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異時空之大中國

第四部 第三十章 攻佔種子島(6) 文 / 伍漢民

    第三十章攻佔種子島(6)

    看著手中的剛剛翻譯出來的山田規三生的聲明書,薩冰大將的嘴角都笑得咧了開來,人才啊,真正的人才,大和民族,真是個出特殊人才的地方。這個山田規三生,還真是個俊傑,識時務得很,一下子就看出來日本的命運已經無法挽回,從而做出了自己的正確決定。薩冰大將知道,大和民族那兒,現在肯定還有大量的如此特殊人才,正等著我們中國人去慢慢挖掘,去充分利用,而且以後就算將其做為犧牲品,也是心安理得得很。這份聲明的份量,他薩冰大將知道得很,只要想辦法讓日本國民知道,他們前一段時間鼓起的勇氣,會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整個民族的鬥志將受到極大的影響,其威力比幾萬噸炸彈還要厲害得多。不過,這個山田規三生還是年青了點,嫩了點兒,他向東京各大報社發封電報,能起什麼作用?有那家報社敢登出這樣的一份聲明?今天登出來,明天報社社長的腦袋就得被犬養太朗拿來當球踢了。不過,這不要緊,東京的報社不敢登,我們替他們登得了。

    薩冰大將下令,立刻把這份電報的內容傳到國內。對於自己總統的性格,薩冰大將瞭解得清清楚楚,他相信,明天早上,世界各大報紙都將登出山田規三生的這份聲明,幾年前設的對日廣播電台,也將在第一時間把這份聲明書的內容一字不漏地送到日本人的耳朵裡面,他薩冰大將只要等著看戲就行了。就算日本人來個消息封鎖,總統也會想辦法讓全體日本人都知道的。

    陸戰隊已經全部登陸,陸軍的工兵們也開始把各種裝備和物質運到島上去,薩冰大將下令,留下「蘇州」號、「福州」號、「濟南」號三艘巡洋艦協助守島,自己帶著所有的航母和戰列巡洋艦,以及剩下的三艘巡洋艦,朝第一個目標大阪前進。剛剛收到消息,大海龜編隊已經趕到福岡,朝那兒砸了整整砸了四萬噸的炸彈,幾乎把福岡的工業區給炸沒了。大海龜在進行補給後,將繼續北上,目標直指北九州。

    十一月二十四日晚上,東京,皇宮東面的代代木公園。由於皇宮已經被中國人完全摧毀,犬養太朗的首相府,也只剩下了幾堵破牆,所以,犬養太朗就把自己的辦公地點,設在了離首相府不遠的代代木公園。代代木公園裡面有一個迎賓宮,是一處有名的宮殿,現在被犬養太朗徵用了。在上一次中國海軍對東京的轟炸中,由於代代木公園不是重點目標,而且那裡人口也不多,引不起中國人的興趣,所以,僥倖保存了下來,倒是便宜了犬養太朗,讓他能夠享受到日本古代貴族那種超奢華、超變態的生活。

    不過,犬養太朗現在根本就沒有心思去享受連天皇也享受不到的變態生活,他現在心煩意亂得很。傍晚時分,種子島失守的消息傳到東京,當然,同時傳來的,還有山田規三生的那份震古鑠今的聲明書。

    對於種子島的失守,犬養太朗不置可否,早在幾天前發現中國艦隊大規模出擊的時候,犬養太朗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無論是屋久島還是沖繩島,都沒有能力阻止中國海軍陸戰隊的登陸,更何況那鳥不拉屎的種子島?深知中國海空軍厲害的犬養太朗自有其對付中國人的一套戰略計劃,那就是,依托日本本土四島,實行一億玉碎計劃,與中國人打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消耗戰,一直打到中國人撐不住了,或者是日本人死光了為止。對於這樣一個計劃,犬養太朗很是滿意。他知道得很,除了海空軍外,中日兩國之間的武器性能差別並不是很大,基本上還處於同一代。在陸軍裝備上,中國人並不佔有多大的優勢,他們真要衝上日本四島的話,就無法充分發揮海空軍的優勢,很可能得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陸地攻防戰中。林傑是民選出來的總統,一旦中**隊損失慘重,林傑很有可能就會被中國人自己趕下台。除了林傑,他犬養太朗還真沒發現中國還有另一個如此陰險狡詐、如此不擇手段的領導人,要是換個循規蹈矩、深符中國人那種任人揩油優良傳統的領導人來,哈,風水輪流轉,就該我犬養太朗想辦法欺負你們中國人了。那樣的話,他犬養太朗的勝利指日可待,他也將成為日本歷史上的最最偉大的民族英雄。說實話,對於現在完全處於下風的大日本帝國來說,這可能是最最簡單、最最有效的戰略了,以空間換時間,再以時間換勝利,從這一點來說,犬養太朗還真是個頗懂得進退之道的有遠見的領導人。所以,外海島嶼的失守,倒是在犬養太朗的意料之中,他唯一沒有想到的是,中國人竟然選擇在種子島登陸,在他的設想中,鹿兒島半島,或者屋久島,才是中國人最最理想的攻擊目標。

    最讓犬養太朗感到心煩的,是山田規三生的那份聲明書,可以說,那份聲明書,正好捅到他犬養太朗的軟肋上了。自從東京遭受轟炸後,犬養太朗就明顯地感覺到,天皇對自己已經不像以前那樣信任了。只是,由於受體制所限,國會遭受攻擊,議員損失慘重,天皇也沒有辦法撤換掉自己這個首相。再說了,估計他也無法找到另外一個傢伙,可以在這樣的惡劣局勢下主持大局。只是,由於心裡的不信任,天皇一直窩在月山那裡,再也沒有在國民面前露過面,沒有發表過任何鼓舞國民士氣的話,這才使得日本國謠言四起,人心惶惶,由於公佈中國人那苛刻的停戰條件而激發起來的國民士氣,也在慢慢地衰竭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