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太平新篇

龍騰世紀 第244章 :柏林密約 文 / 春鋤

    第244章:柏林密約

    第244章:柏林密約

    詔書一到,立刻是人頭滾滾。陳、王兩人在日本經營多年,手下雖然有不少從大陸帶來的嫡系,但是大部分的士兵都是在日本當地征招的,如果按照朝廷的詔意,豈不是要把這幾萬人都砍了?這個詔命讓譚紹光和李世賢難以接受,只好招集手下軍官一起商議,兩人原想大夥一起回朝廷上道疏,勸朝廷收回成命,結果沒想到兩人把朝廷的意思苗超第一個跳起來叫好,而且幾乎所有的團級以下軍官都認為朝廷的命令完全正確,這就讓譚、李兩人莫名其妙了,這次赴日本平叛陸戰師損失並不大,但是為什麼部下對於迅速解決日本戰俘如此興致勃勃呢?

    原來這些日俘被抓住後根本不老實,整天吵吵鬧鬧的聚眾鬧事,起初陸戰隊士兵嚴守紀律,除非是公然逃跑,否則決不輕易開槍動武,直到有一天,一夥戰俘又聚在一起衝擊戰俘營大門,甚至還對阻擋的衛兵動手動腳,當時就把苗超搞火了,烈火脾氣的苗超覺得打仗都比看守這些該死的矮子痛時激憤竟然忘了自己當年因為殺俘受到處罰的舊傷,居然調了一支部隊毫不客氣對這些日俘開了火,當場打死一百多人,原本苗超以為整天吵吵嚷嚷的日俘必定嚥不下這口氣,說不定就會和陸戰隊拚命,可讓他完全意外的是,自此事發生後,所有的日俘都像兔子一般地安靜。整天待在營內曬曬太陽,聊聊天,那一百多個日本人的死對於他們來說就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遇到看守的中國士兵居然還圍上來馬屁狂拍,更匪夷所思的是有幾個日俘還讓他們的家人湊錢找了幾個藝伎來為中國士兵表演!苗超好歹也打了十幾年仗了,手下處理的戰俘也有不少了,還從來沒有見到過如此欠揍的戰俘。由此他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對日本人一定要狠,你越狠。他越服你,要是你跟他講道理,他反而不大瞧得起你。顯然朝廷也深深明白這一點,這才會下了這道與朝廷以貫以來政策完全相反地詔命。

    但是譚紹光與李世賢並不相信苗超所說的,殺人最多把別人殺怕,能殺到服?這還真是聞所未聞地事情,但是兩人也沒有辦法。既然部下都認為服從朝廷命令解決這些叛軍能夠保證關東穩定的話,那他們也無意違反朝廷詔令,便命令苗超全權負責此事。於是帝國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殺俘事情在日本發生了,近兩萬名參加陳氏叛軍的日俘被集體屠殺在巖手山下,根據史書記載,「溪水盡赤,草木盡衰。屍臭百日而不散」。

    這麼大的事情當然是瞞不住的,消息傳來,世界一片嘩?,各國政府紛紛指責帝國軍隊肆意屠殺,毫無人性,國內更是吵翻了天。王財每天都能收到雪片般飛來的奏書,要求朝廷法辦「屠殺將軍」苗超。王財對於這些反應完全嗤之以鼻,皇帝下令總理衙門例舉英、法、葡、西等國在殖民擴張中對殖民地百姓地殺戮史之後,又宣佈帝國國防軍所殺的並非放下武器的俘虜,而是妄圖逃跑的敵人,國防軍士兵行使天賦之自衛權合理合法,而對於國內的反對浪潮,王財則開脆公開宣稱苗超的行動是執行皇帝陛下的命令,並且還命令輿宣司將日俘如何攻擊國防軍士兵,如何暗殺朝廷官員。如何破壞軍事設施等等惡劣行為大肆宣傳。但是任誰也沒有想到的是。日本幕府地反應卻頗值得玩味,正在與長州做戰的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在收到一批帝**援之後。公然宣稱這些被屠殺的日本人支持叛軍,有今日的下場是咎由自取,同時他還以此為例來警告長州叛軍,說什麼如果長州藩不放下武器的話,那城破之後,他們也會「嘗嘗做叛徒的滋味」。

    不管怎麼十九世紀殖民擴張地時代屠殺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情,受害國無所謂,別人再說什麼也是無力,各國大義凜然的吵鬧了一陣也就揭過了此事,但是譚紹光卻非常欣喜的發現經過這次大屠殺後,關東的日本人顯然對佔領軍更友好了,起初他還以為這是出於害怕之心才故作親近,但與這些日本人相處久了,他才明白這是日本人民發自內心的信任,雖然這事的過程讓他有些不敢苟同,但結果卻非常令人滿意。

