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1839

脈絡梳理與同人 【整理】第二次鎮江會戰 文 / 引弓

    更新時間:2010-12-10

    還是決定走「歷史洪流下的眾生相」的路子。由於本書涉及共和、清廷、太平軍、其他農民軍、湘軍、淮軍、其他半官方派系、英國、法國、俄國、普魯士、美國、以及日本,脈絡龐雜。因此加以梳理是十分必要的。

    方相為此做了很多工作,深表感謝,也歡迎大家參加梳理工作,也可以寫同人。

    1841年5月16日的第二次鎮江會戰,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一次戰略決戰。

    【起因】

    由於兵力不足,加上朱雀軍的活躍,1840年的戰事以英軍的挫敗而告終。在阿富汗戰敗和經濟危機的雙重刺激下,英國變本加厲,派遣璞鼎查爵士為遠東利益全權代表,組織力量,再度侵華。

    1841年2月,璞鼎查爵士抵達印度加爾各答,糾集三萬海陸軍,再度侵入中國。璞鼎查吸取了1840年英軍失利的教訓,決定不在其他戰場多做糾纏,直接以武力迫使道光帝投降。因此,英軍制定了揚子江作戰計劃,集中兵力掃蕩海口,一路橫衝直撞,逕入長江流域。

    3月5日,英軍直撲金門、廈門,新任閩浙總督顏伯燾修築以重金修築石牆、炮台,並集結以提督竇振彪為首的福建水師,與英軍決戰,結果輕易被擊敗。福建清軍大部分潰散,顏伯燾敗走同安。

    3月22日,英軍猛攻定海。前來主持浙江防務的兩江總督裕謙輕視英軍的力量,不肯聽從將領們的正確意見,一味閉門造車部署防務,結果定海很快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島上清軍全部被殲。去年曾與朱雀軍在浙東並肩奮戰的葛雲飛、王錫朋、鄭國鴻三總兵戰死。英軍繼而攻打鎮江,把守要地的清軍望風披靡,總兵朱貴敗走、李廷揚下落不明。浙江提督余步雲悲觀消極,懦於戰鬥,率眾先走。總督裕謙悲憤自盡。其餘大小官僚作鳥獸散,寧波也被英軍攻克。

    4月20日,英軍圍攻乍浦。副都統長春、海防同知韋逢甲雖為英軍包抄,但能身先士卒力戰,卒擊斃英軍9人,擊傷數十人。清軍5500多人全軍覆滅。

    此後,英軍留兩個連、一艘炮艦於定海建立基地,主力北上進入長江。

    4月21日,英軍攻打吳淞口。江南提督、老將陳化成頗有謀略,埋伏官兵於壕溝中,暴起襲擊英軍。但由於清軍素質太差,很快被反應過來的英軍擊潰,陳化成本人也在戰鬥中陣亡。陳化成既然戰死,清軍全線崩潰。

    4月30日,英軍集中兵力,攻打鎮江。副都統海齡與七總兵會合,集中江蘇一省之兵一萬多人防禦鎮江。結果甫一交戰,城外的七總兵即作鳥獸散。海齡率旗丁死守鎮江,擊斃英軍五十餘人,擊傷二百餘人,最終不敵戰死。這就是第一次鎮江會戰。

    第一次鎮江會戰後,奕經、奕山兄弟和參贊大臣果勇侯楊芳集中十萬大軍於江寧,準備收復鎮江。第二次鎮江戰役爆發。在此之前的5月15日晚,清軍組織部隊焚燒戰船,又派吐蕃兵夜襲鎮江,二者都告失敗。

    1、5月16日雙方投入兵力之對比

    英國投入15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孟加拉炮兵團】、1個工兵團【孟加拉工兵團】及陸戰隊、僱傭軍等武裝力量,總兵力兩萬多人。

    清軍總兵力十萬多人。包括關外八旗、內蒙八旗、外藩蒙古、甘陝綠營、西南綠營、湖廣綠營、藏兵等軍,為全國之精銳部隊。

    2、具體部署及損失情況

    一、南線【虎頭山戰線】:

    1、英軍:

    主帥:陸軍少將郭富爵士【majenralsirhughgough】,遠征軍陸軍司令官【遠東派遣軍司令官】。威靈頓麾下的老兵,一位防禦戰專家,曾經在西班牙繳獲過儒爾當元帥的元帥杖。鴉片戰爭前擔任邁索爾派遣軍的司令官。

    兵力:第18愛爾蘭步兵團【基恩上校】,第26步兵團【斯科爾斯上校】,第49蘇格蘭步兵團【索爾斯克亞上校】,第55步兵團【菲利普.內維爾上校】,第98步兵團【加裡.內維爾上校】,第67新南威爾士【今屬澳大利亞連邦】團【吉格斯上校】,孟加拉志願炮兵團。

    總計6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總兵力8000多人。拿破侖戰爭時期英軍一個野戰師的規模。另有600意大利僱傭軍,部署在側翼。

    2、清軍:

    主帥:參贊大臣兼湖南提督、果勇侯楊芳。

    兵力:左翼湖北green營7300人【湖北提督陳某】;右翼四川green營7000人【四川提督馬某】;中路混成軍9000人【江南提督齊泰】;預備隊6500+人【湖南green營2500人,河南green營4000人、吐蕃軍若干】【楊芳直率】。

