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官路

第九卷 或躍在淵 第九百三十章 區劃調整 文 / 盡歡歲月

    劉鎰華雖然年輕,卻是坦然就座,其他人都自覺地站座他的身後和兩旁,垂手而立,神色恭謹小心,就料定他是「大幹部」。

    到鎰華點點頭。

    「我老頭子就想問你一件事,歷朝歷代,可有要七十歲以上老人交稅的?」

    可有要七十歲的老人交稅的?

    這句話,字字千鈞,如同一柄千鈞重錘,狠狠砸在劉鎰華的心口。

    農民負擔重,劉鎰華很瞭解。而且這個情況在全國範圍內都有愈演愈烈之勢。每個鄉鎮,都要養許多編制外的人員,吃皇糧的多了,財政又不全額撥款,就只有打治下農民的主意。

    事實上,建國之後,由於工業基礎薄弱,底子差,國家為了扶持工業發展,長期以來,國家以農業生產給工業補貼,輸血。這個政策,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國內工業的發展,也留下了許多的後遺症。畢竟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正處於發展之中。

    過度犧牲農業的利益,必定要造成許多隱患。而現在,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

    聽了大爺的話,劉鎰華尚未開口。

    郝友文就急了,趕緊上前一步,說道:「老大爺,你們村裡的問題,可以向村長、支書反映,村裡不解決,可以向鎮上反映,我是鎮委【書】記郝友文,你有什麼問題,明後天到鎮裡來找我,我給你解決,好不好?」

    郝友文心裡那個生氣啊!這個老大爺,真是不知輕重!竟然當著劉縣長的面質問?這不是打他們鎮裡的臉嗎?可是有劉鎰華在,郝友文也不敢發火。

    其他隨行的幹部這個時候一個個也是很尬尷。

    「什麼?你就是鎮裡的部【書】記?」老大爺嚇了一跳。郝友文在垛石鎮威望還是很高的,農民都知道。

    郝友文認真點點頭。

    老大爺嚥了一口口水,對劉鎰華說:「那劉幹部是」鎮委【書】記都是跟班,這今年輕人又是何種來頭?

    「大爺,我叫劉鎰華,是縣長。」劉鎰華直言道。

    「縣縣長?」大爺一下子就暈了。在農民眼裡,縣長可是天大官啊。

    「哎呀,你個死老頭子胡說八道些什麼呀!」大爺的老伴也嚇壞了連忙埋怨老伴。

    大爺有一點發呆了,他是真的意料不到會在山上碰到一縣之長啊。

    劉鎰華又那麼年輕大爺一開始還以為他就是縣上機關的普通幹部,到鄉里來考察百草園的。這段時間。經常有城裡人來看這些藥材。

    老大爺現在明白過來了,他剛才的言語就等於當面向縣長告了鎮裡、村裡的幹部一狀難怪大爺的老伴要狠狠埋怨他了。

    「大爺,剛才你這個問題問得好!要七十歲的老人交稅,確實是不應該啊!」

    劉鎰華擺擺手,止住了大爺的老伴和氣急敗壞的郝友文,很誠懇地對大爺說道語氣沉重。

    劉鎰華繼續道:「這個情況,我以前不瞭解,我向你保證,從現在開始,全縣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都不用再交稅了!」

    劉鎰華本想說要給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一定的福利,考慮到潮海縣的經濟,目前達不到那個水平,劉鎰華也沒有亂承諾。

    「真的?真不用交稅了」大爺再次大吃一驚,很激動的樣子。

    「當然!」劉鎰華點了點頭。

    「如果再有鎮裡林裡的幹部向你徵收稅你可以直接來縣裡找我。我處分他們」劉鎰華說得十分肯定。

    這時大爺很激動,說了好些感謝的話。

    劉鎰華笑了笑,又和大爺拉了些家常。

    大爺知道他是縣長之後。就有了許多顧忌,不敢隨便說話,劉鎰華問什麼,他就答什麼而且多數問題都是比較謹慎。

    劉鎰華也沒辦法。人家不是怕他這個縣長,是怕了他身後那些鎮幹部。

    有你劉縣長在,鎮上的幹部自然不敢造次,但縣長一走可就難說了。

    「縣長,我我向你檢討都是我工作不到位「離開山上不久,郝友文就忍不住檢討了。

    其他鎮上的幹部都識趣地拉遠了與他倆的距離。

    劉鎰華擺擺手,輕輕說道:「不怪你!這不是你一個人的事情,也不是垛石鎮一個鎮的問題。這是一個全局性的問題。縣裡的經濟不發展,不搞上去,就總是會缺錢huā,就不可避免的會打農民的主意。」

    郝麼文便連連點頭。縣長講道理,不胡亂發飆,果然是個好領導。

    劉鎰華停下腳步,站在山路上。極目遠眺一下道:「友文,我問你一個問題。」

    劉鎰華忽然說道,眼睛還是望著遠方。

    「縣長請問!」

    「是多點鄉鎮多些編製對發展經濟有利還是反之?」劉鎰華緩緩說道。

    郝友文一愣,這話好像是明知故問啊。但是卻很不好回答。

    你要說多一點吧,違背縣長合併鄉鎮的本意。少一點?合併後多餘的幹部怎麼辦?

