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太平新篇

龍騰世紀 第285章 :西鄉用兵 文 / 春鋤

    第285章:西鄉用兵

    第285章:西鄉用兵

    這三路兵馬,左、右兩路都是由j1、j2兩個日本師擔任主攻,122師、123師各抽一個團擔任助攻,同時帝國水師也可以在鳥取到大田一線給予海上的火力支援,摧毀日軍沿海各炮台,為進攻部隊提供必要的支持,中路大軍則由譚紹光親自率領,以122師為主攻,123師為助攻,200師為總預備隊,全力南下。這樣的部署應該說是比較合理的,基本上每個攻擊方向上都能保證火力強度與五千人以上的兵力投送,三路大軍不分主次,只要把握住戰機,任何一路都可以做為突破口。

    根據範例所提供的情報,由西南各強藩所組成的所謂「新日本聯合政府」軍隊完全是由各藩軍隊整編而成,由於時間緊,大部分的軍隊彼此之間的協同作戰的能力仍是十分的薄弱,很多軍隊的制服都是五花八門,不過由於得到了西方列國的暗中支持,加上各強藩十餘年來努力採購新式軍械裝備,從武器上來看,少量的加特林手搖機槍對國防軍的威脅最大,這種6-10根槍管焊接在一個旋轉圓筒上的速射武器每分鐘能夠打出300-400發子彈,從射擊效率上來說與國防軍裝備的新型連連珠銃不相上下,都是步兵集團衝鋒的惡夢,所幸這種機槍與新式的洋炮在藩軍中並不普及,加上士兵素質的差異,譚紹光還是有信心完成掃蕩長州藩地任務。

    而趕到長州藩前線指揮日軍作戰的則是西鄉隆盛。西鄉隆盛乃是下級武士出身。本人極有正文感和日本傳統道德觀念而在武士中極受敬仰,與他一起趕到長州前線的有筱原國干、桐野利秋、池上四郎、西鄉小兵衛等,在考察了前線士兵裝備之後,這些忠於西鄉的維新武士們開始意識到打好這一仗的困難,由於各藩軍隊財力上的強弱不一,趕到長州並編入西鄉戰鬥序列的陸軍居然武器都不一樣,使用恩菲爾德式地有之。使用史耐德式的有之,拿著武士刀地「拔刀隊」也有之。不但武器不一,連彈藥也不一樣,相當一部分裝備後裝滑膛槍的士兵仍然使用土法製造的鉛丸,實在令人失望。

    無奈之餘筱原國干提出派一支奇兵乘汽船經瀨戶內海入大板灣後偷襲京都,一來可以威脅中**隊後路,而來可以找機會將和宮天皇給救出來,倘若此事成功。那便是振奮全軍士氣的重大勝利了,但是西鄉認為此招過於凶險,中**隊雖然主力盡數南下,但京都駐防的仍然有近千名陸戰師精銳,配以火槍、火炮,想要一舉攻下實在是困難重重,萬一南下的中國人又分兵返回,那別說抄別人後路了。這支奇兵自己就要會被人包圍,可是坐著等中國人來攻又是束手待斃的死路,到後還是遠在九洲島上地木戶孝允打聽到了國防軍三路前進的辦法,命令手下人趕緊跑到長洲前線給西鄉獻上了「集中兵力專攻一路」的建議。

    木戶孝允原意是仿照明清薩爾滸之戰中,清軍集中優勢兵力將明軍多路人馬各個擊敗的辦法,分別先後的打擊國防軍三路大軍。但是木戶孝允有些書獃子了,薩爾滸之戰戰區遼闊,明軍各路兵馬相互之間聯絡、增援都非常困難,這才給努爾哈赤各個擊破的機會,可長洲戰區方圓不過幾百里,就算是整個日本也沒有多少戰略縱深可以達到薩爾滸的迂迴規模,無論西鄉集中多少兵力攻擊哪一路,不需要半天時間另外兩路便能得到增援而至,西鄉也不是呆子,木戶孝允的辦法他立刻便看出了破綻。不過這個集中兵力地思路到也提醒了他。倘若將原本已經脆弱的兵力再分三路迎擊的話,那麼毫無疑問將丟失整個長洲藩。於是西鄉一夥人吵爭了幾個晚上,終於制訂出了「誘敵深入,拉長戰線,俟機反機」的計劃,根據這個計劃,日軍將與中路中**隊反覆爭奪,堅決阻擊,而在讓開鳥到大田的右路防禦和姬路到福山的左路防禦,並積極吸引左、右兩路中**隊深入,待時機成熟後,則在大田或者福山殲滅中**隊一路,左、右兩路若是被殲,則中國人三路並進地計劃就不得不破產了。西鄉認為左、右兩路中**隊兵力均在五、六千人,其中還有一部份日本幕府舊軍隊,戰鬥力與中路軍相比遠遠不如,如果能夠集中兩、三萬人的部隊死死的圍住,那還是有希望取勝的。本著這個作戰思路,長洲日本軍開始全面調動,從前線到廣島之間全部堅壁清野,糧食全部深埋,水井全部投毒,能撤的東西全部搬走,搬不走的東西全部砸掉,敢於反抗的農戶全部正法,總之只有一個句話「以免資敵」,結果沒有等中**隊殺到,日本人自己就把自己給三光了。

