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普奧之戰
第248章:普奧之戰
但是皇帝卻不這麼認為,面對國際、國內一片責問之聲,王財毫不動搖,他認為這《萬世一統帝國輿圖》標誌著中華帝國未來江山的基本範圍,現在是否為自己所控制並不重要,有些事情並不是一代人就能解決的,但只要丟下這個由頭,那後人就有機會去解決,就以柏海爾湖為例,當初與俄人簽訂《中俄東北亞條約》時,因為的國力、財力都沒有辦法再和俄國人打下去,做一些必要的讓步以換來俄人在中亞的讓步是合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柏海爾湖畢竟是北方重要水源與戰略要地,絕不能讓俄人長期佔領,但是王財政府因為條約限制,再起事端乃是於理不合,國際上也得不到支持,可今天留下這個地圖,後來的政府就有重新收復失地的依據,只要條件成熟,便可出兵收復,大不了事後打一番口水戰罷了,再說兩次世界大戰尚未發生,世界各國的版圖也根本沒有成形,誰能實際控制才是硬道理,至於那些根本就不是帝國傳統領土的,王財就信奉一句話「謊話說了一百遍就是真理!」
結果不管別人如何議論,算上搶來的,騙來的,以及耍賴蒙來的,帝國的疆域一下子便擴張了一倍有餘,原來的近岸防禦政策立時便顯得過時,數百萬平方公里的海洋領土卻沒有相應強大的水師巡視,一時成為王財頭痛之事。不過此事卻是無法,只能慢慢採購、建造了。
就在帝國政府努力國內改革建設,江南、江北工商業迅速發展,國內科技水平持續進步地時候,太平八年,公元1866年,得到中、美兩國公開支持與英、法、俄默取的普魯士政府向屬於德意志邦國的薩克森國王、漢諾威國王提出最後通牒。要求他們接受普魯士提出的旨在強化德意志統一的《聯邦改革綱要》,並且允許普軍自由通過他們的國土。兩邦國在奧地利的支持下。當即回絕,至此和平解決德意志統一地最後一扇大門也被徹底關閉。奧地利政府首先向普魯士宣戰,隨後普魯也調集軍隊宣戰,在他們兩國決心為德意志統一爭個勝負的時候,與普魯士有約定地意大利政府和千里之外的中華帝國政府也同時向奧地利宣戰,頓時德意志的統一戰爭立刻演變成了四國大戰的局面。
根據中普之間的密約,中華帝國政府原是沒有必要向奧地利宣戰的。但是王財絕對不會放過這種趁火打劫的好事情,他深信普魯士必將戰勝奧地利,利用這個機會撈點好處正合了王財地心思,但相隔萬里,出兵卻是不可能,便授意總理衙門接連發佈公告,為普魯士搖旗吶喊,大聲叫好。如此明目張膽的支持參戰一國,乃是國際外交中的大忌,畢竟誰也說不清楚這仗到底誰會勝,普國勝了,王財這般招搖自然會得到普國的豐厚回報,但若是奧地利勝了呢?豈不是平空多樹一個強敵?再說現在的普奧戰事來看。雙方勢均力敵,誰都沒有百分百的把握評論勝負,就連鐵血首項俾斯麥自己都帶著毒藥上戰場,真不知道這中國皇帝是發了什麼瘋。
此時的中華帝國自太平六年定下全力以赴發展工商業的國策以來,經過一系列政策地調整與皇帝的日漸開明,帝國經濟已經取得了極大的起色,特別是江北鐵路線的不斷延伸,沿線各處的商業潛力也漸漸體現出來,在威海、天津、大連四港一邊建設,一邊開始進行小規模的港口服務。從吉林、直隸一直到山東。數省地財貨因此得以外運,而江南先進工商業的產品也得以源源不斷的輸入江北。既快又便宜,英國以海外貿易起家,而中華帝國僅僅是內貿便已經是極大的刺激了整個帝國的經濟潛力。除了內貿,海外貿易也漸漸走上正軌,在李鴻章的傾力之下,輪船招商局的大規模海運迅速發展,從原先的大型海船七艘迅速增加到三十艘,貿易範圍遍佈整個東南亞,甚至還開闢了遠達歐洲的航線,長期被西方商人控制的中歐貿易第一次有了中國人地身影。