    「縣長,這個問題」郝友文苦笑了一下。萬一別的鄉鎮領導知道郝友文回到劉鎰華說「鄉鎮幹部多了,希望裁減」

    那郝友文就死定了!那麼多鄉鎮領導啊。

    劉鎰華笑道:「心裡知道答案,不好說是不是?哎,其實我剛才有點明知故問。你看,現在農民負擔很重,經濟不發達是一個主要原因,但是還有別的原因啊。你看各個鄉鎮各類聘用人員有多少?這可是大大超出編製的。這種情況下,有利於發展嗎?」

    「縣長說的是」郝友文這次不得不回應附和了。要不然就不識抬舉了。

    其實邦友文身在基層,擔任黨委【書】記,對這些情況只有比劉鎰華瞭解得更為深刻,更為透徹啊。

    只是劉鎰華這個問題很敏感。各個鄉鎮人員之所以不斷膨脹,一個方面,確實是人手不夠。鄉鎮的工作看似簡單,其實十分瑣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方方面面前要顧及到。上面佈置的任務必須要完成。

    光靠正規編制內的一些幹部和工作人員,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就招聘了許多臨時工。

    造成人員超標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很多關係戶!這些人有背景啊,機湧了進來爭搶著鐵飯碗。這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有後台,有靠山,輕易得罪不起。

    劉鎰華還是目視遠方,想了一會道:「看來,合併鄉鎮,精簡機構是勢在必行了!多餘的幹部一律考核上崗!達不到標準的就另行安排了。」郝友文聽到考核上崗就一愣,然後道:「縣長說的是。這次把幾個鄉鎮合併成一個,許多重疊的機構和人員都可以趁機合併、消腫。

    應該可以清退一大批閒雜人員。然後再經過考核,那樣機構精簡了,人員減少了,包袱自然就輕了,農民負擔也會減少。」劉鎰華滿意地點點頭,笑道:「我們想法是好的。不過我還是擔憂啊!你看,如果精簡之後再膨脹呢?如果精簡後各個鄉鎮又陸陸續續往裡補充人鼻,這樣機構會再膨脹那和不合並就區別不大了。這個方面,你有什麼想法?」

    郝友文一陣苦笑,這真是一個問題啊,劉鎰華不但說到了點子上,而且還揭出了一層更深層的問題。這次合併鄉鎮,對於清退的臨時工會給予一定的補貼。補貼到了手,不用多久,那些關係戶依舊還會再托門子安排進來,繼續鐵飯碗。也就是說有可能越精簡,人越多!

    「縣長,我說句實話啊。」郝友文咬咬牙道。

    劉鎰華望著他,點點頭。

    「縣長,合併鄉鎮,精簡機構,是你設想的,這也符合中央精神,看來就是縣委陳【書】記也不會反對。

    但是,不反對是表面吧?您留在潮海縣的這段時間裡估計人員再次膨脹的問題不會很嚴重。但是,您終究有一天會離開潮海縣的,那時候你鵬程萬里,但繼任者是不是還會和您一樣堅持原則,那就很難說了。」郝友文這話說得明白。大意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劉鎰華點了點頭,輕輕出一口氣道:「你說得很有道理,我這幾天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制度再周全、規矩再嚴,如果缺乏監督總是沒用的。看來,我們必須要抓緊時間,盡快將潮海縣的經濟搞上去,盡可能減輕農民負擔了。不能指望靠精簡機構減少政府開支。

    這是節流還是開源的問題。當然,精簡機構我會想一些辦法。我才剛來,不會那麼快走的。」郝友文趕快點點頭。

    這時候,一個通訊員氣喘吁吁跑過來喊道:「縣長,【書】記有急事!」劉鎰華一皺眉,郝友文立刻道:「大喊大叫什麼?成何體統?有什麼事說!」

    通訊員顧不得有情緒了,他趕緊道:「縣長,郝【書】記,香港的惠豐集團變卦了!不投資我們的中草藥基地了!」「什麼?」劉鎰華個郝友文異口同聲道。

    「那現在的1000畝中草藥他們還負責回收嗎?」郝友文急乎乎道。

    「不不負責了」通訊員小心翼翼道。

    「媽的,搞什麼!」劉鎰華火了!!。@ya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