    總兵力30000左右。另有朱雀軍20個連3000多人為其左翼別動隊。

    3、戰果:英軍損失541人【死165人,傷376人】,清軍損失8000人【內被俘5000人】。

    英軍無值得一提的軍官陣亡。損失主要來自因戰線被清軍選鋒敢死隊【指揮官為浙江檢校官鄭鼎臣,在定海戰死的處州鎮總兵鄭國鴻之子】一度被清軍選鋒、中路和預備隊圍攻的第98步兵團。

    清軍陣亡湖北提督陳某【歷史上為劉允孝】以下八總兵和300名各色軍官,四川提督馬某【歷史上為齊慎】不知去向。另有大炮67門大炮未經展開便被俘獲或者被摧毀。御賜的果勇軍的戰旗,楊芳的參贊大臣旗和提督旗也被英軍繳獲。

    二、西線【跑馬山、黃山戰線】:

    1、英軍:

    主帥:海軍少將巴加【rearadmiralwilliamparker】,遠征軍海軍司令官【遠東派遣艦隊司令官】。1841年之前在第一海務大臣奧克蘭【書中任印度總督】麾下做了七年的海務大臣,主要分管亞洲事務。

    兵力:第69新西蘭毛利團【維杜卡上校】,第68西澳大利亞團【科維爾上校】,第20步兵團【蘭帕德上校】,第58蘇格蘭步兵團【哈格裡夫斯上校】。

    總計4個步兵團。總兵力4000多人。

    2、清軍:

    主帥:靖逆將軍奕山。

    兵力:以甘陝為主的五省green營總計50餘營40000人【可能包括部分八旗、吐蕃兵】。主要指揮官有甘肅提督、陝西提督等五名提督【應當包括記名提督的總兵在內,否則只能湊出甘肅、陝西、迪化三個提督】

    3、戰果:英軍損失300餘人,清軍損失19000人【內被俘9000人】。

    英軍主要損失來自第58蘇格蘭步兵團與清軍的肉搏戰。

    雙方損失軍官情況不詳。清軍方面在潰退中損失了全部大炮,軍旗五十一面,車輛四千。

    三、北線【長江以北】:

    1、英軍:

    主帥:不詳。可能是坐鎮江上軍艦的英國遠東利益全權代表【特使】、海軍少將璞鼎查爵士【rearadmiralsirhenrypottinger】。此前璞鼎查在印度擔任殖民地軍官、行政官二十餘年。歷史上因為阿富汗戰爭,已被封為男爵。

    兵力:廓爾克第14團【坎貝爾上校】、錫克第24團【特裡上校】、馬德拉斯第二團【謝林漢姆上校】、馬德拉斯第六團【費迪蘭德上校】。以上皆印度團。

    總計4個步兵團。總兵力4000多人。另有軍艦二十多艘泊於江面助陣。

    2、清軍:

    主帥:揚威將軍奕經。

    關外八旗、外藩蒙古、山海關green營、熱河等地八旗,總兵力30000人。主要指揮官有正藍旗蒙古都統僧格林沁郡王等人。

    3、戰果:英軍損失400餘人,清軍損失13000人【內被俘3000人,陣亡達9000人之多】。

    英軍無值得一提的軍官陣亡。損失主要來自因為冒進而一度被分割包圍的錫克第24團。

    清軍關外八旗都統多人戰死。損失了全部火炮、九十面軍旗和全部補給。

    總計:

    英軍總計傷亡被俘2500餘人【內600僱傭兵】。

    清軍總計傷亡20000左右【含朱雀軍】,被俘21000人。

    3、附註

    1、英軍各團番號為歷史上實際有的,團長名字皆為引公公從英格蘭隊隊員中選取,乃杜撰。

    2、英軍步兵團,率以60人為一個連,十個連一個營【實際操作中又以三個連組成一個「半營」,全營被分為三個可以獨立作戰的「半營」】。三個營為一個團,兩個出征,一個在後方負責整訓新兵。此外每個步兵團還下轄一個騎兵中隊【2個騎兵連】和1個炮兵連。這樣一個兩營制的團滿員1400人。但實際上,遠征軍的大多數團皆不滿員。

    3、清軍green營,率以500—800人為一營,由參將、游擊、都司指揮。以上編製不固定。

    4、朱雀軍一個班10人,設目長、兵目;四個班為一個排,計41人,設把總;四個排為一個連,計170餘人,設千總。四個連為一個營,計700人,鎮江會戰時因缺乏合格軍官,營都是臨時組建並由一名高級軍官指揮的。

    5、作為清軍別動游擊隊的朱雀軍首先殲滅了在英軍郭富師側翼據守的意大利人。然後突入黃鶴山方向,在洪家村遭遇了英軍用以作為預備隊的第11王家龍騎兵團【傑拉德上校】,殲敵300餘人,俘獲數百人。朱雀軍在這兩次戰鬥中傷亡了七八百人。

    4、戰役結果

    這次戰役,並沒有達到英國人的預定目的——即迫使清國立即投降。但是,確實達成了了殲滅清軍主力的結果。清軍的兩大全國機動部隊——關外八旗和甘陝green營,都被摧毀了。再加上之前就已經被摧毀的東南水師。清軍舊式軍隊中具有一定戰鬥力的部隊已經損失殆盡。此外,腹裡各省的green營也受到了極大的損失,可以說已經無法依靠他們來維持清國的固有秩序了。

    朱雀軍在此戰中獲得了兩次戰術勝利,並贏得了一些寶貴的經驗,但也付出了不小的傷亡。同時,對戰役的結果,也沒有起到任何影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