除了貿易外,在工業上也有了極大地進步,在王財鼓勵教育的政策下,大批西方學者來華任教,整個國內地教育水平飛速提高,不但建成了自然科學的各門類學科專業學院,甚至還成立了繪畫、音樂方面的專業學校,天京成為帝國政府高等學院分佈最集中的城市(因為王財把天京所有的王府全部改建成了校舍),大批年青的學生入校學習,用不了三、五年,他們就能在帝國的各行各業上發揮作用,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極大的推動了新技術的發明,而新技術的發明又刺激了工業的發展,可以說現在整個帝國都顯現出一片生機,也正是因為此,西方各國對於中華帝國的評價也越來越高,再也無人敢小覷了這個新興的大帝國。只是那個雄心壯志的帝國皇帝時不時的弄出些事情來讓洋人們哭笑不得,就像這次跳出來支持普魯士一樣,人們仍然把他看成是皇帝陛下的一時衝動罷了。
果然沒有多久,原本被俾斯麥寄以厚望的意大利軍隊居然在兵力、裝備都佔優勢的情況下,在庫斯托查與奧地利的第一次會戰中大敗虧輸,立刻便失去了再戰的力量,原本處於兩線作戰的奧地利軍隊一舉便解決了威脅後路的意大利,轉而抽出力量全力對付滾滾而來的普魯士軍隊,這樣一來雙方勝負更是難料,就在各國都在猜測勝敗之時,1866年7月3日,普奧兩軍相會在柯尼希格萊茨附近的薩多瓦村,爆發了一場歐洲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會戰,當地集結的奧方兵力約23.8萬,普方兵力為29.1萬,雙方五十萬人在這塊小小的村莊附近為了德意志的統治權進了最後的血戰。雙方激戰竟日,最終有著強大工業基礎的普魯士徹底擊敗奧地利,奧軍損失四萬五千餘人,已是無力再戰了。憑借新勝之威,普軍乘勝追擊,奧地利迫於無奈,最終同意停戰和談,在尼科爾斯堡的一番唇槍舌戰之後,宣戰的四方簽訂了《布拉格和約》。對於普、意來說他們一方取得了北德意志邦的控制權,另一方得到了原屬奧地利的威尼斯,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除了搖旗吶喊之外什麼力也沒出的中華帝國在普魯士的幫助下,居然也以戰勝國的身份從奧地利得到了開設工廠和單方面關稅優惠。當然,王財也很清楚自己這個戰勝國的身份來的實在有些不上檯面,也不願意因此而與奧地利結下血海深仇,因此也同意普魯士不過份削弱奧地利的意見,表示願意有條件的對奧地利開放帝國市場,並就此繼續與奧地利進行談判。
撈了這個好處,真是任誰也沒有想到的事情,西方各國雖然頗為羨慕,但也不得不佩服王財的眼光獨到。飛來的好處王財自然不會輕易放過,馬上下令朝廷給予到奧地利投資辦廠的國內商人優惠貸款,甚至還以朝廷的名義成立數個國有企業,由商力部選派得力幹員主持企業運做,這些企業涉及軍工、化工、製造等數個方面,王財還授意這些企業全部把總部設在奧地利,就近之便,招募能人技師,學習西方選進科技文化與企業管理經驗,並將學習的經驗源源不斷的送返國內。除此之外,皇帝還暗中指示情報部在這些企業中安插情報人員,刺探西方各國情報。可以說這是帝國頭一次真正的把手伸到了列強中間,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打敗奧地利的普魯士一躍而成為歐洲大國,而普皇和俾斯麥也是為了擊敗奧地利,取得德意志北方控制權而慶賀不已,整天忙忙碌碌的協調北德意志各邦國,為建立一個統一的德意志而做最後的準備,此時英、法、俄等國紛紛派出使者向普皇威廉一世表示祝賀,此刻他們並不知道,鐵血首項的下一個目標就是控制了南部德意志邦國的法國了。對於帝國政府來說,普奧之戰也只是前奏,接下來俾斯麥針對法國的全部進攻才是可以真正撈到好處的時候,一時間帝國軍隊悄悄的進行調整,為了把法國人的力量一舉趕出越南,王財下令越北總督石達開做好準備,皇帝認為這次越南的軍事行動不會規模太大,因此不想調動國防軍主力,完全依靠西南太平軍舊部完成,為了防止法國艦隊攻擊越北港口,王財還命令水師以剿捕海盜為名,進駐越南南部港口,只待戰鬥打響,立刻突襲港內的法國艦隊。
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