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異時空之大中國

第十部 第二十八章 分析的結果(1) 文 / 伍漢民

    第二十八章分析的結果(1)

    「不但如此,林傑還出乎意料地以總統的名義,發佈了《告全國公民》書,向全國一百萬汽車車主求助。我們都知道,中國與俄羅斯斷交已久,出於安全考慮,中俄兩國的鐵路系統根本就沒有互相聯結。求助的目的,就是用汽車把兩大鐵路系統連結在一起。這是自開戰以來,金宮方面第一次向公民求助,這同時也說明,中國方面準備著放手大幹了。

    沒有想到的是,求助書不但增強了中國國民的凝聚力,而且還激發了國民們本來就十分高昂的愛國熱情。據統計,有八成的汽車車主響應了總統的號召,自帶糧食和燃料前往北方為軍方服務。而另外兩成汽車業主之所以沒有前往北方,是因為國內也需要一定的運輸能力,而且南方戰場上也需要一些汽車。可以說,林傑的一封號召書,讓整個中國的汽車都投入到戰爭中去了。不但如此,林傑的號召書還產生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結果。有不少的中國青年跑到徵兵站,要求加入軍隊,或者加入預備役部隊;還有不少老百姓自願自覺地為戰爭捐款。雖然中國政府一再宣稱,戰爭所需費用,政府完全支撐得住,也仍然擋不住老百姓捐款的熱情。迫不得已,中國政府只得用這些捐款成立了一個基金,專門用來做慈善事業,或者用來戰後重建工作。從這件事情可以說明,我們的對手根本就沒有盡全力,而且,他們的戰爭得到了全體國民的支持。相比起來,我們國民的表現就有點兒讓人不敢恭維了。在這裡我不想就我國國民的表現做一些評論,相信大家都心裡有數。

    擁有如此強大運力的中**方,也開始實施他們的把俄羅斯趕出亞洲的計劃了。一個月之內,他們就把中原方面軍四個正規軍送到北方,而且把日本的兩個集團軍群和朝鮮的一個集團軍群送到北方,全部劃歸西北方面軍司令王保生元帥管轄,使得王保生一下子擁有了十一個正規軍以及五個僱傭軍集團軍群的兵力,單單從數量上看,已經跟俄羅斯不相上下了,更不用說雙方在戰鬥力和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了。更讓俄羅斯人絕望的是,一直呆在西北、做為鎮國之寶的王猛元帥的裝甲集團軍群,此次竟然也出動了。可以說,現在俄羅斯駐西伯利亞部隊已經處於風雨飄零之中,遭受著來自幾個方面的進攻,大規模崩潰只不過是時間問題,甚至於不用等到他們把剩餘的糧食吃完為止。俄羅斯一旦潰敗,中國那強大的陸軍就將出現在歐洲平原,整個戰局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反觀我們美國,現在的情況如何,在座的人都心中有數。我們一百多萬的部隊呆在歐洲戰場,可是卻寸步難行,徒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中國人佔領了我們的阿拉斯加,可是我們也一直沒有辦法把他們趕走。不但如此,中國的東北方面軍還時不時地南下,對加拿大以及我們北方的重要城市進行打擊,去年還一度攻佔了我們的大城市,要不是他們的戰線拉得實在太長、後勤根本就跟不上,我們不知道得損失多少兵力,才能把他們趕出去。可以說,在北美洲,我們一直處於守勢,自建國以來,我們的本土安全第一次沒有了保障。

    南美洲戰場,我們的情況也不樂觀。沒錯,我們是佔領了墨西哥、巴拿巴等中美洲國家和地區,我們還佔領了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等國,可是,我們的幾十萬大軍卻陷在那裡動彈不得。南美洲的幾個國家,如巴西、阿根廷、秘魯、智利等都聯合起來,一邊組織軍隊與我們對峙,一邊加快滑入中國人的懷抱,長此以往,我們的後院早晚都會脫離美國的控制,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將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一個。

    再看看太平洋地區,那個地方本來一直是我們的勢力範圍,可是現在,太平洋地區已經歸中國人所有了。自打夏威夷群島被佔領後,我們在太平洋上的發言權就日漸減弱。有了珍珠港做為後勤基地,中國薩冰元帥的太平洋艦隊隨時可以向我們的西海岸發動進攻,我們龐大的艦隊,只能呆在西海岸一帶嚴防死守,甚至於不敢把海軍力量抽調出來,加入到歐洲戰場上去。這一年多來,我們海軍與中國太平洋艦隊進行了無數次的戰鬥,其結果你們也看到了,到現在為止,我們沒有賺著任何便宜,艦隊實力慢慢地被削弱,反觀中國的太平洋艦隊卻日漸強大,其航母的數量一增再增。去年,我們美**艦的生產速度首次低於損失速度,這意味著什麼,我相信在座的海軍將領們都知道。

    還有一點,開戰兩年多來,我們向盟友們提供了大量的作戰物質,這些東西雖然不是免費的,可是現在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向盟友伸手要錢。我們得到了大量的訂單,但是收回來的錢卻少得可憐,這大大地影響了軍工企業的投入再生產,使得軍工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生產積極性都有所下降。按理說,中國方面也是如此,他們軍方的訂單也不是現在就付錢的,可是,中國政府的威信顯然比我們政府的要高得多,他們在老百姓當中的信用也高得不可想像,他們那些私人的軍工企業根本就不怕拿不到錢,他們拿原材料時候也可以欠債,整個環節依然暢通無阻,軍工企業的生產能力不但沒有下降,反而隨著戰爭的不斷擴大而逐漸提高。這一點,我們美利堅合眾國是無論如何也趕不上的。

    綜上所述,我們智囊團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雖然戰爭可能會再持繼個兩三年,可是,此戰美國必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