    除了堅壁清野這一招外,為了保證能夠把中路中**隊給死死的咬住,西鄉把從薩摩藩調來的精銳陸軍一千人和十門野炮,七門臼炮都部署在津山城,算上各藩的雜牌軍,津山城守軍達到了空前地六千人,率領這六千日本軍地則是西鄉最信賴的桐野利秋。後世史家記載,桐野利秋在帝國軍隊對津山城發起進攻時,曾經一個人「手按配劍,巡視城頭,大呼唐未亡於安祿山之亂皆張忠烈守睢陽之力也。今之津城即夕之睢陽天下安危繫於此城存亡,豈能畏死而遺恥於後世!城中守軍聞言,無不跳躍奮起,持械血戰……」這史書記載地固然有誇張之意,但津城之戰慘烈也可見一斑。

    中路國防軍幾乎都是帝國駐日軍的主力,從京都出發後便始終跑在左、右兩路的前面,沒想到讓小小的津城給束住了手腳,十天之內居然沒有前進一步,原本遙遙領先的中路軍反到落在了左、右兩路的後面,直把坐鎮京都的譚紹光給氣的臉紅耳赤,若不是李世賢從周旋,122師師長林伯雄當場便要給免了。

    擔任主攻的122師大多數是廣東藉士兵,作戰意志極其頑強,而在一線的122師三團更是師長林伯雄的家底,可是這樣一支部隊在迅速突破津城外圍防禦之後,便和城內的日軍打成了拉鋸戰,津城那道並不堅固的城牆早就千瘡百孔,不再俱有防禦的效果了,但往往是國防軍士兵在猛烈的炮火、機槍、手榴彈的掩護下衝入城內不到半天便又被鐵了心堅守民房的日軍給趕了出來,十天激烈巷戰陣亡了近二百餘人卻只到手了幾座夷為平地的破爛民房。坦率的說122師打得非常英勇,但是在城市巷戰中武器的優勢就不是那麼明顯了,裝備後膛快槍與使用前裝滑膛槍在打冷槍的效果上是差不了多少的,而那些時不時赤腳舉刀從屋頂上跳下來的武士也往往能達到兩、三個換一個的效果,對於林伯雄來說如何有效的打擊守軍的意志遠遠比多殺幾個日本矮子更重要,但在這一點上,偏偏他就沒有什麼好辦法,重炮、野炮、迫擊炮早就把這個座城市給炸的如同垃圾堆一般了,可是該死的日本矮子還是像田鼠般竄來竄去,雖說傷亡人數不多,但時間卻不等人啊。

    時間對於最高指揮官譚紹光來說尤其重要,在中路軍受困於津城之後,左、右兩路已經快速推進到了岡山、松江一線,原來應該齊頭並進的戰術變成了一個倒三角,而更為嚴重的是為了深入貫徹皇帝陛下「以戰養戰」的指示,此番大軍出動除了武器彈藥準備充份外,補給品都只準備了正常數量的一半,本想著攻入長州後即便不能足額籌集糧秣,至少也能解決三分之一,這樣加上各師攜帶的物資,維持兩個月是不成問題的,可實事上隨著部隊的深入,從戰區連十分之一的糧食都搶不到,該死的日本人不但逃的精光,還惡毒的所有的水源中下毒,左、右兩路先頭部隊j1、j2兩個日本本土師的官兵誤飲了毒水而死的到佔了傷亡人數的三成有餘,酷暑之中部隊斷水的問題是非常嚴重的,搞到最後部隊每到一處頭件事情就是打井找水,推進速度大大降低。但如果僅僅是這些問題的話,到也難不住譚紹光,補給不足,便迅速收集糧秣趕運前線也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飲水不足便讓士兵攜帶水具,遇上乾淨的水源多裝一些,可是這倒三角的陣形卻讓譚紹光越來越不安起來,尤其是左、右兩路遇到的抵抗非常微弱,所到之處與其說是攻克的,還不是說是接管的,這其中難道沒有什麼名堂?

    bk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