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科幻小說 > 蟲潮歸來

第一卷 第三十六章 飛螳 文 / 害羞的大叔

    得益於李平幾個月之前研究出來的層疊甲殼,不僅讓蟲族地面部隊的防禦力更強,而且,還大大減輕了甲殼重量,讓對重量比較敏感的飛螳也可以擁有強大的甲殼。

    哦,這個飛螳,就是李平給放大版異蚊取的名字,希望它向螳螂一樣行動隱秘,攻擊時一擊致命,又可以像昆蟲一樣便宜實惠。

    可是繁殖一隻身長僅僅五米左右的飛螳,消耗的有機物倒是不多,只刺蛇相差無幾,但是它消耗能量卻要多的多,是一隻刺蛇的十幾倍。因為空中活動的特性,造成了其能量消耗的增大。

    不過,擁有著高能脂肪的身體,完全可以支撐飛螳以最高巡航度飛行半個星期之久。雖然因為生物組織的疲勞特性,飛螳的最高巡航度只有一點幾馬赫,但是它在戰鬥時的最高瞬時度可以接近四馬赫。

    不過,因為是生物組織構成的翅膀,半透明的鞘翅強度無達到更高的馬赫數的飛行,但是靈活性和升力卻是鋼鐵機翼無比擬的。

    而且生物組織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即使損傷了,也可以自我修復,而作為關鍵的那一對鞘翅,修復能力更是強悍。

    還移植了蜻蜓飛行能力的飛螳,完全可以輕鬆的垂直起飛,懸停甚至是後退著飛行,只不過,由於強度的原因,在過音飛行時,需要固定鞘翅。

    飛螳的基本型是設計好了,不過攻擊手段還是只有骨針,這需要李平設計出更強力的攻擊手段。

    於是,李平十分自然的借鑒了人類的制空武器系統後,給飛螳加上了一整套系統,直接把它提升到了可以和人類的戰鬥機相抗衡的程度。

    先,是分工。由於目前還沒有設計其他的空中族群,李平打算讓飛螳兼顧所有空中任務,利用其數量優勢來保證各種作戰的效率。

    就像人類的空軍裡,有專門爭奪制空權的制空戰鬥機,有對地攻擊的攻擊機,有可以攜帶幾十噸炸彈遠赴重洋執行轟炸任務的轟炸機,還有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等等多種不同的飛機一樣。

    李平打的算盤就是讓飛螳可以適應全部這些多樣性的任務,也許每隻飛螳在每種任務上能力很弱,但是幾十隻、幾百隻飛螳聚集到一起後,就可以擁有足夠的能力來完成那些任務了。

    而要實現這些多種多樣的任務,就不得不提李平優化後定型的飛螳了。最後定型的飛螳長5米,也就比一般的小汽車長了一點,空重只有半噸多,即使滿載後也只有1.5噸。

    有兩個推進囊,也就是生物噴氣引擎,可以給飛螳提供最大1o噸的推力。雖然李平還可以提供更大的推力,但是他沒有這麼做,畢竟飛螳最重也不會過2噸,1o噸的推力是足夠它用了。

    飛螳的翼展最大可以達到6.3米,鞘翅可以完全收攏到背上並由一對輕薄的甲殼翅保護。渾身上下除了堅固的甲殼,就只有遍佈全身的複眼和一些特殊的腔口了。

    後面是一根長2米的鋒利而尖銳的節肢,可以在掠地飛行時攻擊地面上的人員和裝備,總之看上去就是寒光閃閃的樣子,而且還可以藏起來。

    整個腹部,幾乎填滿了高能脂肪,用來給飛螳的飛行提供強有力的能量保證。還好現在李平在巨大面積的海平面上佈置了水藻型的菌毯,而且三個地熱塔和世界各地的鑽地蠕蟲也給李平提供著大量能量,否則,那麼多能量他還真拿不出來。

