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宋行

第四卷 西望太行 第一百九十四章 新城 文 / 六軍

    第一百九十四章新城

    「侯爺這麼亂來是會失掉民心的。」人群中,古松有些憂慮地說。可以想像,這次大搬遷將會激起多少漣漪。自古以來,若非到萬不得已的地步,沒有人肯離開故土。楊華因為怕散落在城外的百姓被金人征做民夫,全搬進城去。

    如此一來,他就要負擔起這麼多人的生活。再說,這些老百姓進城之後拖家帶口,還得被燒掉莊稼,毀掉房屋,不跟楊華拚命才怪。

    再說了,河東軍習慣用刀子說話,這次堅壁清野,一遇到老百姓的反抗必定會動粗。

    一旦死了人,籠罩到楊華頭上的民族英雄的光環算是徹底破滅了。

    楊屠夫的外號怕是要傳遍三晉大地。

    關群冷笑一聲:「民心如鐵,官威如爐。若金人大軍一到,他們不也一樣變成奴隸,一樣家破人亡,主公這是在救他們呀!若還不識好歹,不如殺了。也許他們現在不理解主公的一片好心,等將來就他們就會理解的。什麼狗屁載舟覆舟,依我看來,百姓就是蒙昧不化的一群,你給他們講大道理沒啥用,還是刀子來得實在。至於民心,這東西有什麼用?」

    古松面帶不悅:「得民心者得天下,楊侯所謀者大,需要一個好名聲。」

    「哈哈`!」關群仰天大笑:「古松,古德齡,人說你是河東軍第一名士,依我看來,卻是個糊塗蛋。」

    古松哼了一聲:「關不凡,你這是在羞辱我?」

    關群繼續大笑:「什麼得民心者得天下,不過是腐儒們的一面之辭,寫書的是他們,自然要朝好的地方說。其實,是得天下者得民心。秦王政得天下,血流萬里,哪裡在意過民心;光武帝劉秀得天下,手下大將屠二十一城,哪裡在乎過民心;趙光義屠太原,在乎過民心?得天下靠的是弓馬,而不是仁義道德。只要你力量足夠強盛,自然是天下歸心。否則,不過是過眼煙云爾。」

    古松不服氣,正要爭辯,楊華已經不耐煩了:「你們兩個怎麼回事,金人離我已經不遠。馬上帶隊清鄉下,抓光、燒光、搬光。再磨蹭,小心吃打。」

    「是。」二人這才悻悻地一施禮,各自帶著部隊離開了。

    文官們或有腹誹,武將們卻沒這麼多心理負擔,幹起這事來也興致勃勃。

    楊華的命令是只要不死人,任何手段都可以用。

    很快,原野上四下冒起濃煙,依稀傳來哭喊聲。

    楊華的分得的區域離太原不遠,是三十里外的一個小村莊,好像叫什麼沙家莊。是一座位於汾河畔的小山村,說來也怪,這裡雖然離城不遠,卻沒受到兵災。

    當楊華帶著三十個騎兵進村之後,裡面一片靜謐。村口的一間屋子裡傳來兒童們朗朗的讀書聲:「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位好雪也已。」

    「君子食無求飽……」楊華無聲地笑了笑,無慾無求的百姓,扁平化的社會結構自然是封建王朝最喜歡的社會形態。可是,沒有慾念,社會還如何進步。

    他朝身邊的衛兵點了點頭。

    衛兵立即扯開喉嚨大叫:「東明侯、河東節度使楊侯軍令:因北奴入寇在即,所有人等立即堅壁清野,隨我等進太原城暫避。違令者,殺!」

    這一聲極其洪亮,屋中頓時一靜,良久傳來一聲戒尺敲在桌上的的脆響,「安靜,都給我坐好了,我去看看。」竟是一口濃重的四川口音。

    楊華聽得咧嘴想笑,還沒等他笑出聲來,教室的門打開了,從裡面走出一個高大的年輕人。此人高得離譜,看個頭起碼有一米九十以上,雖然有些瘦弱,但也將外面的楊華等人嚇了一跳。

