼任第三鎮提督時,也沒有意外。既然高旭把第二鎮交給了自己,那第一鎮和第三鎮自然要在他的控制之下。因為第一鎮提督徐玉揚是高旭的結義大哥,作戰雖然勇猛,但在軍略方面卻是安全聽高旭的。
到了下午,當同盟軍的三面鎮旗趕製好後,高旭決定借小石灣大捷之機,在同盟軍三鎮陸師中各抽出一營人馬,舉行盛大的入城典禮,藉以振奮民心,以及向天下人昭告同盟軍的成立,然後在明倫堂外舉行同盟軍各部的授旗儀式。
到了黃昏時分,同盟軍三鎮中的第一營都在鄉民青壯的洶湧澎湃的參軍激情之中補足了名額,三個主力營,不像明軍那些吃空餉的隊伍,一營三千人馬,一個也不少,絕對沒有一個空額。
除了第一鎮的一營主力之外,以及羅子牛的一鎮二營,以及季從孝的二鎮二營,其他只有空架的一鎮三營,二鎮三營,以及三鎮的二營、三營,這個預備營都在一天之內全部補充完畢。
同盟軍招兵完畢之後,但在君山大營之外,那些沒有趕上招募的青壯們仍然聚在營門之外要求參軍。在悍衛髮冠反抗剃髮令的大勢下,在江陰這片民風彪悍的熱血之地上,在同盟會掀起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浪潮之中,以前那些所謂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說法被人們丟在九霄雲外。
如果不是時間有限,形勢急迫,高旭肯定隔日選個旭日東昇的好時候來舉行建軍和立會的典禮,而不是現在這個黃昏之時。幸好,在炎熱的七月裡,黃昏時分的夕陽也是熱騰騰的,相當的有精神。況且,今日晴朗,不像昨日一般陰雨。
江陰的城民簇擁在街頭,熱烈歡迎著徐玉揚部威風凜凜的全部騎著高頭大馬的一鎮一營,何常部的那些以腳夫為骨幹的帶著崢崢鐵骨的二鎮一營,然後是徐鴻完全以火槍以及戰車武裝起的純火器的三鎮一營。
同盟軍的三大主力營來到孔廟明倫堂之前的場地上,接受了以高旭、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等人的檢閱。
高旭莊重地把中華同盟軍的第一鎮軍旗遞給第一鎮提督手徐玉揚手上。授旗時的軍旗是青天白日的,但依著同盟會會旗滴血盟誓的不成文風格,徐玉揚首先在第一鎮軍旗上滴血盟誓,然後是代表一鎮一營的所有基層軍官都在軍旗上立下血誓,直到白日又染成了紅色,才真正成為旭日中華軍旗。
在這旗幟上立下血誓,高旭這種酒興之作,卻成了同盟會會旗以及同盟軍軍旗以血相鑄、盟誓相殉的傳統。
不得不說,這個近似於綠林好漢鍤血為盟的宣誓方式大大增強將官的歸屬感以及奉獻精神。
悍衛旗幟,悍衛旗幟上的浸浴在盟誓血泊中的「中華」!
同盟軍第二鎮的軍旗,高旭授給了第二提提督閻應元。
當閻應元神色複雜地接過旗幟時,他就知道,這個小子終於憑著大義名份把自己拉到他的戰車上。而自己這個時候卻似乎有點甘之如飴!
在大義之下,閻應元終是完全放下私怨。
他開始如徐玉揚一般在軍旗首先立下血誓,然後是何常以及二鎮一營的軍官們。
第三鎮的軍旗,高旭卻是授給替他代領的徐鴻。
雖然高旭是第三鎮的提督,但高旭總不能自己給自己授旗吧。
再說,對於徐鴻,高旭真的很欣賞,完全不介意在這個萬眾矚目的時候讓他上上鏡!而且第三鎮,高旭本來就想交給他的。
望著激盪不已的軍民場面,高旭又是升起一番感慨。
時不我待啊!
高旭決定今日完成同盟軍的入城典禮之後,第二鎮人馬就交給閻應元守衛江陰。明日他就帶領第一鎮和第三鎮在江南開闢新的戰場。比如如今形勢危急的嘉定、昆山、松江等地。
在高旭的戰略之中,既然要在江南直面滿清的鐵騎,就必須攻守兼備。
守,只有交給閻應元了。江陰,這座千年歷盡烽火的鎖江要塞,城內的民眾依然像歷史上那般眾志成城,甚至因為同盟會的凝聚力,人心更是堅韌如鐵。而且,城內的錢糧物資儲備已被高旭強化到極限。儘管江陰的舞台仍舊還是很小,儘管閻應元仍然是在江陰這個「螺絲殼」做道場,但閻應元這個「巧婦」,絕不是在做無米之炊了。
而且,江陰不再是座孤城。高旭的二鎮人馬將會以江陰最有力的支援。
守有閻應元,攻卻有他高旭。
只要閻應元把滿清的主力牽制在江陰城下,那麼高旭就可以騰出手來,無孔不入地攻擊滿清的背後。在水上,可以藉著清軍水師的積弱,籌建水師,控制長江,襲擊沿江諸城,甚至直接虛張聲勢進逼南京;同時與活躍在太湖的義軍協作,截斷京杭大運河的糧道運輸。
在陸上,只要哪一座城池被清軍征服了,他就讓反抗的火燃再次燃起,直到這座城池成為一座焚城,直到江南成為一片焦土!
以前滿清在關外是光腳的。大明是穿鞋的。
所以,滿清不怕。
但他們現在入了關,已經穿上大明這雙破鞋了。
而高旭是個來自數百年之後的光腳小子。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死戰到底!絕不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