    飛螳的頭部有尖尖的長角,相當於飛機上的空管,也是收集電磁信號的天線,以為李平給予了這種飛螳對電磁波極度敏感的能力,這樣,當有雷達搜索的時候,它可以很快感覺到。而這個長角,其實也是飛螳高效的空氣動力外形中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那種被動「雷達」的能力外,李平還給飛螳加入了真正的全範圍主動雷達。李平在飛螳全身各處都設計了一部分的特殊甲殼夾層,這種夾層其實就是由一層類似於傳感器一樣可以把電磁波和生命能量互相轉化的蛋白質構成的。

    這種夾層可以射或者吸收電磁波,而通過分析最後輸入和輸出的生命能量的區別,就可以向雷達一樣探測目標。

    而令人驚奇的是,李平竟然給它加入了剛剛研究成沒多久的能量器官,大概是出于飛螳特殊性的考慮吧,這樣可以讓它在進行生命活動的時候,全部利用生命能量來完成,不浪費一點物質。

    為什麼李平對物質那麼執著?這就要說到蟲族的攻擊手段了。

    除了近身的肉搏攻擊,其他幾乎任何攻擊都需要有物質參與,骨刺要有物質組成吧?沒有了物質,別說骨刺,雞骨頭都出不來。還有酸液,這也是要物質組成的,沒有了各種原子,包括骨刺酸液在內什麼東西都不會有。

    在地面上的6行蟲類倒還好,它們至少有泥巴可以啃,但是在空中的飛螳可就沒有那麼好運了,它所能用的物質就只有自己帶上天的那些了。

    所以李平才給飛螳安了一整套能量器官,可以讓它在生命活動中不損失任何物質,把那些物質全部用在攻擊上。

    什麼?你說空氣?要是吸收空氣的話,那射一根骨針就足夠它吸收個把小時的了,這能有什麼用?

    退一步說,就算吸收空氣可以達到要求,那以後到宇宙中之後怎麼辦?有東西給你吸收嗎?

    所以,對於李平來說,限制現在或者說制約著蟲族未來的最重要原因,這個絕對關鍵因素之一。

    回歸正題,李平設計的飛螳,升空時幾乎三分之二的重量都是用來攜帶重要的物質的,比如高能脂肪,比如液態蛋白。

    不管是飛螳下巴處可以高射的骨針的器官,還是模仿人類導彈研究出來的寄生蟲,都離不開飛螳自身攜帶的物質。

    不過,李平也不是什麼鑽牛角尖的人,空氣裡的物質密度不大,但是在平時能夠稍微補充補充飛螳的物質儲備還是不錯的。

    飛螳擁有著相當於2o機炮的骨針射器官,射可以達到每分鐘12oo多。能夠達到這個射,還多虧了李平借鑒了加特林機槍的原理。

    只不過,輪換的不是炮膛,而是射裝置。這種在飛螳體內類似葫蘆般的特殊器官,它可以吸入液態蛋白,然後利用高能聲波將少量激活的液態蛋白高的呈螺旋狀射出來,處在激活狀態的液態蛋白在射時高溫、高壓下,急凝聚成旋轉的骨針。

    射器官前後兩個射體可以輪流射,而在擁有更多射體的情況下,可以獲得更高的射。只是飛螳儲存的液態蛋白只有不到1ooo根骨針的量,就算李平稀釋之後,也只有三千多根的數量。

    這三千多根的骨針,雖然是稀釋之後的液態蛋白凝固而成的,可是也有著不錯的穿甲能力。而李平在本著勤儉節約的思想進一步稀釋之後,甚至奇跡般的沒有損失多少穿甲能力,反而多出了破片殺傷能力。

    那些破片,竟然還有著不錯的腐蝕和應力炸裂能力,雖然這個威力已經很小了,但是對於士兵的卻是極其殘忍的,那些碎片的腐蝕和炸裂能力,對於脆弱的人體來說,效果還是十分巨大的。