    這人不去打籃球,還真是nba的一大損失——楊華不無惡意地想。

    「你們來這裡做啥子?」那個教書先生怒氣沖沖地看著楊華等人,手中的戒尺上下揮舞,竟帶有一股殺伐之氣:「沒看到我正在教學生讀書嗎?」

    看他年紀卻不甚大,嘴上還長著一圈絨毛,估計也不過十六七歲模樣。

    楊華被他用清澈的眼神盯了一眼,心中突然有些畏懼,他乾笑一聲:「北奴馬上就要來了,我們來過來接各位鄉親進太原暫避一段日子。」

    「你是誰?」那個書生見楊華衣甲鮮明,知道是個大人物,不敢過分,放緩語氣問。

    「大膽,這位是河東……」楊華的衛兵大聲呵斥。

    楊華一擺手示意他安靜下來,笑道:「我是河東節度司楊將軍麾下的一個都頭,楊侯命我等過來堅壁清野,軍務在身,就不多說閒話了,秀才,快快隨我進城去吧……」

    「這麼說來,楊侯是有意防守了。」書生問。

    「大概是吧。」楊華笑了笑:「北奴有五萬人馬,我河東鎮才五千,又多是新兵,出城野戰沒有任何勝算。」

    「那就好。」書生展眉一笑:「我聽人說楊華是我大宋禁軍第一猛將,我倒有些怕他殺敵心切出城浪戰,反吃了金人大虧。太原扼守於山西心腹,太原在,宗翰定不敢南下東京。」

    「道理是這個道理,不過,孤守太原總究不是個法子,又沒有援兵,楊華也很頭疼。」楊華不知怎麼的,對這個川人很有好感,便耐下心來解釋。

    「這一點將軍倒不用擔心。」書生笑道:「金人遠來,糧道漫長,他們肯定會就地補給。太原歷經戰亂,人口逃亡一空。現在楊華又在堅壁清野,金軍根本沒地方補充去。依我看來,最多一月,太原之圍不解自解。」

    「對,同我想到一處去了。」楊華笑了笑,說:「我只怕百姓們不願隨我進城,若一味用強,又怕激起民變。」

    書生又道:「這個倒不用害怕,百姓故土難離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我聽說太原城圍城八個多月,城中百姓死傷過半,城中空出不少房屋和店舖。若真有心遷移百姓進城,何妨將這些房屋和資產賜予他們,並招募閒雜人等做工。人心逐利,只要有足夠的好處,不須用強,百姓自己會進城謀生。」

    「可一時間那裡有這麼多工作給他們?」楊華聽他這麼說,心中一動,忙問。

    書生將手中戒尺扔掉,指了指楊華馬鞍上掛的葫蘆:「說得口乾了,給點水喝。」

    楊華身邊眾人見他無禮,都面帶怒色。

    楊華也不在意,將葫蘆摘下扔了過去。

    書生接過葫蘆喝了一口,笑道:「首先,你們不用擔心,我算過了,現在整個太原府還有戶口兩萬,人口六萬人,就算這些人都由河東鎮養活也花不了多少錢。至於給他們活幹,簡單啊,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擴建太原。

    依我看來,太原現在實在太小,功能也很單一,只是一座單純的軍事重鎮。不如在舊城的基礎上擴大一倍,建設商業集市。以山西的煤、鐵、鹽換南方的糧食和北地的騾馬。雖然山西戰亂不短,緊鄰夏、蒙古、金三國,又有汾河水運之利。不出三年,河東鎮當富甲天下。有兵有錢有糧,自可成我大宋北面之屏障。」

    「好!」楊華鼓掌,笑道:「書生,看不出來,你還真有幾分本事。收拾一下,隨我進城去吧,我要在楊華面前保舉你。」

    「不用收拾了,我也是剛到這裡沒幾天。這個村子的人早就死光了。這群孩子還是我從各地救回來的流浪兒,喊一聲都會跟你走。老實說,就算你不來,我們也要進城去。糧食都吃光了,再不走可都得餓死了。」那個書生苦笑一聲,拱手道:「至於保舉,楊侯要向誰保舉我?」

    「啊!你已經認出我來了?」楊華大覺吃驚。

    這個時候,教室的窗台和大門口都是孩子們的小腦袋。

    那個書生笑著從懷裡掏出一封信遞過來,「這是李相寫給我的推薦信。」

    「原來是李相的信。」楊華接過信,撫摩著信上熟悉的筆跡,眼眶有些發熱:「李相現在何處?」

    書生笑道:「已經到豫章了,小生正好在那裡遊學,有幸與之一晤。那日,李相還即興賦詩一首:『皓魄半輪橫道左,清光千古照江南。』好句呀,好句!」

    楊華的眼淚終於掉了下來:「李相身子可好?」

    書生道:「楊侯放心,李相健碩著呢。每餐能喝一斤酒,能吃一隻羊腿。」

    「那就好,那就好。」楊華抹了抹眼睛:「對了,先生高才,不知尊姓大名?」

    「在下西川虞允文。」書生細長的身板一恭:「見過楊侯。」

    楊華忙跳下馬去:「快起來,楊華盼先生久矣,快隨我進城去。」

    「去你那裡做幕僚也不錯,不過,我這人不通軍略,對於經濟之類的雜學倒頗多涉獵。楊侯就讓我主持新城吧,三年之內,我給你建一個繁華似錦的太原出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