    英、法兩國怎麼會眼看著中國人不斷擴張,有心圍堵,但是一個被困印度,另一個已經得知帝國特使到達普魯士,現在的普魯士已經不是數年前了,在俾斯麥的擴軍政策下,普國士陸軍現役人數已經達到了28萬,更有後近10萬人的預備部隊,這樣地實力在當時地歐洲是極具震懾的,同時普國不斷派出使者遊說德意志各邦國,普皇武力統一德意志地心思已經是昭然若揭了,這個敏感的時候,一向與普國關係不清不楚的中國人派出特使,甚至這位特使是帝國的首輔大臣,實在令人懷疑他所擔負的使命,誰敢保證中國人在日本的行動不是為了吸引英、法注意力,而策應普國人可能的軍事行動?畢竟對於英、法來說歐洲才是根本之地。

    帝國特使、首輔大臣王?運抵達柏林火車站時受到了普魯士政府熱烈的歡迎,傳奇般的普魯士鐵血首項俾斯麥代表普皇威兼一世親自到火車站迎接,俾斯麥與王?運已是第二次見面,當下自有一番熱情寒暄,由於當時天色已晚,俾斯麥便陪同王?運一行前往柏林最豪華的愷撒大旅館下榻。第二天一早,數百名騎兵騎著高頭大馬來迎接王?運前往皇宮覲見普皇威廉一世。到了皇宮外,王?運卻見數百名穿著嶄新軍裝,肩扛步槍的普軍士兵精神抖擻的列成數排,靜靜的等候檢閱,俾斯麥眼見王?運下了馬車,立刻迎了上來,陪同他一起檢閱了普軍儀仗。樂隊演奏的中華帝國國歌聲中,旗桿上的黃底龍盾帝國旗緩緩升起,王?運突然胸中湧起一陣熱血,忍不住將右手抬起放在胸前,口中低聲唱了起來,此刻的王?運深感國家強大之後,個人地位的提升,今天普國的儀式遠遠高過數年前他與李鴻章訪普時的規格,這分明是因為帝國日漸強大,洋人不得不另眼相看了。俾斯麥看了激動的王?運一眼,微微點了點頭。

    儀式結束後,俾斯麥陪同王?運走入皇宮大門,沒有多久便走進了大殿,王?運正在感歎這普皇皇宮如此簡陋時,卻見不遠處一身戎裝的普皇威廉一世已經站在台階上等候了。威廉一世非常重視這次會見,正如王財所料想的,急於完成德意志統一大業的普皇非常想知道這位東方的皇帝能夠為自己帶來什麼好消息,不過他也知道,指望中國人幫他們打仗的實在有些不太可能,但是現在的中華帝國已經不是1840年時的大清帝國了,這些不可思異的中國居然敢與英國人開仗,並且還迫使英國人妥協,看來這個古老帝國的戰爭潛力非同凡想,如果中國人能夠在戰略上支持一下自己,那無疑對普國統一是有極大幫助的,即便王?運此來僅僅是為了通商,那也不是壞事,擴大對華貿易對於普國來說也是有利的,因此排出如此高規格的儀式來歡迎這位帝國首輔。

    王?運快步迎上,彎腰向威廉一世欠了欠身,客套著把皇上的問候帶到,而普皇也委託他代為問候帝國皇帝陛下,隨後一行人等進入殿內開始了實質性的談話。

    王?運一路上就在考慮皇帝關於「精神支持」訓示的意思,到底如何把握這個度呢?今天普皇親自接見,當然不能再吟詩做賦的胡扯了,但是在種場合胡亂承諾也是不符合帝國利益的,他當然明白普皇希望他們能夠在軍事上給予支持,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稍一猶豫便道:「尊敬的皇帝陛下,中華帝國皇帝陛下非常支持皇帝陛下統一德意志的偉大戰略,我們的皇上認為德意志諸邦國中,只有普魯士具有這樣的實力,我們的皇上非常支持皇帝陛下的成為統一的德意志的皇帝。」

    威廉一世滿意的點了點頭,看了看坐在一旁的俾斯麥,俾斯麥馬上接口道:「我國政府非常感謝貴國皇帝陛下及貴國政府的支持,王首輔大人,以普中兩國長期的友誼,我們非常相信貴國政府是我國堅定不移的友邦,」說著他話鋒一轉,「德意志的統一是歷史的必然,出於對貴國皇帝陛下以及首輔大人您的信任,我們可以坦誠的告訴您,我國目前正在為這一目標做準備,希望貴國政府能夠提供幫助!」

    bk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