    哪怕是躲在工事後面,只要防禦力不過3o的勻質鋼裝甲,飛螳就可以在8oo米處擊穿防護,殺死後面的人員的。

    而液態蛋白被李平兩次稀釋後,按原來的濃度算,飛螳攜帶骨針的能力就達到了五千多枚,這讓飛螳在對敵攻擊時有了不錯的持久力。

    如果這種骨針來對付人類的戰機,那更是手到擒來,畢竟飛機不可能會有那麼多的裝甲。

    不過,對付戰機,李平給飛螳設計另一種更加有效的武器,那就是生物導彈。雖然這種武器看上去完全不像導彈,李平卻從頭到尾的抄襲人類的空空導彈。

    從動力到控制,再到制導,李平只是簡單的用自己的生物組織和器官代替了那些相同能的電子儀器而設計了一種叫導彈蟲的蟲子,然後讓它的幼蟲作為寄生蟲呆在了飛螳體內一個特殊的器官內。

    這種導彈蟲可以吸收飛螳提供的物質和能量而育成成蟲。育成為成蟲後,就可以當作導彈射了。射之後,這種導彈蟲只有兩分鐘的壽命,在這兩分鐘裡,它會根據身體周圍的紅外複眼和電磁敏感器官傳來的信息,本能的追蹤目標直到追上目標引爆自身。

    其實這和人類的空空導彈道理是一樣的,但是由於生物的優勢,這種導彈蟲對目標的識別和抗干擾能力都不是人類的空空導彈可以比的。

    不過,正因為是生物,所以也難免會有失誤,就像李平的其他生物一樣,有時候會出現讓李平完全搞不懂的情況,李平之前就現了這個問題,但是一直沒有研究出個所以然來。

    好在這種情況生的不頻繁,要不然李平就不敢再用蟲族了。不過,李平心裡卻有了一點猜測: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自己的基因設計的不夠完美造成的。大概也是這個原因,太過複雜的本能,李平也設計不出來。

    李平覺得,這裡面肯定有什麼秘密是自己沒有現的,等到自己現了這個秘密,完全掌握了基因體系的時候,自己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創造了。

    總的來說,導彈蟲還是十分不錯的,射的時候由飛螳注入少量精神力的話,飛螳就可以自己控制導彈蟲的飛行路徑和攻擊目標了。

    而且,由於沒有探測頭的限制,導彈蟲還可以攻擊地面目標甚至是在海上攻擊艦艇,但是在威力方面要考慮到綜合因素,所以只含有1.8千克的催化脂肪,相當於9o千克**的裝藥量,不過命中幾十的話,即使是大型艦艇,也會受到相當大的傷害的。

    至於其殺傷機理,除了破片和衝擊波之外,李平還在導彈蟲的戰鬥部裡加入了一些轉化蛋白,可以再引爆的瞬間,將一部分熱能轉化成高壓電流,這也增加了它的殺傷力因素。

    在研究上一向追求完美的李平,設計出來的東西怎麼可以比別人差,於是矢量推理,燃氣舵等等,能提高導彈蟲性能的東西都沒有被李平拉下,一樣一樣的被加到了導彈蟲上。

    還好有露易絲幫忙分析和優化,佔著生物的優勢也是一方面,雖然導彈蟲的性能那麼優秀和全面,但是現在孵化一隻導彈蟲,只需要以前繁殖兩隻異蚊的有機物和五隻異蚊的能量。

    不得不說到,李平在這近一年的時間裡,蟲族得到了極大的展,以至於李平他現在已經有些忍不住要動戰爭了,因為他心裡一直都有著一個擔子,給兄弟報仇,給自己報仇,所以,這導致了他從來沒有徹底安心做研究的時候。

    不過,有句話說的好,趕得早不如趕得巧,正當李平解決了空軍問題而按捺不住想要報仇的時候,正好有人給他送來了枕頭,一個不大不小的艦隊,正擦著李平在海洋上的水藻菌毯的邊緣經過,李平正好那它來開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